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館的導游詞
作為一名樂于為游客排憂解難的導游,常常要寫一份好的導游詞,導游詞一般是根據實際的游覽景觀、遵照一定的游覽路線、模擬游覽活動而創作的。那要怎么寫好導游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天津博物館的導游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天津博物館的導游詞1
文廟的平面布局,承襲了我國傳統的四合宮殿體系,由南至北分別由萬仞宮墻(照壁)、泮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祠和東、西兩側配殿等組成。其中有些建筑名稱是文廟所特有的,如泮池,是座架著石橋的半圓形的水池子,來源于《周禮》的“辟雍”,原意是周天子設置的四面環水的大學堂,人們踏上泮池,就好象進入了最高學府。在清代,對考取秀才的稱“入泮”。欞星門是一座巍然挺立著四根沖天大柱的牌坊。傳說欞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靈,通過欞星門,就可以得到神靈的保佑。
主體—大成殿
大成殿是天津市文廟博物館的主體建筑,位于全廟的中心,是祭孔正殿,落成于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殿內供奉著孔子及孟軻、顏回等四配十二哲人的.牌位,顯示出孔子之學后繼有人,學子濟濟一堂。舊時每年的祭孔活動都要在此舉行,它是整個祭孔活動的中心。在天津按照舊時的規定,對于孔子,每年農歷春秋各舉行一次祭典。農歷八月二十七是孔子的生日,這時所有的學校都要放假,要集體向孔子行禮,還要吃一頓撈面,聊表紀念“孔誕”之意。另外,東、西兩側配殿供奉孔子的七十二賢人及歷代的名宦、鄉賢等。
后殿—崇圣祠
崇圣祠就是后殿,為供奉孔子父母和五世祖先的地方。東門內的兩座過街牌樓也是文廟整體建筑的一部分,此牌樓為二柱三樓式,木結構,造型奇特。橫額上有鎏金雕龍華板,精巧的斗拱支撐三座“五脊六獸”的四阿瓦頂,加之華士奎書寫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墨寶點綴,使牌樓既氣勢雄偉,又玲瓏秀麗。這也是對孔子的頌揚之詞。
文廟作為天津的名勝已保存500余年。在津門,孔子作為圣人也被祭祀已數百年。
1954年,天津市政府公布文廟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之后又撥巨款多次進行復原保養維修。1985年市政府撥款90萬元修葺并重建縣廟影壁、泮池和欞星門。1987年成立了文廟博物館并與同年十月對外開放。館內陳列有《府廟大成殿復原陳列》和《孔子生平展》,館內現藏文物主要是祭孔禮、樂器。比較重要的有編磬、古琴、古瑟、建鼓、應鼓、搏鼓以及銅爵、竹篚、竹籩等等,這些藏品表現了中華兩千年的傳統文化和儒家思想。館內還不定期舉辦“祭孔古樂演奏”。
天津博物館的導游詞2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天津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xx。
文廟在天津舊城東門里,又名孔廟,因與武廟相對,俗稱文廟。是天津市區保存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建筑群。大殿始建于明正統元年(1436年),后經明天順、萬歷,清康熙、乾隆等各代重修、擴建。清雍正年間,天津府、縣同設治所于城內,因而廟東側為府廟,西側為縣廟,均有照壁、拌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圣祠和配殿等。府廟主體建筑的殿頂均用金黃色琉璃瓦覆蓋,雕梁畫棟,裝飾精美。廟外有二柱三樓式牌坊兩座,明代建造,萬歷、清康熙年間重修,是天津市內僅存的過街牌樓。
文廟位于天津舊城東門內大街路北,由相鄰的三路建筑組成。中路是天津府文廟,東路是府明倫堂,均始建于明正統元年(西元1436年);西路是天津縣文廟,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年)。整個建筑群占地約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是全國唯一的府縣比鄰的文廟古建筑群,1954年公布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此建筑始建于明代,位于天津南開區東門內大街路北,是全國唯一的府縣合一的古建筑群。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津文廟博物館位于天津市南開區東門里大街。始建于明正統元年(1436年),提學御史程富提出上奏,要求在天津設立衛學。天津衛指揮使朱勝將住居一所施為學宮,首建堂齋、公廨,至此天津建起了第一所官辦學校。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大成殿落成,始稱衛學,為天津地方教育官學和尊孔的廟宇。后清雍正三年(1725年),天津衛改天津州,清雍正九年(1731年)升州為府,另置天津縣。衛學亦改為州學。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府學兩側增建縣學,形成府、縣學宮并列的格局,后在府學東側擴建明倫堂,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文廟是天津歷史上等級最高的古建筑群,也是天津地區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
天津博物館的導游詞3
文廟,是紀念和祭祀我國偉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廟建筑,在歷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稱作文廟、夫子廟、至圣廟、先師廟、先圣廟、文宣王廟,尤以“文廟”之名更為普遍,是儒教徒活動的場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這就是你們向往已久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資中文廟。歡迎各位的到來資中文廟。資中文廟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間,距今1000多年的歷史,當時位于縣城大東街。不過前后經過三次搬遷后,于清道光九年(1829)將文廟遷于此地,那么為什么會選擇遷到此處呢?是因為呀在南宋時期資中的這條街上出一個叫趙逵的狀元,這也就是為什么說文廟座落的這條街叫狀元街的原因。因為趙逵是一名文狀元,而文廟則是來弘揚儒家文化的地方,在封建社會中他們兩者之間有著相似之處。所以我們的先輩們就把文廟遷移道了此處。
大家首先請看這個巨大的月池,它的名字叫做“洗墨池”。傳說是狀元趙逵讀書時期洗筆蕩墨的地方,旁邊的高墻是“萬仞高墻”。我們都知道,像皇宮這樣高貴的地方,它的宮墻也僅僅被稱為“數仞宮墻”。但是孔子廟里的宮墻為什么會被稱為“萬仞宮墻”呢?這是因為先人們覺得“夫子之墻數仞”不足以表達出對孔子的敬仰,由此可見孔子在古人心中崇高的地位。大家再看這2個華表,眾所周知,華表是莊嚴肅穆的象征,一般出現在皇宮附近,全國各地一般的文廟里也是沒有的哦,但為何我們資中的文廟里會出現2個高高矗立的華表呢?這是由于孔子曾被封為“文宣王”,古時候在人們心中享受著帝王的待遇。而這里的2個特別的華表也充分的顯示出了當時這里的人們對孔子的萬分尊敬和仰慕。所以說跟全國其他的文廟比起來,這2個華表也就顯得分外的獨特和珍貴了!
天津博物館的導游詞4
天津文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代,天津文廟位于天津南開區東門內大街路北,是全國唯一的府縣合一的古建筑群。天津文廟始建于明正統元年(1436年),據《天津衛志》載:“文廟,在東門內。明正統元年,天津左衛指揮使朱勝,照陵西按察司僉事林時,建言事例,奏淮開設。本官遂將住居一所,施為學官,首建堂齋公廨,十二年大成殿成。”也就是說天津文廟創立之始就與學宮(衛學)合為一地。
天津于明代1404年設衛建城,后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三衛戍守軍士達16800人,加上家屬和隨軍移居人口,數量相當可觀。當時天津居戶的主體就是軍人戶籍人口,而學校教育尚為空白,因而軍人子女教育已成突出的社會問題。為解決此問題,1436年,天津左衛指揮僉事朱勝獻出私宅,建成天津“衛學”,“衛學”是儒學的一種,又稱文學,是津門首座官辦學校。
后明景泰、天順、弘治年又先后增建了欞星門、兩廡和專事教學的明倫堂。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在天津衛城西南角樓創辦“武學”,以學習弓箭、美術等武藝為主,武生如能做文章,經考試合格也可進“文學”。清雍正三年改天津衛為天津州,雍正九年升州為府,另置天津縣。因此,衛學改為州學,后又升為府學,天津文廟也隨之升為府廟。由于府、縣官員不能同地祀孔子,故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府廟西側另建縣廟,又在縣廟西修建縣學,形成天津文廟府縣并列的格局。
1927年,教育家嚴范孫等在文廟成立了“崇化學會”,聘請著名學者王襄、鄭菊如等在此講學,培養出許多文史方面的學者,后改為崇化中學。1949年改為東門內一中,后被少兒圖書館、新華書店古籍部等單位借用。1985年進行復原修繕,原駐內單位遷出。
【天津博物館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洛陽博物館導游詞11-11
天津概況的導游詞最新11-18
天津周邊旅游景點(博物館篇)05-19
天津導游詞(15篇)12-08
天津導游詞15篇12-07
天津導游詞3篇11-26
湖北省博物館的導游詞12-28
介紹天津的導游詞12篇11-17
安徽省博物館導游詞12-25
上海博物館導游詞8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