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崇圣寺三塔導游詞
大理
大理是滇西高原上的一座美麗的城市,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并且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大理古稱葉榆,因五代時白蠻首領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國而得名。唐宋時,大理是云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大理的名勝有蒼山、洱海、古城及蝴蝶泉,我們今天要游覽的是崇圣寺三塔,它已成為大理旅游的標志。
崇圣寺概況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處,東臨洱海,西靠蒼山應樂峰。
崇圣寺建成的時間為南詔國后期,為南詔國第十代王勸豐佑時(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為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到大理國時成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譽。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龍寺。崇圣寺壯觀的廟宇建筑在清咸豐同治年間燒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觀音,大理地區觀音崇拜極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稱觀音街。《續云南通志》記載:“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內有觀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時董善明鑄!
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評為全國AAAA級旅游區。
崇圣寺到了,請隨我下車。
塔的基本知識
進入大門,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到位于臺階之上的三塔。前方正中較大的稱千尋塔,兩側位置靠后的塔規模較小一些。
塔起源于印度,最早用于藏佛的舍利,形狀為一個半圓形墳冢。傳人中國后,與中國傳統建筑相結合,演化出豐富的形式,有樓閣式、密檐式、覆缽式、金剛寶座式等。我們現在看到的三塔均為密檐式。
大理地區盛行建塔,除三塔外,還有一塔、蛇骨塔等。
千尋塔
千尋塔全名為“法界通靈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詔勸豐佑時期,據說是唐代恭韜、徽義兩位工匠用了48年時間設計建造的。
千尋塔矗立在兩層高大的臺基上,塔高69.13米,共有16層,是我國少有的層數較多的偶數層塔。
塔的結構為密檐式空心磚塔,塔心中空,古時有井字形樓梯供人攀登。
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塔身每層正面中央開券龕,龕內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兩邊龕為窗洞。兩層窗洞的方向交替錯開,以利于塔內的采光和通風,同時交錯開窗有利于塔的堅固性。
塔檐越往上間距越小,自第三、四層起逐漸向內收束,最后收束于塔頂。使得塔身的外形輪廓不是僵硬的直線向上,而是呈上下向內收,中部微凸的.曲線,其形制與西安小雁塔略同。
以前塔頂四角各有一只銅鑄的金翅鳥,傳說用以鎮壓洱海中的龍妖水怪。
照壁
塔正中朝東一面有一照壁,照壁上有“永鎮山川”四個楷書大字,每個字高1.7米。為明代黔國公沐世階所書。
題這四個字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大理地區水患多,“永鎮山川”意在鎮服水患,塔頂的大鵬金翅鳥也是鎮龍之物;另一種說法是大理被納入明朝的版圖后,鎮守云南的黔國公(沐英之孫沐世階)題下“永鎮山川”意在誓死鎮守云南山川。
小塔
南北兩座小塔與千尋塔在平面布局上呈一等腰三角形,距千尋塔的距離均為70米,兩小塔相距97.5米。
它們的建筑年代晚于千尋塔,大約在大理國時期,相當于中原的五代時期(公元12世紀左右)。
兩座小塔均為十層八角形密檐磚塔,高42.19米,每層分別雕券龕、佛像、蓮花等,塔身外涂抹一層白色泥皮,塔頂有傘形銅鈴和三只銅葫蘆。 l
特點
對于三塔,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三大特點:
、偾に䴙16層,小塔為lO層,均為偶數層塔,與中原盛行的奇數層塔截然不同;
、谇に耐庑屋喞巧舷孪騼仁湛s,中部凸出,呈現出柔和的曲線美;
、蹞f建造三塔時采取了“堆土建塔,挖土現塔”的建筑方式。
三塔建成1000多年以來,經歷了長期的風雨剝蝕和多次地震的考驗,塔基依然穩固,塔身也未見明顯傾斜(據載,明正德己亥年,即公元1515年5月6日大地震,城內房屋倒塌99%,而三塔巋然不動,僅震落千尋塔塔頂寶剎,可見三塔具有很高的建筑技術水平)
文物陳列館
繞過三塔,路的兩旁這兩個陳列館是崇圣寺三塔文物陳列館,里面陳列著在維修三塔的過程中發掘出土的南詔、大理國時期的各種文物680余件。其中包括了《金剛般若經》圖卷、《大陀羅尼經》、純金觀音像、金質釋迦牟尼坐像等以及大量珍珠、瑪瑙、水晶、珊瑚、繪畫等珍貴文物,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是研究南詔、大理國歷史的實物資料。
【云南省大理崇圣寺三塔導游詞】相關文章:
大理洱海導游詞12-27
大理蒼山簡介導游詞12-29
云南大理,蒼山洱海導游詞12-26
大理蒼山導游詞范文-導游詞范文12-31
白馬寺導游詞12-25
大理古城風景區導游詞12-29
云南大理,蒼山洱海導游詞范文12-27
潮州開元寺導游詞01-23
甘南郎木寺導游詞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