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的導游詞
中文導游詞
大家好,歡迎來到上海博物館參觀。博物館向人們展示的人類文明的窗口,而上海博物館是上海乃至中國向海內(nèi)外公眾展示我們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窗口。
上海博物館是位于上海市人民廣場南端,該館創(chuàng)建于1952年,是上海市市領導決策,支持和海內(nèi)外各界的慷慨捐助下,經(jīng)過兩年時間建設,最終落成在大家眼前的這座國內(nèi)大型的綜合性藝術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作為上海城市文明的標志,與上海地位相適應,所以系設計方案都是十分嚴格。經(jīng)篩選,采用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刑同和副總設計師主持的設計方案。
新館占地33畝,地下二層,地上五層,地面高度系29.5米,建筑面積達4萬平方米。原來的上海博物館只有4個陳列館,現(xiàn)在增擴至10個陳列館和1個專館。展覽面積達1.2萬平方米,是原來的3.4倍。有11個長期展覽的陳列館如:青銅器、陶瓷、雕刻、玉器和少數(shù)民族工藝品等。而1995年先有青銅器館、陶瓷館和雕刻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我們現(xiàn)在站在博物館大門前,看一下這個新館的造型,它的設計是方形基座與圓形放射型相結合,有著鮮明的空間感!胺健毕笳髦拿姘朔,“圓”著意文化淵源之循環(huán)往復,這個館的四座“拱門”弧線,體現(xiàn)了開放的世界。整座建筑猶如一尊放大有耳的中國古代青銅器。如果從高空中俯瞰,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個圓盤形的屋頂恰似一面巨大漢鏡。不僅蘊含了極具中國特色的文化傳統(tǒng)“天圓地方”,凝聚著中華文明結晶,更體現(xiàn)了我們是基于現(xiàn)代科技,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時代感。新上海博物館是上海市現(xiàn)代化的跨世紀標志性建筑之一。
下面請大家隨我一同走進這座上海新博物館,一同感受我國中華五千年文明,投入追古依舊之中。博物館的大廳地鋪青磚,墻飾米黃色花崗巖,大廳中央地面鑲有古樸碩大的寶相花圖案。我們首先參觀的是“青銅器館”。
青銅器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青銅器文化是記錄奴隸社會的形象載體。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青銅器門類齊全,器物精湛。以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各時代、各地區(qū)成系統(tǒng)的收藏來講,上海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館不相上下。上海博物館尤以長篇銘文同歷史著錄的重器為特色。而這個青銅器館充分反映了中國青銅工藝發(fā)展的完整體系同中國民族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
青銅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項偉大發(fā)明,是世界冶金鑄造史上最早的合金。是紅銅加入錫、鉛,成為一種新的合金,這種合金歷經(jīng)幾千年的化學反應,其表面出現(xiàn)一層青灰色的銹,也是我們眼前看到的這些。
中國青銅工藝的時代跨度,大致從公元前21世紀的夏代至公元前221年以前的戰(zhàn)國時代,可分為初始期、育成期、鼎盛期、轉變期、更新期等幾個階段。中國的青銅器主要是以禮器為主,其形制大概可以劃歸為五大類,即日常用器(炊器、食器、酒器、飾物)、樂器、兵器、工具和貨幣。
剛剛大家已看過青銅器的初始期和育成期了,下面等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青銅器的鼎盛期。青銅器的鼎盛期是從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這個時期的.青銅器鑄作精湛,而且都是成套的鑄作,品種之多系空前絕后的。這時期的青銅器上大多裝飾獸面紋同各種動物紋,瑰異莊嚴,神秘莫測,這些都是體現(xiàn)了人們對大自然力量的崇拜。
就好像這個“簋”,在古代是用來放置食物的器皿。形狀或方或圓,在當時是貴族的食器或祭器。但后來又逐漸流傳到民間,而我們民間更有“九大簋”之說。何謂“九大簋”呢?意思是筵席的時候好豐盛,有九個大簋裝放菜肴食物。古時祭祀,通常都是“二簋”、“四簋”、“八簋”,但有些地方慣稱盛宴為“九大簋”。在“九”與“簋”之間還加個“大”字,不單指多,而且含有極其豐盛、隆重意思。人們所講的“簋”,是指可裝五至六斤米飯之“大碗”。按現(xiàn)代人的食量,“九大簋”可供一百幾十人享用。由此可知,“九大簋”是極言其飯菜之豐盛,夸耀其筵席規(guī)格之高。
傳統(tǒng)“九大簋”的九道菜已經(jīng)演變成我們現(xiàn)代“九大簋”的這九道菜,分別是:1.蝦米燉冬菇;2.豬皮膠燉田鴨;3.南乳冬筍燉花腩;4.白切雞;5.柴火燉大白菜;6.荷蘭豆炒雙魷雞雜;7.蒜蓉燉海蜆;8.扣肉煲;9.咕嚕肉。
可以說是層出不窮,花樣百出。聽我講了這么多美味的菜肴大家是不是也想品嘗一番。大家看一下這個,這是現(xiàn)存西周青銅器中第二大器“大克鼎”。它是于1890年在陜西扶風出土,重201.5公斤。最為珍貴的是它內(nèi)腹壁鑄銘文290個字,記載了大貴族頌揚其祖先師華父輔助周王的功德、周夷王賞賜他命服、土地及奴隸等史實。
前面的是青銅工藝的轉變期。再往前走,就是青銅器鑄造技術達到了新的高峰的更新期。在這時期的青銅器的禮器特性逐漸消失,而且相當一部分轉化為日常生活器用。
大家看一下這些都是近年搶救的14件晉候酥編鐘,大的52cm,小的22cm。銘文記載了晉獻候在周宣王率領下進行戰(zhàn)爭中,殺敵數(shù)百,擒獲俘虜多批,因而受到周宣王親臨賞賜。還有這個,由馬館長從香港搶救回國的西漢早期錯金銀鳥篆書銅壺,這個壺是諸侯王的用器,但可惜的是這個壺失去了一個蓋,它代表了西漢時期青銅器金銀錯工藝的最高水準,屬一級文物中特殊精品。
大家一邊參觀有關古代青銅器鑄造過程的模擬陳列和制瓷工藝的方法,一同隨我走進另一個館-—“陶瓷館”。
陶瓷是中國古代偉大的發(fā)明之一。陶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距今88XX年前的江西省萬年縣已有古人制陶足跡。在這里展示了不同時期陶器文化,歷史文物。在唐代以前,陶器的制造,從選料,色彩,工序上都比較單調(diào)。一直到唐代,“唐三彩”的出現(xiàn)也標志著我國陶瓷進入了絢麗多彩的階段!疤迫省笔且澡F、銅、錳、鈷等金屬原料為呈色劑,在低溫氧化中燒成黃、綠、褐、紫等多種色彩。以前的唐三彩主要是作為陪葬品,以馬的形象最生動,而駱駝也常見。好像這頭駱駝馱著貨物,在行進中仰首嘶鳴,兩只駝峰左右分開,這普通的生理特征,被永恒地保留下來。
還有宜興的紫砂器也是名聞天下的。宜興是中國的“陶都”。紫砂茶具是由陶器發(fā)展而成的,而宜興燒制的紫砂器質(zhì)地細膩,堅硬而耐寒耐熱,泡茶不失原味,還能保持真香,且傳熱緩慢不易燙手,顏色以赤褐色、淡黃色和紫黑色多種,造型多樣,是泡茶首選器皿。歷史上曾有“一壺重不數(shù)兩,價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與黃金爭價”之說,好的紫砂器價值不菲,我們所看見的大多是明清時名人名家所作,甚為珍貴。
除陶器外,這里還向人們展示了我國獨特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瓷器。這里主要展示的是瓷器的發(fā)展和燒制瓷器的設備――窯,以及瓷器制品的展覽。中國是瓷器的故鄉(xiāng)。瓷器的發(fā)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對人類文明又一偉大貢獻。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就由青瓷的生產(chǎn),但大多是陪葬品,而且在造型上仿制青銅器。好像這件商代青釉弦紋尊也屬陪葬品,但這可以說是現(xiàn)存原始瓷器中器形完整、釉汁勻凈的上品。
一直到宋代是中國陶瓷史上空前繁榮時期,呈現(xiàn)出汝、定、官、哥、鈞“五大名窯”和龍泉、耀州、磁州、建陽、吉州窯等百花齊放的局面。汝窯窯址位于河南寶豐縣,史五大名窯之首,為冠絕古今之中國瓷器名窯。專燒青瓷,供宮廷用;定窯在河北曲陽縣,瓷器多以白瓷為主,且多采用金屬包邊;官窯,聽名字都想到是皇室官府所開的,現(xiàn)在大家所見的都是南宋官窯瓷器,大家看這些窯器,用料講究,制作工整,布滿細碎紋片,口沿釉薄處隱露紫褐色胎,足部露胎呈黑色,俗稱“紫口鐵足”;還有這些哥窯燒制而成的,由于燒制過程中產(chǎn)生的缺陷而造成一種瑕疵美,被人賦以“金絲鐵線”、“網(wǎng)格金線”,這件哥窯汝釘足洗堪稱哥窯代表作。
一直到元代,江西景德鎮(zhèn)成為我國制瓷的中心,景德鎮(zhèn)也被稱為“瓷都”。景德鎮(zhèn)的瓷器工藝的成熟與發(fā)展,結束了原有以青瓷為主流的傳統(tǒng),開創(chuàng)了以青花為主流的彩色釉發(fā)展道路。青花的優(yōu)點是著色力強,發(fā)色明快;藍花白地,素雅明凈;青花為釉下彩繪,有釉保護,永不退色。
清代是中國古代瓷器發(fā)展的最后一個高峰,尤以康、雍、乾時期為突出。釉上彩分五彩、斗彩、粉彩和琺瑯彩。五彩瓷器以“康熙五彩”最為突出,造型豐富,除紅、黃、綠三色,還發(fā)明了釉上藍和黑色,這件五彩百鳥朝鳳盤,器形規(guī)整,畫面生動,實為五彩佳作。
最后,陶瓷器館還有古代瓷器制作坊和窯爐的模擬陳列。通過參觀,可以對我國古代瓷器制作工藝與窯爐式樣、功能有個概略的了解。
英文導游詞
brief:
shanghai museum is a must-see for foreign visitors to shanghai.
shanghai museum is especially famous for its treasures of bronzes, ceramics,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traditional paintings.
location:
the shanghai museum is situated in the heart of people’s square. opposite to the city hall and is surrounded by the moon and sun corridor.
history:
it was built in the 1930s, formerly occupied by zhong hui bank owned by a shanghai celebrity yuesheng du. in 1952, it was converted into a museum. the new museum building was erected in september 1994 and most of the facilities were installed in 1995. it was entirely opened on october 12 in 1996. the five big gilt characters on the lintel were written by yi chen, the first mayor of shanghai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with a collection of over 120,000 pieces of cultural relics in 12 categories, including bronze, ceramics (pottery and porcelain ware), calligraphy, paintings, jade and ivory ware, numismatics, furniture, seal carvings, sculptures, arts and crafts and costumes of chinese minorities, shanghai museum is especially famous for its collection of bronzes, ceramics,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and there is also a special gallery of donated relics and three temporary exhibition halls.
with a collection of over 120,000 pieces of cultural relics in 12 categories, including bronze, ceramics (pottery and porcelain ware), calligraphy, paintings, jade and ivory ware, numismatics, furniture, seal carvings, sculptures, arts and crafts and costumes of chinese minorities, shanghai museum is especially famous for its collection of bronzes, ceramics,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and there is also a special gallery of donated relics and three temporary exhibition halls.
【上海博物館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上海航海博物館導游詞-上海導游詞12-24
湖北博物館導游詞01-25
北京自然博物館導游詞01-07
博物館導游詞15篇01-07
陜西武侯祠博物館導游詞12-31
湖北省博物館的導游詞12-28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8篇01-28
吉林隕石博物館導游詞-吉林導游詞12-31
安徽省博物館導游詞12-25
蘇州紐扣博物館導游詞3篇-江蘇導游詞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