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導游詞(集合15篇)
作為一名旅游從業人員,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導游詞,導游詞是導游員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傳播文化知識的講解詞。那要怎么寫好導游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龍門石窟導游詞,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龍門石窟導游詞1
各位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這美麗的古都—洛陽觀光旅游。我叫劉溫馨,你們可以叫我劉導游。這次由我帶領大家來游覽世界遺產—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位于洛陽城南12公里。整個龍門石窟由兩山組成,一山為東山(也叫香山),因古時候,山上長有一種含香味的植物而得名。唐代著明大詩人白居易就葬與此。白居易晚年在洛陽居住了20xx年之久,名號為香山居士,逝世之后就葬在這座山的山腳下。
另一座為西山(又名龍門山),也是我們今天參觀的主要景點。大多數造像、洞窟、刻碑都是建在西山上的。相傳東西兩山原本為一座山,大禹治水時,嫌其阻水淹田,就用一把大斧子把它劈成了兩半,于是就成了兩座山。兩座山遠遠望去,就好象一個天然的門闕,中間又有一條伊河自南向北流過,故你伊闕。
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間,古代匠師在這兩座山上鑿窟建寺,使這里成了舉世聞名的石雕藝術的寶庫。
龍門石窟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
首先,我帶大家去參觀觀奉先寺,它是龍門唐代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余米。大家請看石窟里最大的佛像,它的名字叫盧舍那像,它身高17。14米,頭高4米,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大家請看旁邊的金剛力士,它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它的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
接著,我帶你們去萬佛洞。萬佛洞的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有1500多尊。在南壁上還有一個觀音菩薩像,手提凈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十分傳神。
現在,我帶你們去今天參觀的最后一站—賓陽洞。這個窟前后用了20xx年才完成。洞內有11尊大佛像,請大家細細欣賞。
好了,關于龍門石窟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期待與您的下次相逢,再見。
龍門石窟導游詞2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導游:張紫菲,大家也可以叫我:小張。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參加洛陽龍門石窟一日游的活動。
洛陽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龍門石窟還是我國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據統計,現存大小窟龕兩千多個,佛塔七十余座,造像十萬多尊,碑刻題記兩千八百多塊。龍門石窟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布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兩千六百多種,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學術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于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里。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并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所以請不要在這美麗的地方留下垃圾!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龍門石窟地處中原,是外來佛的教藝術植根于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土壤之中的豐碩成果,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完整體系的集中表現。因此,龍門石窟在我國石窟藝術中有自己特殊的歷史地位。
好了,今天的;洛陽龍門石窟一日游結束了,明天我們將要旅游的地方更美。明天見!
龍門石窟導游詞3
洛陽,素稱“九朝古都”,但實際上先后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龍門石窟導游詞。洛陽作為都城,前后歷時1500年,是中國七大古都中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古都。
距市區13公里的龍門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戶,這里兩岸香山、龍門山對立,伊水中流,遠望就象天然的門闕一樣。因此自春秋戰國以來,這里就獲得了一個形象化的稱謂“伊闕”。隋煬帝都洛陽,因宮城城門產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龍門”,“龍門”之名即延用至今。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就雕刻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南北長約1公里。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開始營造,經過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延至北宋,累計大規模開鑿約四百余年,現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余塊,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萬尊。其窟龕、造像和題記數量之多,居中國石窟之冠,與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于1961年確定龍門石窟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龍門石窟是中國古代封建政權凌駕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藝術,由于魏、唐兩代皇室的參與而形成了龍門石窟皇家風范的重要特色,許多窟龕或造象的興廢變遷都與當時的政治形勢變化有著密切關系。
“龍門山色”自古即為洛陽八景之首。北魏以來,這里松柏蒼翠,寺院林立,到唐代有十寺最為有名。山腳處泉水汩汩,伊水碧波蕩漾,唐代時行船往來,穿梭其中。精美的雕像與青山綠水交相輝映,形成了旖旎蔥蘢,。鐘靈毓秀的龍門山色。伊闕風光。中國古代歷史上曾有許多文人墨客,帝王將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賦詩吟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游之勝,香山首焉”的佳句,聲名遠揚,今誦尤新。
潛溪寺朋友們,下面我們將參觀龍門石窟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潛溪寺,潛溪寺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內造像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主像阿彌陀佛居中而坐,身體各部比例勻稱,面容豐滿,胸部隆起,表情靜穆慈祥。兩側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體軀比例適中,豐滿敦厚,表情溫雅文靜,富于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藝術的長足發展。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圣”,是佛教凈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發展的又一個繁盛期。佛教學風在“破斥南北、禪義均弘”形勢下,南北佛教徒們不斷的交流和互相影響,完成了對以前各種佛教學說的概括和總結,從而使佛教中國化的趨向更加明顯,也使佛教造像藝術充滿了清新與活力。因此,在造像藝術上發生了不同于北魏時代造像風格的變化,潛溪寺中的造像已揭開了盛唐那種豐腴、典雅的造像風格的序曲。
賓陽中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實行了意義重大、比較徹底的漢化改革,歷史上稱為“孝文改制”。由最高統治者實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對當時皇家貴族發愿開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響。下面我們將參觀的賓陽中洞的造像風格和服飾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朋友們,現在我們面前的這三座洞窟合稱為賓陽三洞。賓陽三洞因統一規劃、有計劃開鑿且并排布局而得名。這三座洞窟從公元500年開鑿直到523年停工,歷時長達24年還未完工,史書記載用工多達80多萬。中間的為賓陽中洞,是北魏宣武帝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開鑿。洞中三壁造三世佛,從南向茲依次為過去世燃燈佛、現在世佛釋迦牟尼和未來世佛彌勒佛。
賓陽中洞的窟頂是穹隆形,好像蒙古包的頂部,地面雕刻著大型蓮花,周邊是蓮花花瓣、水波紋和其它裝飾圖案,如同鮮艷美麗的地毯式樣子。這種形式使人很自然聯想起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
龍門石窟導游詞4
親愛的先生們、女士們、小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各位光臨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我姓劉,就叫我小劉好了。今天很高興為大家服務,陪同各位欣賞它精致的雕塑藝術。
龍門石窟是四大石窟之一。它青山綠水,萬象生輝,它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被聯合國教科文化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還被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和“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
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間,古代匠師在隔河相對的香山和龍門山鑿窟建詩,使這里成了舉世聞名的石雕藝術的寶庫。龍門石窟南北長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題記和碑刻3600余品。
我們先到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奉先寺,它建于唐代,長寬各30米。奉先寺的不平凡,在于中間那尊巨大的盧舍那雕像,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它總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了,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飽經滄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葉,溫順聰慧的小弟子阿難,表情矜持、雍容華貴的菩薩,英武雄健的大王,咄咄逼人的力士與主佛盧舍那一起構成了一組極富情態質感的美術群體形象。奉先寺大型藝術群雕以其宏大的規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我國石刻藝術的巔峰,成為我國石刻藝術的典范之作,也成為唐朝這一偉大時代的象征。
我們再到龍門石窟中另一個著名的洞窟——賓陽洞。這個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高鼻大眼、體態端詳,是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杰作。
古陽洞也很出名。它是龍門石窟造像群中開鑿最早、佛像內容最豐富、書法藝術最高的一個洞窟。這里有豐富的造像題記,為人稱道的龍門二十品,其中十九品在古陽洞。
看完古陽洞我們再到藥房洞,藥房洞因窟門刻有諸多唐代藥方而得名,洞門刻有藥方150多種,所涉及藥材在民間都能找到,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時刻藥方,對研究中國醫藥學起重要的作用。
龍門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藝術表現,但它也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時尚。石窟中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建筑、書法、音樂、服飾、醫藥等方面的實物資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
各位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們今天的游覽即將結束,非常高興和大家共度這美好的時光,對我今天的講解有什么不滿之處,請您批評指正,希望您能把游覽龍門石窟的快樂心情帶回去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謝謝!
龍門石窟導游詞5
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的導游叫××。今天我們游覽的景點是舉世文明的龍門石窟,和有著《龍門二十品》的古陽洞。
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城南12.5公里處,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迄今有1500余年的歷史。這里有一條伊水河,河兩岸是香山(東山)和龍門山(西山)。建于北魏太和年間,延至清代,歷代匠師在這兩座山上鑿窟建寺,使這里成了舉世聞名的石雕群。
龍門石窟南北長達1000余米,兩山現存石窟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題記碑
約2870多塊。龍門石窟最大的造像為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石窟長寬各30米。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古陽洞,古陽洞很出名。這里有豐富的造像題記,為人們稱道的《龍門二十品》就
集中在這里?梢哉f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所以千百年來為書法家所稱道。
這次旅游結束了,謝謝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
龍門石窟導游詞6
大家好,我是龍輝旅行社的導游楊佳怡,大家可以叫我楊導或者小楊。首先請大家拿出自己的手機記一下我的電話號碼——133338329293,如果走失,請大家一定及時與我聯系。
今天我們參觀的景點是洛陽龍門石窟。龍門座落在洛陽的南面,這里龍門山對立,伊河水中流,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就雕刻在風景秀麗的伊河兩岸。龍門石窟從北魏開始營造,經過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延至北宋,累計開鑿約四百余年,現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2800多塊,佛塔70多座,造像近11萬尊,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在2000年11月,龍門石窟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我主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奉先寺,因為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氣勢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這里的主佛梵名叫“盧舍那”,它的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頭部高4米,兩耳為1.9米高,是龍門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典雅、眉若新月、雙目含情、笑意微露……她那智慧的雙眼,稍向下俯視,目光恰好和朝拜者仰視目光交匯,可引起人們感情上的震顫。在塑造這尊佛像時,藝術家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盧舍那佛像旁邊的金剛力士雕像也極有特色。他兩眼暴突、怒視前方,兩手握拳,胸上、手上、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那兇猛的樣子你看了一定會害怕三分!
龍門石窟就象一個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大博物館,這里的雕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它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合而成的一朵奇葩,F在給大家一個小時的時間進行參觀游覽,請一定愛護文物、不要亂丟垃圾哦!
龍門石窟導游詞7
尊敬的旅客同志們,大家好!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龍門石窟旅游。我叫李益暢,是大家這一次的導游員,希望大家能玩得開心,不過提醒大家活動時要注意安全呦!
龍門石窟是在唐朝的時候建成的,距今應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但至今仍舊遠近聞名,無人不曉。
來到龍門石窟,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座石橋,因為這座石橋有三個橋洞,所以大家都叫這座石橋為三孔橋。站在這座橋上,低頭一看,下面是一條大江,大江波濤洶涌,浪花擊打著海邊的巖石,看著看著,很自然地想起了雄偉壯觀的錢塘江。
進了龍門石窟,向四周一望,使人情不自禁地想:這真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接著,我們來到了幾個大佛身旁,越往前越多,我不由發出了感嘆:這真是名不虛傳的佛像天地。這里的大佛需仰望才能看清,而小佛像只有幾十厘米大小。這些佛像姿態不一,有的拿著大刀,擺出迎敵的架勢;有的躺著,好似一位生病的將軍;還有的筆直地站著,似乎是守衛在祖國邊疆的士兵,正在站崗放哨,決不讓敵人入侵祖國。站在這里,抬頭往上一望,你就會看到蔥郁的樹叢,望著那綠綠的顏色,你就會覺得心曠神怡。
隨后,我們來到了白堂門旁,這可是專門為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修建的。走吧,我這就帶你們去里面大開眼界。進了白堂,我們首先來到了一個小溪旁,溪水清澈見底,還有小金魚在這里游來游去,棒吧?這還不算什么。然后我們來到了樂天堂,這里面有白居易的雕像和古代的一些器具,說到這里了,你恐怕要有些疑問,為什么這里叫樂天堂呢?不懂了吧,這是因為白居易字樂天,所以才有了樂天堂之稱。最引人注目的就要數后花園了,那里百花齊放,爭奇斗艷,還有白居易的詩集。在這花的海洋、詩的世界中走著,時刻可以聞見淡淡清香,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中,讓人神清氣爽,流連忘返。
由于時間關系,這一次的活動就到這里,大家對我有什么意見盡管提出來我會在以后盡量改正。最后,我衷心祝大家吉祥如意、萬事順心,拜拜!
龍門石窟導游詞8
各位朋友好!今天,讓我陪大家一起來參觀素有“龍門二十品”美稱的洛陽龍門石窟。
洛陽,素有“九朝古都”之稱。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便是她眾多的文物古跡之一。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13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F存佛像十萬余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龍門石窟是國家五A級旅游景區,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龍門石窟中最著名的是盧舍那大佛。傳說她是根據武則天的臉型經過修飾而成的。鑿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于洛陽龍門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7.14米,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規模最大的一處。
各位朋友,現在,請跟著我參觀龍門石窟的幾個重要洞窟。
這里是潛溪寺,它是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高、寬各九米多,進深近七米,大約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主佛阿彌陀佛端坐在須彌臺上,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主佛左側為大弟子迦葉,右側為小弟子阿儺。兩弟子旁邊分別為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與兩側的兩位菩薩共稱為西方三圣,即掌管西方極樂世界的三位圣人,是佛教凈土宗信仰的對象。
我們過潛溪寺后,在路旁右側有一敞口石匾,我們看過石匾,向南走大約十步,進入一座院落,院中有并排三座石窟,便是賓陽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稱),以中洞為代表。賓陽洞傳說是根據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之字(洞賓)和號(純陽)的末兩字相加而命名的。傳說它是北魏宣武帝為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所營造的洞窟之一。其中僅中洞的開鑿就花費了24年時間,其富麗堂皇的景象是龍門眾多石窟之冠。
參觀過賓陽洞,拾級而上,這里就是萬佛洞。萬佛洞多洞相連,巧奪天工,渾然天成。一些怪石之奇,景觀之險,讓人不無驚嘆,流連忘返;登高遠眺,心曠神怡。萬佛洞集我國著名四大石窟之精華,塑佛主、菩薩、弟子、天王、力士近三萬尊。萬佛洞為一長約500余米的山洞,在洞中有23000余尊各式各樣的佛像。洞在龍門西山中部,因窟內南北兩壁刻有15000余尊佛像而得名。
朋友們們,我們可以再去參觀一下蓮花洞。參觀完蓮花洞,再登幾十級臺階就到奉先寺了。它原名大盧舍那像窟,始雕年代說法不一,有說是唐代咸亨三年(672年)開始雕鑿,至唐代上元二年(675年)完成,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藝術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大龕。奉先寺南北寬約34米,東西深約36米,置于9米寬的三道臺階之上,龕雕一佛、二弟子、二脅侍菩薩、二天王及力士等十一尊大像。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露天佛龕,形態各異、刻畫傳神的造像顯示了盛唐雕塑藝術的高度成就,成為石雕藝術史上的奇觀。
另外,世界遺產委員會對龍門石窟也有評價:“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這些詳實描述佛教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2006年1月龍門石窟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游局聯合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2009年,龍門石窟被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現存窟龕最多的石窟,創造了現存窟龕數量最多的中國之最。
由于時間關系,龍門石窟主要洞窟的講解就到此結束。謝謝各位!如果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可以反饋給我哦!
自評:前幾天,小城老師讓我寫一篇導游詞,我就想起了龍門石窟。因為我對龍門石窟不是很熟悉,所以這篇文章是經過網上搜集整理寫下來的。
龍門石窟導游詞9
大家好,我是開心旅行社的導演汪若曦。今天我帶大家一起去龍門石窟游覽。在游覽時,我會給大家詳細介紹。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城南十三公里。這里是香山和龍門山的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門閥,所以古稱“伊灍”。龍門石窟里有成千上萬尊佛像,它們各個姿態不一,精美別致。
關于龍門石窟,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在隋朝,隋煬帝楊廣曾登上了洛陽北面得邙山。向遠眺望,看見了伊灍,就高興地說:“這不是真龍天子的門戶嗎?”不久,隋煬帝就砸洛陽建起了東都城。因為皇宮的正門正對伊灍,所以人們稱伊灍為龍門。
雕琢龍門石窟,斷斷續續搭 400 年之久。據統計,東西兩山現存窟 2345 個,佛塔 70 余座。龍門石窟又稱古碑林,共有碑刻題記 2860 多塊。龍門石窟全山造像 11 萬余尊,最大的佛像是盧舍那大佛,通高 17。4 米 ,頭高 4 米 ,耳長 1。9 米 ;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只有 2 厘米 高,被人們稱為微雕。
龍門石窟奇特的地方數也數不清,下面就開始游覽。
在游覽龍門石窟時要注意:
1、 不能用手去觸碰雕像。
2、 要講文明,不說臟話。
3、 輕聲說話不打擾他人。要在外國人面前展示中國人的文明風采。
龍門石窟導游詞10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游,我叫張智媛,你們就叫我小張。
今天我帶你們去游玩龍門石窟,那些佛像可是從唐代初期保護到現在的呀!你們可不能在佛像身上亂涂亂畫呀。
我告訴你們一個關于龍門石窟的傳說。相傳遠古時期,洛陽南面有一大片煙波浩淼的湖水,周圍青山蒼翠,芳草萋萋。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魚,過著平靜的生活。村里有個勤勞的孩子,天天到山上放牧,常常聽到從地下付出“開不開”的奇怪聲音,牧羊娃喊了一聲開,誰知一聲未了,天崩地裂,龍門山傾刻從中間裂開,洶涌的湖水從裂口傾出,奔騰咆哮地繞過洛陽城,一瀉千里流向東海。
聽完了這個傳說,我們一起去賓陽洞玩玩吧,你們知道嗎?洞中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高近10米,結跏跌坐,雙手平分指天、地。稱作“施無畏印”郎天地之間唯我獨尊,就是佛祖釋迦牟尼出生后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說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左右兩側南北浮雕天王。其造型威武,剛強有力。
各位游客們今天的旅游至此結束如果有時間,我一定在做你們的導游,再帶你去瀏覽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跡。
龍門石窟導游詞11
大家好!我叫冰冰,是開心旅游團的一名導游,歡迎大家的到來。大家都知道“洛陽牡丹甲天下”,實際上洛陽還有一處人人都知道,家家都曉得的地方,那就是洛陽的龍門石窟!今天,我就來帶領大家去龍門石窟看一看,但愿我的講解,能讓大家滿意。
游客們,現在展現在你們面前的就是龍門石窟了。大家請看:中間的就是主像盧舍,像高17。14米,規模之大居龍門石窟所有造像之首。
請大家看,右邊那里有5個佛像,左邊也有5個佛像,這些佛像都沒有盧舍高大。大家有誰知道龍門石窟開鑿于哪一年呢?沒人知道呀!呵呵,龍門石窟于魏太和十二年(488)開鑿古陽洞開始的。
大家現在一定想更近距離地欣賞她的雄偉和神奇吧?好,給大家留兩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我們兩個小時后在此集合。請大家注意: 不要攀爬佛像! 不要亂扔垃圾! 更不要亂涂亂畫!請大家注意安全!兩個小時后在再見。
……
今天的旅行結束了,朋友們,再見。
龍門石窟導游詞12
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藝術寶庫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產,聞名于世的龍門石窟就坐落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營造時長達400余年,在這里您不僅可以看到北魏的清風秀骨、還可以看到唐朝的豐腴之美,龍門石窟不僅是中國佛教藝術的體現,同時也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風尚,堪稱是一座巨大的石刻藝術博物館。
龍門石窟現有佛龕2300多個,佛塔70余座,佛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多塊,其中著名的龍門二十品和唐朝諸遂良的“伊闕佛龕之碑”都是書法藝術的珍品。我國著名的作家余秋雨曾這樣描繪過石窟藝術:它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活了以前年的藝術,一千年始終活著,脈絡相通,呼吸均勻,這是一種何種狀闊的生活。
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龍門石窟中其實為磅礴,藝術為精美的洞窟——奉先寺,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這尊大佛呢就是盧舍那大佛,盧舍那梵文音譯,意為光明普照之意,她通告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您有可能會問,為什么不零不整剛好是17。14米呢?這是因為7是佛的數字,天的數字,佛語有曰:“救人一命,生造七級佛徒”那么再讓我們我們來看看17。14,它有一個十,意為十全十美;14含有2個七在加上個七,就是3個七,擁有3個7的盧舍那大佛是無限大,無限寬大,功德圓滿的。
有人說盧舍那大佛是“東方的蒙娜麗莎”是集善良與美貌于一身的,的確如此,不信您看,她嘴角微微上翹,目光下垂,略做俯視態,兩道彎眉如鉤如月,每次看到盧舍那大佛的微笑就有如沐春風之感,無論您從哪個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會和你有所交流,像智者的詢問,長者的關切,母親的慈愛,這種由天上到人家,由出世到入世,從虛幻到現實的轉變不正是中國儒家思想在佛教藝術上的折射嗎?這是藝術的覺醒,人性的覺醒,中國佛教藝術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在唐代終于完成了漢化的過程,因此中國的佛教藝術在洛陽的龍門石窟也達到了一個光輝的頂點,所以李澤厚先生才會說:“盧舍那大佛是中國佛教藝術的典范!
另外大家請看盧舍那兩側的是二弟子,左為迦葉飽經風霜,莊重嚴謹,有為阿難聰敏溫順,擅長記憶,他們兩側站的是菩薩、天王、力士及供養人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奉先寺以其流利的線條,高超的技藝,玄密的宗教幻化出了一首壯麗無比的交響樂動人心魄。
扶今追昔,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如此寶貴的珍品,伴隨著光榮和驕傲,將被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思之、思之、再思之……
朋友們參觀完這麼雄偉的雕塑,您難道不為之震撼嗎?那么就請您拿出手中的相機把他拍攝下來,留住這份心情,本次的景區講解到這里就結束了,下面給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我們11點在這里集合,由于剛下過雪,地面比較滑,大家在自由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龍門石窟導游詞13
游客同志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洛陽最富盛景的旅游勝地——龍門石窟。大家叫我郭導就行。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地,這里也是中國最負盛名的佛教游覽地。2007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全國首批5A級景區。
龍門石窟創于北魏年間,據說唐代人對佛教猶為重視,所以那個時期大規模的建造佛像,共有97000余尊佛像,全部建外陡峭山壁上。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
大家看,蓮花洞是繼賓陽中洞之后又一大型的北魏建筑。此洞高達10米,深約6-15米。主尊釋迦牟尼佛高6米。這個洞內最具特色的是蓮花雕刻,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頂多以蓮花作為裝飾,但像蓮花洞窟頂這樣碩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蓮花,在龍門石窟也不多見。
大家小心路上臺階較多,前面就是潛溪寺。高,寬約為9米多,據說唐代有位李潘的宰相在這里建造過別墅。龍門石窟,我還有個小傳說:“相傳遠古時期,洛陽有個村子,里面有個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出開不開的聲音,回家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想了想后告訴他,如果再聽到問話,就說:開。誰知話音剛落,山崩地裂,龍門山頃刻之間從中間裂開,洶涌的湖水從裂口出傾出;水流之后,兩山崖壁上則出現了無數蜂窩似的窟窿,窟窿內人影綽綽全是石像。”
好了,大家可以自由活動,兩個小時后門口集合,祝大家玩得開心,玩的愉快!
龍門石窟導游詞14
大家好,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著這種心情來接待各位朋友的到來的。
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她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跡。為使各位來賓在洛陽期間能對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跡有進一步的了解,在乘車去景點參觀的途中,我將洛陽的歷史及龍門石窟的大致情況,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的南岸。因地處洛河北岸而得名,意為洛水之陽。
洛陽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洛陽曾長時間地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今天,我們去參觀的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便是眾多的文物古跡之一。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崗石窟,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龍門,在春秋戰國時期稱“伊闕”,香山(東山)與龍門山(西山)東西對峙,伊水從中流過,形成一座壯麗的門闕。后因處于隋唐帝國之南,又稱龍門。
所謂“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開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貯藏食物和東西。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繪動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現象出現并作為佛教信徒、僧侶禮佛和修行的場所,卻是在古印度興起佛教后出現的。
由于山林的幽靜、神秘、石窟的冬暖夏涼,依山雕鑿石窟比用磚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現了集建筑、繪畫、雕鑿藝術之大成的石窟寺。這種石窟寺藝術,隨著僧侶的傳教活動傳入我國的邊疆和內地,同我國民族特點和傳統的各種藝術技法風格融合交匯,成為我國的一種特有的雕刻、彩繪工藝。我們今天要看的龍門石窟就是我國眾多寺群中的瑰寶之一。
龍門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說的有利條件外,還有個不可忽視的自然條件。伊水兩岸的山崖都屬于古生代寒武紀和奧陶紀的石灰巖層。其石質堅硬、結構緊密,不宜風化和大面積脫裂,很適合于藝術造像,與其他砂巖石相比,有著宜于保存的有利條件。
洛陽龍門石窟的開鑿是繼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崗石窟之后由皇室開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間,先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規模、有效率的營建約計150年左右,分別出現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約占110年左右)時期。龍門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龕、石像沿伊水兩岸星羅棋布的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
各位朋友,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約用1.5—2小時的時間,在此,我們每分鐘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1962年龍門文物保管所統計,兩山現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多塊。造像以北魏(東魏、北齊)、隋、唐為主。北魏約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龍門石窟最大造像為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龍門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個大型洞窟。因龍門東山的巖層比西山的薄,不便雕鑿大型造像。在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賓陽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潛溪寺、賓陽北洞、萬佛洞、奉先寺等。
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這些雕刻匠師,承擔著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卻又大膽地突破了宗教和禮教的“儀軌”束縛。在雕刻過程中融進了大量的現實生活,活生生表現了各種人物造像的動人情景。如喜悅、慈祥、威嚴、矜持、苦痛,以至作為至高無量主宰的佛之莊嚴肅穆,脅侍人和供養人的虔誠寧靜,無一不是藝術家們對現實的“人”的深刻觀察,運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結果。真可謂是在雕刻藝術上將佛祖和人表現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構思布局的完整,氣勢的貫注,整體的堅實有力,性格變化的多樣,面部表情的生動逼真,衣紋線條的流暢優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藝術實踐傳統的基礎上,大量借鑒外來文化,在技法、風格上精心創造、大量創新、突破傳統、刻意經營的結果。富有才華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設計藝術家,面對光禿的懸崖峭壁,運用著簡單的錘鑿,雕出如此巍峨壯觀又精工細致的群體佛像,這在當時生產力和生產工具十分落后的條件下,確實令人嘆為鬼斧神工。
龍門石窟象一個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大博物館,為我國的歷史、宗教、文化、藝術、醫藥等研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已來到了龍門石窟,現在請大家下車,跟我走,去參觀石窟。在參觀石窟的過程中,我給各位朋友重點講解一下龍門石窟種的幾個主要洞窟。
龍門石窟導游詞15
龍門石窟可謂西山著名的風景名勝。它位于西山風景區終端,北起三清閣,南至達天閣,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褒堥T勝景”以“奇、絕、險、幽”為特色,雄居昆明西山眾多的名勝之首,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大凡到昆明的游客都會來此游覽。故有“不耍西山等于不到昆明,不到龍門只是白跑一趟西山”之說。
龍門石窟開鑿于公元1781年至1853年,歷時72年,由吳來清、楊汝蘭、楊際泰三人分三階段組織眾多石匠開鑿。
這條石窟,是沿懸崖絕壁由人工一錘一鑿完成。它包括石刻、平臺、龍門石坊、石室、楹聯、神像、天棚、室壁、神案、香爐、燭臺、供品等。其結構布局優美,刻工精細,室內的魁星、文昌、關圣皆就石巖鑿成,巧奪天工。登上龍門,在入口處有一圓柱石坊,上書“龍門”二字,并刻有“元寶”,據說能保佑人發財發達,吉祥如意,所以游人都喜歡用手摸一下。入門有一石欄轉護的半圓形小月臺,站在月臺眺望,人見上迎天風,下臨絕壁,五百里滇池煙波浩渺,云蒸霞蔚。湖面白帆點點,鷗飛燕舞。
【龍門石窟導游詞(集合15篇)】相關文章:
河南龍門石窟導游詞10-22
龍門石窟導游詞(匯編15篇)12-12
龍門石窟導游詞合集15篇12-10
西湖導游詞(集合15篇)10-27
北京導游詞集合15篇10-25
小學導游詞(集合15篇)12-21
鼓浪嶼導游詞集合15篇12-19
校園導游詞集合15篇12-18
天壇導游詞(集合15篇)12-15
烏鎮導游詞(集合15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