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導游詞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旅游從業人員,通常需要用到導游詞來輔助講解,一篇完整的導游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怎樣寫導游詞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廣東導游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廣東導游詞1
各位團友、朋友們:
你們好!現在我跟大家一起參觀瀏覽增城市標志性城市廣場——掛綠廣場。
掛綠廣場位于荔城鎮的商業中心。掛綠廣場所在地據增城縣記等廣獻記載原名叫“西園”,聞名于世的“增城掛綠”母樹就生長在這里!拔鲌@掛綠”是增城市知名度極高的傳統文化產物,也是增城市旅游觀光的一個重要景觀。因為城市發展的需要,于二00一年市政部門拆除了原有全部舊建筑物,重新規劃建設成城市廣場,并命名為“掛綠廣場”。整個廣場規劃總用地面積459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35000平方米。建成后的掛綠廣場分為三大功能區:商業廣場區、城市標志性雕塑區和“西園掛綠”母樹觀賞區。構成一個動靜分區合理,空間錯落有致,現代氣息與傳統文化水乳交融,體現增城蓬勃發展的標志廣場,為廣大游人和市民提供一個集游覽觀光、休閑度假和消費購物的理想場所。
現在我們要到的是掛綠廣場第一期工程的建設。請大家隨我一道參觀。
【西園掛綠母樹觀賞園】位于掛綠廣場的東南端,以馳名中外的“西園掛綠”母樹為主體,為種植園,護園河和觀荔廊三個部分,構成一個開放式的觀黨園。由此可以近距離看到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西園掛綠母樹。這掛綠母樹歷經三個多世紀,幾經滄桑,見證增城的歷史文化。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于人為因素的及日軍侵華戰亂的影響,掛綠古樹得不到精心照料,到了1946年,原有的三椏樹枯萎兩椏,樹勢萎頹。
1948年結果僅140余顆。解放后古樹煥發生機,1955年取得豐收,收果37公斤,一部分上送北京給國家領導人,一部分則在廣州南方大廈和增城戲院向群眾公開發售,一時成為佳話。隨后由于種種因素,古樹逐年漸弱,果顆無收,到1979年最后一椏樹干亦枯萎,現仍可看到枯椏遺跡。幸好在枯萎前經科技人員采取措施使樹頭萌發新芽才得以保存。
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于國運昌盛,家科人員精心管理栽培,新長的樹體更生復壯,樹冠不斷擴大。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已有結果,近幾年更是掛果不斷,得豐收,F古樹已達4米多高,樹冠東西與南北延伸近20平方米,老樹煥發生機,如同國運一樣,年年昌盛。增城掛綠以西園掛綠母樹為宗,現在已發展成一個系列品種,分布于全市各鎮。
品質優良而且產量比較穩定的有20~30棵。豐年產量有1500多公斤,經剔除次果后能供應市場的約為1250公斤。由于慕名求果人多而果源有限,供不應求狀況仍很突出。近年市農林部門正引導各地農民大力發展優質荔枝種植,掛綠是重點品種。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掛綠荔枝會越來越多供應市場,滿足人們對增城名果的需要。我們看過“西園掛綠”母樹后,相信大家也會事業蒸蒸日上,勃勃生機。
【西園掛綠與何仙姑的故事】相傳,八仙中的何仙姑是增城小樓仙桂村人。一天,她云游到西園,見西園風光綺麗,荔林蔥蘢,便坐在一棵荔枝樹上,就看月色,在手帕上描繡家鄉秀美風光。繡呀、繡呀,不知不覺殘月西沉,天將通曉,何仙姑便乘風歸去,無意中留下一縷綠色絲線懸掛枝頭。此后,這棵荔枝的果身,便有了一條綠線縈繞,故名“掛綠”。可見“掛綠”荔枝是充滿神仙靈氣。
【西園掛綠碑記】掛綠是增城最名貴的荔枝品種,享譽國內外300余年。
廣東省博物館導游詞·歡樂谷導游詞·白云山導游詞·光孝寺導游詞
掛綠正式見于歷史文獻是在明末清初。廣東文學家屈大均(1630—1696)曾寫詩贊詠:“端陽是處子離離,火齊如山入市時。一樹增城名掛綠,冰融雪沃少人知!碑敃r有人記述掛綠果實“堅瑩似玉,脆如霜梨,津液內斂,剝而懷之,三日不變。其色微紅帶綠,因名掛綠。味之香美,冠于群荔”。
西園掛綠以樹在原城西西園寺荔枝園(即今掛綠廣場)得名,系由荔枝實生苗得水土靈氣變異而成。清代乾隆、嘉慶之后,掛綠已盛名中外,但因產量稀少而價值奇高,有“掛綠玉欄金井,如夜光無價”之譽。地方官員,皆以此進奉皇室、嘉賓為榮。
廣東導游詞2
清暉園布局是大園包小園,F清暉園的三大塊大體為:由原正門進入的東南角區,中部的舊園區,西北部近年興建的新園區。區域間雖有分隔,但卻以游廊、甬道以及別出心裁的各式小門相互勾連,融為一體。以舊園區為例,其西部以方池為中心;中部偏北的船廳等是該區的精華所在;南部的竹苑、小蓬瀛、筆生花館等組成庭院,形成園中有園,即大園包小園的格局和韻味,委婉多姿,讓人覺得游之不足。
清暉園沒有著力營造假山,其為山之道,即在于遠借。這主要歸于相地,得地利之便。因三面環山,只要稍筑臺閣,即可登高借遠處山麓。以鳳臺為例,遠處為鳳山,鳳山山麓綿延而來,經鳳臺接引而入園,而園內林木森郁,與遠處山麓之青黛一脈相承。如此清暉園與鳳山看上去融為一體,園內實無山勝有山也。清暉園北端地勢較低,傍池筑船廳,于船廳登高,東可遠望太平、神步,西見梯云山也借景之妙法。山勢遠來,直引至園內池塘,則此池塘仿如遠方山麓腳下的山塘,與山景渾然一體。
清暉園內水木清華,幽深清空,景致清雅優美,龍家故宅與擴建新景融為一體,利用碧水、綠樹、吉墻、漏窗、石山、小橋、曲廊等與亭臺樓閣交互融合,造型構筑別具匠心,花卉果木蔥籠滿目,藝術精品俯仰即拾,集古代建筑、園林、雕刻、詩畫、灰雕等藝術于一體,突顯出中國古典園林庭院建筑中“雄、奇、險、幽、秀、曠”的特點。布局形成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獨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筑造型輕巧靈活,開敞通透。其園林空間組合是通過各種小空間來襯托突出庭院中的水庭大空間,造園的重點圍繞著水亭。
廣東導游詞3
大墩村位于從化城郊街向陽村大墩社。南宋末年,鄺氏從江蘇宣城往南遷居古番禺,擇地建村,因村兩邊都有一個大土墩,故名。
“船型”村莊是大墩古村的歷史印記。據了解,初建時大墩村的整體建造,以筆直而幽深的小巷相隔,是以“船”為造型意念,有些居民還把祠堂稱為“船廳”。祠堂左側是兩列與祠堂垂直的長屋,地勢略低于祠堂,老人們稱之為“左船舷”,祠堂的另一側是與左側相對應的兩列長屋,被稱為“右船舷”,中間除了祠堂外,還有五列布局整齊形式統一的民房,被譽為“船”的“中間甲板”,其中,最中間那座民房的前墻的墻角使用了大塊長方體紅砂巖。
起初時,村子正面所有房屋的前墻都沒有設立窗戶,大門一關,房子變得“水泄不通”,但是由于“船”的造型巧妙,房屋與房屋之間的設計合理,即便身處在屋內也不覺得昏暗,走出屋外即可望到遠處的田園美景,不難想象幾百年前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悠閑自樂的模樣。
廣東導游詞4
清暉園園址原為明朝萬歷丁未狀元黃士俊宅第,明萬歷三十五年(公元1620年),順德杏壇鎮人黃士俊高中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大學士。為了光宗耀祖,于明天啟元年,在城南門外的鳳山腳下修建了黃家祠和天章閣、靈阿之閣。后黃家衰落,庭院荒廢,清乾隆年間,大良進士龍應時購得舊址,修葺擴建,植花蒔草,漸成規模。
1820年,龍應時長子龍廷槐(1749—1827)年建小方園,龍廷槐字澳堂,大良人氏,于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考中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歷任左春坊贊善、監察御史。嘉慶五年(1820年)辭官南歸,筑園奉母。1820年,龍廷槐之子龍元任擴建,稱“清暉園”,龍元任是嘉慶二十二年(1817)進士,其請同榜進士、江蘇書法名家李兆洛題寫園名。后龍元僖(1809—1884)建龍太;▓@、楚薌園,幾經周折轉手,龍太;▓@后改稱“廣大園”。龍氏后人經多年精修,經廷槐之子龍元任,孫龍景燦,曾孫龍諸慧一門數代的繼續精心營建,幾經修改加工,至民國初年,全園格局始臻定型,這一古老園林漸富嶺南特色。
該院歸龍家后,由龍應時傳與其子龍廷槐和龍廷梓,后來廷槐、廷梓分家,庭院的中間部分歸龍廷槐,而左右兩側為龍廷梓所得。其中龍廷梓將歸他的左、右兩部分庭院建成以居室為主的庭園,稱為“龍太;▓@”和“楚薌園”,人們俗稱左、右花園,南側的龍太;▓@在園主衰落后,賣給了曾秋樵,其子曾棟在此經營蠶種生意,掛上“廣大”的招牌,故又稱廣大園?谷諔馉幤陂g,龍氏家人避居海外,庭院日趨殘破。
1959年后,時任廣東省委書記陶鑄視察順德,對清暉園修繕高度關注,指示重點保護,并撥款修復,更將楚薌園、廣大園、介眉堂、競勤堂合并,統稱“清暉園”,后辟作順德縣委第一招待所。改革開放后,增設酒樓、賓館、停車場,為旅游、飲食、住宿綜合服務單位。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順德政府撥款修復擴建清暉園。二十世紀末,政府再度擴建,增加了鳳來峰、讀云軒、留芬閣、沐英澗、紅蕖書屋等多處建筑景點,如今,占地22,500平方米的清暉園與佛山梁園、番禺余蔭山房、東莞可園并稱廣東清代四大名園。
廣東導游詞5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你來到順德著名的古典園林清暉園游覽。我叫×××,是這里的景點導游,我先預祝各位今天有一個愉快美好的旅程。
順德“清暉園”與番禺“馀蔭山房”、東莞“可園”和佛山“梁園”合稱為廣東清代四大名園,上世紀九十年代,清暉園更被列入中國十大名園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游景點。步入清暉園,相信大家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里就象是繁囂鬧市中的一片蓬萊仙土。
各位游客,大家見到的左手邊的一排仿古式民間建筑,就是清暉園史館,里面陳設有許多圖片和文字說明,講述了清暉園的百年發展歷史,F在,大家可以先跟我進去了解一下清暉園的名園春秋。
清暉園,是明代萬歷狀元、禮部尚書、大學士順德杏壇人黃士俊在太艮(即現在的大良)南郊所建筑的黃家祠、天章閣的舊址,到清朝乾隆年間,黃家衰落,由順德進士曾出任山西靈石知縣的龍應時購得,析產后其子龍廷槐、龍廷梓改建為莊園居住。龍廷槐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生,自幼聰穎好學,于乾隆五十三年丁未(1788年)考中進士,他初授翰林院編修,不久授監察御史之職,后入值上書房,官至太常卿。到嘉慶五年(1800年)龍應時病逝,廷槐獲準回鄉守孝三年,后見皇親和坤弄權,無心復出,但在鄉中威望頗高。到嘉慶十年(1805年)龍廷槐將父親生前購得產業的中部拓建成莊園,侍奉母親居住。一年后,龍廷槐請同榜進士、江蘇武進的書法家李兆洛題寫“清暉”的園名,意取“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以示筑園奉母是為了報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這也是清暉園名的由來。從應時、廷槐、元任、景燦到渚惠,清暉園經歷了五代人,屢經修繕,特別是龍渚惠,他曾帶領設計師和工匠到蘇州一帶參觀著名庭院,回來后對原建筑物作了一番大規模的修整,逐步形成了格局完整的嶺南園林風貌。
。ㄗ叱鼋庹f大廳)相信大家已基本了解清暉園的歷史,現在,我們就開始游覽龍家花園。剛才我們走過的白石園門,增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上面“清暉園”三字是臨摹清代進士、江蘇武進書法家李兆洛的筆跡。站在大門口,我們往里面看去,穿過這一個寬廣的庭院,正對著的是一個“八角壁裂池”,整個水池是以石頭砌成,沒有用水泥、石灰邊接,但水不往外泄漏。池中有八條陶瓷燒成的紅鯉魚,圍成一圈向中央的寶珠噴水,十分壯觀。
再看右手邊的平臺上,建有一座“大會議室”,這座建筑物建于一九五九年。一九八四年一月十九日,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南巡視察時,途經順德,曾在此會見當時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人。
步入庭院之中,滿眼都是蔥蔥郁郁的樹木,其中有不少還是我們順德重點保護的古樹名木呢。就如近大門處的這株高大的的老白果樹,它的學名叫銀杏,有“活化石”之稱。據考證在地球第四紀冰川之前,不少國家和地區均有此樹生長,但冰川期后,唯獨中國的大山大嶺中才能保存下來,目前這種樹,樹齡最大的是山東呂縣定林寺的一棵銀杏樹,已有三千多年歷史。這種樹一般要大面積種植,并雌雄間種才能結果,但清暉園這棵有一百六十多年樹齡的老樹,卻能在二十多年內,持續單株結果(每年9至10月間掛果)是一棵“雙性樹”,可謂奇特。
移步換景,穿過這一個拱形小門,園里的景致又是另一種風格。面前的惜陰書屋和真硯齋是一組相聯的園林小筑,此組庭院式書齋為昔日園主供族中子弟讀書及接待到訪文人墨客之所,始建于清代嘉慶年間。園主龍家歷代不乏學業有成之人,“惜陰書屋”寓勖勉子弟珍惜光陰、發奮攻讀之意。“綠云深處”匾額為乾隆帝十一子、書法家成親王所書,形象描繪出四周綠樹掩映之清幽景致!罢娉廄S”的匾額是原來由清代湖南書法家何紹基所題,因日久而損毀,現掛的是廣東書法家秦鄂生重寫的。
轉到了惜陰書屋的側面,我們沿著這個長方形荷花池走去。池邊是清暉園古建筑中的精華所在,仿照清代珠江河上的紫洞艇建成的“船廳”。建有二座樓舫,分船頭、船艙和船尾,這在我國建筑設計上是唯一的派例。傳說當年園主人有一位千金小姐,貌美如花,舉止賢淑,精通詩書,善弄琴畫,父母視若掌上明珠,特建此樓作為小姐閨閣,故別稱“小姐樓”。船廳尾部相近的一座叫“丫環樓”。從丫環樓到小姐樓,雖近在咫尺,卻要通過架空的走道,幾經曲折才能到達船舷。船舷左前方伸出一條游廊,與惜陰書屋相連。登上小姐樓的路徑也就隱藏在這條游廊里頭。大家可以跟我登樓覽勝,站在船頭,左右有兩口池塘,組成綠樹碧水的景觀,人好象站在船上,而船恍似停在水鄉岸邊,船頭左邊栽有一棵古沙柳,仿佛穩著大船一根竹竿,古沙柳邊還栽有百年紫藤一株,好象縛在竿柱上的一條固定船只的纜繩。踏進船廳,前艙和內艙之間,以鏤空成芭蕉雙面圖案的木刻落地掛作間隔,芭蕉樹下的石上各刻有兩只蝸牛,栩栩如生。廳內窗戶的格子以竹樹圖案的木雕裝飾,人在廳內仿佛可以感受到珠江三角洲的田園氣息。
回到荷花池邊,這里的一圈建筑分別是六角亭、碧溪草堂、澄漪亭。水塘北側是一座六角亭,近水三面設有“美人靠”,可以憑欄而坐,亭入口處掛有即景木刻對聯:“跨水架楹黃籬院落,拾香開鏡燕子池塘”,亭內高懸清代安徽著名書法家、雕刻家黃士陵所題“綠楊春院”的匾額。亭兩旁種有水松,這兩棵水松已有一百二十多年歷史,據說可能是順德境內最古老的水松呢。
就在碧溪草堂之畔,有一株老邁而蒼勁的龍眼。細心留意一下,這棵樹的樹干只剩下幾層樹皮連著上面的樹枝,而上面卻枝葉茂盛,它們之間只靠樹皮上的氣根相連,實屬罕見。據說是當年的龍家主人親手種下的,至今已有210多年了,是清暉園中最老的一棵古樹。老樹每個枝上有十二片葉子,至今仍每隔一年就會開花結果一次。據品評古樹的專家所說,這老樹很有靈氣,護佑了當年龍氏居住于清暉園中的五代子孫可以繁榮昌盛呢。
突出水池的是澄漪亭,臨水一面刻有“臨江緣山池沿鐘天地之美,攬英接秀苑令有公卿之才”的對聯,此聯原為龍渚惠岳父、順德咸豐探花、禮部兼工部右侍郎、大書法家李文田所書,因日久而損毀,現掛的是廣東書法家關曉峰重寫的。這個澄漪亭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門窗,八扇巨大的屏門一旦打開,亭外的景色盡覽無遺。即使是關起門窗來,上面鑲嵌的“明瓦”也可透進光線,顯得古樸幽雅。這種明瓦是用貝殼磨薄制成的一種很有嶺南地方特色的天然材料。這些門窗上、天花內的貝殼,都有是明朝后期一直保留到今天的古物,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可算得上是清暉園內最有發言權的歷史見證人。
繞著荷花池走了一大圈,我們從這一扇小門轉過去,就可發現這里面別有洞天,已是清暉園的“讀云軒”景區了。大家請回身看看剛才走過的小門,這可是清暉園現今保存最古老的門口,建于清代嘉慶年間,門額上面“清暉園”三字是按李兆洛的真跡托版。大家覺得這幾個字與正門口的題字在書法方面是不是如出一轍呢?站在這個小天井里,左邊墻上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灰塑,名為《白木棉九如圖》,畫面上九尾大金魚活靈活現,左上角數雜白木棉含苞待放。據長者回憶,清暉園古時有三大寶:大金魚、白木棉、百壽圖。遺憾的是,時過境遷,現今只存百壽圖了。因此重修清暉園時特別制作了這幅灰塑,以為紀念。
再看面前這個種上了夾墻竹的橢圓形的漏窗,竹影斑斑中可以看到墻外的池塘、對岸的回廊,配合了池塘對面一副康有為真跡托版的對聯,上書“風靜帶蘭氣,日長娛竹陰”。這副對聯正好點出了清暉園景色的自然之趣。小天井左右兩邊的回廊把讀云軒盤繞在綠池之畔。就這一個小天井,各位就可以看出園主造園時巧妙的心思了。
在前面的游廊盡處,穿過一個石圓門,就可以進入讀云軒的主體建筑內部了,這是清代嶺南豪宅的客廳,體現了當時龍家豪宅的氣派。瓦面構造層層疊疊,融合了中國亭臺樓閣“明標暗拱”的特點,每逢下雨時節,雨打瓦面,雨聲清脆,恍如奏樂。讀云軒分前廳、中廳、后廳三部分,各以廊廡相連。各廳四樘鏤花落地扇門打開,三廳成為一體,高大寬敞,自然光線充足;如果關起門來,各廳可作單獨的會客之用。中廳兩邊天井,起到通風透氣以及采光的作用,各廳之間的連廊,設有漏窗,隱約可見窗外的綠樹、湖光山色?蛷d內擺設了酸枝古老家私,古雅的門窗、屏門、門簾上,全是以花、鳥、蟲、魚、果為題材的潮州木雕。例如,后廳有三道木雕飾罩,圖案繁麗,是鮮明的晚清風格,中間雕刻的是芭蕉樹,芭蕉葉大,大葉諧音“大業”。旁邊兩幅雕刻是葡萄,葡萄仔多,寓意多仔多福。寄喻了園主對家族繁衍廣大、子孫昌盛的期望。
從客廳出來,大家請跟我從左邊的回廊走過來。正所謂“讀者品也,石乃云根”,來到讀云軒當然是要好好欣賞品味這里的石趣了。讀云軒景區中滿布形狀各異的石頭,或突起于跨塘花墻的洞窗腳旁,或吻嵌于圍池磚基中間,或兀現于磚砌花臺之上,處處是石,各呈其趣。其中有產自安徽靈壁市的“靈壁石”,這種石堅硬如鋼,色澤豐富,形態怪異;還有產自山東沂蒙的“龜紋石”,廣東英德的英石和廣西的鐘乳石,每塊石頭均有相當豐富的欣賞價值。
回廊盡處的一間門廳,就是讀云軒的入口,且看橫批“讀云”二字,對聯上寫著:“過橋分野色,移云動云根”。古語說,石頭是云的根,意思是山間云靄都是從山石上裊裊升起的,這大概就是讀云軒名字的來由了吧。
正所謂曲徑通幽,現在請大家跟我走一小段曲折清幽的小徑,從鳳來峰下轉到另一個精巧的景區——沐英澗去吧。從這個小門出來,讓我們沿著這一面扇形花墻,走過那石拱橋去;▔ι系膸咨却蟠,每扇都用鐵花、金箔、陶瓷巧妙地裝飾,是設計者為清暉園專門構思的,每個扇窗從不同方位望進去都有一番景色,好似一幅幅扇畫,達到步移景換的設計效果。現在,大家可有注意到左手邊這個半月亭呢,這里面可是別有洞天呢。
沐英澗景區主要由游廊、小橋、花徑、假山、荷塘、水榭相結合,中央的玲瓏榭是整個分園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它置在八角環流的池水中央,室外混種各種名花異木。我們如果坐在這個水榭中欣賞周圍的景色,無論是何時節,都可以聞到四面八方吹來花香,所以這里就題有“八表來香”的牌匾。先看室內八面全是木制裝飾的玻璃窗格,窗門上有八塊紅片玻璃,是清暉園留下的清代玻璃制品。我們再看室外,玲瓏榭的周圍有四座按座落方位分別以“春、夏、秋、冬”命名的石山,座落在西面的是“秋石”,它是用黃石所造,旁邊種有楓樹、烏柏、桂花、紫藤等植物,渲染秋天的氣息;座落在北面背陰之地的是“冬石”,石料取自江蘇湖洲的太湖石,石面泛白,有雪景之意,構圖選用元代袁江的“富貴玲瓏石”,作一屏風狀;東南面置于晨光可照之處的是“春石”以英德石所造,配以松皮石造成的石筍,周圍再種上竹樹和灌木,突出奏纖弱和清秀的感覺;“春石”后面是“夏石”,也是本園的主峰——鳳來峰,就是剛才我們所看到那座用貢品山東花石崗石徹成的山峰。
步出沐英澗之際,各位朋友請不要錯過腳下看似平凡的地磚呀。這里每一個分園的地磚都是用手工制成的泥磚,四個角上還刻有“清暉園制”這四個字。各位朋友,走在這些古樸的泥磚路上,你是否有一種特別的歷史感呢?
從沐英澗這邊的門口出去,也就是門樓的后面,是按中國古典園林“欲揚先抑”的手法設置了“暗八仙堂”,入門第一眼看到的是不太起眼的起屏風作用語的藍色陶瓷制品,是清暉園珍藏已久的清代石灣陶瓷“八仙法器圖”,是珍貴的文物,因此這個堂也就稱“暗八仙堂”。大家走出屏風,可以看到那一架金漆木雕的屏障以外就是清暉園的北門了。北園門樓的建筑式樣是參照原清暉園正門,再放大兩倍而建。門樓上的金漆木精雕是由潮汕工匠所造,潮汕一帶木雕、灰塑工藝是廣東省內最有名氣的。等一會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自由到門樓欣賞上面的金漆木雕,其絢麗、繁縟是典型的晚清藝術風格。
現在請大家跟我轉過右邊,看看這座晶瑩通透的玻璃屋——“紅蕖書屋”。紅蕖書屋位于全園的正北部,因為通透光亮,宜于讀書寫畫,所以以“書屋”名之!稗 敝浮败睫 ,是蓮花的別稱,象征品格高潔,中國文人常以之自喻。這個書屋的特色在于不砌磚墻,廊柱間全用隔扇組成,四周鑲嵌彩色玻璃,裝飾成滿洲窗風格,剔透明亮,用色鮮亮,予人清新脫俗之感,是突破中國傳統園林色澤風格的杰作。這些玻璃品可分上下兩部分進行觀賞,接近天花的上半部分,以不同的色塊組合成寶鼎、花瓶、水果等靜物圖案,類似于西方的印象派油畫,宜于遠觀。接近裙板的下半部分,在各種單色的玻璃上以精致的線條色勒出竹石蘭碟、小橋流水、喜鵲登梅等景物,類似于國畫工筆,宜于近賞。
書屋前邊一池碧水,遍植紅蓮,更與書屋的名號相應。水畔以蘇州滄浪亭石法,用黃石和本地的龍江石堆砌出五百羅漢群石,石間遍種野芋頭、野蕨、水葵、千日紅、龜背竹、美人蕉、石榴等植物,禪意與野趣共冶一爐。
走下書屋,來到已有一百年樹齡的芒果樹下的涼亭。這里除了可在夏天憑欄欣賞滿塘荷花,也可以欣賞亭上壁畫的唐宋故事。一幅是“解語之花”,根據古書記載,唐王玄宗在太液池賞花時,指著身邊的楊貴妃對左右宮女說:“怎么樣?池里的蓮花再美也比不上這朵‘解語之花’”,后來人們就以“解語之花”來形容美女。另一幅是“放鶴亭記”,此畫根據名篇《放鶴亭記》而作,畫中人物是蘇軾和隱士張天驥,兩人正對酒論國事。前面有一座小橋取名為“虎溪橋”,當年慧遠和尚“影不出山,跡不入俗”,且馴有一神虎,一日陶淵明和道士陸修靜來寺,三人相談甚歡,道別時還一路暢談義理,意猶未盡,不知不覺過了虎溪橋,才過溪幾步,廟后山神虎大吼,三人恍然大悟,于是相視仰天長笑,小溪邊六角亭上的兩幅灰塑就是描述了這個故事。“虎溪三笑”成為歷代文人墨客永恒的題材之一,如宋代人石恪作有《三笑圖》,蘇軾有《三笑圖書后》,黃庭堅《三笑圖贊》,當代最重要的山水畫大師傅抱石亦作有三款不同的“三笑”圖軸。就在“虎溪橋”不遠處,可以看到一棵形狀奇特的龍眼樹。它的主干只剩下一層樹皮,被稱為“樹皮龍眼”,是一棵已超過200年歷史的古龍眼樹。不過它上面的枝葉卻茂盛蒼碧,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且每年都開花結果。各位朋友,大家還記得我前面介紹過的,在獅山之后和碧溪草堂畔的兩棵古龍眼樹呢?加上這一棵“樹皮龍眼”,它們就是清暉園中最有特色最有靈氣的三棵古龍眼樹了。
各位朋友,現在我準備帶大家去看一下全園最高的建筑,請跟我沿走廊過去吧。前面的是一個蘭臺,拾級而上,是一座以風化石(火山爆發后形成石塊)所造的吸水石山,石山的疊法取自古山水畫之“披麻皺”,以適合吸水石的機理特性,石頭長時間吸水后,容易長出青苔,整座石山都變綠,故有“綠云”的別稱。
“留芬閣”旁邊幾間較低矮的建筑物是“云集小筑”,我們就從這邊繼續游覽。廊道盡頭的水池中是英石山“九獅圖”,形態逼真生動,石山穿越游廊,形成了造假山的一種新風格。在“九獅圖”石山的游廊旁邊墻上,灰塑著一幅《蘇武牧羊》大壁畫,這是清暉園上百年的古物。畫面上蘇武手執節杖牧著群羊,須發皆白,東望長安,思鄉之情躍然壁上。
到這里,我還要帶大家再看一下我們清暉園里的又一個園中園——竹苑,里面的建筑小巧而精美,還保存了許多清代的藝術品及題辭。轉入竹苑小徑,門口塑有“風過有聲皆竹韻,月明無處不花香”的對聯,過洞門回望,門上方塑有“紫苑”二字,兩旁裝飾著灰塑綠色芭蕉葉,葉上刻有“時泛花香溢,日高葉影重”對聯。苑內遍種花竹,恰當地道出苑內清靜幽雅的景色。通道的盡頭左面是“筆生花館”,館的命名是出自李白夢筆生花的典故,寓學業有成,文才出眾之意。龍家重視后代的教育,龍家子弟也參透“真硯齋”求實之意,謹守“惜陰書屋”的勤奮之旨,于是達到“筆生花館”才華高超之境。右面筑有狹長的大型壁山,山中有一小洞,只容一人通過,故名“斗洞”,古人亦曾以“既有獅山,有斗洞”來解釋“斗洞”的來由。這一石景設置的非常巧妙,既分隔了空間,又能遮陽避光,實在是不可缺少。
從木樓向前走上幾步臺階,大家是否感到這里的景色似曾相識呢?這里就是我們剛進大門時見到“八角壁裂池”。也就是說,到這里,我們已經在清暉園內游了一遍了。各位游客,我給大家作講解也就到這里結束了,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或意見現在就可以向我提出。我希望清暉園能夠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時也希望各位以后再來清暉園游覽。
謝謝大家。
廣東導游詞6
陽春凌霄巖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約三萬平方米,巖洞底有一條四百多米長的巖底河,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溶洞地質遺跡之一,素有“南國第一洞府”之稱,古往今來吸引了眾多游人前往入洞一探乾坤。
凌霄巖在外貌上與其他相鄰的山峰并沒有太大差異,但是隨著河水走進山洞,再爬上三十多米高的一個陡坡,你就會發現一個神奇的溶巖世界:凌霄巖的溶洞從地下暗河的河面算起,有177米高,全洞分為四層,第一層是一條縱貫全洞的暗河,河流經過山洞后便進入了另一個縣境。溶洞的第二層是一個有60米高的溶巖大廳,19根巨大的石筍、石柱矗立在大廳周圍,這些石柱,有的如高達數十米的“羅漢松”,有的像層層疊疊的“蘑菇山”,還有銀光閃爍的“玉柱瓊臺”,可謂是萬象繽紛。
在凌霄大殿的上方,還有第三、第四層,每一層都有著不同的溶巖景觀。凌霄巖經過億萬年河水的沖刷、地下水的侵蝕,內部的巖石都被水一點點吃掉了,因此形成了這個高不可測的山洞。在這個高不可測的山洞內部,到處都是石鐘乳、石筍和石柱,這些名稱都是根據它們生長的位置以及形狀命名的,石鐘乳長在洞頂,形狀像倒垂的銅鐘或乳房。洞里只要有滴水的活動,鐘乳石就會不斷地長長。據科學研究,鐘乳石的增長速度大約每一百年才生長1—20厘米。這種洞穴產生的化學沉積物的生長速度是非常緩慢的。而后面的這個擎天玉柱,則有42米高。由那些晶瑩剔透的水珠,一滴一滴的緩慢形成的。如果按照每一百年生長一厘米的速度計算,長到四十二米的高度,最少也要四十多萬年。換句話說,當北京猿人用火燒烤食物的時候,第一滴含有碳酸鈣的水珠,就濺落在凌霄大廳的平臺上了。
與凌霄巖暗河并行的是玉溪河,因其連續穿過三座山峰,所以形成了三個長度不等的山洞。山洞內可以劃著小船自由來往,洞頂以及兩側的巖壁上,倒懸的石鐘乳千嬌百媚,洞外的明河兩岸翠竹依依,芭蕉叢生,舟行其間,似乎有置身于“世外桃源”的幻境。
乘船經過玉溪二洞,洞口有一個生長在水中的鐘乳石,人們叫它三變石。小船由遠到近經過三變石,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可以轉變為不同的景物。古語道:“遠似漁翁釣清流,近如獅子滾繡球。忽變犀牛望明月,一石三景迷輕舟”。在第三洞的底層,玉溪河水穿洞而過,河面寬闊,河水平靜,但幾十萬年的地質變化,都在玉溪三洞中留下了歷史痕跡。
而位于春灣鎮的通天蠟燭,從山水相依,湖岸垂柳依依的明鏡中破水而出,直上藍天。它高七十余米,酷似一支豎著的蠟燭,四緣附著一團團、一塊塊的石塊,像凝固的蠟液,頂端上的小石柱,則酷似蠟燭的燭芯。走盡柳堤,進入一條石徑,這里是觀賞通天蠟燭的最佳位置。早上,太陽剛爬上半山腰,霞光穿過石縫,無數道光柱射到霧氣蒸騰的湖面上,通天蠟燭戴上一個霞環,變得瑩瑩發光。太陽升高后,天地明朗,湖面碧綠如境,景色同樣迷人。在通天蠟燭的東南面,有“百頁劍門”、“仙人過坳”、“劉三姐歌臺”等許多景觀。
在春灣邂逅神奇,除了驚嘆還是驚嘆……
廣東導游詞7
尊敬的游客朋友,你們好!
歡迎來到萬綠湖觀光旅游!您現在乘坐的是萬綠湖觀光游覽船,為了您的旅途安全快樂,在乘船過程中,請您聽從船上司乘人員和導游的安排。找到位置坐好,不要在甲板上四處走動。成年人請看護好小孩,不要攀越船舷護欄。船未靠岸,不要上落。團隊返回時,請領隊清點好人數。尊敬的游客朋友,在乘船過程中請您愛護環境,保持清潔衛生,切勿向湖面、景點丟拋垃圾雜物。如果在乘船游覽過程中發生困難需要幫助,或感覺船上司乘人員的服務質量有問題,歡迎向我們反映,我們將盡力提供幫助并給您一個滿意的答復。
游客朋友們,現在,觀光游覽船正在破浪啟航。展現在您眼前的萬頃碧波,其前身就是位于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境內的新豐江水庫,20___年被評為國家四A級景區。也許您會問,為什么新豐江水庫會叫作萬綠湖呢?這是因為,水庫地處亞熱帶季風區,受溫暖的東南季風影響,一年四季溫和多雨。而且水庫內的植被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馬尾松和針闊混交林,由于這幾種植被常年綠色。所以,這里的山終年常綠,山倒映在水中,水庫里的'水也四季常綠。1994年,河源人就給這萬頃碧波取了一個美麗而又富有詩意的名字――萬綠湖。
游客朋友,有史以來,水就堪稱生命之源,萬物之源,沒有水的日子,人類是無法想象的。而萬綠湖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水,尤其在全球缺水日益嚴重的今天,萬綠湖豐富的水量無疑是河源人的驕傲。她的總面積達1600多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占了1100多平方公里,比一個香港還大。370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相當于68個杭州西湖,湖內擁有360多個綠色島嶼。放眼望去,四周群山連綿,置身其中,仿佛暢游于“綠色的海洋”。
天上有天堂,地上有蘇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歷史上,多少文人墨客神游四方,留下千古絕唱。在座的朋友也許也深受熏陶,經常會到全國各地旅游,感受過西湖麗水的秀美、桂林山水的清澈、九寨溝水的透明、高原湖水的潔凈。而在這里,只要來到萬綠湖,您不僅可以領略水的秀美、水的碧綠、水的清澈,同樣也能夠感受到水的潔凈。萬綠湖是那么地獨特,她把水域的壯美、水質的純美、水性的甜美、水色的秀美,都集中在一個地方了,那就是您的眼前,我們相信,當了解到這一切的時候,當置身其中縱情徜徉的時候,當極目湖面,放眼千里,心曠神怡的時候,您,一定會為自己選擇的這一次萬綠湖之旅感到由衷的愜意。而喜歡吟詩作畫的朋友,您也許已經找到創作的靈感了吧。請聽游人劉先生的一首《采桑子》:
紛紛細雨春光異,煙霧迷蒙。拂面輕風,萬綠叢中數點紅。
游船破浪徐行去,天際飛鴻。嶺上青松,如畫蒼山暮靄中。
一位香港游人在萬綠湖太陽西斜的時候忍不住寫道:
夕陽西墜滿湖金,美景千重錦。泛赤流丹畫中品,醉孤吟。
是啊,只要來到萬綠湖,誰,不會因此美景而陶醉呢?湖南游人羅先生也用詩詞道出了他對萬綠湖的真情愛意:一湖煙雨一湖情,萬頃碧波自在行。何幸今生初識君,但愿君心知我心。的確,沒有來到萬綠湖的人很難想象,萬綠湖并未因為旅游開發而使環境遭到破壞和污染,風景越來越美,生態價值越來越高。
廣東導游詞8
以中國大陸落差最大瀑布聞名的廣州白水寨省級風景名勝區位于增城市派潭鎮,被譽為“北線上的瑰麗翡翠”。它東臨南昆山脈,西鄰從化市溫泉鎮,南界增城市小樓鎮,北邊則緊接廣州市白云區。白水寨園區內的自然生態資源非常豐富,竹影碧綠,古木參天,蝶舞蜂飛,尤其是面積達200平方公里的茂密水森林,更是夏季避暑納涼的天然帳幕。
白水寨由多座大山組成,其中主峰白水寨山高828米。園區內懸崖瀑布與高山天池相依,通天峽谷與淺灘濕地相連,地形復雜多變。落差達428.5米的大瀑布從白水寨山上飛流直下,遠看如白練飛虹,近觀則宛若仙子下凡。相傳,這道形態優美、充滿靈氣的瀑布乃是八仙之一何仙姑的化身,所以被后人尊稱為白水仙瀑。
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日照與湍急的水流,白水寨具備了產生充沛空氣負離子的三要素。據權威機構中南林學院測定,白水寨飛瀑區域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高達11.25萬個/立方厘米,位列廣東參與測評的景區之首,是名副其實的天然大氧吧。
為了使游人在登山觀瀑吸氧的過程中獲得最舒適的享受,白水寨園區內規劃了多條登山路線。除了廣東最長的登山步道——有9999級石階的“天南第一梯”,以及全國唯一一條用海船木建造的親水棧道外,游人還可以選擇乘坐觀光車或者山頂穿梭巴士上山觀光。此外,在白水寨山下還建有原生態山水樂園、荔鄉風味餐廳、水車群落和太陽花廣場等配套設施,登山歸來的游客可在此放松休憩。
森林戲水區
全新森林戲水區位于白水寨山腳峽谷間,飛瀑環抱、濃蔭覆蓋、水霧彌漫, 溪澗平緩、流水潺潺,彩繪森林如夢似幻,“水舞天地”、堆沙樂園、水澗訓練營讓人盡情暢玩山水,清涼一夏!
廣東導游詞9
客家民系是中國八大民系之一,也是廣東三大民系之一,他們的村落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圍龍屋。深圳市現存200余座,僅龍崗區各鎮保留下來的就有100多座。占地從幾千平方米至兩萬平方米不等。其中龍崗羅氏鶴湖新居坪山曾氏大萬世居,占地面積均在2。5萬平方米左右,可謂是客家圍龍屋之最。在去客家博物館的路上,就讓我跟大家介紹一下客家人的淵源歷史和客家圍龍屋的基本特征吧。
說起客家人,就不得不提到客家人得名的由來。俗話說有山必有客,有客必住山似乎客家人跟山有著十分特殊的緣分,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客家人的祖先原是居住在中原地區的漢民,從秦朝末年開始,由于戰亂和自然災害等各種原因,很多中原人紛紛南下遷徙,另謀生路。在千余年的時間里,他們避往山區,聚族而居。因為一心不忘祖先根基,他們稱自己為客人,久而久之也就被叫成了客家人
客家人以其獨特的生存方式和頑強的生命力,創造了自己的客家文化和廣闊的社會區域,從而成為漢民族的一支人口眾多,分布甚廣,英才輩出的客家民系。在長期的遷徙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著名的客家精神:四海為家,刻苦勤儉,崇尚忠義,敬祖睦宗,重教崇文。
目前,廣東大約有2100萬人講客家話,全世界約有6500萬人使用客家話。世界客屬大會曾經在多個地方召開,高朋友云集,熱鬧非凡。
雖然深圳的考古發現顯示在五六千年以前這里就有人類生活的足跡,但客家人徙居在此的歷史最早只能追溯到800年前的宋末元初。而大規模成批的遷入,則是在清代1684年下令招墾時期,所以現存的客家民居主要始建于清代中后期。為了保護圍龍屋古建筑,深圳市已經把它列入文物保護范疇。被界定為一級保護的客家民居有10處,2級的有26處,3級的有28處。
圍龍屋的建筑非常獨特,整體布局以圓形或者橢圓形的建筑結構,或是方型,長方形的城池結構為住。房間與房間首尾相連,整個大院只留一個出口供出入,既可互相照應,又容易防御攻擊。由于所有的房間大門都向內開,整個建筑外墻將所有房間都包圍在內,而且首尾相連,恰似一條巨龍,故此叫圍龍屋。由于世代相居,新成長起來的一輩和新搬過來的族人在原來的圍龍屋外又蓋起了新的房屋,而且同樣是首尾相連,只不過規模在內圍之上,將內圍龍屋團團包圍起來。內圍和外圍有天井相通,屋頂上也有崗亭和甬道,構成了一個既可作為居住地帶,又可作為防御工事的獨特建筑。圍龍屋所用的建筑材料也非常特別,不是用傳統的土磚建造,而是用加了糯米漿,稻草,甚至是蜜糖等材料,這樣就能增強泥土的黏性,使圍墻更加堅固耐用。
圍龍屋前通常會有半月形的池塘,一是可以蓄水,防火,二又可以養魚,符合廣東人有水即為財和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
各位游客,我們已經抵達了位于距離深圳約28公里的龍崗鎮羅瑞合村,即將參觀的客家博物館也就是鶴湖新居,是龍崗地區目前保留最為完整的客家民居之一,也是全國占地面積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筑。
鶴湖新居始建與公元1817年。歷三代,數十年建成,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內部結構嚴謹,造型別距特色。最興盛時有四代同堂,千人居住。
圍墻內民居呈回字型,整座建筑群由內外兩圍相套而成。外圍平面前寬后窄,就像一枚古代的銀錠,內圍有高墻與外圍相隔,平面呈正方形。一條中軸線上,地勢從低到高,有下,中,上三堂。圍龍屋內部布局錯落有致,有九天十八井,十閣走馬廊之稱。九天就是指九條天街,井就是天井,十閣就是指兩個望樓和八個碉樓,走馬廊指的是在圍屋的后墻上,并靠外一邊都有一堵高1。3米的墻,兩墻之間一條寬40厘米的人行過道。
我們在鶴湖新居可以通過杰出人物榜,看到民族英雄文天祥近代革命家廖仲愷,十大元帥之一的葉劍英,當代商界曾憲梓等眾多文學家,科學家。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客家人的驕傲。
如今的鶴湖新居展出了民間的釀酒坊,水車,榨糖機等農用工具,設有客家婚俗展,舉辦過國際攝影節,客家文化節,隨著多部反映客家生活的電影,電視劇在這里拍攝,我們相信,會有更多的海外人士會回到中國,會到這里尋根。
感謝大家的配合,接下來請自由拍照半小時后于門口集合上車,謝謝!
廣東導游詞10
各位團友:
小樓仙源是增城八景之一,今天我們參觀的景點有:歷史悠久的何仙姑家廟、何仙姑紀念塔、觀音山神仙洞、東南亞藤類之冠的盤龍古藤。另外,在參觀過程中還可以體味一下三個至今未曾解開的謎:一是為什么何仙姑家廟方圓幾里的井水都略帶咸味,唯獨仙姑井水清純甘洌?二是為什么仙桃生長在缺土少壤的瓦頂屋脊上,不需澆水施肥,依然枝繁葉茂?三是為什么盤龍古藤找不到根?
大家了解何仙姑其人其事嗎?根據《全國古今圖書集成仙部》、《中國人名大辭典》、《安慶府志》、《會仙觀記》、《全唐詩外集》、《辭!贰ⅰ对龀强h志》等古今書籍都記載:何仙姑,原名何素女,又叫何二娘,增城小樓仙桂村人,生于唐朝開耀二年(682年),自幼性情柔靜,秉承孝道,勤奮讀書,過目能誦,擅長繡織,深受鄰里夸贊。唐景龍元年(707年)因反抗父母包辦婚姻,投井后成仙。話說何仙姑在迎親之日驟然不見了,家人驚慌失措,見家井旁遺留素女的繡花鞋,父母深知大事不妙,命人下井打撈,誰知撈不見尸。男家礙于面子,上縣衙打官司,提出不見活人要尸骸的要求。而何仙姑成仙后騰云仙游蒲田(今福建省內),獲悉父母受屈,巧逢蒲田縣令即將調增城赴任,就懇求縣令允許她隨官船返增城為父母沉冤昭雪。縣令答應了她的請求,當啟航之時,未見何仙姑到來,但見船舵后方水中,有一女尸逆水追隨而至,尸至增城,果然是何仙姑真身!澳嫠魇币皇庐斎浑y以置信,縣官就署批“升仙得道”了結此案。
此外還傳說在唐朝玄宗年間,漢鐘離、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和藍采和等七仙,準備于三月三赴瑤池,參加一年一度的王母娘娘圣誕,為了湊夠八仙向王母娘娘敬酒,呂洞賓決定下凡遍游天下,最后尋覓超度何仙姑成仙。
何仙姑成仙之事驚動了當年的唐天后武則天。武則天賜贈何仙姑三件寶:一是在其家鄉建祠奉祀;二是賜紫霞一襲;三是在唐天寶十年下旨建一碑以作紀念。
各位團友,何仙姑家廟到了,讓我們一起進廟參觀。
【何仙姑家廟前】何仙姑家廟是增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朝,因戰亂,屢經修建。最后一次重建是清咸豐八年(1858年)。家廟磚石臺梁式結構,第一、三進13架出前廊為封火山墻;第二進四柱一間五架拜亭為硬山頂,其正脊和垂脊均有反翹裝飾。大家請留意,廟正面山石門鐫刻的隸書門額:“何仙姑家廟”,為咸豐八年戊午嘉平黃培芳所書,山門鐫刻的行書石對聯:“千年履舄遺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出自當年吏官王映門手筆。上聯中“履”,“舄”二字均指繡花鞋,意思是一千年前何仙姑投井,她的繡花鞋留在井邊的故事。下聯反映了何仙姑家廟歷史悠久和人們對何仙姑的崇敬。
現在讓我們入廟參觀。恭候大家的是屏風上的仙姑彩畫,是廣東著名書法家麥華三和增城著名書畫藝術家陳水源的聯作。繞過屏風,廟二進正堂就是供奉何仙姑的地方。何仙姑像用樟木雕塑而成,高約七十公分,原為唐朝村姑裝束。現何仙姑身上披的繡花袍由泰國善信贈送,頭上的珍珠頭飾為香港善贈送。時代在變,何仙姑也跟上了潮流,但何仙姑的法力不變。在此求簽許愿,都有求必應,靈驗非常。堂上高掛著林林總總的錦旗是馬來西亞、泰國、日本、新加坡等地善信答謝何仙姑的信物。家廟有兩大節慶,每逢農歷三月初七,仙姑誕;農歷八月初八,仙姑得道成仙日,廟內的香火盛極一時。瞻仰完何仙姑像,請大家轉身,我們看到的是天花井。
【何仙姑井】天花井又名何仙姑井,是何仙姑投井成仙的地方。井邊的石鞋模型就是當年何仙姑投井遺留繡花鞋的地方。那么另外一只鞋去了哪里呢?一說在風光秀麗的百花山莊度假村;二是在荔枝生態主題公園--盈園。井臺用花崗巖石鑿成八角形狀,上面銘刻“仙源涓涓,飲者萬年”八個字。古井深達數丈,并不為奇,奇的是家廟方圓幾里的井水都略帶成味,唯獨這里的井水清澈甘例。用井水沏茶,特別香醇清潤,常飲此水能強身健體。
【麻姑仙桃】繞過何仙姑井往右邊走,大家看到瓦背屋脊上這棵桃樹,已有一百多年時間,人稱“仙桃”。傳說為麻姑獻壽的仙桃。它雖生長在缺土少壤的瓦背屋脊上,而且從不需要施肥淋水,卻依舊枝葉繁茂。傳說曾有三五好事之徒,爬上屋頂,企圖拔掉仙桃,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沒成功。其中有一個人因氣憤,折斷了枝葉,結果此人立刻肚痛不止,最后非得本人在何仙姑像前賠禮道歉,才解除了痛苦。大家可登上梯子觀摩仙桃,但千萬不能以身試犯。何仙姑的靈氣為眾人所折服,吃了仙桃的人更加福壽延年。因此,每顆仙桃價值連城,許多善信都下重金提前訂購,購得者無不祈求平安順境,延年益壽。
廣東導游詞11
惠州西湖面積遼闊,湖岸彎環曲折,湖上洲嶼點綴、三面青山環抱。湖泊東西最寬處達4公里,南北最長達6公里,面積最大時有10平方公里,湖區面積約80平方公里。在煙波浩淼的湖面上,堤橋如帶,把湖面分割成五大部分,素有“五湖六橋”之稱。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贊惠州“山水秀邃”。這里是廣東著名的風景區和旅游勝地。
據張友仁的《惠州西湖志》說:“東漢時,湖上猶有狼虎居之,無所謂湖也!蹦菚r。湖區一帶大概還是一片狼虎出沒的草叢洼地。但到公元三一八年東晉元帝時,“興建龍興寺于湖上”(《惠州府志》),可見東晉時湖已形成。唐代在惠州筑開元寺,北宋余靖寫的《開元寺記》中描寫這一帶風景:“重山復嶺,隱映巖谷,長谿帶幡,湖光相照”。從這些歷史記載推斷,惠州西湖大概成于東漢后、東晉前這一歷史時期。
惠州西湖的建設始于北宋時。州守陳偁最早經營西湖,他“引湖灌田,兼魚、藕、蒲、葦之利”,使西湖“施于民者豐”,被稱作豐湖。同時還在湖上筑堤造橋,修建亭榭,使豐湖當時被譽為“廣東之勝”,北宋紹圣元年(公元1094年)大文學家蘇東坡被貶謫到惠州,他把豐湖稱為西湖,一來湖位于城西,二來也因惠州的這個湖泊的風景與他熟悉的杭州西湖一樣美麗。從蘇東坡以后,惠州西湖就叫開了。
清代美術家戴熙稱惠州西湖“西湖各有妙,此以曲折勝!贝_是恰當的評價。此外,清代惠州知府吳騫還作了《惠陽紀勝》詩,將杭州西湖與惠州西湖作了一次對比:“杭之佳以玲瓏而惠則曠邈;杭之佳以韶麗而惠則幽森;杭之佳以人事點綴,如華飾靚妝,而惠則天然風韻,如娥眉淡掃!卑鸦葜菸骱茸魑慈雲菍m前在苧蘿村浣紗的西施,道出了惠州西湖的特色是:天然美。
宋朝時,惠州西湖就有“五湖六橋八景”之說。五湖分別是平湖、豐湖、南湖、鱷湖、菱湖。上世紀九十年代,政府把紅花湖與這五湖貫通,形成一體,增稱為六湖。古六橋分別是西新橋、拱北橋、圓通橋、明圣橋、煙霞橋、迎仙橋。新中國建國前后,又建設了眾多景觀橋,其中九曲橋、枇杷橋、花洲橋以其新姿特色點綴西湖,和古景六橋一起被并稱為當代西湖九橋;八景是前人對當地人文地理的一種歸納和彰揚:“豐湖晚唱、半徑樵歸、山寺嵐煙、水簾飛瀑、荔浦風清、桃園日暖、鶴峰返照、雁塔斜暉”稱為古八景。其中有自然景觀,也有人文景觀。隨著時境變遷,西湖建設不斷完善,后來又有了“十二景”、“十六景”、“二十四景”之說,現有景點28處,其中名景有18處。今天,惠州西湖已有“六湖九橋十八景”之說。
廣東導游詞12
西樵山風景名勝區位于廣東省南海市西南部,面積約十四平方公里,西樵山有七十二峰,以山青,水奇著稱,享有“嶺南佳境”之盛名。1988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西樵山是七八千萬年前由海底火山噴發巖漿,巖狀,火山灰后形成的死火山,山體外陡內平,狀若蓮衣復合,大秤峰居群峰之首,九龍巖,冬菇石,石燕石等峰巖形態萬千。西樵山巖石節理發育,裂隙縱橫,富有潛水,形成多處水景,有232口泉眼,28處瀑布!坝[西樵勝,應先訪白云”。位于西樵山西北部的白云洞為——馬蹄形山谷,它兼收巖泉飛瀑之美,有“勝甲西樵”之稱。三峰之間有兩飛泉左右迂回而下,稱“大云泉”、“小云泉”。泉水折疊匯成了三個湖,即所謂“白云飛下過三湖”:上為“應潮湖”,中為“鑒湖”,下為“會龍湖”,F在其下又增辟“白云”、“人工”兩湖,形成五湖飛瀑交輝,亭臺山水相映的奇泉。洞山腰的云泉仙館原是明代的玉樓書院,云泉仙館西的“三湖書院”門額為林則徐所題,康有為青年時代曾在此面壁苦讀三年,山西南部有西天湖和左垂虹瀑,右垂虹瀑等景;山東南部有清暑巖,云巖飛瀑等景,山東北部有全山最大的瀑布玉巖飛瀑,以及玉巖,仙人石,東天湖等景。
早在新、舊石器時代,西樵山就有人類活動,留下許多歷史遺跡,史學界稱為“西樵山文化”。明代中葉成為南國理學名山,至今還保存著白云古寺,以及大量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跡。
廣東導游詞13
各位團友早上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廣東省___旅行社歡迎各位來到美麗的海濱城市珠海!我是各位本次珠海之行的導游__,大家也可以叫我小_。非常榮幸能夠為各位貴賓提供導游服務!
各位在游覽過程中如有什么問題,請盡管提出,我將會盡我所能為大家提供服務,預祝各位今天玩的開心,玩的盡興,并滿意小悅為各位提供的導游服務。我的電話是12345678901,在行程中有任何情況都可以聯絡我。我們現在要前往今天各位在珠海的游覽主題—東澳島。
珠海是一座海濱度假休閑城市,它的陸地面積有1952平方公里,海域面積是5965.2平方公里,在珠江入?谶@片遼闊的水域上,大大小小的島嶼多達146個,他們中的大部分是集中在東部海域的萬山群島,可以說海島資源是非常的豐富,在廣東省絕對是海島面積最大、島嶼數量最多的城市。這些島嶼像珍珠一樣點綴在南中國海上,著名的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李詠在《幸運52》中曾經出過這樣一個問題,問的是中國的“百島之市”在哪里,現在大家可以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嗎?沒錯,就是我們的珠海。
來珠海有句話,要和大家一同分享,叫做“珠海邊、吃海鮮、玩海面”,說的就是到這里一定不能錯過與大海和海島來個親密的接觸。你可能會想了,珠海這么多島,到底哪個好玩呢?是啊,珠海的島確實很多,這里面有離香港最近的桂山島、有和當年南宋愛國將領文天祥有關的外伶仃島,還有九洲島、淇澳島、荷包島、高欄島等等。來眾多島嶼中,東澳島是最為迷人令人流連忘返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就讓我們一道在這座島上尋找出答案吧!
你們看,我們剛剛下船的地方,這個海岸線有什么特點呢?對了,她的弧度是非常的優美,這也是東澳島得名的地方。“澳”,是海邊彎曲可以停泊船只的地方,多數是用于地名,打個比方,我們國家的特別行政區之一澳門的“澳”就是用的這個字。那么,在這里,因為這個“澳”在島的東面,所以就叫做“東澳島”啦!
咱們有些從內陸過來的客人是不是聞到了一股特別的味道呢,這是大海的味道,有些人叫它做海腥。大家可以看到這岸上晾曬著許多的海產品:這種五個角的是海星,旁邊這種就是魚干;那邊的長著長長尖牙的是海蛇,還有遠一點的又胖又短的是海參。在這個島上,居住著一些世代以捕魚為生的漁民,形成了一個東澳村,這些就是他們出;貋淼氖斋@。村里面有小學,有信用社,還有郵電代辦所呢,和陸地上差不多。這里民風淳樸,村里的人都很好客,你看,就連地上的小狗和老母雞都不怕人,在悠閑地散步呢。
請各位跟著我走,沿著右手邊這條石頭小道走上去。這條路通往銃城,當年可稱得上是一條軍事要道,一般人可是不給他過,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還是非常幸福的!般|”是金字旁加一個“充滿”的“充”,古代的時候是指槍一類的火器,銃城就是有著火器的軍事堡壘。現在這里植被非常茂盛,森林覆蓋率達到82%,村民們特別愛惜島上的每一棵樹每一塊石頭,而且還堅持每年植樹造林500畝。我們來了也要入鄉隨俗,用實際行動保持這里的清潔,路上如果有喝剩的瓶子或食物包裝,就請您高抬貴手,把它們順便扔到附近的垃圾桶里。有人問這個路邊樹上長的菠蘿能不能吃,我想起了一個典故,叫做“路邊李苦”,說的是一個叫王戎的小孩和同村的小朋友到村外面玩,又累又渴,這時他們看到路邊長著一棵李子樹,上面長滿了鮮潤的李子,很誘人,王戎周圍的孩子都爬到樹上去摘,可是他卻沒去,說:“這里每天來來往往很多行人,為什么沒有人去摘呢?可能不太好吃”,這個野菠蘿也是,生吃的話會非常的上火,喉嚨不舒服,所以“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啊。路邊的礁石上有些貝類,我們東澳島的海產品非常豐富,光魚類就有200多種,常見的也有70余種之多。除了剛上岸看到的正在晾曬的海鮮,這里的將軍帽、狗爪螺、石九公被稱為“東澳三寶”,非常的鮮美,有機會大家可以去品嘗。
這個稍微空曠一點的地方是東澳島海關遺址。在鴉片戰爭以后,英國人占領了香港,接著又在1860年強占九龍,于1898年租占了新界及大嶼山、長洲等海島。為了維護海關對外貿易的管理和稅務利益,清政府在1898年籌建東澳海關,用來代替剛撤出的九龍海關常州稅廠的職能。1899年10月,東澳海關正式使用,負責監管往來香港和廣東西部沿海城鎮的華籍民船及所載的貨物,征收鴉片稅厘和百貨的關稅。辛亥革命以后,就發生了變化,民國政府在1920_年停止了罪惡的鴉片貿易,而且當時社會混亂、民不聊生,這個海關經常受海盜滋擾,來報關的船只越來越少,1920_年5月31日,這里正式閉關,手續都改往在拱北那邊的馬騮洲分關辦理了。沒想到現在如此愜意美麗的海島,還有一段與近代中國外貿經濟息息相關的歷史吧!不過更有歷史的還在后面,那就是銃城。
這座銃城是清朝雍正七年也就是1720年修建的,現在的遺址主要包括銃城和烽火臺。銃城的平面是呈長方形,長49米,寬22米,墻高3米,厚有2米,全部都是用石塊砌的,城門以青磚拱頂,城上面的炮位非常清晰,大家一會兒可以在上面拍照留念。銃城東南方向大概30米的地方有烽火臺,錐臺的形狀,用小石頭修筑的,上面的直徑有半米。這個銃城是清政府用來抵御外來侵略的重要海防軍事設施,當年可是個軍事重地。大家現在可以登上城墻,遠眺大海。你們看,這炮臺下面漫山遍野布滿了各種顏色的小花,閉上眼睛,吹拂著海風,仔細聞一聞,真是有著沁人心脾的芳香呢。各位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里像不像一位運籌帷幄的將軍呢?這就是鎮海將軍了。他在這里日日夜夜監護著海面,守衛著海島的一草一木,保護這方山水的平安,感謝他讓我們有了今天順利的旅游生活,在這里,咱們就遙祝他老人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啦!
現在我們原路返回,驅車前往有著“鉆石海灘”之稱的南沙灣。我去過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很多海灘,當中南沙灣給我留下的印象最好。遠的咱不說,它在萬山群島中絕對是最富盛名的,在珠海市區或者附近的海島上可以說是堪稱一絕。這片沙灘雖然不大,但是地勢平緩,有著灘斜、沙白、水凈、浪軟的美稱。適宜游泳、垂釣,更適合海上娛樂,而且退潮的時候還可以在上面捉螃蟹拾貝殼,特別的有趣。在黃金周等重大節日的時候,這里還會舉行熱情洋溢的篝火晚會,那時來這里就可以和著歌聲盡情舞蹈,體會東澳島的另一種風情。每次來到這里,客人們都玩得非常開心舍不得離開。有些朋友可能說自己不太會游泳,不過來這里完全沒有關系,因為南沙灣的旁邊有一座不算太高的斧頭擔山,相傳是當年吳剛砍桂樹休息時在這里流連忘返,把斧頭落下,化為這座山。它的山頂地勢平坦、視野開闊、山海相連,建有一個蜜月閣,在那里全島美妙的風光可以盡收眼底,“登斯樓也”,真可謂是“寵辱皆忘,其喜洋洋也”啊!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這里,各位可以盡情享受這喧囂都市里難得一見的美景。
現在,東澳島已經和珠海市本土旅游企業的龍頭老大九洲港務集團聯合起來,將投資6.5億把東澳島打造成為萬山群島最高尚的度假會議中心。那時,當您再來到這里,就會有著比現在更加完善的體驗。
現在我們就自由活動,兩個小時之后在這片海灘的紅旗下集合,以前那會是“長在紅旗下”,這回咱們可算是玩在紅旗下了。大家在開心的同時也要記得注意安全喔!
廣東導游詞14
羅浮山景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位于綿陽市安縣境內,由羅浮山、白水湖、龍泉礫宮3部分組成,面積67平方公里,距綿陽市區80公里。羅浮山著名的景點有羅浮山、汶江石林、七賢柏、飛鳴禪院等。羅浮山山勢險峻,自東到西十二奇峰依次排列,穿云破霧,峰勢崢嶸,有“連峰去天不盈尺”之譽。
錦屏十二峰下有古羌王城遺址。古剎“飛鳴禪院”創建于唐代,古樸雄偉,香煙繚繞,是附近香客朝拜之地。汶江石林是由礫狀石灰巖形成的千姿百態、風動欲墜的石林奇觀。七賢柏為一柏七株,是全國第二大古柏。羅浮山植被蔥郁,林海蒼茫,風景優美。白水湖北靠山嶺,面向平原,湖面幽靜,湖水清澈,湖內23個島嶼星羅棋布,各具特色。
島上林木繁茂,藤蘿纏繞,鳥鳴雀歡。湖岸曲折幽深,港灣遍布。野鴨、鷺鷥、鴛鴦等水鳥成群結隊,嬉游湖中。龍泉礫宮為罕見的特殊地質構造奇觀,是四川省最大的礫巖洞穴。洞內分布著奇特的大型空間,廳堂曲廊,暗河深澗,幽深曲折,神秘奇特。景區內還有世界罕見的、保存完整的兩億年前三疊紀海綿生物礁帶,是難得的地質景觀。
廣東導游詞15
[從山腳至慶云寺停車場]
現在我將帶領大家進入鼎湖山這個“綠色寶庫”尋幽探奇,希望在這個旅程中能讓各位既領略到山岳景區的美景野趣,又洞悉大自然中生態的奧秘,一洗現代都市人被滾滾紅塵漸沾染的世俗情懷。
鼎湖山、丹霞、羅浮、西樵并稱為“嶺南四大名山”,鼎湖原作“頂湖”,因山頂上原來就有個天然湖——天湖?傻搅嗣鳌⑶宓臅r期,文人墨客說它中鋒圓秀,山麓有三條山脊向下延伸,遠遠望去,極象一個寶鼎坐落在群山之中,就雅稱為“鼎湖”,并演繹出種種神話傳說來。
鼎湖被譽為“嶺南名山”,一是因為山上的慶云寺久負盛名,是嶺南名剎,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漢族地區佛教、道教重點寺觀之一;更重要的是它以“北回歸線上的綠洲”而享譽海內外。
我們打開世界地圖就會發現一個特異的地理現象;在北回線(北緯23度—26度)附近,大都是熱帶、亞熱帶氣候,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沙漠和草原。我們再打開世界植被圖看,在北回線經過我國的云南、廣西、廣東、臺灣等省區,由于受暖濕的東南季候風的影響,加上夏、秋季頻繁的臺風,給該地區帶來了充沛的雨水,呈現出與旱沙漠地區同然不同的自然景觀。這里是廣東省省鳥白鷴的主要棲息地。1956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個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1978年被列入中國科學院生態系統定位站。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與生物圈”計劃的定位研究站,1982年,國務院有將星湖(含七星巖、鼎湖山)列為全國第一批44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整個鼎湖分為天溪、云溪和天湖三大景區。我們今天的游覽主要在天溪、天湖景區,至于云溪景區,為了給后世留下一些可供享用的資源和環境,暫且不開發。
[慶云寺停車場至慶云寺]
游客們,下車了,大家都感受到那沁人的清涼了吧。這里的年平均氣溫21度,日平均氣溫往往比鄰近的地區低2—4度。在炎炎盛夏,更比肇慶市區低出5—7度,確是天然的“避暑山莊”。
在鼎湖的自然保護區中,珍稀物種、古樹古木,都掛上了說明牌。這棵大樹是格木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在我們面前的這棵就是橄欖家族中的巨人——烏欖,它已超過400歲了。
所謂“圓藤常見,扁藤罕有”,F在各位有幸一睹的就是眼前這種扁藤——扁擔藤,它是木質的大藤本植物。
[慶云寺后平臺]
各位游客,從我們這里幾乎可以看到鼎湖整個山林的相貌。瞧;山頂與最低谷的高差不大,只有950米,但小氣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的垂直分布卻比較明顯,山頂植被以草叢灌木為主,往下依次為針闊葉混交林、常闊葉林、季風常闊葉林、溝谷雨林和山腳溪流邊的河岸林,因此,這里不光終年松蔭入檻、山色侵軒,而且一年四季都春意盎然。
[慶云寺側門至補山廳]
俗話說;“天下名山僧占多,”僧人挑選清幽蔭涼的山林隔絕紅塵,潛心修煉,一旦寺院建成后又指望信眾日增、香火鼎盛。因此,僧人對林木的關注,主觀上是維護寺院的風水,讓香客進香時兼能欣賞林巒,客觀上就保住森林的原始生態。慶云寺側門這塊碑,就是清康熙年間慶云寺的二代祖立的,強調山下村民不得以任何借口砍伐山林,“違者一并呈究”。
[補山亭下]
這樹學名海紅豆,俗稱相思豆。這是由一棵木棉和龍眼因表皮受創,愈合后長在一起的連理樹,人們把它稱為“姻緣樹”。這是李科的植物叫“萬壽果”,它的肉質果實蒸熟后甜滑可口,用來泡酒飲后更可以養顏抗老。所以,這幾種植物便組成了“相愛——結婚——皆老”三部曲。
你們看那棵橫長著的大榕樹,它身上長滿了寄生植物。附生、寄生植物也是熱帶雨林的一大生態特征。它那下垂的氣根,延伸到其它植物身上的往往會將寄主緊抱不放,吸取其養分并將其活活勒死!這是植物生態學的又一大特征——絞殺現象。不單小葉榕有這種現象,許多木質藤本植物也會對寄主實施絞殺手段以求自身生存。
[半山廳至山腳停車場]
在距今約3億年的時候,是蕨類植物的全盛時代,也是恐龍擔任動物主角的時代。地球上第四紀的冰川浩劫使大量的野生植物滅絕,木本蕨桫欏卻奇跡般幸存下來,最高可長7、8米,被人們稱為“活化石”。其中的黑桫欏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這一叢是特意移栽在路邊讓游客觀賞的。
山腳溪邊這一帶是“河岸林”。喬木層和水蒲桃為主,常見植物還有鴨腳木、假蘋婆、廣東潤楠等。
我們在森林已走了好長的時間了,鼎湖山給你留下一個怎樣的印象?我們可以歸納出“山幽、林綠、水碧、氣清、景美”這五大特征。
森林是人類的搖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破壞森林就是對人類祖先的一種褻瀆行為!
現在人們都普遍認識到;森林是地球維護生態平衡最積極的因素,是全球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支柱。我們要維護自然生態動態平衡,要保護地球。我的講解完了,謝謝。
【廣東導游詞15篇】相關文章:
關于廣東的導游詞02-25
廣東清暉園導游詞02-03
廣東巽寮灣導游詞03-24
廣東清遠導游詞6篇02-17
廣東景點的導游詞12篇03-16
廣東巽寮灣導游詞4篇04-05
廣東連州地下河導游詞(12篇)02-08
廣東省導游證考試導游詞04-08
廣東羅浮山景點導游詞6篇03-08
廣東連州地下河導游詞集錦12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