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導游詞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導游,時常會需要準備好導游詞,導游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出發,因人、因時而異,有針對性的。如何把導游詞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青城山導游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青城山導游詞 篇1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的青城山旅游。我是大家此次旅游活動的導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xxx。
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鼻喑巧诫m然不高,但終年云霧繚繞,宛如仙境。即使站在山腳,都能感受到那股沁人心脾的靈氣。
【建福宮】我知道現在大家已經迫不及待想要進山,但我還是建議大家先去山門旁的這座建福宮看看。
建福宮始建于唐開元年間,現存建筑為清光緒年間重建。建福宮建筑面積一千多平方米,筑于峭壁之下,前建亭樓映襯,后有丹臺翠林。現有大殿三重,前殿叫“長生殿”,供的是晉代高道范長生。正殿是寧封和杜光庭塑像。后殿三尊塑像,中間是太上老君,左是東華帝君,為全真道祖師,右為全真派創立者王重陽。殿內柱上有一394字的對聯,被贊為“青城一絕”。有興趣的可以一讀。
【山門】看過了建福宮,穿過眼前的景區大門,我們就正式進山了。青城山山門上有我國已故上將張愛萍手書的“青城山幽子規啼”,子規也就是杜鵑鳥,傳說是蜀王杜宇變的!岸霹N啼血猿哀鳴”里的杜鵑啼血說的就是他。
【天然圖畫】從山門西行1千米,即至巖石聳立,云霧繚繞的"天然圖畫"。眼前的建筑就是天然圖畫坊。它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閣,建于清光緒年間。這里風景優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畫中,故將其稱為“天然圖畫”。
【天師洞】我們通常所說的天師洞景區是指以古常道觀為代表的一組宮觀建筑群。天師洞始建于隋朝大業年間,現存殿宇建于清末。天師洞三面環山,一面臨澗,山霧繚繞,古樹參天。相傳張道陵曾在此講經傳道。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天師殿是最上部也是常道觀的最后一殿。天師殿是天師道的祖庭,過去的江西龍虎山歷代天師就任后,都要到這里朝拜。
熟話說:“世間好話書說盡,天下名山僧占多”,青城如此美景,佛教怎會放過。唐代佛教發展很快,清城山上發生了佛道間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里,皇帝信道,下詔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道家勝利了。可是詔書把清城山的清字寫成了沒有水旁的青了。這個故事并非傳說,有碑為證。天師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為“三皇殿”,內有伏羲、神農、軒轅三皇石像各一尊,而神座前就是唐開元皇帝書碑,令“觀還道家。寺依山外”。
1943年,畫家徐悲鴻曾來青城寫生。他在天師洞獨居一室,先后創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圖《國殤》、《山鬼》等作品,還送了青城道士《奔馬》和《天馬》圖,現已制成石刻陳列。
三清殿是天師洞景區最宏偉和最值得欣賞的道教宮觀建筑。大殿為重檐歇山頂樓閣式建筑,建于1923年。殿內供奉道教至高無上的三位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化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耙簧,二生三,三生萬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蹦巳宓钌系膶β。
“山中自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然而青城山不僅有千年樹,更有百歲人。
三清殿前有一株古銀杏樹,高約50余米,直徑2米有余。相傳乃張天師手植,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道家視其為“鎮山之寶”,連修剪枯枝都須上報相關部門。在2004年榮膺“天府十大樹王”榜首。“銀杏千年征道性,青城一洞試幽深”乃天師洞銀杏閣上的對聯。想必大家還不知道吧,青城山其實還是一個長壽之鄉。一百歲以上的'老人就有上百位之多。
【祖師殿】大家請看南面那條山縫,從崖頂直到山腳筆直裂開的一條石縫,山縫約有18米寬,深達70多米,傳說是張天師為降伏青城山的妖魔鬼怪,念咒畫符之后,朱筆一擲,筆跡裂山為槽,人們就叫它為“擲筆槽”?斓阶鎺煹盍。
祖師殿始建于晉,原名洞天觀,現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年間,供奉真武大帝和三豐祖師,故又名真武宮。馮玉祥將軍在抗戰期間三次到過青城山,1945年那次就住在祖師殿。當得知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后,將軍不勝喜悅,在殿側刻碑筑亭以為紀念,此碑現存祖師殿內,作為文物保護。
【朝陽洞】前面就是朝陽洞。朝陽洞位于主峰老霄頂巖腳,洞口正對東方,深廣數丈,可容百人。清人黃云鴿曾在此結茅而居,并撰聯曰:"天遙紅日近,地厭繹宮寬"。近代畫家徐悲鴻也曾在此撰聯:"空洞親迎光照耀,蒼崖時有鳳來儀"。
【老君閣】朋友們,經過九道拐的艱難跋涉,我們終于到了青城山的主峰絕頂了。眼前的樓閣就是老君閣,老君閣于92年興建,歷時三載竣工,共六層。上圓下方,寓意天圓地方;層有八角,以示八卦;外觀呈塔形,頂接三圓寶,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老君閣造像,以徐悲鴻當年在青城的遺作《紫氣東來》(老子跨青牛出關圖)為藍本塑造而成。接下來大家自由活動30分鐘,站在峰頂看看風景,拍拍照,買買紀念品。30分鐘后在這里集合。
【上清宮】上清官是青城山現存38處宮觀中位置最高的一座道觀,海拔1180米。上清宮始建于晉代,現存廟宇為清朝同治年間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宮門"上清宮"三字由蔣介石題寫。宮內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經》五千言木刻,還有麻姑池、鴛鴦井等傳說遺跡
【索道和月城湖】現在我們乘索道下山,大家可以好好的從高處看看青城山。月城湖原是丈人泉,85年人們在此筑壩攔水就形成了眼前這一汪清澈的湖水。湖的那一邊有許多商店,在賣青城山的各種特產。大家可以買一些帶給家人。
好了,我們本次旅游也就結束了,大家可以把旅行的快樂和相機里的美景帶回家和家人分享。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財源廣進。再見。
青城山導游詞 篇2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你們參加成都陽光旅行社的青城山一日游。我是你們的導游COCO,在這里,我預祝大家渡過愉快的一天!
先說一下今天的活動安排。這車在九點左右到達青城山,我們乘索道到上清宮,然后步行下山沿途游覽。中午下行到山門,會有被稱為“青城四絕”的“洞天乳酒,道家泡菜,苦丁茶,白果燉雞”這樣的美食等候著大家。飯后稍作休息,我們將前往都江堰景區參觀。五點鐘,乘車返回成都。
邊說邊走,不知道不覺中一小時過去了。車現在經過的地方是都江堰市,這里以城西北處,由蜀郡太守李冰帶領群眾于公元前三世紀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舉世聞名,我們將在返回途中參觀這里。
青城山近在眼前了,利用這幾分鐘的時間,我把它的概況給大家作一個簡要的介紹。
青城山主峰老霄頂,海撥1600米,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都江堰市風景區內,距成都63公里,都江堰15公里,早在1982年便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在2000年,它更是于都江堰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文化遺產。
青城山屬邛崍山系,據地質考察形成于1億8千萬年前的造山運動,諸峰環峙,狀如城廊,山上林木茂盛,終年青翠,在唐代即被稱為“青城”,故名青城山。
青城山的得名,還有另外的一種說法。那就是,“清城山”的筆誤。所謂“清城”古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在唐代,道、佛二教爭奪青城山的地盤,于是唐玄宗下詔“觀還道家,寺依山外舊所。”詔書中的“清”字少了偏旁,從此以后人們就將錯就錯了。這種說法,也比較可信,有天師洞三皇殿內的唐玄宗手詔碑為證。
青城山不僅以日出、云海、圣燈三大自然奇觀吸引著八方來賓更是以青城道教而名揚四海。青城道教氣功也聞名遐邇。
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的我國本土傳統宗教,它產生于東漢中葉。
青城山作為天師道的祖山,是道教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道教的發祥地之一。
與基督耶穌幾乎是同一個時期的漢順帝時,沛國豐人張陵(后稱張道陵)在此后山大邑鶴鳴山結茅求道。他自稱“奉太上老君之命為天師”,并尊老子為教主,以《道德經》為圣典,根據當地氐羌原始部落的降鬼驅魔的巫術創“五斗米道”,又稱“天師道”。
張天師于143年來到了青城山天師洞在此傳道修行,并在此羽化。此后其子張衡,其孫張魯也嗣法于此。晉范長生,唐杜光庭,南宋李少微等高道相繼來此傳道。
在清康熙八年,武當山全真道龍門派第11代傳人陳清覺來青城山主持教務,后被康熙欽賜“丹臺碧洞”封他為“碧洞真人”。從此青城道教屬全真道龍門派碧洞宗至今已傳13代。
道教主張“清虛自持,返樸歸真”,他們把神仙居住的地主稱為“洞天”,青城山是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五洞天,每一個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的神仙,青城山的主治神仙是供奉于建福宮,被黃帝封為“五岳丈人”的寧封子。
青城山分前后兩山,各自面積分別為15和100平方公里。這里的36峰,8大洞,72小洞,108景一切都滲透著道教文化的精神。前山為風景區的主體部分,突出了道教崇尚自然風格的道觀遍布其間。
說到自然風格,我們不得不提到青城山的自然之美,這里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它的.“幽”,也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其中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就于1940年前后,舉家寓居青城上清宮,自號“青城客”。
好了,朋友們,青城山到了,讓我們也來做一回青城客,同它來一個親密的接觸吧。請大家拿好自己隨身攜帶的物品,依次下車。行動時,注意安全,游覽時跟緊我們的團隊。如有走失的情況請撥打我的手機,13后面9個6。
沿著被偉大的詩人杜甫稱為“丹梯”的石階走下來。我們現在來到的地方是古名“常道觀”的青城山主廟天師洞。這里海撥1100米,三面環山一面臨澗,儼然神仙都會的景象。
依次游覽了天師殿,三皇殿,黃帝祠,現在來到的地方是三清殿。這大殿修建于1923年,為重檐歇山頂樓閣式建筑,殿前以九級石階接托。
大家看,這前檐并列支撐的六根大石柱都采用1.2米,精工雕刻奇獸圖案的大石礎,在莊重威嚴之中,是不是又富有靈瓏的意趣呢。大殿橫列五大開間,共580平方米,也由各種精美的整石圓柱支撐。這些柱子,高4.4米,非常的氣派。大家再仔細看這柱子上端的撐弓和彎門,都采用鏤空花刻,刻有人物花草,色調素雅,工藝精美。
這殿內供奉的就是道教至高無上的三尊神了。中間這位是住在清微天,上清境的“元始天尊”又稱“上清”或“天寶君”。左邊的這位是住在禹余天,玉清境的“靈寶天尊”又稱“玉清”或“靈寶君”。右邊這位是住大赤天,太清境的“道德天尊”又稱“太清”或“神寶君”即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三位天尊合稱三清,各為教主,統御各路鬼神,為宇宙萬物的創造者。
我們出殿去看看,這殿前的石欄上雕刻有“天簌靈嬰圖”,這石像都為光頭露背嬉笑玩耍的嬰兒他們的光頭上沒有戒疤,天靈蓋下凹還沒有長平,有的還有我們成都話叫的“毛根兒”,石雕用天真活潑的嬰兒代表“赤子”,按道德經上所說,“常德不離,得力歸于嬰兒!卑凳拘薜赖淖罡呔辰缇褪且竭_童心不泯的程度。石雕中所設計的“海螺”等樂器遇風會發出悅耳的聲音,叫“天簌”,代表了道教所崇尚的自然,這“天簌靈嬰圖”,實際上代表了道教崇高的哲理和審美情趣。
這兒還有一棵非常高大的古銀杏樹,樹高有30米,樹冠直徑有36米。我請大家猜一猜樹齡。不是500歲,也不只1000歲了。其實它差不多有2000歲了,相傳,這樹是張天師親手植下的。站在這樹下,讓我們不得不感嘆,斗轉星移,歷史變遷,時光飛逝啊。
好了,朋友們,讓我們去參觀下一個景點吧。
青城山導游詞 篇3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國玄門劈頭地之一,屬玄門名山,國度5A級景區。于2000年同都江堰配相助為一項天下文化遺產被列入天下遺產名錄。青城山主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全山林木青蔥,四序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全國幽”之美譽。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風光勝景區的主體部門,約15平方千米,景致美妙,文物事業浩瀚,首要景點有建福宮、自然圖畫、天師洞、向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后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行攀,直上而去,冬天則冷氣逼人、炎天則風涼無比,蔚為異景,首要景點有金壁天倉、圣母洞、山泉霧潭、白云群洞、天橋奇景等。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歸納綜合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天津導游詞,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于富強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天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巖泉融為一體,浮現出道家崇尚樸實天然的氣魄威風凜凜。青城之幽素為歷代文人書生所推許,唐代“詩圣”杜甫來到青城山寫下了“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今世國畫人人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他尋幽探勝,潑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還篆刻鈐記一方,自號"青城客"。六十年月,張大千在遠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羅畫巨幅《青城山全圖》,供本身及家人臥游。暮年自云:“看山還家園青”,“目前能畫不能歸”,終身對家園青城仙山布滿著眷戀之情。堪稱青城山特色的尚有日出、云海、圣燈三大天然異景。個中圣燈(又稱神燈)尤為怪異。上清宮是撫玩圣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后天晴的夏季,夜幕來臨后,在上清宮四面的圣燈亭內可見山中灼爍點點,閃爍飄揚,少時三、五盞,忽生忽滅,多時成百上千,山谷一時燦若星漢。
青城山導游詞 篇4
各位游客:
大家好!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屬于道教名山。建福宮,始建于唐代,規模頗大。天然圖畫坊,是清光緒年間建造的一座閣。天師洞,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F存殿宇建于清末,規模宏偉,雕刻精細,并有不少珍貴文物和古樹。
青城山位于中國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處。因為山上樹木茂盛,四季常青,故歷來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重要發祥地。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10余座。建福宮建于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現存建筑為清代光緒年間(公元1888年)重建,F有大殿三重,分別奉祀道教名人和諸神,殿內柱上的394字的.對聯,被贊為“青城一絕”。天然圖畫坊位于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閣,建于清光緒(公元1875~1909年)年間。這里風景優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畫中,故將其稱為“天然圖畫”。
這些建筑充分體現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采用按中軸線對稱展開的傳統手法,并依據地形地貌,巧妙地構建各種建筑。建筑裝飾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長壽和升仙的思想。對于深入研究中國古代的道教哲學思想,有著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青城山因其的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眾多道教建筑而成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游覽勝地和隱居修練之處,文人墨客們留下了的珍貴“墨寶”,為這座名山增添了豐富的人文景觀。特別是為數眾多的楹聯,不但贊美了青城山的美麗,還頌揚了道教思想、道教經典,表達出對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對國家興衰、民生榮辱的關注。
本次對于青城山的導游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青城山導游詞 篇5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們現在出發去游覽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車前往大約需要20分鐘,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時間,給諸位介紹一下青城山的概況。
青城山距離成都市區63公里,因景區青山環列,林木繁茂,終年幽靜清涼,歷來是川西著名的游覽和避暑的勝地。又因這里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東漢以來歷經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地,影響廣及全國,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說到這里,大家可能已經聽出青城山的基本特點了;那就是離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遠流長的風景名勝地,而且還要加上六個字:保護相當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1999年青城山與都江堰景區聯名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的專家充分肯定。當然,“眼見為實”,一會兒大家親臨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虛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說青城山有陰陽36峰環狀排列,峰銳崖陡,林木蔥籠,宛如一座綠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種說法是說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點水偏旁,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微,天帝所居”,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來,道教創始人東漢的張陵張天師創立天師道以清城山為基地,道教主張“清虛自持”“返樸歸真”的教義,與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無變化。唐初佛教發展很快,清城山上發生了佛道間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書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道家勝利了?墒窃t書把清城山的清字寫成了沒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親判的威力收回地盤,也就將清城山改稱青城山了。
這個故事并非傳說,山上保存的唐碑詔書全文具在,足以作證。
道教文化
據地質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億8千萬年前的一次造山運動,山體抬升時受強烈擠壓,巖層破碎。起伏較大,褶皺明顯,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絕壁深壑,斷崖裂石,處處顯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傳青城山區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單八是一個吉祥數字,表示景點很多,但人們更向往的是這里滿布山嶺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無盡的清涼幽意,以及歷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護完好的宮觀建筑藝術。
說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兩仟多年的存在和發展,特別是歷代高道的主持和經營,青城山一直作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護?梢哉f,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遺址、歷史傳說、飲食習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滲透著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發展也有幾個起落。遠在東漢順帝漢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崍山系的鶴鳴山(今大邑縣境)修道的張陵,來到青城山赤城崖創立道教。因張陵被其弟子尊為“天師”,所創道教也叫“天師道”。天師道經過張陵及其子孫歷代天師的創建和發展,逐漸擴及全國,晉隋時期,天師道有北天師道和南天師道的興起和地區教派的產生。青城山所傳屬于南天師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來青城山,天師道傳統乃與上清道結合。上清道宣稱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舊天師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來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祿大夫尚書戶部侍郎,封上柱國蔡國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書立說,對道教的發展影響很大。
到南宋時,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創清微派,以行雷法為能事,將內丹術與符咒術相結合,稱“可以驅邪,可以治病,可以達帝,可以嘯命風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為“雷淵廣福真人”,一時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興旺起來。明代,青城山道教所傳屬于全真道龍門派。全真道與原來的天師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張修道者要出家投師,住庵當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葷腥,創立了一套養身習靜的修練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對宮觀的維護,山林的栽培就更為重視。明朝末年,戰亂不斷,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當山全真道龍門派道士陳清覺來青城山主持教務,又使局面重新改觀。后來陳在四川官員的幫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欽賜御書“丹臺碧洞”,并封他為“碧洞真人”。
從此,青城山道系屬于全真道龍門派丹臺碧洞宗。新中國成立以后,青城山吸收了各地道士,原來丹臺碧洞宗的格局有所改變,但其在道教中仍是很有影響的一支。1957年,“中國道教協會”成立,青城山道士易心瑩被選為副會長兼副秘書長。其后,傅元天道長也被選為中國道協副會長,1992年當選為會長,并兼任中國道教學院院長。所以,研究道教文化的人是不可不來青城山的。
青城山導游詞 篇6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們現在出發去游覽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車前往大約需要20分鐘,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時間,給諸位介紹一下青城山的概況。
青城山的得名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說青城山有陰陽36峰環狀排列,峰銳崖陡,林木蔥籠,宛如一座綠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種說法是說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點水偏旁,因古代神話說“清都、紫微,天帝所居”,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來,道教創始人東漢的張陵張天師創立天師道以清城山為基地,道教主張“清虛自持”“返樸歸真”的教義,與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無變化。唐初佛教發展很快,清城山上發生了佛道間地盤之爭,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親自下詔書判定“觀還道家,寺依山外”。道家勝利了?墒窃t書把清城山的清字寫成了沒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親判的威力收回地盤,也就將清城山改稱青城山了。
這個故事并非傳說,山上保存的唐碑詔書全文具在,足以作證。
道教文化
說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兩仟多年的存在和發展,特別是歷代高道的主持和經營,青城山一直作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護?梢哉f,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遺址、歷史傳說、飲食習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滲透著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發展也有幾個起落。遠在東漢順帝漢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崍山系的.鶴鳴山(今大邑縣境)修道的張陵,來到青城山赤城崖創立道教。因張陵被其弟子尊為“天師”,所創道教也叫“天師道”。天師道經過張陵及其子孫歷代天師的創建和發展,逐漸擴及全國,晉隋時期,天師道有北天師道和南天師道的興起和地區教派的產生。青城山所傳屬于南天師道的正一教派。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來青城山,天師道傳統乃與上清道結合。上清道宣稱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舊天師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來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祿大夫尚書戶部侍郎,封上柱國蔡國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書立說,對道教的發展影響很大。...
到南宋時,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創清微派,以行雷法為能事,將內丹術與符咒術相結合,稱“可以驅邪,可以治病,可以達帝,可以嘯命風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為“雷淵廣福真人”,一時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興旺起來。明代,青城山道教所傳屬于全真道龍門派。全真道與原來的天師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張修道者要出家投師,住庵當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葷腥,創立了一套養身習靜的修練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對宮觀的維護,山林的栽培就更為重視。明朝末年,戰亂不斷,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當山全真道龍門派道士陳清覺來青城山主持教務,又使局面重新改觀。后來陳在四川官員的幫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欽賜御書“丹臺碧洞”,并封他為“碧洞真人”。
山門
各位貴賓,現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輝煌的山門和后面青翠入云的山林,總是讓每一個來客感到—股濃濃的幽意,急于走進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請不要著急,讓我們先看看山門旁的建福宮。
建福宮,在丈人峰下,始建于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時朝廷賜名“會慶建福宮!闭扇朔逡驅幏獾妹,相傳寧封是黃帝時的制陶官員,能履蹈烈焰,隨煙上下,又能駕御風云,寧封幫助黃帝學會“龍蹺飛行”之術,打敗了蚩尤,統一華夏,被黃帝封為統領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時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觀九天丈人、儲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寧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宮是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進行過大規模的維修和補建。
青城山導游詞 篇7
四川是我國擁有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最多的省區,九寨溝、黃龍、樂山大佛、峨嵋山、都江堰、青城山、臥龍、四姑娘山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都江堰--青城山、劍門蜀道、貢嘎山、蜀南竹海、四姑娘山、西嶺雪山等9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九寨溝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是白水溝上游白河的支溝,以有九個藏族村寨(所以又稱何藥九寨)而得名。九寨溝海拔在2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溝內分布一百零八個湖泊,有“童話世界”之譽;九寨溝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并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旅游景區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黃龍(HuanglongScenic Area)位于四川省北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的岷山山脈南段,屬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黃龍以彩池、雪山、峽谷、森林“四絕”著稱于世。巨型的地表鈣華坡谷,婉蜒于天然林海和石山冰峰之間,宛若金色“巨龍”騰游天地。自然景觀獷中有精,靜中有動,雄中有秀,野中有文,構成奇、峻、雄、野的景觀特點,享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之謄。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
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巖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為彌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巖造像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峨眉山位于中國四川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地勢陡峭,風景秀麗,有“秀甲天下”之美譽。氣候多樣,植被豐富,共有3000多種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樹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隊向游人討食,勝為峨眉一大特色。它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寺廟約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廟,佛事頻繁。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樂山大佛作為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都江堰(Dujiang yàn),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國古代建設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勝地。通常認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城山為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稱“丈人山”,東距成都市68公里,處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主峰老霄頂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山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并于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臥龍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西南部,邛崍山脈東南坡,距四川省會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保護區始建于1963年,面積20萬公頃,是中國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國家級保護區之一,是國家和四川省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保護區現有人口5343人,其中,農業人口4550人。
四姑娘山位于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由四座長年被冰雪覆蓋的山峰組成。如同頭披白紗,姿容俊俏的四位少女。其中幺妹身材苗條、體態婀娜,常說的“四姑娘”就是指這座最高最美的雪峰。
青城山導游詞 篇8
青城山自古素有“青城全國幽”的美譽,分前山和后山兩部門,前山是青城山風光勝景區的主體,玄門文化、文物事業多齊集這里,這里也是一樣平常旅客口中的“青城山”;后山以天然風物取勝,是度假休閑的'好行止。
嬉戲青城山,一樣平常來說半天足矣,無需住宿。山間四處有售賣飲食的店肆。假如時刻豐裕,提議住宿一夜,便于第二天早起看日出,山間天師洞和上清宮皆有道觀提供食宿。
青城山山門外的建福宮建于唐代,最大的看點是宮內懸掛的一副394字的長春聯。沿著山門進入后,經滴翠亭、自然閣,到怡樂窩就分成兩條線路:一條是左邊的步道,可步行上山;右邊則是去往月城湖,乘坐渡船到對岸乘坐索道,可直達上清宮,與步道會集。提議步行上山,然后乘坐索道下山,可領會游山的愛好。
沿著步道步行上山,經引勝亭、山蔭亭等處,抵達天師洞。天師洞分三清殿、三皇殿和黃帝祠三重大殿。三清殿前懸掛的“丹臺碧洞”匾額是清朝康熙天子親筆手書。黃帝祠左側有一洞窟,聽說是昔時張道陵修煉之處。
天師洞上行至訪寧橋,路又分為兩支,左邊通往祖師殿,右邊去往向陽洞。祖師殿供奉真武大帝和張三豐,但嬉戲竣事要原路返回訪寧橋,你也可以擦過祖師殿,直接去往向陽洞。向陽洞是一個自然洞窟,聽說昔時蔣介石曾在此遁跡。繼承上行就達到上清宮了。
上清宮是青城山里位置最高的道觀,宮內有老君殿、三清殿、文武殿和道德經堂,香火興隆,大大都游人至此城市燒香祈福。宮門口有觀日亭,得當撫玩日出。
出上清宮繼承前行,可以達到青城第一峰(彭祖峰)頂,山頂建有老君閣,閣中供奉的老君造像是以昔時徐悲鴻遺作《紫氣東來》為原型而繪制。嬉戲竣事,原路下山,從上清宮前行不遠即達索道上站。
青城山導游詞 篇9
青城山為中國玄門劈頭地之一,屬玄門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稱“丈人山”,東距成都會68公里,處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主峰老霄頂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全國幽”之美譽。青城山是中國聞名的汗青名山和國度重點風光勝景區,并于2000年同都江堰配相助為一項天下文化遺產被列入天下遺產名錄。
青城山屬于亞熱帶溫濕季民俗候區,年均勻氣溫15攝氏度閣下,素有“洞天福地”、“人世瑤池”之稱,山內古木參天,群峰圍繞,四序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致美妙,文物事業浩瀚;后山天然風景原始而華麗,如世桃園,雄壯而又隱秘。
青城山旅游最佳時刻:一年四序皆相宜旅游,7、8月更是避暑勝地。
青城山導游詞 篇10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現在要去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的西南部。坐公共汽車到那里大約需要20分鐘。我想利用路上的時間向你介紹一下青城山的概況。
青城山的名字有兩種取法:一種是說青城山有36座陰陽峰呈環狀排列,峰巒險峻,綠樹籠籠,宛如一座綠色的城市,以其形狀命名,叫青城山;第二種說法是青城山,原名青城山,之所以叫青城山,是因為古代神話說“杜青、魏紫為天帝所居”,這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后來,東漢道教的創始人張玲·張天師創建了以青城山為基礎的石天路。道教主張“清虛自持”、“返樸歸真”之說,與青城仙都之意一致,山名不變。唐朝初年,佛教發展迅速,青城山上發生了佛道領土之爭。訴訟被提交給皇帝,唐玄宗親自寫了一封信,決定“道觀應該得到尊重,寺廟應該站在山外”。道教贏了。但信中卻把青城山的清字寫成了“綠而無水”。道教不僅借助皇帝的個人判斷收回了領土,還改名青城山。
這個故事不是傳說,山上保存的唐碑圣旨全文也在,足以作證。
道教文化
說到道教文化,由于20xx多年來道教在青城山的存在和發展,特別是古代高路的主持和管理,青城山作為道教的祖山和外行人眼中的“圣山”得到了充分的保護。可以說,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遺址、歷史傳說、飲食習俗乃至花草樹木都滲透著道家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的發展有幾個大起大落。東漢(公元143年)漢安二年,邛崍山系何銘山(今大邑縣)和尚張玲來到青城山赤城崖,創立道教。因為張玲被弟子尊為“石天”,所以他所創的道教也被稱為“石天道”。石天道是在張玲及其后代石天道的創造和發展之后,逐漸傳播到全國的`。晉隋時期,石天道興起了北石天道和南石天道,并出現了區域性的宗派。青城山屬于石天南路正義派。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來到青城山,將石天道教傳統與上清道教相結合。上清道學聲稱道的實踐可以提升“清氣天”,高于老石天道學的理想“太景清”。杜光庭后來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成為尚書侍郎,光祿大夫。他名叫蔡國公,晚年在青城山生活了近30年。他著書立說,對道教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南宋時,青城山道士李少偉等人創立了衛青學派,以雷法為能,內丹與法術相結合,說“能驅邪、治病、達帝、呼天搶地、善用自然”。元朝封他為“袁磊廣府真人”。當時信眾眾多,青城山再次興盛。明代青城山道教屬于全真道隆派。全真道與原天師正的區別在于,它主張和尚要出家,以和尚的身份住寺廟,不娶妻,不吃肉,從而創造了一套養生靜養的修行方法。道士住在山里,自然更注重寺廟的維護和山林的耕種。明末戰亂不斷,青城山道士逃亡。直到清康熙八年,武當山全真道隆派道士陳清杰來到青城山主持教務,再次改變了局面。后來,在四川官員的幫助下,陳從康熙帝手里得到了《澹臺必東》一書,并封他為“必東真人”。
佛寺的大門
各位嘉賓,我們現在在青城山前。眼前壯麗的古典山門,身后青翠的山林,總讓每一個游客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隱逸感,進入這個靜謐世界的渴望油然而生。請不要擔心,我們先去山門旁邊的苻堅宮看看。
張任峰下的苻堅宮建于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張任洞,宋代朝廷賜名“惠慶苻堅宮”張人峰得名于寧豐。相傳寧豐是黃帝時代的制陶官。他可以在火焰中行走,隨著煙霧上下移動,控制風和云。寧風幫助黃帝學習了“飛龍高蹺”的技術,打敗了蚩尤,統一了中國。他被黃帝稱為“五岳張任”。宋朝時,周樹青城山公公觀被封九天,楚父決定做一個真正的君子。道教十洞有一個主治神仙,寧峰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苻堅宮重建于清朝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近年來大規模修復重建。
青城山導游詞 篇11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們現在出發去游覽青城山。青城山為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名“天倉山”,又名“丈人山”。東距成都市68公里,處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主峰老霄頂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山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并于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8年汶川地震中青城山受到比較大的影響。青城山在歷史上名稱很多,曾叫“汶山”、“天谷山”、瀆山、丈人山、赤城山、清城都、天國山等名。青城山被譽為“天下第五名山”。
青城山,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東距成都市區68公里。主峰老霄頂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環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謄。青城山歷史悠久,是中國道教發祥地之一,是全國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千米,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后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則寒氣逼人、夏天則涼爽無比,蔚為奇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圣母洞、山泉霧潭、白云群洞、天橋奇景等。
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于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巖泉融為一體,體現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胺Q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云海、圣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圣燈(又稱神燈)尤為奇特。上清宮是觀賞圣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臨后,在上清宮附近的圣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閃爍飄蕩,少時三、五盞,忽生忽滅,多時成百上千,山谷一時燦若星漢。傳說是"神仙都會"青城山的神仙朝賀張天師時點亮的燈籠,稱為圣燈。實際上,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燒的`自然景象。青城之幽素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詩圣”杜甫來到青城山寫下了“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他尋幽探勝,潑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還篆刻圖章一方,自號"青城客"。六十年代,張大千在遠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羅畫巨幅《青城山全圖》,供自己及家人臥游。晚年自云:“看山還故鄉青”,“而今能畫不能歸”,終身對故鄉青城仙山充滿著眷戀之情。 在中國,這世外桃源是十分美麗的。
青城山導游詞 篇12
大家都很努力。現在我們已經到了青城山腳下,因為我們是團體游客。在此之前,我們已經提前為大家買了票。請跟我來。記得跟緊。離我很遠的游客可以看到我手里的導游旗。不要擠。一個個來,大家都進去。唐代詩人杜甫在一首詩中說:“自古青城人不吐城池!彼裕埑四_印什么都不要留下,好好愛護這里的衛生。
自古以來,許多羽客和隱士都住在建造的房子里。傳說有個老頭半夜如夢方醒,突然看見太上老君下凡,對他說:“蜀中最近有六個魔王,都是暴生之人。如果你去治愈他們,你的優點將是無限的,名單將是澹臺!”相傳老人崇拜老先生的教誨,每天都不知道密文。他可以聚集36000個神來駕駛。傳說老人不肯離開,在蓋房里傳道。聽了這些傳說,你是不是對老人越來越好奇了?現在,我們正在去石天洞的路上,這是我們今天參觀的主要景點,去看看老人長生不老的地方。
踩著這塊青石板,看著四周參天的古樹,是否有“青城山幽于世”的感覺?“道生是一,命是二,二是三,三就是一切;人遵地法,地遵天法,天遵法。道家自然!碑斈憧吹角嗍迳祥L滿青苔,屋頂上斑駁的樹葉,并不是山上的道士偷懶,而是為了體現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思想與青城山風光相得益彰,因此有“青城山美在人間”的美譽,并發展成為道教第五洞。所以請注意安全,小心地上的青苔,不要滑倒。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石天洞,也叫長島關,它建于隋大業時期,即公元605-618年,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可見這里歷經風雨,見證了道教的興衰。初建時名為元慶觀,唐代改稱長道觀,宋代改稱肇慶觀或黃帝廟。因為寺廟后面有石天窯洞,所以大多數人叫它石天洞。
從外面看,他是一座雙檐歇山頂的建筑,這個古建筑模型是地位最高的象征,顯示了當時道教的地位。我們正步入石天洞的“山門”。一個長長的石階把人們帶到一個安靜而深遠的宮殿。石路兩旁有石雕,刻有黃炎培、謝無量、吳志輝的詩。古道觀位于白云溪與海棠峰之間的山坪上,海拔1000米,第三層混合屋頂如屏風般矗立,左側青龍崗,右側黑湖塘,三面環山,前方白云谷視野開闊,千崖千樹凝煙,居山居天。此外,石天洞的宮殿建筑以山門、三清寺和黃帝廟為核心,排列在中軸線上。十多個院落和蜿蜒的游廊隨地勢錯落有致,把亭臺樓閣連成一體。柱子上的對聯鐫刻著詩詞,天井上的古木花充滿詩情畫意,與周圍的山景形成對比,顯得格外優雅。很符合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請跟我來。我們一進門就能看到這三個雕像。他們是三清的領袖,供奉在寺廟里。中間這是元氏天尊,手持混珠,象征“天地未去,萬物未生”的“宏遠”境界,是三清之首。他的本體是不朽的,即使天地萬物都毀滅了,他也絲毫不受影響。每當一個新的'世界形成,他就下到人間,在人間傳道。當然,他領導的人不一樣。都是高質量高秩序的神,如太上老君、五方天王等。可見老板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在道教神仙譜系中,元氏天尊雖然地位最高,但最具影響力的民間是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他一開始不是神仙,而是人,也就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老子。你看,元世佛右邊這個,也就是我們左邊這個,就是道德佛。這位老先生經常是這個樣子,滿頭白發,面帶慈愛的微笑。他轉動太極扇,象征著世界的初始狀態。道德佛左邊是我們道教里的靈寶佛。他是三清第二神,俗稱“太上道君”或“上清靈寶佛”。雖然他的地位很高,但由于出身不清,他的影響力遠遠小于元氏天尊和太上老君。他信奉太極圖,象征著世界從無形到有形的“雜元”狀態。
黃帝廟是黃帝廟,供奉軒轅黃帝。大書法家余題寫的“古黃帝廟”上有四個金字,廟前的“軒轅黃帝洞碑”上鐫刻著馮羽楊將軍1943年寫的悼詞:“軒轅黃帝,人民的偉大祖先,作出了偉大的貢獻,熱愛各族人民。禮樂制度,誰能教子子孫孫,誰就長生不老!敝腥A民族的祖先被尊為神。青城山早在隋朝就在山上做洞穴祭祀,因為黃帝去張任山游覽寧峰,練習“飛龍高蹺”的傳說。
在石天洞的南面,有一座古龍橋,那里有兩塊巖石被打碎了,下面有一個深谷。在古代,他們之間用一個木制的飛行架,然后用石墻鑿出一個通道。此時,游客們正在低頭看著深深的溪流,風景極其危險。對面巖石上,一條深水槽貫穿蒼巖,深20多英尺,寬6英尺。它被稱為扔筆槽,也稱為“洗筆槽”。裂縫槽從巖石頂部到山腳大約70米深,18米寬。兩塊巖石破碎,下方有一個深谷。在古代,它們之間用的是木制的飛行架,讓人膽戰心驚,眼花繚亂。后來,沿著巖石切割墻壁,形成了一個通道,旁邊有一個石頭圍欄。這里,頭頂覆蓋著晏丹,俯瞰著幽深的山谷,風景極其險要,被稱為偏橋。居高臨下的妖王不要再害人了,朱碧撣了撣,字跡變成了凹槽,留下了奇觀。
關后崖上有一個檐洞,名為“寶仙九室洞”,是道教第五洞。廊亭建在懸崖上,懸崖下有一個洞,據說是張道陵修行的地方,叫做石天洞。洞頂有一石龕,內供奉隋代雕刻的張天師石像。有三只眼睛,舉止端莊。左掌直伸,掌中握有石天鎮山之寶:“楊平治都印”。洞外有張道陵第三十代孫、張繼先(宋代虛驚石天)的塑像。在關公的西北部有一塊“魔法石”。相傳張道陵在此降魔時,路上有巨石,張用劍將石頭剁成豆腐等,將石頭一分為二,再分為三。到現在可以看到三顆巨大的石頭升上天空,其中一顆上面有“魔減”二字。
我們的解釋先說到這里,F在是大家自由活動的時候了。你可以四處看看。我們20分鐘后在這里集合。請注意安全!
【青城山導游詞】相關文章:
青城山導游詞06-29
青城山導游詞07-08
青城山導游詞(精選13篇)10-19
青城山旅游景點導游詞07-14
四川青城山導游詞范文04-05
四川省青城山導游詞08-11
青城山景點介紹02-02
青城山旅游景點介紹12-06
青城山國內旅游攻略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