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陜西碑林的導游詞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導游,就不得不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可以加深游客對景點的印象,是提升講解水平的重要工具。那么一遍條理清晰的導游詞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陜西碑林的導游詞,歡迎大家分享。
陜西碑林的導游詞1
在這里,你可以體會到中國書法的藝術,也可以感受到強烈的文化氣息。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一起走進,有著“石質書庫”和“書法故鄉”之稱的西安碑林博物館。大家都知道碑林是由于碑石聳立如林而得名的,那么我們西安碑林是在中國古代文廟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從1087年到現在已經經歷了900多年的歷史。收藏的碑石有3000多方,所以在全國來說是一個最大的碑石博物館了。
我們現在的位置就是孔廟。站在孔廟當中,最先吸引我們眼球的,就是這座高大的牌樓了。它叫做“太和元氣坊”。在上方還有非常精美的雙龍戲珠圖。整個太和元氣坊,我們可以用,高大而又不失精巧來形容它。
在太和元氣坊的底下,我們看到了一個水池,叫做泮池。中間有一座非常窄的小橋稱泮橋。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有資格在泮池里洗筆,并且走過泮橋。
走過泮橋之后,出現在我們眼前非常古樸獨特的門就叫做“欞星門”。在門的中間可以看到兩個大字“文廟”。左邊有“德被天地”,右邊有“道貫古今”,這兩句話、八個字都是出自于《論語》。
現在請大家隨我一起穿越欞星門,我們即將跨越的第二道門叫“戟門”。在古代,想要祭拜孔子,文人走到這個地方要下轎,武官走到這個地方要下馬,在兩邊的房子整理衣冠,才可以拜見孔子的。
穿過戟門之后,大家可以看到在我們的左手邊有一匹石馬,它就是大夏石馬了它的雕刻風格屬于圓雕形式線條粗曠簡潔給人一種古樸與凝重的感覺,大家都知道馬的四蹄應該是直接立在地上的,可是大家看這匹馬的前面和后面之間都有一定石頭的處理,為什么呢?就是為了防止戰馬倒塌,大家仔細看這匹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興六年”等字樣,這匹戰馬是唯一的有大夏紀年的文物,所以非常珍貴,屬于國寶級文物。
現在咱們一起去看下對面的另一件國寶級文物——景云鐘,我相信大家都有聽過這口鐘的鐘聲。在哪聽過呢?就是每年除夕之夜12點響起的鐘聲。景云鐘因刻于唐睿宗景云二年而得名景云鐘。他的獨特之處在于它有三絕:這第一絕就是它紋飾非常精美。它分為上中下三段,每一段有很多的格子,每個中有不同的圖案。第二絕就是它的聲音清脆悅耳洪亮。第三絕就在于它的這段文字。它是由唐睿宗李旦親自撰寫的。李旦曾經寫過三處的書法,但是流傳至今的只有這口鐘上的書法了。所以這段文字非常珍貴。它講了兩個內容:一個是宣揚這口鐘的鐘聲。另一個則是道教的奧秘了。
請大家繼續隨我前行,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就碑林廣場了。大家看到道路兩旁這六座對稱的八角亭是清代建筑,里面陳放的碑石,主要記載的是當年康熙、乾隆平定戰亂的一些經過,我們稱其為御碑亭,F在大家隨我來看這個亭子,它就是我們碑林標志性的建筑和象征了。我們可以抬頭看到蒼勁有力的兩個大字“碑林”。他就是由當時著名的大將軍林則徐親自書寫的。
在“碑林”兩字下方,迎面而來的,就是體積最為龐大、制作最為精美,并且最早遷至西安碑林,被譽為“迎客第一碑”的——《石臺孝經》。
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親自撰寫,并且注釋,又建立于三層石臺之上,所以叫做《石臺孝經》。想必唐玄宗將這樣的孝經刻在碑石之上,主要是想告知天下他要以孝來治理天下。
整個《石臺孝經》高近6米,碑身,碑座,碑首由35塊巨石組成。所以此碑顯得是頂天立地氣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稱。 下面請各位游客隨我一同進入碑林的第一陳列室。我們首先看到的就是《開成石經》。因刻于唐文宗開元二年,而得名的《開成石經》,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一本書了。
在我們來到碑林之后,就會看到這樣一個明確的.記載:他一共有65萬252字,主要的內容有我們眾所周知的《論語》、《爾雅》、《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等等。最初只有12部經書,清代又補刻了《孟子》一書,合稱13經。也是當時所有的知識分子,科舉考試所必讀之書。由于在古代印刷術還不是十分的發達,為了避免手抄的錯誤,所以講經文科到石頭上作為范本供認們校對。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請大家繼續隨我前行,我們就步入了碑林的第二陳列室了,這個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可謂是精華薈萃之地。在眾多的碑石當中,我們著重的來看顏真卿的作品。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大唐多寶塔感應碑》。是顏真卿在44歲的時候,所著作的。說道顏真卿,相信大家對他的字都不會感到陌生,“顏筋柳骨”,顏體字也是一字值千金的。在這,我們還可以對照著另外一塊碑石—《顏氏家廟碑》,來看一下,這是顏真卿在72歲時所寫的。
有這樣一個說法:多寶塔感應碑是顏真卿的早期作品,而顏氏家廟碑則是他的成名作和成熟作了。所以我們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多寶塔感應碑的字顯得非常的清秀、瘦小,而顏氏家廟碑的字,就顯的成熟了許多,肥厚了許多。
說道中國的書法家,都是“字如其人”。顏真卿可以說是“字如其人”的典范。在他77歲的時候,奉命勸喻參加叛亂的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在以死相脅和高官厚祿的利誘下,當面痛斥李希烈,并給自己寫好了墓志銘和祭文,立志以死報國,最終被李希烈縊死。顏真卿向我們展示了一代書法宗師的氣節與風范。
好,我們就來到了第三陳列室。在這里,主要欣賞到的是草書的代表。來看一下張旭的《肚痛貼》、和懷素的《千字文》。說道張旭,他被后人稱為“張癲”。有一個愛好,就是喝酒,并且是逢酒必醉。酒醉之后,會拿著頭發沾上墨汁,揮“發疾書”。
講到懷素,和張旭是一樣的,雖然身為和尚,可是卻有著共同的愛好,就是喝酒,并且也是逢酒必醉。兩位書法家的字體有著非常多的相似之處。比如說都是非常的灑脫、非常的奔放。兩通作品都是草書的代表,同時也是國寶級的文物。
接下來,展現在眼前的就是第四陳列室當中的兩幅圖畫了。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副《關帝詩竹圖》,細心的游客會發現它并非一幅簡單的竹子圖,而是由一首五言絕句所組成的。叫做“不謝東君意,甘心獨立明。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是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寫照了。整幅圖充滿了詩情畫意,非常有趣,也是非常之精美。
接著我們再看一下旁邊的《魁星點斗圖》,主人公是以一個小鬼的身份出現的,他腳底下踩著一個鰲,手里點著一個斗,希望自己可以高中的意思。同樣是由兩句話八個字所組成的,叫做“正心修身,克己復禮”,是說人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認真,都一樣會做的到。
在請大家隨我這邊,我們進入了碑林的最后一個部分——石刻藝術室。
它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陵墓石刻,一部分是宗教石刻。我們先來看陵墓石刻的代表——“昭陵六駿”。
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墓前的石刻,相傳是由著名畫家閻立本所作。它們分別是白蹄烏,特勒彪。拳毛騧,颯露紫,青騅,什伐赤。是李世民在開國戰爭中曾騎過并壯烈犧牲的坐騎。唐太宗為顯示自己的赫赫戰功和對者流匹駿馬的思念才詔令立昭陵六駿。但是今天有一個遺憾之處,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六匹馬當中有兩匹馬是復制品,也就是大家看上去比較完整的兩匹,一個叫做“拳毛騧”,一個叫做“颯露紫”,他們是1914年被美國人盜走的,現存于美國法尼亞大學博物館中。六駿經歷了1000多年的風雨滄桑但他們造型依就健美,神態逼真。是唐代接觸的藝術珍品之一。
好,我們進入宗教展區參觀。大家看到的這個叫“皇興造像”。“皇興”是北魏的年號,它采用浮雕手法來體現犍陀羅雕藝術。犍陀羅是古印度的一個地名,它集中了犍陀羅與古希臘兩地雕刻技法的精華,它的特點是姿態生動,線條簡潔,衣紋質感強。
好了各位朋友,到這里,我們的游覽就全部結束了。但愿今天的參觀能帶給您一些收獲。謝謝大家!
陜西碑林的導游詞2
西安碑林創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 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列有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塊。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內容豐富,它既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又匯集了古代的文獻典籍和石刻圖案;記述了我國”"文化”"發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實,因而馳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唐代人所稱的石經,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書寫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碑林第一陳列室前是專為陳列>修蓋的碑亭。>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自書寫的。孝經是”"孔子”"的學生曾參編篡,專門講孝道的。前面一部分是李隆基為孝經作的序。玄宗為孝經寫序的目的是表示自己要以“孝”治理天下。后面是孝經原文。小字是玄宗為孝經作的注釋。底座由3層石臺組成,上刻有生動的線刻畫,有蔓草、獅子花等,是唐中期比較有代表性的。上面是浮雕卷云瑞獸。此碑由4塊石頭組成,底下有石臺,因而稱“石臺孝經”。
碑林第一陳列室主要陳列12部經書,計650252字,用石114方,兩面刻文。清代補刻的>17面3萬余字也陳列于此,合稱>。12部經書是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必讀之書。因為當時印刷術不很發達,為了避免文人學士們在傳抄經書時出現錯誤,并能永久保存,就把這12部經書刻在石碑上,作為范本,立于長安城國子監內,供人們校對。我國自東漢開始,曾先后7次刻經。>是目前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經書。
陜西碑林的導游詞3
各位游客:
中國有四大碑林,它們分別在陜西、山東、四川和臺灣,而陜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館,以碑石之多、價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倘若您是一位歷史、文學、繪畫、雕刻、書法藝術愛好者,來西安而沒去參觀西安碑林博物館,將會十分遺憾。西安碑林博物館位于西安市三學街15號,是在原西安府文廟和西安碑林舊址上建立起來的,是一座以西安碑林和古代石刻陳列為主,并進行綜合陳列的歷史文化寶庫。西安碑林,以碑石叢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歷經9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藝術寶庫。該館藏石3000余方,現展出的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別陳列在6個碑廊、7座碑室、8個碑亭中。1961年西安碑林被國務院發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愛護單位。下面,請大伙兒縱情地觀賞一番碑林的藝術精華吧。
【文廟的歷史沿革】
各位游客,前面差不多說過,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廟和西安碑林;日址上建立起來的,今天我們的遨游也就要緊分成兩部分。如今我們來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館前院,也算是文廟,參觀這個地方就像是觀察主戲前的序幕。
文廟算是孔廟,因唐代封孔子為文宣王而得名,如今仍保持著孔廟建造的格調。游客們還在車內時就能發覺這個地方是一片亭臺樓閣、雕梁畫棟式的古建造群,別親歷這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環境,誰能相信在繁華的鬧市區競有這樣幽靜的場所?
全國大多數地區都建有孔廟,規模最大的要算山東曲阜的那座了。我們面前這座西安孔廟始建于宋徽宗趙信崇寧年間(公元1102—1106年),由唐長安國子監舊址,也算是今天的西安市西大街社會路一帶,移建于此,歷經元、明、清各代,屢屢修葺,還是保留著其巍巍雄姿。大伙兒差不多看到博物館門外南墻上,有兩個蒼勁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廟”,是由清末陜西聞名書畫家劉暉所書。墻根下那幾棵古槐有人說是唐朝末年所植,距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被稱為太廟古槐,而今也按重要文化遺產加以愛護。
【三學街—孔廟大門—木牌坊】橫在大伙兒面前的這條路,叫三學街。三學街別長,卻能引發懷古之幽思,常令游客流連忘返。在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年間,西安府轄的長安和咸寧二縣的學府,相繼遷移至文廟兩側,遂有一廟(孔廟)三學(咸寧學、府學、長安學)之稱。三學街的稱謂也就向來連續下未了。今天,這個地方已成為西安古文化藝術的集中地之一,文房四寶、文物古玩無奇不有。各位游客,游完三學街后步入博物館大門,向東南方向望去,木牌坊、伴池、魁星樓等遙相呼應,構成一幅別具風格的動人畫面。只要稍加注意,大伙兒就會發覺西安碑林博物館有個別引人注目的特點,即東西開門。事實上天下孔廟無正門。不管大小,孔廟的整體建造格局基本上坐北朝南,但別開南門,而開義路(東門)和禮門(西門)。全國所有孔廟都把塞門、泮門及欞星門、戟門、大成殿對稱地排在一條中軸線上,因為孔子的地位被各朝代抬得很高,能夠說是至高無尚。若開南門,便是別敬。
孔廟里建有一座神奇的木牌坊,遠看就像高高的彩樓。它用12根紅木柱支撐,三層棋形斗檐式木質結構,拔地而起,上面彩繪花紋圖案和二龍戲珠,是明代建造,也叫太和元氣坊。按當時規格建筑法,本來應該把牌坊設在孔廟門外。這座牌坊是由西岳廟遷建過來的,由于門外是城墻,選別出合適的地點,便只好“屈就”在這個地方了。
【泮池—欞星門—華表—戟門—兩廡】各位游客,如今我們已進入到碑林前院了。大伙兒差不多看到中間有座別大別小的水池。這別是普通的水池,“天下孔廟有泮池”這些閣樓在兩側是對稱的,惟前院有一單列,原因是建到這個地方時,清王朝衰敗了,再也沒有豎碑和建亭的機會了。
【碑林的形成】
各位游客,我們如今開始參觀博物館的第二部分,即著名還逐的西安碑林。西安碑林為何這樣出名?要緊原因在于它是在保存唐代石經的基礎上進展起來的。所謂唐代石經,包括唐玄宗李隆基親自書寫的《石臺孝經》和唐文宗李昂開成二年(公元837年)艾居晦等人書寫的《開成石經》等。這些石經原來都立在長安城務本坊國于監大學內(今西安城南文藝路一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眾多的志士仁人,為西安碑林的進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碑林的創始人是北宋龍圖閣學士呂大忠,是他親自主持設計,基本形成了以《石臺孝經》、《開成石經》為主的碑林陳列格局。
碑林的奠基人,首先當推唐代的韓建,是他把棄于郊野的唐石經第一次遷移到尚書省之隅(今西安市西大街社會路)。還有五代的尹玉明多次把石經遷入城內。兩人為碑林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金元階段的任佐,捐鈔票籌劃碑林整修工程;明代金石學家費甲鑄為防止碑林拓印受損,摹刻充實碑林。還有大伙兒熟悉的'民國政府監察院院長于右任,捐給碑林《漢熹平石經殘石》,使碑林第一次有了漢代碑石,而這碑石,是目前發覺的最大。字數最多的珍品。土堆成山,水積成川,碑林算是經過歷代中國人的辛勤努力,才成為今天的文化藝術寶庫,當大伙兒觀賞到這一塊塊來之別易的碑石,會產生怎么樣的感想呢?
【碑亭及《石臺孝經碑》—第一室《唐開成石經》—第二室《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各位游客,如今我們來到西安碑林廣場。大伙兒差不多看到一座紅柱綠欄雙飛檐的碑亭。
閣樓上、中央“碑林”兩字傳說是林則徐寫的。亭內豎立著唐玄宗的《石臺孝經碑》。它是由唐玄宗李隆基親自作序、注釋并書寫,由宰相李林甫、國子祭酒李齊古主持,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四年(公元745年)鐫刻而成的御碑。整座碑是由高590厘米,寬120厘米的4石結
體而成。碑冠、碑身、碑座,共用35塊巨石組合。碑文用隸書書寫,字體雍容活潑,端莊慷慨,很值得游客們欣賞、臨摹和研究。碑冠上雕刻神龍,碑座上線刻雙獅和卷草紋飾的三層石臺壘起,顯得莊重魁偉,氣象別凡。據說當年碑刻好后,李齊古把拓本呈給唐玄宗過目,唐玄宗又寫上了“孝者,德之本”鞠批文。
當我們來到西安碑林第一室時,會有一種進入巨大的石質書庫的感受,因為這個地方陳列著中國目前僅存的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經刻石。
在印刷技術還別發達的唐代,為幸免士子們在學習時傳抄的錯誤,并能永遠保存,特刻石經為范本,立于長安城務本坊國子監大學內。由于這套石刻經書刻于唐文宗李昂開成二年(公元837年),因此又稱《開成石經》其內容包括我國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必讀的《周易》、《尚書》、《詩經》、《周禮》、《禮儀》、《禮記》、《左傳》、《公羊傳》、《轂梁傳》、《孝經》、《論語》、《爾雅》、《孟子》13部經書。前12經共114石、228面。每石高216厘米,寬83厘米至99厘米別等,共65.0252萬字。如215石至222石的《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們記載孔子言行的一部專集,共分20篇,包括孔子對于政治、教育、文學等方面的言論,由孔子的再傳弟子編輯于戰國階段,是研究孔子和初期儒家學說的寶貴資料。說它是世界上最重、最大的一部石書是一點也只是分的。疑惑游客們是否贊同那個觀點?
參觀第二室時,大伙兒一定會奇怪:如何在這體現中國古文化的西安碑林中也會浮現刻有外國文字的碑石?事實上在西安碑林中,刻著外國文字的碑石有好幾塊,最為聞名的算是眼前這塊《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它高279厘米,寬99厘米,共32行,每行62字。“大秦”是中國古代對羅馬帝國的泛稱。景教是基督教中斯脫里派的中國稱呼。景教在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傳到長安。此碑立于唐德宗李適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是由景教僧景凈述事,呂秀巖書寫。看到這個地方,大伙兒是否能體味到中外文化交流的悠久歷史淵源呢?【盛唐書法名家顏真卿】
各位游客,疑惑在你們之中是否有書法愛好者?大伙兒應該知道,中國初唐有四位大書法家,他們分別是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他們是二王(王臺之、王獻之)書體的繼承人,但是唐朝新書體的制造者應該是盛唐階段的顏真卿。
假如說西安碑林是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百花園,那么顏真卿的書法則是一朵爭奇斗艷的奇葩。顏真卿是怎么樣一具人?他是盛唐階段的聞名書法家,官至平原太守、太子太師等職,為唐朝名垂千古的忠烈大臣,人稱“顏平原”。他一生為人剛毅正直,屢遭權*陷害與排斥,最后為維護唐朝統一,以身殉國,被人尊稱為“顏魯公”。顏真卿善楷書和行草,他博采眾家之長、獨創自己風格的書法藝術,把民間醞釀已久的書法革新推向了高潮。他一生留下來的書法作品有70多種,在西安碑林這座書法藝術的殿堂里,陳列的顏真卿真跡有6處。如第二室中的《多寶塔感應碑》,是顏真卿為千福寺和尚楚金一書寫的墓碑,44歲時書寫。其特點是字體端正,蒼勁有力,結構嚴密,更多地保留了晉和初唐楷書的風格。還有揮灑自如的《顏氏家廟碑》、勁挺豁達的《爭座位稿帖刻石》均在第二室,渾厚雄健的《臧懷恪碑》、氣魄磅磅的《郭家廟碑》、豐潤飽滿的《顏勤禮碑》均在第三室。游客們能夠依照顏體進展的別同時期去體味、去感覺。
【諸遂良、王羲之與《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的第二室,各位游客差不多看到有兩通位后三藏圣教序碑》。一通是王羲之的墨跡;一通是唐代大書法家請遂良的手筆。來過西安旅游的人還知道在離此別遠的大雁塔上還有兩通碑,一通是《雁塔圣教序碑》;另一通力《雁塔圣教序記碑》。游客們會咨詢,古人什么原因要堅那么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呢?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又如何能為唐人書寫碑文呢?首先我們要搞清碑文內容。中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里的唐三藏可謂家喻戶曉,事實上這小說的主人公還真有其人,是隋末唐初的玄奘大法師。玄奘法師曾于貞觀三年(公元629年)一人離開長安去印度,沿絲綢之路長途跋涉,克服種種艱苦險阻,甚至冒著生命驚險,先后共在外17年。當他滿載657部梵文佛經回到長安城時,唐太宗特別興奮,為表彰他的印度之行,親自撰寫“三藏圣教”的序文和記,這也算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的碑文內容。
如今我們先看褚遂良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褚遂良是杭州人,唐太宗時曾任中書令、詩書等職,為官清正,深受皇恩。太宗晚年,托身后大事于他,可見這位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話遂良別同于普通大書法家。不過他后來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后,被貶為愛州刺史。請遂良寫的位唐三藏圣教序碑》共有兩處3通,一處是鑲在大雁塔臺上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記》。另一處算是眼前這通《同州三藏圣教序碑》了。那么游客看到這個地方會咨詢:褚遂良為何要寫3通圣教序碑呢?傳說,唐太宗階段,李世民令褚遂良當場書寫《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事后,請遂良自己感到在皇帝面前書寫碑文過于拘謹,現場發揮得別夠理想,便又重寫了一通《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世稱《同州三藏圣教序碑》。
王羲之的大名估計沒有人疑惑了。他也是浙江人,居會稽山陰,初任秘書郎,后任征西參軍、江州刺史等職,官到有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他的《蘭亭集序》是勝炙人口的名篇,千古流傳。據說唐太宗酷愛王羲之書法,曾下令由國庫出重金購買王羲之真跡,經他珍藏的王羲之墨寶有2200余件。因此,歷史上曾有唐太宗騙取《蘭亭集序》陪葬昭陵的故事。至于王羲之為唐人寫碑與唐太宗崇佛和愛王羲之書法有關。唐弘福寺沙門和尚懷仁,是唐初的一位知名書法家。為了使皇帝寫的碑文和王臺之的書法珠聯壁合,經久傳世,懷仁決。小集字勒石成碑。這時王素之已去世200多年,惟一條件是有大量王體真跡。為此,懷仁和尚做了大量艱難細致的工作,花費巨大代價,歷經24年才完成這通特殊的豐碑。各位游客,西安碑林的參觀到此結束。有興趣的話,您還可自由遨游其他碑刻,但愿今天的參觀能給您帶來藝術的啟迪、知識的收獲。感謝!
陜西碑林的導游詞4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最初是漕運使呂大忠等工錢收藏因唐末五代戰亂而委棄商人的唐《石臺孝經》、《開成石經》及顏真卿、柳公權等所書的聞名石碑而興建的,經金、元、明、清、民國歷代的維修及增建,局限不絕擴大,藏石日益增多,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世界第一批重點文物掩護單元。
西安碑林現保藏有自漢代至今的碑石、墓志近3000件,展出1089件,保藏碑石、墓志的.數目為世界之最,且藏品期間系列完備,時刻跨度達2000多年,這里碑石如林,篆、隸、楷、行、草各體俱備,名家群集,佳構林立,令人贊嘆不已。 碑林不只是中國古代文化文籍石刻的齊集點之一,也是歷代名家信法藝術群集之地!氨帧币驗楸謪擦⑷缌,蔚為壯觀而得名。 碑林已有九百多年的汗青,以它奇異的保藏而成為中外馳名的藝術寶貝。
春秋為西安旅游的旺季。而夏日溫度較高,紫外線兇猛,恒久在室外游覽暴曬輕易中暑,且時有雨水,可選擇到西安周邊有綠樹濃蔭蔽日處嬉戲,嬉戲前宜提前看晴氣候預告,嬉戲時代需做好防曬事變,其它只管停止在一天中紫外線最強的時刻出游;冬季氣溫較低,北風砭骨,只得當游覽室內景點,如陜西汗青博物館等。
陜西碑林的導游詞5
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學街,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為保存《開成石經》而建立。九百多年來,經歷代征集,擴大收藏,精心保護,入藏碑石近三千方,F有六個碑廊、七座碑室、八個碑亭,陳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薈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經;秦漢文人的古樸遺風;魏晉北朝墓志的英華;大唐名家的絕代書法以及宋元名士的瀟灑筆墨。書圣王羲之、畫圣吳道子書畫同輝的筆墨跡以及詩畫雙絕的王維的竹影清風更為碑林增輝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獨有的特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物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為中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安碑林的各陳列室,以欞星門中門為主軸線,自南而北對稱排列。前半部為臨時性專題陳列室,自軸線正中上有“碑林”匾額的碑亭以北為碑林陳列室,西側為石刻藝術室。進入西安碑林大門,可以看到一座四角形兩層飛檐的亭子,里面豎立著著名的《石臺孝經》。這是由四塊石板組合成的長方形石碑,高5.1米,安置在三層石臺上。《孝經》是宣揚儒家思想的經典著作,歷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視。唐天寶四年(公元745 年),唐玄宗李隆基親自加注,并用隸書行文。
第一陳列室
第一陳列室前是專為陳列修蓋的碑亭。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自書寫的。陳列室里主要陳列,內容包括《周易》6卷,《尚書》13卷,《詩經》20卷,《周禮》11卷,《禮儀》17卷,《禮記》20卷,《春秋左氏傳》30卷,《春秋公羊傳》12卷,《爾雅》3卷,以及《公羊春秋》、《孝經》、《論語》等12部經書,共計650252字,用石114方,兩面刻文。清代補刻的17面3萬余字也陳列于此,合稱。12部經書是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必讀之書。因為當時印刷術不很發達,為了避免文人學士們在傳抄經書時出現錯誤,并能永久保存,就把這12部經書刻在石碑上,作為范本,立于長安城國子監內,供人們校對。我國自東漢開始,曾先后7次刻經。是目前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經書。
第二陳列室
第二室陳列著許多具有史料價值的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立于公元781年,后世才從地下發掘。此碑記敘了古代羅馬景教傳入中國的盛況,石碑側面用敘利亞文刻寫了70位景教人士的名字。石碑記載的'史實中外史書全無記載,因此彌足珍貴。清代丹麥人荷爾漠來西安用重金偷買未遂,只好托人刻一假碑(現存倫敦)。它是研究中外關系的寶貴資料,其拓片早已輾轉國外!吨心岷衔耐恿_尼經幢》是一種柱狀石刻,有六角柱形、八角柱形和圓柱形,用中國和尼泊爾兩種文字刻成,反映中尼兩國佛教的交流!恫豢蘸蜕斜贩从沉擞《确鸾虃魅胫袊氖穼崱!睹鞯率苡洷酚涊d了明末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建立的農民政權“大順國”,并反映了當時陜西災后“人食人”的慘狀!恫苋冯m是為漢代曹全樹碑立傳,卻無情地記載了他鎮壓黃巾起義的事實。
第三陳列室
石刻藝術室和游廊收集了陜西各地的石刻石雕珍品,如東漢的石獸、畫象石,唐代的蹲獅、犀牛。馳名中外的《昭陵六駿》有四駿保留在這里。這里陳列的唐代供應石燈十分引人注目,燈分九層,無論造型還是燈案的圖案,都十分精美。日本奈良附近通往“春日神社”沿途的石燈就是仿此唐燈所造。此外,還有出土移此的東漢石刻墓門,唐代石槨。石槨陰刻的星相樂舞,仕女圖,槨外浮雕彩繪文武侍從和騎龍駕鳳仙人,都是歷史和藝術珍品。來到碑林,不要忘記這里還有一個高2.5 米、重6 噸的景云大鐘。每年除夕之夜,中央電視臺發出的鐘聲就是出自這個巨鐘。
陜西碑林的導游詞6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碑林的第二展室。這里主要陳列唐代著名書法家書寫的碑石,歷來都是人們學習書法的范本。其中有唐初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書寫的《皇甫誕碑》,以及他的兒子,也就是歐陽通書寫的《道因法師碑》。有顏真卿書寫的《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還有晚唐柳公權書寫的《玄秘塔碑。和懷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创筇迫厥ソ绦虮涤直环Q為“千金貼”。這里還有中外馳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唐代書法是我國書法藝術史上的高峰時代。長期的政治穩定和社會發展為文化的繁榮創造了條件。自唐太宗以來歷任皇帝的酷愛和提倡,造就了全社會對書法的普遍重視。一大批書法家涌現出來,如同百花齊放。
各位游客請看這塊碑石。在中國古代石碑上出現外國文字的碑石在碑林中有好幾塊。而《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大概就是碑林里國際知名度最高的碑石了。它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的781年,由波斯人景凈述事,呂秀嚴書寫。原立于唐長安城的大秦寺內,后來埋沒土中。明天啟三年,也就是公元1623年被重新發現,清末移入碑林。“大秦”是中國古代對東羅馬帝國的'稱呼。景教,屬教堂的一個分支,稱聶斯脫利派,公元431年由敘利亞人聶斯脫利派創立于費城,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塞克城以北。據碑文記載:“由波斯人阿羅本率領的傳教代表團欲公元635年到達長安,受到隆重接待,并準許其傳教。從此,景教在中國大范圍流傳開來!熬啊笔枪饷鳌⒚篮玫囊馑。碑首刻有教堂標志十字架。這塊碑石記載了教堂早期傳入中國的情況以及教規、教義,還有古敘利亞和漢文對照刻了72個景教僧侶的名字。為研究中國古代和歐洲、中亞的友好往來提供了寶貴資料!洞笄鼐敖塘餍兄袊吩诮饑H上的廣泛關注。此碑拓片曾經傳到了國外,并譯成了拉丁文稿,引起了許多國家的注意。一些外國人認為,歐洲多信徒,那么像這樣記載景教的碑石應該運到歐洲供人瞻仰。1907年,丹麥人荷爾漠受英國政府指使,企圖以3000兩白銀復制的假碑換取此碑,受到輿論反對,只得將復制的碑石運往倫敦。現在世界上好幾個國家有這塊碑石的復制品。
陜西碑林的導游詞7
西安碑林博物館位于文昌門四面,館內由碑林、石刻藝術等部門構成,游記欣賞,個中由歷代碑石、墓志構成的碑林是館內的亮點,個中包羅顏真卿、柳公權、懷素等書法名家的碑刻,尚有《石臺孝經》和《開成石經》兩塊唐代碑刻。
在碑林博物館內,你可以或許瀏覽到歷朝歷代的碑刻和墓志,這里保藏的碑刻和墓志時刻跨度長達20__多年。個中的珍品有:顏真卿的《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等,是尺度的`“顏體”;柳公權的《大達法師玄秘塔碑》,是“柳體”中最典范的代表作;唐代懷仁僧人從晉王羲之遺留的墨跡中選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聞名草書家懷素的《千字文》,筆意曠達。
除了書法各人的石刻外,最受旅客接待就是《石臺孝經》和《開成石經》兩塊碑刻!妒_孝經》,是儒家經典,碑文由兩個天子以四種字體謄寫的,即:唐玄宗李隆基以隸書謄寫碑文,又以楷書作小字注釋,又在碑刻成后在碑側用行書作講明,而此這塊碑的碑額是由唐肅宗李亨用篆書所寫的!堕_成石經》刻成于唐文宗開成二年(公元837年),一共包羅詩,書,禮,易,春秋等十二部經書。 在碑林博物館賞識時,還可以在館內的“石刻藝術館”中撫玩到四神墓門、唐昭陵六駿圖。
【陜西碑林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西安碑林導游詞11-15
西安碑林導游詞14篇03-03
西安碑林導游詞15篇12-16
西安碑林導游詞(15篇)08-07
陜西導游詞12-05
西安碑林博物館導游詞12-19
游覽陜西導游詞04-21
陜西景點導游詞10-18
陜西武侯祠導游詞12-28
關于陜西導游詞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