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甘肅旅游景點的導游詞

        時間:2021-06-07 09:05:08 導游詞 我要投稿

        甘肅旅游景點的導游詞(精選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旅游從業人員,常常需要準備導游詞,導游詞是我們引導游覽時使用的講解詞。那要怎么寫好導游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甘肅旅游景點的導游詞(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甘肅旅游景點的導游詞(精選5篇)

          甘肅旅游景點的導游詞1

          歡迎各位朋友們來慶陽觀光旅游。也許您見慣了南方的白墻黑瓦,北方的深宅大院,但您一定沒有見識過董志塬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民居。今天我就要帶大家參觀我們隴東黃土高原的一大奇觀——窯洞。

          隴東黃土高原是世界黃土層最深厚的地方,境內董志塬號稱“天下黃土第一塬”,所謂“塬”是黃土高原上大片的平坦土地,董志塬又是世界黃土塬之最,它的黃土層厚度達200米以上,塬面面積910平方公里,南北最長處約11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50公里,古有“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邊”之贊,是中國窯洞民居最多最稠密的地區之一。

          窯洞是遠古時期黃土高原上古人類的最佳住宅,作為中國特有的民居形式至少可追溯到四千年前。它和黃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黃土直立性強,土質細膩,是修建窯洞建筑的必備條件。慶陽很多關于人文始祖的傳說都和洞有關系,人文始祖軒轅,在這里留下了軒轅洞;醫圣岐伯留下了老洞、藥王洞;據《詩經》詩經記載,周先祖10多代人在隴東黃土地上創業,開辟農耕,留下了“陶復陶穴”的史跡,所謂“陶復陶穴”就是指遍布崖面密密麻麻的窯洞。窯洞作為特殊的民居形式,從上古留傳了數千年,形成了一種極具特色的窯洞文化。隴東地區至今仍有很多人還住著窯洞。

          按照建筑結構的不同一般可分為靠山窯、地坑窯和箍窯三種。山區比較常見的是靠山窯,也就是在山崖的崖面上按水平方向縱深開挖窯洞。而平塬區由于沒有山崖可以依靠,只能在平地上按垂直方向挖出一個四四方方的大坑來,然后再在大坑的四壁水平開挖窯洞,地坑院在地面上除了能看見土炕土灶的煙囪,再看不見其它的建筑。是不是很獨特呢?我們今天要去參觀的就是這樣的一座地坑院。而箍窯也是平塬區的窯洞建筑,是用黃土土坯在地面上箍成窯洞,有的直接用石頭砌莊面,磚頭箍窯。

          窯洞的橫截面多為圓拱形,平面呈長方形,窯洞的內部一般會抹上一層細膩的泥土,并刷上白色涂料。窯洞一般高3—4米,寬2.5—3米,深3—10米,有的更深。俗稱“土窯崖莊,鍋頭連炕,煙囪朝上”,窯洞冬暖夏涼,四季皆宜,是黃土高原上最理想的居室。歷史上曾有窯洞住室、窯洞廟宇、窯洞機關、窯洞客店、窯洞驛站、窯洞學校、窯洞商店、窯洞倉庫等,就連皮影戲和小型文藝演出也在窯洞里舉行。百姓家家住著窯洞,男女結婚的新房布置在窯洞里,所以慶陽人就把結婚叫“入洞房”。人死了,墓葬時要先在地上挖個地穴,還要在地穴里挖個小窯洞,或用磚箍個小箍窯,然后才將棺槨安放在地下的窯洞里。隴東人一生,從生到死與窯洞結下了不解之緣。

          千百年來,隴東地區慶陽人以窯洞為居室,視窯洞為保護神。窯洞代表了富有,代表了文明!斑h來君子到此莊,莫笑土窯無廈房。雖然不是神仙洞,可愛冬暖夏又涼”。這是清代進士惠登甲贊美慶陽窯洞的一首詩。慶陽窯洞是樸實的,樸實的如同一捧黃土。它是不起眼的,如同黃土高原上隨處可見的黃土峁,它不事張揚,從不炫耀,與黃土渾然一體。它是渾厚的,背靠高山,腳踩大地,堅固牢靠。它是傳統的,數千年來,慶陽人與窯洞密不可分,生生不息;它是封閉的,秋去冬來,頑強地抵御著寒風雨雪,釋放著大地的暖氣。它是開放的,無論春夏,始終以其樸實厚道迎接著八方賓客。20世紀60年代,有幾位日本專家來隴東黃土高原考察,被這里古老的黃土窯洞所吸引。他們不無感慨地說:“這些窯洞除了豐富的文化積淀外,還是養生保健的理想境地。因為土窯中空氣濕潤,濕度宜人,一年四季變化不大;況且空氣新鮮,無任何環境污染;更重要的是能防御放射性元素的侵害,這真是養身長壽的絕佳之地”。

          在新時期,窯洞不但繼續發揮著民宅、住宿作用,而且在旅游、文化、娛樂、商貿等方面更顯示出它獨有的作用。慶城縣在藥王山修建岐伯祠時,一次就修建了我國扁鵲、華佗、李時珍等十大名醫祠,祠廟修成了窯洞,成為全國之最,即最大最集中的藥王洞,招來四海游客。西峰區還在小崆峒修建了窯洞民俗博物館和窯洞賓館,集民俗、古樸與現代化為一體,窯洞在文化旅游中也展現了它獨特的作用。2002年首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上,中國民俗學會命名慶陽市為“窯洞民居之鄉”。

          有人說,到董志塬來不領略窯洞風采,就等于你沒去過董志塬。等一會我們就會到一處地坑院農家樂去做客,好客的窯洞主人,會叫巧媳婦給你搟出“白如雪、薄如紙、細如絲、長如線”的面條,加上地方特產調料菜蔬,做成的“煮在鍋里團團顫,撈在碗里蓮花轉,操在筷子條條線,吃在嘴里吸不斷”的臊子面。你一看,就饞涎欲滴了。有一外地客人吃后高興的說:“吃了十八省的飯,好不過董志塬的臊子面”。這是實話,出了這塬,就沒這飯。

          甘肅旅游景點的導游詞2

          如詩似畫的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地說,它是漫長歷史時期地殼運動的產物,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丹霞地質構造是巖石堆積形成的,它是指紅色砂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加之特殊的地質結構、氣候變化以及風力等自然環境的影響,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主要發育于侏羅紀至第三紀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是巨厚紅色砂、礫巖層中沿垂直節理發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張掖祁連山丹霞主要由紅色礫石、砂巖和泥巖組成,有明顯的干旱、半干旱氣候的印跡,以交錯層理、四壁陡峭、垂直節理、色彩斑斕而示奇,它是一個以自然風光為主的自然風景區,集廣東丹霞山的雄、險、奇、幽、美于一身,攬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斕為一體。

          雄,即雄偉。它的山峰由懸崖峭壁構成,許多崖壁高達幾百米,拔起于平川或河岸之上,危崖勁露,光滑削齊,氣勢磅礴,蒼勁雄渾,可謂“霞山擬岱宗,錦石梁父耳”,“仰覺日月低,俯睇宇宙小”,“巍峨獨標峙,登之心曠然”,雄偉而富有力度,就是小尺度的石峰,也似有擎天之力,充滿陽剛之美。

          險,即險峻!盁o限風光在險峰”,唯險峻能激發人們的向上、探討精神,故智勇者登之。以赤壁丹崖為其地貌特征,大多山坡直立或呈反坡,令人望而生畏,近而發怵,大部分懸崖無法攀登。古人有“棧道依松劃,危樓疊石連”,“絕壁當千仞,危崖一線開”,“飛鳥回翔不敢度”等詩句,形容祁連山丹霞的險峻之美亦不為過。

          奇,即奇特?v目丹霞地貌群,怪石如林,變化萬千,似物似景,堡狀、錐狀、塔狀,似人、似物、似鳥、似獸,形象各異,栩栩如生,組合有序,如“萬古今城”,似千年石堡,真可謂“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尤其晨霧之中或云海之上,仿佛海市蜃樓,又如仙山瓊閣,觀之令人贊嘆不已,讓你覺得它們是雕塑大師的藝術杰作,但卻無一不是出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幽,即幽靜。游覽總長3公里的蘆葦溝,只見赤壁千仞,峰回路轉,一步一景,人移景變,別有一番情趣。環望四周,雄奇詭險,千怪萬狀,險象環生,怪石嶙峋,幽洞通天。石徑兩旁山峰聳峙,高山之巔石堡盤踞,猶如神秘的古堡給世人演繹傳奇的神話故事,讓人禁不住展開漫無邊際的遐想與思古之情,“念天地之悠悠”,懷古今之萬事,那煙嵐霧靄之下,群峰深壑之間,人跡罕至之處,不知隱藏著多少未解之謎,撩撥著人們尋幽探秘的遐想。

          美,即形態之美,結構之美,色彩之美,意境之美,變幻之美。丹霞之美是一種無需雕飾的自然美。丹霞地貌表現為峰林結構,其山石高下參差、疏密相生,群峰林立,組合有序,富有韻律感和層次感。它的山崖,遠看似染紅霞,近看則色彩斑斕,許多懸崖峭壁,像刀削斧辟,直指藍天,景色相當奇麗。赤壁丹崖上受流水作用或有機質沉淀,被染成片片黛青色、暗褐色、丹紅色,七彩斑斕,在藍天、白云襯映之下,和諧中產生對比,構成一幅幅多彩的畫面。山峰隨著時間、天氣的變化,色彩景色也在不斷變換,層次分明,早上可以看到日出的奇觀,晚上可以看到絢麗的晚霞和恬靜的夜色,雨天極目遠眺,使人胸懷開闊,萬慮頓消。一日之中,一年四季,無論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游人觀賞。

          甘肅旅游景點的導游詞3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

          你們好,歡迎你們到甘肅慶陽北石窟寺觀光旅游!我很高興能為大家提供導游服務,滿足諸位客人的需求,使北石窟寺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

          慶陽北石窟寺與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一樣,屬甘肅早期的一座規模較大的石窟寺,其風格與山西云岡石窟和河南龍門石窟相近,在中國佛教石代佛教圣地,全面體現了古代隴東佛教活動的興衰與發展。也是古絲綢之路東段上的'一顆藝術明珠。

          隴東,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周先祖曾在董志塬一帶開創了華夏農耕文化的先河。北石窟寺位于董志塬的西側,東北距慶陽地區行署所在地西峰市25公里。這里古屬雍州,秦屬北地郡,西漢至晉代為安定郡,北魏時歸涇州,唐代為寧州,五代、宋時屬原州彭陽縣,元代為鎮原州,明清屬鎮原縣。其地東抵陜西榆林,西通黑水,南接涇渭,北達賀蘭,自古以來,就是中原地區北達寧夏、內蒙、西抵河西的軍事重鎮和交通要沖。北魏以來,隨著佛教的興盛和開窟造像的風靡,這里又成了蕭關古道上的一大佛教勝地。據史料記載,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涇州沙門劉慧汪聚眾反,詔華州刺史奚康生討之。""康生久為,及臨州尹,多所殺戮,而乃信向佛道,數舍其居宅以立寺塔,凡歷四州皆有建置。"奚康生在涇州平定了沙門劉慧汪叛亂后,為了安定民心,鞏固北魏王朝的統治政權,于宣武帝永平二年,大耗民財,"命匠呈奇,競工開剖,積節移年,營構乃就"創建了北石窟寺和涇川的南石窟寺。無論奚康生當初開窟建寺的動機如何,足見當時佛事活動之興盛,而隴東的勞動人民竟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聰明的才智,在粗獷的黃土高坡上為后世留下了一份極為精美的藝術瑰寶。

          北石窟寺自北魏開窟建寺后,歷經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不斷增修擴建,形成了這樣一處規模宏大的石窟群。宋、清碑文記載,古代寺院、殿宇軒昂、龕像儼然,丹素炫彩、金玉垂輝、佛光普照、僧眾云集、閣樓峻麗、蔚為壯觀。歲月悠悠,斗轉星移、清末兵燹。戰亂烽起、寺院建筑,付之一炬。僧眾遭戮,佛事廢棄。新中國成立,1959年甘肅文物工作隊在隴東進行文物普查,重新發現了北石窟寺,1963年成立文管所,對這一佛教文化古跡開始清理保護。寺院現有大小窟龕296個,石雕造像2126尊,碑碣7通,各代游人題記150余方。其窟龕分布密集,形如蜂房,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窟院南北長125米,寬40米,面積為5000平方米。窟龕分布的巖石斷面南北長120米、高20米,大小相間,可分三層雕鑿,造像均為高浮雕和圓雕,形象逼真,風格各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隴東著名的旅游勝地。

          165號窟是北石窟寺最大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洞窟,位于窟區正中,是北魏永平二年奚康生主持開鑿的"七佛窟"?唛T兩側高浮雕兩尊守門天王,其事高5.8米,身著鎧甲,足蹬戰靴,怒目鎖眉,神情威嚴,大有震懾一切邪魔的氣魄。身旁橫臥兩尊雄獅,雖年久殘損,然張口舞爪,威態猶存。

          該窟好象一座高大的殿堂,空間宏大,氣勢磅礴。覆斗式頂,距地面高14米,南北寬21.7米,進深15.7米,平面為長方形,面積340多平方米?邇葨|(正壁)、北、南三壁雕七尊立佛,佛高8米,磨光高肉髻,面相方圓,細眉大眼,鼻大唇厚,體魄雄建,褒衣博帶袈裟,施無畏手印。儼然一派華夏民族偉人的形象。關于七佛圖和七佛造像題材,全國早期開鑿的其他石窟出有實例,然而完整意義上的七佛窟和七佛造像,唯北石窟寺最早最宏偉最有代表性,為以后七佛窟的興建開創了先例!段簳め尷现尽泛喪龇鸾探浟x時,曾說:"釋迦前有六佛,釋迦繼六佛而成道,處今賢劫。文言將來有彌勒佛,方繼釋迦而降世。"《增一阿含經》卷四云:"七佛天中天,照明于世間。"這些記載,說明七佛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佛經中的七佛,不但能"宣說法教","照明于世間",而且可"解除"一切眾生的生死病痛之苦。北魏王朝編造七佛的種種"功德",對七佛和彌勒的宣揚是在于極力溝通人神之間的界限。北魏從太祖拓跋硅到宣武帝元屬正好七位皇帝,奚康生稟"皇帝即當今如來"之義旨,為北魏七個正式皇帝大造七佛,一則歌頌佛教歷史,加強佛教正統思想的傳播。二則討好朝廷,歌頌皇帝功德,安撫民眾,鞏固北魏統治政權。因而供俸七佛在當時隴東地區十分盛行。七佛造像成為北石窟寺的一大特色,從北魏一直延續到晚唐,題材形象十分突出。這說明北石窟寺在隴東古代是一處非常正統的佛教圣地。而當年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隴東勞動人民用自己的雙手,不惜血汗來雕鑿如此宏偉、眾多的七佛像,也寄托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種種愿望。

          甘肅旅游景點的導游詞4

        女士們,先生們:

          歡迎來到歷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我是你們的導游,大家叫我小潘吧!敦煌莫高窟可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哦!四大石窟還有:龍門石窟、云岡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但是這些石窟都不能和敦煌莫高窟比美,因為敦煌莫高窟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窟呢!它的歷史也很悠久,它修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北朝、隋朝、唐朝、五代、西夏和元朝這幾個朝代都修建過。說完了這些,就跟我到敦煌莫高窟中去看看吧!

          你們看,這就是敦煌莫高窟西南方向的一個洞窟:西千佛洞,你們猜這個洞有多長嗎?一定不知道吧,其實這個洞有2.5公里長呢!這些泥巴彩塑在這個洞里有34個呢,但是整個莫高窟的彩塑就有2415個呢!

          各種各樣的石窟大小不一,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才高不到一英尺。莫高窟壁畫繪于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非常的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的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和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生活方面的畫作。好了,說了那么多,我們就去參觀下一個景觀吧!

          你們看,這個東西是一個九層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立于崖窟中段,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其間有彌勒佛坐像,高36米,由石胎泥塑而成,是除了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之外的第三大佛哦!

          好了,敦煌莫高窟游覽結束,歡迎有機會再到這里來玩。

          甘肅旅游景點的導游詞5

          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一九六三年人民政府公布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伏羲廟址位于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卦臺山的古建筑被破壞無遺;而天水城里的伏羲廟主要建筑、塑像和其它文物,卻由于天水市文化部門及時地采取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基本保存完好。國內不少專家、學者認為:重視保護這一建筑群,對于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筑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著相當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史料記載,元代統治者對"三皇"個性推崇。他們認為,"三皇"應為伏羲、神農、軒轅。

          伏羲廟本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伏羲廟臨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進四院,宏闊幽深。廟內古建筑包括戲樓、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鐘樓、鼓樓、來鶴廳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覽廳等共6座。新舊建筑共計76間。整個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門、儀門、先天殿、太極殿沿縱軸線依次排列,層層推進,莊嚴雄偉。

          全廟坊、亭、房、廊等建筑,嚴格安排在縱貫南北的主軸線兩側,布局對稱而緊湊,疏密相宜而有致;主體建筑依次排列在主軸線上,統領全局,雄渾端莊。當游人沿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遠遠就可望見一座掩映在綠萌之中的大牌坊,那便是伏羲廟前大門。這牌坊,巍然矗立于高二米、寬六點五米、長十七點六米的臺基之上。臺基圍以磚砌勾欄,東、西、南三面均有垂帶式踏跺。拾級而上,可見牌坊面寬三間,單檐歇山頂,正脊兩端飾有鴟尾螭獸;檐下斗拱為四攢七鋪作,六抄單拱,兩柱頭有轉角斗拱,均系精雕細鏤的上乘佳作。對于研究明代木構建筑很有參考價值。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手跡,筆力遒勁,瀟灑流暢,向來為游人所稱道。原先,伏羲廟門前東西兩側,還有橫跨大街的兩座牌坊,面向相,上楣分別題有"開物成務"、"繼天立",與大門匾額之"開天明道"一樣,都是對伏羲功德的極端頌詞。廟門南面,與大門牌坊隔街相望,有一座建于清代乾隆年間的戲樓,三間寬,兩層樓高,飛檐挑角,造型精巧,深受群眾喜愛。

          形制結構

          進大門牌坊,即入正門。此門五間門面,共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原掛有祖籍天水的明代著名書法家胡纘宗所書"與天地準"巨匾一方,現懸掛"太昊宮"匾一,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都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伏羲廟的這座正門,雖也經清代局部修繕,但其主體部分,仍然保留了明代建筑風格,實為難能可貴。至今,屋頂完整無損,正脊兩端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這套質樸典雅、玲斑剔透的飾品構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之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筑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步入前院,可見院東有棵古槐,傳為唐代栽植。歲月流逝,已逾千年;雖然屢經兵燹天災,閱盡人間春色,至今依舊昂然挺拔,令人嘆為觀止。

          先天殿

          先天殿在中院月臺的當間部位。此殿異常宏大壯觀?粗岣吡杩、莊重威嚴的風格,游人往往嘖嘖贊嘆。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筑。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其奇巧精致,耐人尋味。這座宮殿的門窗雕飾工藝,堪為上選藝術品,往往吸引不少游人,由于為其精美的工藝所傾倒,而總是流連忘返。這些門窗,全系木質結構,上面鏤刻雕飾有金錢、艾葉、仙鶴、孔雀、蝙蝠、蝴蝶,還有二龍戲珠、鹿宿松下等圖案,花紋細密,栩栩如生,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入大殿內,即見一中心方柱似的神龕,這便是供奉伏羲塑像的地方。完高五米有余,上根懸掛"禮貌肇啟"匾額,系清代嘉慶年間秦州牧王賜均所書。匾文是對伏羲始創八卦、教民克愚的巨大功績的高度贊頌。

          文祖殿

          迎面為一座碧瓦覆項、結構宏偉的大型古建筑,就是文祖殿。此殿雖系清乾隆三年(公元一七三八年)重建,但其彩繪風格卻持續了明代暖色基調,向為專家所稱道。穿過儀門,來到中院。由于場面開闊,令人襟懷頓覺釋然。那里是伏裁廟建筑群的中心部分。正中位置為一月臺,殿、閣、亭、榭,高下相間,與院內星羅棋布的株株參天古柏,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妙趣橫生。民間說法,前后院內原先共有古柏六十四株,是按照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個方位栽植的。此刻尚存三十七株,冬夏常青,生機盎然。這些忘年古柏,現已成了珍貴的文物樹了。

          民間傳說

          天水民間相傳,伏羲既為人文之祖,那他就肯定是無所不能、無所不會的。所以一遇到什么事情,就想著找伏羲"商量"、"求教"。當地人相傳伏羲的生日是農歷正月十六,因而祭奠伏羲最隆重的就是這一天。人們在這一天趕廟會、唱戲、燒香、磕頭、施舍,在心里把許多話"告訴"伏羲,以求從他那里獲得智慧,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突出的事情,就是求伏羲醫病。伏羲廟院里原有八八六十四棵柏樹,人們說那是伏羲按八卦的演化序列排列的;說那些樹,每一棵都能懂凡人之言,都能解伏羲之意。

          人們按照天干地支(六十花甲子)的循環規律來套,每一年都要推選出一棵柏樹,讓它在廟院內"值班";輪流到值班的樹,便是"神樹"了,也就是伏羲的代表。正月十六這天,前來趕廟會的部分人,還帶來要用紅紙剪的紙人兒,有的人剪得很精致,就連面部的五官七竅都維妙維肖地剪出來。到了伏羲廟,就把這紅紙人兒貼在值班的神樹身上;然后,自己在過去的一年里,身體哪個部位鬧過病,或不舒服,就用點燃的香頭頭(或者用點著的艾草繩頭頭)去燒那紅紙人的那個部位,必須要燒一個洞才算,頭疼燒頭,腳疼燒腳。說是把紅紙人必須要貼在值班樹上用香燒,可實際上,多數人才不管那回事,亂貼哩,貼到哪個樹上就是那個樹,貼了,燒了,據說心上就舒服了,千災百禍都能夠免除了。

          因此,正月十六日一過,伏羲廟院子里柏樹身上,棵棵都貼滿了紅紙人兒,風一吹,"嘩嘩嘩"地響哩,就好象它們為了祝福人們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而發出的笑聲一樣。

        【甘肅旅游景點的導游詞(精選5篇)】相關文章:

        甘肅的旅游景點推介12-04

        甘肅好玩的旅游景點10-21

        甘肅旅游景點大全11-16

        甘肅旅游景點介紹03-18

        甘肅有哪些好玩的旅游景點10-22

        甘肅麥積山導游詞11-29

        甘肅的玉門關導游詞12-17

        甘肅清明節旅游景點推薦11-30

        旅游景點的導游詞-導游詞范文12-31

        甘肅天水伏羲廟導游詞10-3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