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蘭州中山橋導游詞
作為一名樂于為游客排憂解難的導游,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導游詞,導游詞作為一種解說的文體,它的作用是幫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時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點包含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意義。那么你有了解過導游詞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蘭州中山橋導游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位于濱河路中段北側,白塔山下、金城關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古橋,也是5,464公里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因而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
中山鐵橋長233.33米,寬7.5米,有6墩5孔的鐵橋,橋上飛架5座弧形鋼架拱梁。
其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1372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七里處建的浮橋名叫鎮遠橋。
根據清道光“蘭州府志記載,該橋以二十四艘大船貫連,浮于河面,冬拆夏設。
嚴冬時黃河結冰,車馬都可通行。
至明洪武9年(1376年),衛國公鄧愈移浮橋至西10里處,稱“鎮遠橋;明洪武18年(1385年),蘭州衛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遺存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橋柱“將軍柱三根。
清光緒33年(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三十萬六千余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建起了長達233.33米,寬7米的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
1942年改為“中山橋,1954年,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鐵橋,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鐵橋顯得堅固耐用,氣勢雄渾。
它建于公元一九零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
工程由德國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銀三十萬六千余兩。
橋兩端分別筑有兩座大石坊,上刻“三邊利濟和“九曲安瀾。
橋有四墩,下用水泥鐵柱,上用石塊。
弧形鋼架拱梁,是后來進行加固工程時增建的。
1919年,鐵橋受戰火影響,中斷了11個晝,后經補修而復通。
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橋,橋名沿用至今。
中山橋位于蘭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黃河鐵橋。是蘭州境內歷史最為悠久的古橋。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
1372年(明洪武五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7里處始建黃河浮橋,也就是的中山橋的前身。
1376年(明洪武九年),衛國公鄧愈將此橋移至城西10里處。稱為鎮遠橋"。
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蘭州衛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現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蘭州還存有建橋時所遺的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浮橋柱3根,人稱“將軍柱"。柱上鑄有洪武九年。歲次丙辰。八月吉日?偙偎拘l國公建斯柱于浮橋之南。系鐵纜一百二十丈"的字樣。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總辦甘肅洋務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準修建黃河鐵橋,并在1906年十月以16.5萬兩白銀包工包料的總價承包給德國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合同規定:“鐵橋長米。寬7.5米,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
黃河鐵橋竣工后,實際耗銀30.669萬兩。
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橋。
1949年8月26日,在解放蘭州戰役中,炮彈擊中了過橋的兩輛國民黨軍車,車上彈藥爆炸,大火燒毀了橋南端18節木橋面和部分縱梁。
軍管會組織了三百多人晝夜搶修,搶修后雖恢復了通行,但人行橋上橋面晃動不定。已難以擔負日益繁忙的運輸任務。
1954年,人民政府對鐵橋進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鐵橋顯得堅固耐用,氣勢雄渾。
20xx年,國家文物局將中山橋定為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蘭州中山橋導游詞】相關文章:
蘭州黃河導游詞12-10
蘭州景點的導游詞04-18
中山公園導游詞02-17
蘭州水車園導游詞04-29
蘭州黃河母親導游詞05-20
蘭州黃河鐵橋導游詞02-11
蘭州水車園導游詞03-28
蘭州城隍廟導游詞07-21
龍巖中山公園導游詞-導游詞范文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