孔望山風景區導游詞鑒賞
孔望山景區,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距連云港市區2.5公里,因孔子登山望海而得名,這里有原始社會新時器時代祭海的杯盤石刻,有秦王朝的東大門遺址;有中國最早的東海神廟遺址;有迄今為止中國唯一的漢代圓雕石象~~~
各位游客大家好,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著名的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孔望山,孔望山是離市區只有4公里,是國家級風景區云臺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片古老山體主要由花崗巖、片麻巖構成,距今已有18億年的歷史。
孔望山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不僅有原始社會新石器的杯盤石刻;有宋元明清的名人題刻;有被稱為“九州崖佛第一尊”的東漢佛教摩崖造像,經考證比敦煌莫高窟還要早將近300年;更有中國迄今為止體積最大、最具有漢代圓雕雕刻藝術價值的石象,這尊石象仿佛得天地造化、納日月精華,雖歷經風雨剝蝕,而安詳靜穆地佇立于這方茂林修竹的靈山之中。
秦始皇東巡途徑海州時,立石為門表示秦朝的疆域向東已經擴展到東部海邊,據說這就是當時立石為門其中的一塊石頭。后來到了漢朝的時候,雕刻家們就在這塊原生石上進行雕刻,先是把它加工成石胚,然后在石胚上運用線雕,圓雕,淺浮雕等雕刻手法進行再創作就有了這尊石象的問世。
這尊碩大的漢代圓雕石象用整塊巨石雕刻而成,石象長4.8米,高2.6米,背寬3.5米,重約300噸。它體型雄健渾厚,通體圓潤豐腴,質感甚強,神態溫良馴善。我們現在來看它的頭部,它的眼睛,鼻子,耳朵全部是用陰刻的線條,雖然經過將近2000年的風雨但是線條還是很清晰,對于當時的工藝水平來說這是非常難得的,所以也就更加珍貴。再看它的腹部,腿部和尾巴,這個就是圓雕手法,也是它最具時代特色的地方。
什么叫做圓雕呢?大家去過南京明孝陵的都知道,在神道前面的一排石象生,包括駱駝大象等等,它的`腿部的雕刻都是鏤空的,也就是說我們從這邊的這條腿能夠看到對面的那條腿,但是在我們這卻看不到,因為在漢代的時候還不具有那么高超的工藝水平,可現在這尊石象線條簡單風格古樸卻正應了現代人返璞歸真的心理。
那為什么這么確鑿的說這尊石象是漢代的呢?首先石象身東側還用陰線刻一高113厘米、寬62厘米的方框內鐫刻“象石”兩個漢隸大字。大家再看在石象的腹部有個淺浮雕的人物形象,他右手拿著馴象鉤,這個鐵鉤和漢墓里出土的鐵鉤是一模一樣的,所以證明是漢代人,再看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請大家看他梳著T字墼,這在漢代只有奴隸才是這樣的發型,再看他穿著緊身小夾襖,腳上戴著腳鐐,這是一個象奴的形象,他能通過手中的鐵鉤和腳鐐發出的聲音使大象進行表演來取悅皇宮里的王侯貴族。
我們再細細端詳石象的全部,大象的蹄下踩著四朵蓮花,大象本來非常笨重的身軀因為有了這四朵蓮花的襯托,就給我們一種飛躍的,浮動的,凌空的感覺,也給石象罩上一層神秘的宗教色彩,佛教認為大象即是佛祖的化身和代表。
孔望山的石象與佛教摩崖造像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是同一時代雕造,互有聯系的一處雕像群。石象蹄足上的仰蓮雕刻,表現了釋迦牟尼“乘象投胎”的內涵,和摩崖造像中“舍身飼虎”“涅盤圖”等佛教傳說故事,共同組成了早期佛教傳入中國、佛教與道教交錯的社會生活畫面。再往南較遠處,石蟾蜍俗稱鎮海神蛙,也是漢代的遺物。戰國秦漢,直到魏晉,蟾蜍一直被人們視為神物,是辟五兵、鎮兇邪、助長生、主富貴的吉祥之物。對有著超自然的神靈信仰的人們來說,只要是免災降福的,佛祖、上帝、道尊與蟾蜍是沒有什么區別的。
孔望山以摩崖造像為代表的宗教類遺跡,是佛、道并存,而以道教為盛,是符合佛教中國本土化的歷史實際的。
現在這尊石象是東漢時期的藝術珍品,是我國佛教史和美術史的瑰寶,從某種意義說,堪稱是古海州文明的發祥地,已被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并且還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孔望山就是這樣的一座集神奇與樸素,會聚著儒、釋、道文化之美的千古名山。
【孔望山風景區導游詞鑒賞】相關文章:
嶗山風景區導游詞01-09
重慶金佛山風景區導游詞02-15
齊云山風景區導游詞10-30
龍山風景區游玩指南大全10-06
鐘山風景區國慶旅游攻略10-01
東錢湖景區導游詞01-25
山東景區導游詞02-08
新疆景區導游詞02-07
重慶景區導游詞01-20
六盤山風景區旅游指南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