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平邑縣地方鎮九間棚村黨委書記、九間棚集團公司董事長劉嘉坤在職工之家駐地接受了應屆畢業生網的獨家專訪。劉嘉坤在采訪中表示:“今年兩會他一共有兩個建議,一個是關于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促進精準扶貧的建議,另一個是關于農村老村官待遇問題的建議”。
第一,關于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促進精準扶貧的建議。
劉嘉坤介紹,目前,我國“三農”問題出現的新動向,制約著農業可持續發展。其一,農村兩級分化嚴重。我國還有7017萬現行標準線以下的貧困人口,大部分在農村。按照中央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僅剩六年時間要實現全部脫貧,每年要減貧1170萬人,僅靠中央財政資金這個壓力是很大的。其二,農民增產不增收問題突出。山東、河南、東北三省糧食連年豐收,但價格低迷,玉米只有0.85元/斤。即使如此,也有價無市,多地爆發出農產品滯銷問題,涉及主糧、蔬菜、瓜果、牛羊肉、奶類多種農產品。中國農民不僅與國內資本競爭,還要與國際資本競爭,甚至與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發達國家的農民拼價格,這對人多地少的中國農民來講是非常不公平的。其三,由于農村優質勞動力嚴重不足,多為婦女和老人種地,農業采取非常粗放的辦法經營。大量化肥、農藥、除草劑、地膜使用,造成嚴重的鄉村環境污染,也污染了食物鏈,城鄉居民健康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國家付出了高昂的治理成本。
據了解,為國家貢獻了70%以上糧食的800個種糧大縣中有110多個是貧困縣。如何讓種地的農民其勞動有合理的回報?如何將扶貧與產業結合起來?這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關鍵問題。以后還要面臨農民工可能大量返鄉等現實問題,究竟該怎樣調整產業結構,出臺可行有效的辦法成了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針對上述出現的客觀現實,建議中央政府果斷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利用中央涉農補貼、各項扶貧資金和環保資金,用于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釋放城市與農村兩方面的活力,科學引領資本下鄉,促進精準扶貧。具體建議如下:
1、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解決農民就業與脫貧
圍繞著種植、養殖、加工與銷售等等環節,增加生態就業機會。如果市場前景看好,農二代、大學生二代等優質勞動力會進入生態農業領域,糧食生產潛力會進一步釋放。中國涉農與環保方面的資金,即健康保障、社會服務的資金應向廣大農村傾斜,吸引年輕人回鄉創業,盤活農村市場。
2、將人類吃的糧食與動物飼料糧分開,分類生產口糧與飼料糧
對于口糧和主要經濟作物,在水熱資源較好的傳統農業地區,采取精耕細作的辦法,即生態農業的辦法生產,達到國家要求的有機標準或至少綠色標準。提高優質健康無農殘糧食與食品附加值,釋放城市人群的購買力,全民動員解決“吃得飽、吃得好”問題。
3、保護城市消費人群的知情權,將有機和綠色認證收機構收回國有
優質高端農產品在大中小城市都有很大的市場,且健康產業是唯一可替代房地產的實體經濟產業。而要發展該產業,除了在生產源頭科學技術突破外,還必須在消費末端為城市人群把關。當前有機認證和綠色認證為公司行為,其權威性大大折扣,城市人群不相信,購買潛力被壓制,優質農產品的銷路亟待從認證瓶頸上打開。建議將全國不足萬人的全部優質農產品認證機構收回國有,嚴格對健康和生態環境把關,其工作人員可享受公務員待遇。
4、經費使用要與精準扶貧和高效生態農業結合,發揮國家指揮棒導向作用
每年國家用于農業補貼、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土地治理、扶貧的各項資金達幾萬億,這些資金的使用不能按部門層層下達,必須按照扶貧目標或糧食安全目標做好頂層設計。國家是資本的主人,必須達到國家要求的農業產量、治理、環境保護、扶貧、健康等具體的指標后經費才能下達?稍O計專門的資金托管部門,充分吸收產學研政農多方面的力量,用好國家資金,變輸血功能為造血功能。
5、建立大型高效生態農業試驗示范區
按照先試先行的原則,在條件成熟的地區,建議以縣為單位,建立大型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以嚴謹的科學數據和事實來說話,以計劃+市場行為帶動糧食安全問題解決,避免政策上“一刀切”現象。國家購買農業、健康和環境保護服務,發揮國家涉農、涉環保、涉健康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前提條件是,國家資金向環境友好型、糧食保障性、就業扶貧型的高效生態農業傾斜,鼓勵固氮、固碳、化肥、農藥、農膜減量型農業。
第二, 關于農村退休村官待遇問題的建議
針對農村老村官待遇問題的建議,劉嘉坤介紹說:“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村支部書記,他深深感受到村書記工作和生活的不易,他還坦誠地表示,不是每一個村支部書記都像他一樣有今天的成績。近年來,關于農村老村官待遇問題引起社會關注。目前,全國還沒有統一的農村村支部書記退休待遇制度。各省有規定也不一樣,我們山東省的規定是在職村支書、主任的年工資總額不低于當地最低人均收入的2倍,按此規定每人可拿到2萬多元的工資,但實際在政策執行問題上根本不到位。
目前多地的農村基層支部書記工資是根據村人口多少定的,比如有的地方規定500人以下的村支部書記月工資是300元/月,500-1000人的村是350/月,1000人以上的村是400/月,2000人以上的村是450/月,婦聯主任、會計、委員、村委主任分別拿支部書記的60-90%,這是縣財政有保證的,另外年終有績效考評部分,但往往因鄉鎮財政緊張無法兌現。對于村內退休人員,退休養老金數額一般是在職村官的60-80%,200元/月左右,但這部分錢既不是縣財政負擔,也不是鄉鎮負擔,而是由村里自己想辦法解決,經濟條件好的村肯定沒問題,經濟條件不好的這點錢也根本發不起。村支部書記到了晚年退休后,由于身體等原因不能干活了,養老金又很少,生活就更沒有著落了,有的甚至連維持正常生活都不能保證”。
針對此現狀,特提出如下建議:
適當提高農村基層村官的工資尤其是退休養老待遇,特別是對農村工齡超過20年,工作成績突出,村子發展變化較大,群眾滿意度高的老支部書記、老村委主任,建立起縣級財政統管,標準統一,讓老干部能安心退休,安度晚年的工資養老制度,讓退休的老村官安度晚年,讓在職的村官們有積極性,無養老等后顧之憂,真正體現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關心重視三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