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時間:2023-03-28 12:00:05 賽賽 創業資料 我要投稿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范文(通用33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跡吧,事跡是指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跡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想擬事跡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范文(通用3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1

          小劉,常寧市板橋鎮太坵村五組,貧困戶,患有先天性脊柱畸形,肢體四級殘疾人。家里有4口人,妻子侯建英、女兒小貞是精神殘疾人,兒子小杰在校讀書。全家4口人生活來源僅靠小劉騎電動三輪車載客掙點微薄收入艱難維持。2017年1月,小劉攜妻帶子回到了家鄉太坵村,想在家鄉做一份養家糊口的事。這幾年,在黨和國家脫貧攻堅大好政策下,他從一個貧困殘疾戶到養蜂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小劉把這份辛苦的事業演驛出了別樣的甜蜜。幾年里多次獲得榮譽:2017年度被常寧市委、市政府授予“自力更生脫貧群眾”榮譽稱號;2018年度被常寧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脫貧之星”榮譽稱號;2019年度評為衡陽市 “脫貧路上我最美”脫貧先進典型;2020度獲得常寧市 “脫貧示范戶”榮譽稱號。

          小劉,面對著一家4口人中就有3個是殘疾人的困難處境,家庭生活舉步維艱,他內心飽受煎熬,但從沒有向困難低頭。他堅信,只有靠自己頑強拼搏才能讓家里日子過得好起來。他知道靠騎電動三輪車載客是掙不到幾個錢,而且還有危險苗頭。正當創業無望時,此時本村有個村民在家搞蜜蜂養殖,問他想不想養蜂,一句短短的問話激起了他養蜂的念頭,小劉考慮到養蜂低投入、高產出、周期短、成本低,勞動強度偏小,雖身患殘疾,打理蜜蜂養殖的事還能得身應手。經過一番思索后,他暗自下定決心,毅然選擇了在本村搞蜜蜂養殖。

          太坵村雖地處偏僻,但土壤較肥,連綿起伏的山嶺上,樹木蒼綠、植被茂盛、花草資源豐富,是個適合養蜂的好地方。2017年4月,他東拼西湊,湊齊5000余元作為第一次養蜂的啟動資金,從本村蜜蜂養殖戶購買了4箱蜂種大膽嘗試養殖,由于沒有接觸過蜜蜂養殖,加上缺乏技術、經驗等原故,養蜂遇到了很多困難,不久,養殖的蜜蜂有的出逃、有的遭到馬蜂攻擊,蜂場經常出現“蜂去箱空”的狀況,讓他感到很是焦慮,前期投入打了水漂,蜜蜂養殖幾度限入困境。正當一愁莫展、進退兩難時,鎮、村干部了解到其創業資金短缺等困難時,2018年6月,利用扶貧政策給他申請了扶貧小額信貸4萬元,助力其繼續創業。小劉想定的行業是不會輕意改變的,他不服輸、敢拼敢闖,拿上這筆貸款,再一次購買了30箱蜂種和養蜂材料。考慮到缺乏專業養蜂技術,鎮扶貧辦推薦其參加了常寧市電子商務師專業(工種)電子商務培訓班,通過在培訓班的扎實學習,收獲不少,平時多向養蜂專業人士請教,掌握了更加全面的養蜂技術。這樣一來,創業干事更加有信心,蜜蜂養殖大膽有底氣,利用學到的養蜂技術,他帶著一家4口人,扎根老家深山叢林,用心經營著蜜蜂養殖,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養蜂純收入2萬余元,并順利實現脫貧。

          小劉家庭脫貧致富沒有忘記本村貧困鄉親,2019年12月,創辦了常寧市劉氏蜂蜜自營蜂場。有了自營蜂場,蜜蜂養殖才會向規模發展,他吸納3戶養蜂戶(有2戶貧困養蜂戶),幫助貧困戶就業7人,共有養蜂場地3處,養蜂200余箱,遍布大坵村各個山嶺上。作為養蜂領頭人,讓其他貧困戶一起來養蜂致富是他的追求目標,養蜂是個細心活,他耐心地向養蜂戶傳授養蜂技術和經驗,用心經營好蜂場。創辦養蜂場以來,2020年合計產蜂蜜6000余斤,蜂王漿50余斤,蜂花粉100余斤,蜂槽蜜300余斤,產值約35萬元。2021年分開計產后,他的蜜蜂養殖場產蜂蜜1800余斤,蜂王漿20余斤,蜂槽蜜50余斤,全年產值約13萬元。成了貧困戶中脫貧致富的“領頭雁”,并帶動周邊貧困村民共同脫貧致富。

          大坵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蜜蜂養殖效益有了,蜂蜜滯銷問題來了,為有效解決蜂蜜滯銷問題,常寧市扶貧辦將其蜂蜜產品列入《常寧市消費扶貧產品目錄》中來,搭上消費扶貧平臺為其銷售蜂蜜3000余斤。他創辦的.養蜂場,目前運行良好、產業興旺,既解決了些許貧困戶就業,又帶動了少數貧困戶脫貧致富,是常寧市脫貧攻堅“脫貧示范戶”,更是常寧市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優秀典范。

          小劉作為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殘疾人脫貧攻堅中的優秀典范。他深知,每一步成長都搭幫黨和國家脫貧攻堅大好政策,離不開常寧市委、市政府等各相關部門的精準扶持。他家脫貧致富了,生活幸福了,卻沒有忘記黨的恩情,他用實際行動來報答黨恩。繼續扎根深山,更加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在蜜蜂養殖的道路上不斷成長狀大,帶領更多的貧困鄉親共同致富奔小康。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2

          “人的一生可能會遭遇很多不幸,面對挫折和困難,依然要選擇堅強”,這是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三岔口鄉上黑溝村肢體殘疾人小喬的人生信念。

          小喬是一名80后的小伙子,性格熱情、開朗。五歲時,一場無情的車禍奪走了他的右腿,導致他不能像健全人那樣正常行走。面對殘酷的現實,小喬從沒有放棄。他堅信,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一定能夠改變命運,像健全人一樣過上幸福的生活。創業是艱難的,對殘疾人而言更是如此。歷經四年風雨,憑借一股子不服輸的勁頭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現在的小喬已經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養雞專業戶。自己富裕了,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帶領周圍的殘疾人一同走上脫貧致富的幸福路。

          靠著堅強的意志完成學業

          小喬出生的小山村是一個非常偏僻的地方,交通條件差,信息閉塞,是出了名的貧困村,小喬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2016年他們家由于貧困還被納入村里的建檔立卡戶,實施精準扶貧。

          生活的貧困,再加上自身的殘疾,從小小喬就感受到生活帶來的深深的痛苦和無奈。然而父母和全家人沒有放棄他,從小就給予了他更多的關愛。村里及周邊的人們也都非常同情、關心這個殘疾孩子,總是拿他們自家的好吃的給小喬吃,對他關愛有加。也許就是有那么多熱心人對他的幫助,潛移默化影響著他,使小喬內心深處產生了報答他們的愿望,造就了他現在有恩必報的性格。

          有了家人的關心愛護,小喬有幸讀完小學和中學,盡管求學的道路充滿艱辛,但一年年長大的小喬逐漸成熟起來,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終于在2007年如愿以償地考上了大學,并選擇了他一直喜歡的計算機專業。就讀大學的小喬沒有絲毫放松自己,仍然非?炭嗯Γ南敕ê芎唵,就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一技之長,畢業后能找一份工作報答親人及那些曾給予他無私幫助的人們,實現他的人生價值。然而事與愿違,畢業后的小喬在找工作的日子里四處碰壁,由于殘疾,用人單位因為他的身體條件都不敢錄用。找不到工作,小喬一度非常消沉、迷惘,一直苦苦思索自己未來的出路。但他畢竟是一個堅強執著的人,經過短暫的低沉期,小喬又重拾信心。于是他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來到城里,一邊打零工一邊思考自己的未來。城市生活讓他對自身能力有了重新的認識,哪個行業更適合自己,小喬的創業思路逐漸清晰起來。

          回村發現致富夢

          一個偶然的機會,小喬回到村里,突然發現曾經生活過的這個小山村,原來這么美,村里的'人都會搞一些養殖項目,而很多城里人專程來這里購買農產品。這個發現讓小喬思路大開,他要從越來越多的人們追求綠色農產品的需求的角度考慮創業——養雞。自己的老家有田地,有牧場,這為他開發養殖項目創造了最好的基礎條件。他把自己的這個想法跟家里人溝通,沒想到,父母直接拒絕了,說待在農村沒前途,尤其像他這樣的更不應該在農村尋出路。雖然父母反對,但小喬是一個有了想法就不會輕易改變的人,有了路就一定要闖,他要做真正的綠色農產品,讓人們看到殘疾人的堅強,看到殘疾人絕不是家庭的累贅。

          家人賣羊支持養雞創業

          最終家里拗不過他,父母把家里的羊全都賣掉,又把僅剩的2萬元存款拿出來,還向親戚借了一些錢,湊了不到6萬元全給了他。有了啟動資金,小喬買了幾百只蛋雞,著手建起了養雞場。為了節省成本,他自己買材料建雞舍,跟工人們同吃同住在雞場。功夫不負有心人,自己的堅守獲得了回報,雞場的幾百只雞開始陸續孵蛋,可是由于缺少銷售經驗,這產下的雞蛋沒有銷路,這可愁壞了小喬。因為剛開始做,銷售是很大的一個門檻,把雞蛋直接拉到市里賣,消費者認可度低,自己又怕被騙,于是小喬千方百計想法子打開銷路。只要有人來問詢,他就送人家幾顆雞蛋拿回去嘗,久而久之,人們也都不好意思,看他一個殘疾人創業不容易,就會買一兩斤雞蛋表示支持。令人意外的是,嘗過雞蛋后的人們,都說這雞蛋好吃,口感不錯,一傳十,十傳百,結果前來買雞蛋的人也越來越多。一年后,小喬的養殖場終于見了成效,銷路也在逐步打開,這就更堅定了他養雞創業的信心。

          養雞業初見成效

          第二年,小喬又買來一千多只蛋雞,擴大了養殖規模,而且租賃了土地,栽種了果樹,開始種植綠色蔬菜,搞起了農產品產業鏈。城里人只要來到他這兒就可以買到所需要的大部分農產品,雞蛋的銷量也有了很大提高。隨著顧客增多,他的各種農產品認可度逐步得到提高,回頭客和新客戶也越來越多,農產品銷量開始供不應求。短短三年,養雞場綜合產值達150余萬元,小喬創業終于成功了。

          帶動周邊殘疾人、貧困戶脫貧

          雞場經營有了一定起色后,小喬沒有忘記身邊的鄉親們,更沒有忘記那些和他一樣的殘疾人,想要幫助他們一起致富。于是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成立合作社帶動大家一起發展種養殖業。他把想法向市殘聯、村委會做了匯報,市殘聯和村委會都非常支持。

          市殘聯給予2萬元補貼資金,村委會在辦合作社方面也給予更多支持,并劃出一塊土地免費使用,合作社終于辦起來啦。發展到現在,合作社正式員工有9人,其中殘疾人就有6名。周邊殘疾人凡是愿意養雞的,不用出本錢,直接到雞場領取雞苗在家飼養,同時,還免費給他們提供技術,簽定雞蛋回收合同。在合作社引領帶動下,現在周邊已有56戶貧困農戶發展種養殖業,種果樹、蔬菜,養土雞、銷售土雞蛋等,各種農產品銷售額達400余萬元,帶動殘疾人家庭年增收5000余元以上。合作社計劃還要增加水產養殖,農家樂、農藝體驗、循環種養經濟等一系列圍繞鄉村發展的項目。更可喜的是,今年還有20余戶殘疾人家庭,30余戶貧困家庭,有意加入合作社,共同致富。

          回望過去,身殘志堅的小喬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個道理:只要堅定生活的信念,依靠勤勞的雙手,殘疾人也能闖出一條自主創業的成功路。展望未來,滿懷信心的小喬要帶動身邊更多的殘疾人和貧困人口共同致富,向著自強自立的道路砥礪奮進!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3

          “我是一名殘疾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完全離不開黨和政府給我的關懷和幫助,讓我通過不斷努力,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成為了一名致富帶頭人,我愿意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帶領大家都過上好日子!痹覊未逍●R不止一次這么說過,也確確實實是這么做的。小馬雖身有殘疾,卻自強不息,多年來,憑借著一股子韌勁和不等不靠的精神,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致富之路。用真情和汗水為殘疾人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書寫了一曲自強自立的無悔贊歌。

          2016年小馬被鑒定為四級肢體殘疾,他沒有向生活抱怨,反而愈發堅定信念,一定要靠自己努力發家致富,過上富裕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和鎮政府工作人員聊天中他了解到近年來,陜西省水稻主產區漢中市通過優化“三農”生產力要素配置養生態魚,大力發展多種稻漁綜合種養模式。養生態魚,種綠色稻,可充分利用物種間資源互補的循環生態學機理,采用稻魚共生、稻魚輪作方式,養殖的魚能為秧苗活泥增氧,田間的秸稈和稻蔸是魚蝦的天然棲息附著場所,還為魚蝦提供了豐富的食物,魚蝦的排泄物還能為稻谷的生長作肥打底,形成一個生態環保的組合,可以說是“佳偶天成”。一些縣區正在通過實施稻漁綜合種養項目來增加土地“吸金”能力,多渠道助農增收。聽到這個信息,讓正在苦尋致富路的小馬瞬間找到了發展方向,聯想到袁家壩村地勢平坦,稻田肥沃、水資源充沛、光照時間長的特點,便萌生了在本村發展稻漁種養項目的念頭。

          說干就干,有著頑強拼搏精神的他,回家立即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尋求途徑,并將想法告知該鎮產業辦負責人,在鎮政府的幫助和協調下,他先后到湖北、漢中等地進行實地參觀學習,所到之處,大家都被他那股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勤奮好學的.精神感動了,紛紛將自己掌握的稻漁種養技術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氐酱謇锖,小馬根據這些天外出參觀學習掌握的經驗和方法結合本村地理優勢和資源狀況科學選擇適合的水稻、魚蝦品種在自家承包的稻田里進行實驗性種植。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斷的學習、實踐,小馬基本掌握了稻漁種養技術和管護經驗,當年種植的稻谷和混養的魚蝦喜獲豐收,一上市就賣了個好價錢,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愿望。稻田邊,獨特的種養新模式也吸引了周邊的村民前來學習。水田旁常有三三兩兩的村民們聚在一起,討論“魚稻共生”模式的未來。

          懷著對家鄉一方水土的熱愛,以及想干一番事業的激情,小馬2019在鎮村的支持和多方爭取下,創建了鎮巴縣四季興樂農牧發展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農作物、茶葉種植與加工銷售;水產、家禽、家畜的養殖銷售;發展鄉村旅游服務;農產品收購、加工與銷售;農業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在2021年,聰慧、能干的小馬當選為袁家壩村村支部書記。他以村經濟合作社為引領,因地制宜制定農戶發展計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帶領群眾開展袁家壩村上院子小組產業道路建設以及800米的灌溉渠道代建制項目建設,完成龐家灣組1.3公里道路硬化,有效解決50余戶群眾的出行難問題;完成36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破解了因耕地面積小、不連片、無法機械化作業的難題,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為今后土地農業集約化規;哔|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通過市場前景考察和走訪調研,結合本村資源優勢,在2022年投資40余萬元,用于發展本村茶葉、大米和油料深加工產業,持續壯大公司經濟,引導77戶村民發展產業,做到“戶戶有產業、家家能造血”,群眾人均收入逐年遞增。其中發展種植稻花魚有機大米300畝,帶動脫貧戶39戶137人,實現戶均增收3000余元,有效鞏固脫貧成效,同時為該鎮推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隨著稻漁綜合種養產業規模持續壯大,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赤南綠色、生態有機大米在競爭市場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讓有著“萬擔坪落,鎮巴糧倉”的袁家壩村走出了自己的風采。

          談到未來的發展,小馬信心滿滿:“我還要繼續擴大稻漁綜合種養規模,引進優質水稻品種,進行農產品深加工,通過互聯網將產品銷售出去,在黨委政府的帶領下,逐步改變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充分發揮袁家壩村區位、資源、環境等優勢,發展農旅產業,打造“稻漁+休閑觀光”的田園綜合體,讓賞稻畫、抓魚蝦、品稻米成為市民休閑新選擇。爭取帶動更多的農戶走向致富之路!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4

          伴隨著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國7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也如期脫貧。然而,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如何幫助殘疾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讓好不容易得來的美好生活持續下去,成為各地必須答好的新試題。

          “現在有了工作,日子越過越好了。”在湖南邵陽市隆回縣一家康復器械公司,39歲的殘疾人劉麗(化名)正忙碌著。劉麗家住隆回縣六都寨鎮,曾是邊緣易致貧殘疾人。在當地殘聯幫助下,她不僅找到了新工作,還享受了低保、醫療保險代繳、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等政策,實現穩定脫貧。

          劉麗的故事并不鮮見。據統計,目前,脫貧殘疾人年收入是脫貧人口年收入的81%。加之大部分殘疾人勞動能力較弱、看病康復支出較大,與其他群體相比,致貧返貧風險較高。

          為此,各地建立健全相關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為防止殘疾人致貧返貧筑牢“堤壩”。

          在貴州,省殘聯借助“貴州扶貧云”防貧監測預警平臺為基礎的大數據監測系統,動態跟蹤核實殘疾人相關情況。目前,貴州省30355名殘疾人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中,已消除30309人的致貧返貧風險,消除率達99.85%。

          在河北,該省7067名殘疾人脫貧不穩定戶和6975名殘疾人邊緣易致貧戶被納入監測范圍。河北省殘聯通過定期與扶貧、民政等相關部門開展數據比對,摸清殘疾人需求,提供精準幫扶。

          在山西呂梁,當地政府為全市所有持證殘疾人代繳意外傷害保險,有效防止殘疾人因意外傷害返貧或致貧,提升了他們的安全感。

          “我們將繼續指導各地殘聯,充分利用大數據信息手段,動態掌握需要幫扶殘疾人家庭情況,建立殘疾人跟蹤訪視機制,做到殘疾人致貧返貧‘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敝袊鴼埪擖h組書記、理事長周長奎表示。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5

          初夏時節,草木繁盛。5月10日下午,蚌埠市固鎮縣城關鎮殘疾青年小魏,冒著高溫在自己的艾草地里忙活。31歲的小魏患有小兒麻痹癥,妻子小陳左手先天發育不全,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后來,夫妻倆通過種植艾草和加工、銷售艾草系列產品等,闖出了一片天地,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創業者,成功脫貧致富。

          雖然身患殘疾,但小魏沒有意志消沉。他2008年考入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習中藥學。畢業后,他在亳州市幫人售賣中藥材,期間嘗試經營經典中藥湯劑的網店,但收入始終不高,加上幼小的孩子需要撫養,家庭經濟非常拮據。

          “當時是幫朋友選種植項目,自己試種了3畝艾草,效益還不錯!毙∥焊嬖V記者,當地有個傳統習俗,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要買艾草放在門邊,所以鮮艾草總是供不應求。2012年端午節,小魏和妻子載著鮮艾草到家附近的菜市售賣,一個早上就賣完一車。去年端午節,他專門雇了鄉親幫忙,到縣城的幾家菜市場售賣,還統一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更受市場歡迎。

          “一年的凈收入能有6萬元左右!毙∥航o記者算了一筆艾草種植賬。他種了7畝地艾草,艾草一年可收3季。第一茬賣鮮艾草,能賣1萬多元;后面兩茬加工艾制品,能賣2萬多元,這樣比單純只賣艾葉能多賺。夫妻倆不怕苦不怕累,加工足浴包、艾枕、香包等艾草制品,通過網店等渠道銷售。

          小魏夫婦發展艾草種植產業,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持,還申請到了5萬元的小額扶貧無息貸款。夫妻倆開了一家實體店和兩家網店,銷售艾草產品等。小魏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他正在注冊自己的'品牌,延伸艾草產業鏈,要開發更多艾草衍生產品,穩扎穩打擴大種植規模,提升種植效益。

          “殘疾人創業要有堅定的決心和毅力,還要選準合適的產業項目!惫替偪h殘聯理事長對記者說,小魏夫婦的創業經歷,值得其他殘疾人學習。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6

          不久前,合肥一對年輕的“輪椅夫妻”互相幫助、齊心協力跨過馬路牙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得到廣大網友的點贊和祝福。視頻的發布者“侶翼”,正是視頻中的女士。她叫小林,是肥西縣人,與丈夫薛全目前租住在創業所在的合肥廬陽經開區。

          小林患有先天性脊柱側彎,14歲那年,手術治療失敗,導致她腰部以下無知覺,無法行走和站立。丈夫薛全的殘疾是車禍導致的。兩人平日都靠輪椅代步。幾年前,心靈手巧的小林跟著電視節目學習制作軟陶,并開設網店售賣,獲利頗豐。

          “一開始,我做的人物軟陶都有點畸形,常常是辛辛苦苦制作了一天,又毀掉重作!毙×只貞浾f,但她并不灰心,而是更加投入,不斷琢磨,反復練習。她還通過網絡向同行們請教,把軟陶作品發到群里,請大家點評、指教。慢慢地,她制作的軟陶“活”起來也“火”了起來?催^的.網友們紛紛發來訂單。

          日前,在位于合肥市廬陽區百幫創業園的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暖陽工坊里,坐在輪椅上的小林耐心地教下肢活動不便的徒弟做人物軟陶。“軟陶制作是非常適合殘疾人的就業項目。我想多帶些學員,幫助他們就業,并把這個項目做大!毙×终f。她笑著介紹丈夫薛全,每天都在研究制造殘疾人助力車車頭,“身邊許多行動不便的殘疾朋友,都用他制造的車頭。”

          對于未來,小林和薛全有著清晰的規劃。小林想繼續自己喜歡的軟陶制作,擴大規模,帶動更多殘疾朋友加入這個項目,增收脫貧。此外,她還要全力支持薛全鉆研殘疾人助力車車頭制造技術,“夢想能實現機械化生產,建立自己的品牌!

          在小林的微信朋友圈里,記者看到她發了很多夫妻外出旅游的照片!爸灰南蜻h方,輪椅根本不是束縛!彼苡姓芾淼卣f,身有殘疾,但心靈是自由的,要加倍努力奮斗,放飛心靈,追逐夢想。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7

          提起殘疾人養雞大戶小懶,在新津縣五津街道吳店社區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個靠自己辛勤勞作改變命運的強者,不僅戰勝了命運的不公,更是贏得了鄰里鄉親的交口稱贊。

          選擇堅強殘疾小伙兒辦起養雞場

          在金華鎮某工廠上班安裝設備時,小懶的左手不幸壓傷被迫截肢,失去左手的他只好下崗回家。拖著殘缺的身體,面對無業的妻子和在讀書的女兒,他沒有選擇退縮,而是堅強地面對生活,做一名身殘志堅的強者,做一名搏擊生活的弄潮兒。

          回家后,小懶東拼西湊借了一些資金,創建起了興農養雞場。創業初期,由于養殖技術的欠缺和管理不當,導致養雞場兩萬只商品成雞無法正常銷售出去,虧損達20萬元。這對剛剛創業的他來說,是一個致命打擊。

          五津街道殘聯得知小懶的情況后,立即向上級部門進行了匯報,并與新津縣殘聯的工作人員一同赴養雞場實地走訪調研。了解具體情況后,新津縣殘聯啟動了量身定制的個性化殘疾人就業扶貧扶持方案,并積極向上爭取資金,無償給予興農養雞場5萬元現金扶持,幫助其盡快恢復正常運作。

          依靠市殘聯的扶持資金,小懶對養殖場地進行了重新規劃和整治,對養殖工人進行了職業技能培訓,并多方聯系雞苗孵化場和飼料經銷商,養雞場重新購進了兩萬只雞苗。為讓小雞長得好,白天,他守在養雞場里,挖蟲子、喂飼料、打掃雞場;晚上,他自學雞群防病治病知識,鉆研養雞技術。奄奄一息的養雞場在他的帶領下,經過科學飼養和精心的管理,終于扭虧為盈,重新進入正常的經營軌道。

          輻射鄉鄰助更多殘疾朋友走上致富路

          如今,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興農養雞場已在小懶的精心管理下逐漸壯大——從原來的.兩個養殖場發展到4個養殖場,養殖面積增加到4000余平方米,年出欄商品成雞6萬只,優質脫溫雞苗3萬只,產值達300多萬元。同時,養雞場還安置了多名殘疾人就業,為每個殘疾人開出1200元以上的月工資。

          小懶還帶動了周邊50多戶殘疾人共同發展養雞業,每戶殘疾人年增收5000元以上。由于興農養雞場的規模不斷擴大,養出的雞質量好、品質好,深受客戶的好評,市場占有率節節攀升。

          蓬勃的創客風潮,不僅激發了無數人的創業之夢,更讓一直在創業守業途中徘徊的人們看到了更美好的前景。對于目前取得的成績,小懶并不滿足,他正在積極規劃,不斷探索,力爭打造一個無污染、綠色環保的生態養雞場,安置更多殘疾人就業,通過規模化發展帶動更多殘疾朋友走上養殖致富之路。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8

          說到創業,很多人可能覺得是個非常艱難的事情,而殘疾人創業似乎更加的困難。下堡鎮龍安村小馬卻創造了這樣一個奇跡,他靠著敢為人先的拼勁和自身不斷的努力,發展養雞產業,最終脫貧致富。他用身殘志堅的意志點亮了“殘缺”的人生。

          在下堡鎮龍安村小馬家的房前屋后,都能看到他搭建的小棚,雖然看著并不顯得專業,但這就是他一磚一瓦搭建起來的養雞場。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網架飼養、水線飲水、孵化箱……看著這些現代化的養雞設備,誰又能想到養雞場的主人是一位殘疾人呢?

          今年45歲的'小馬,肢體三級殘疾。早年間,小馬一直在外地務工。但家中年邁的老母親身體每況愈下,妻子也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加上小孩要讀書,為了照顧家庭,小馬只能返家務農,家庭生活極度貧苦。

          初次嘗到創業甜頭 首批烏骨雞6萬元

          2016年,小馬聽說發展肉雞養殖致富這一信息,他覺得機會來了!說干就干,馬叢壽隨即到四川宜賓學習養雞技術,并貸款5萬余元,修建了240㎡的`圈舍,購買了2500只烏骨雞苗回家喂養。由于右手殘疾,往往做一件事情要付出比常人多幾倍的努力和心血,小馬克服身體上的種種困難,精心飼養烏骨雞,雞肉的品質和母雞的產蛋率得到了大大提高。本以為收入也會跟著不斷的增長,然而,在年底結算盈余時,發現卻不是那么回事兒。由于當時思路考慮不成熟,雞喂的太多,再加上喂雞的時間過長,如果超過7個月不賣,每只雞一個月最低要消費六至七元錢,時間一長,除去這個雞的本錢和飼料錢后,就不賺錢了。

          經過多方面的總結,小馬決定把商品雞的喂養數量逐步縮小,多發展蛋雞產蛋,培育更多的雞苗。喂養策略調整后,小馬一年的純收入達到了6萬多元。

          起早貪黑,積累經驗終闖出一片天地

          創業之路并非一番風順,尤其養殖行業市場行情多變,疫病多,風險性很大。2017年,由于技術的不成熟和對市場行情的不了解,他養的雞出籠率低,出現了賠本的情況!梆B雞看似簡單,但想要養好不容易,特別是規模養雞那更是一門學問!毙●R清醒地認識到,干什么不能光憑滿腔熱情與干勁,必須懂門道,會技術,會管理,才能取得成功。

          小馬并沒有被失敗嚇倒,而是跟進技術培訓,購買了大量的養殖書籍,學習相關知識,遇到難題時總會及時打電話咨詢技術員。

          2018年,深知創業不易的小馬,將他的雞苗看成是自己的小孩一樣來善待,24個小時都泡在雞舍里,每隔2個小時就要圍著雞圈轉一圈,做好飼養管理工作。此外,他還要嚴格按照飼養要求做好相關的防疫等工作。年底,商品雞、雞苗、雞蛋等產品的銷售給他帶來了近10萬元的利潤。

          “我每天至少要圍著養雞場轉幾十圈,相當于走30多里路。冬天,從養雞場里面出來,頭發上的汗珠一會兒就凍成冰了!被貞浧鹉切┰趧摌I路上勞心勞力的日子,他感慨地說道。不過,從陌生到熟悉,從熟練到精通,他的養殖技術也進步飛速,管理也更加科學,雞場的生產逐步步入正軌,成績逐批上升,效益逐年遞增。

          如今,小馬的養雞場內的雞苗一般45天左右出欄,一年可飼養5批,規模也逐漸穩步擴大,利潤很是可觀。今年,小馬養殖的有烏骨雞、蘆花雞、大寧河土雞等5個品種近3萬只雞,年純收入達20萬元。 望著創業果實,小馬笑在臉上,美在心里。

          致富不忘鄉鄰成立合作社讓他們腰包也鼓起來

          小馬在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的同時,還積極成立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發展養雞產業。“自己富了不算富,我希望身邊的人腰包都鼓起來! 小馬如是說。

          在龍安村,有四、五位村民也建起養雞棚舍準備全職養雞,聽說小馬養雞養得好,紛紛前來參觀學習,小馬便把自己這么多年的養雞經驗和方法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為他們排憂解難。下堡鎮寧橋村羅克軍,在一次事故中造成雙腿殘疾不能行走,常年坐在輪椅上,小馬免費給他送上250只雞苗,并提供飼養技術,他們之間接下深厚的友誼。截至目前,他帶動了周邊30多戶貧困戶發展養雞,送出雞苗1000余只,為全縣的脫貧攻堅工作添上了一筆屬于他的色彩。然而他不滿足于現在已取得的成績,他表示,將繼續幫助更多像他一樣的殘疾人,為脫貧攻堅工作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印證了身殘志堅、勤勞致富這樣一個事實,也真切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9

          遭遇生活的不幸,小陳落下終身殘疾,在社會的幫助和自身努力下,終創出一番事業。致富后,他不忘島城的其他殘疾人,積極為助殘事業貢獻力量。

          小陳的生活經歷充滿了曲折,在他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一次體育課上因跳高摔傷致使左腳終身殘疾,那年他才13歲。

          由于家庭生活困難,17歲開始,他便離開家鄉到原普陀縣東極區黃興鄉磨利村捕魚。一直到2001年,他做過漁民、老軌、制膠廠車間主任等工作,在每一個崗位上,他都積極努力,干出了一番成績。

          2001年,在政府的幫助下,他在東沙鎮宮門租了一間35平方米的店面房,開辦了一家以出售大豬、中豬、小豬、乳豬飼用和大雞、中雞、小雞飼用的.顆粒為主的金三角飼料店,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舉。

          2005年,看到岱山有不少殘疾人養殖戶,飼料需求量大,他便開辦了岱山縣安興玉米加工廠。辦企業時,政府不僅為他減免了稅收,還為他的創業提供無息貸款和補貼,殘聯也幫他解決了飼料銷售店面的租賃。

          他說,我的今天靠的是政府對我們殘疾人的關愛和幫助,現在我自己富起來了,也要為助殘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創辦企業之初,他就招聘了7名殘疾人,還安置了附近的3名重度殘疾人就業。而他銷售給殘疾人養殖戶的飼料,不僅質量好,而且價格十分便宜。前一陣他和客戶算過,飼料基本上只賺養殖戶們2—4分/公斤。雖然自己的利潤很低,但是能給殘疾人提供物美價廉的飼料,讓他覺得很值。2005年,小陳的玉米加工廠經岱山縣殘聯檢查驗收后,確認為扶貧基地。

          除了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小陳還每年都去慰問困難殘疾人。

          2006年助殘日,3名殘疾人扶貧基地業主邀請他一起去飯店聚餐,小陳聽后提議大家把吃飯的錢拿出來,購買蛋、油、水果等節日禮品,去看望家庭困難的殘疾人。此后每年助殘日,他們都帶上禮品去慰問困難殘疾人。

          而他自己還每年都會去看望一些家庭困難的殘疾人,高亭鎮大峧村姓潘的雙腿殘疾人、橋頭社區一位57歲姓周的殘疾人……聽說附近有家庭困難的殘疾人后,他都會馬上帶著慰問金前去看望。

          有一次,他同妻子到普陀區沈家門走親戚時,特地上門給一位35歲左右姓楊的重度殘疾人送去慰問金,使得被資助的那位異鄉殘疾人激動得熱淚盈眶。這些年來,像這樣的助殘好事,小陳不知道做了多少件。

          他說,因為自己是殘疾人,看到其他殘疾人有困難,就更想關心他們,使他們共同擺脫困境。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10

          小劉,男,漢族,1973年5月生,現年46歲,翁源縣壩仔鎮饒村村村民,肢體三級殘疾。

          小劉15歲時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帶著他及弟弟(13歲)妹妹(5歲)四人相依為命。當年,他上山砍柴不小心弄傷膝蓋,因無錢治療,最終落下終生殘疾。家庭的一次次變故使他母親萌生改嫁念頭,小劉16歲那年母親在兄妹3人跪地苦苦挽留下仍然選擇了改嫁。那一刻,他心都碎了,感到天快要塌下來。弟弟妹妹還小,自己又殘疾,以后如何生活下去?“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面對殘酷的現實,他痛定思痛,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弟妹撫養長大。

          為了這個家,他每天起早摸黑,80年代末,那時種地都是靠人力,他一人單造就種植了4畝水稻,1畝花生,農閑時到山上采草藥、挖冬筍拿去市集賣以補貼家用、繳交弟妹的學費。年復一年,用他堅強的心,勤勞的雙手撐起這個家。由于家境清貧,一直沒有成家,直到2001年經鄰居牽線與鄰村的鐘秀蓮結為夫妻。鐘秀蓮15歲那年不幸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她的父母為治療她的病四處求醫,但治療效果一直都不理想且負債累累,后經醫生鑒定為肢體一級殘疾,喪失勞動能力。成家的喜悅卻無法減輕家庭勞動力壓力,肩上的擔子一下子重了,一年后隨著女兒的出生,生活增添了新希望,人生有了奮斗目標,但身上的擔子卻更加重了,一方面要下地種田,另一方面要照顧妻子、女兒。他咬緊牙關,每天不知疲憊地耕種。在他的悉心照顧及服藥治療下,經過幾年的`努力,妻子由從前的長期臥床到現在可以生活自理,這也許就是愛的力量。

          他家里的情況村干部看在眼里,一個身殘志堅的家庭,黨和政府有必要幫助他家庭渡過難關,隨后村支部書記親自為他的家庭申請納入最底生活保障(即低保戶)。人生最困難的時侯政府拉一把,真是雪中送炭。2010年第二個女兒降臨世間,家庭又多了一份喜悅,雖然有國家的最低生活保障補貼,但僅僅種植水稻是難以脫貧致富的。在小女兒三歲那年正值蔬菜生產基地規;⑹卟藢I合作社發展時期,各地掀起“無公害”蔬菜種植的熱潮,僅有小學文化的他也加入了種植蔬菜的熱潮中,由于沒技術、無經驗,第一年收成不好,他認真總結,決定第二年一邊種植一邊請教種植能手、專業農技人員,經過三年的摸索由種植單一品種變為多品種種植,收入一年比一年增高。通過幾年不懈努力,把以前治療妻子的1萬多元欠債還請,日子慢慢好起來了。

          時間來到2016年,新時期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全面發動、實施,按照納入程序,小劉一家被確定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駐村工作隊進村入戶、結對幫扶,因戶施策。小劉一家4口仍然居住在80年代初期建的泥磚房,急需進行改造,駐村工作隊發動他的親朋好友先墊資,積極聯系施工隊把樓房建起來,當年底他一家就告別泥磚房住上了嶄新的樓房。一家人臉上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村民都說黨的政策好!扶貧工作隊是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工作隊了解到他家的田地比較分散不好連片種植,通過溝通協調村小組長和當地村民成功讓他與鄰居置換和租賃優質土地用于規模種植,方便集中連片管理,2016~2018年小劉共種植蔬菜12畝,花生3畝,淮山1畝。小劉三級肢殘,身體單薄,面對成倍增加的工作量,他沒有畏懼,農忙時節起早貪黑,分秒必爭,把自己的休息時間縮減到極限,決不落下如何一個關鍵種植管理環節。蒼天不負有心人,小劉三年種植的蔬菜、花生等均獲得了很好的收成。為解決農產品銷售的后顧之憂,駐村工作隊隊員兼幫扶“第一家長”邱粵平同志積極主動為他聯系到本鎮萬家興蔬菜專業合作社,雙方簽訂了以合作社先提供種子、農藥、肥料等生產資料并回收產出的蔬菜模式的合作協議。辛勤的付出終于換來了豐碩的收獲,經過努力,小劉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3495元增加到2016年6030元,2017年7533元,2018年10630元,收入逐年大幅度提高。

          如果貧困群眾的思想不脫貧,再多的幫扶也扶不起。如果他們真心想脫貧,有想法、有干勁,就一定能實現脫貧致富。政府要做的,只是給他們提供更好的指導和服務。不認命、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敢拼搏在身殘志堅的小劉身上得到完美的詮釋,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在黨的精準扶貧政策的支持下叩開了致富門,更是用自己的獨特魅力感染著村、鎮的其他人。

          作為一名殘疾人,小劉有一顆上進的心,他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不僅經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致富路,還帶動10多戶村民種植蔬菜,并積極與村民分享自己掌握的種植技術,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殘疾雖不幸,但并不可怕”,用一雙勤勞的手撐起一片藍天。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11

          小趙是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吉田鎮大旭村人,身殘志堅的他在脫貧路上奮勇爭先,不僅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成為當地自主脫貧的的勵志典型人物。

          身殘志堅不言棄

          對小趙來說,多年前的那場病是他一生的痛。

          一場突如其來的高燒過后,小趙開始出現左腿發麻疼痛,抬腿時發沉或無力的狀況。到醫院檢查后被診斷為骨髓炎,連續進行了四次手術后依然無果,結果落下了終身殘疾。那一年,他才12歲。

          拖著殘疾的腿,成年后的小趙無法外出打工,但是他學會了開三輪車,依靠拉客和散養雞為生。妻子趙玉英為了照顧孩子,平日里也只能種菜增加收入。而且家中還有一個上了年紀的老母親,再加上3個孩子都要上學,衣食住行、醫療、教育......處處都是讓人苦惱的開銷,家庭一度十分拮據,是村里出了名的貧窮家庭。

          2016年,小趙家被列為國家建檔立卡精準貧困戶。在縣、鎮級扶貧部門及扶貧干部的幫助下,小趙一家6口購買了由政府出資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正在上學的孩子也得到了每學年3000元的生活費補助。家庭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小趙心中對脫貧致富越發向往。

          脫貧路上勇爭先

          雖然患有殘疾,但小趙一直沒有停止勞作,為了讓孩子、妻子得到更好的`生活,在得知政府將扶持6萬元為他發展產業后,小趙心中燃起了一簇希望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火苗。用他的話說就是“我不能辜負了黨的好政策,我要對得起政府對我的關心。”

          經過市場考察和分析,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小趙主動向扶貧辦提出發展養殖計劃。很快,小趙便收到5000元的前期啟動資金,他整合手頭上的存款,迅速購買了一批雞苗和飼料,在屋后搭建了簡易雞棚,嘗試發展林下土雞養殖。鎮扶貧工作隊得知后,向縣農業農村局討教相關的養殖經驗技術,上門給小趙送去了養殖技術指導。

          小趙養殖土雞特別用心,每天一大早就起床,準備雞食、喂食、清理雞舍......一直忙到深夜。在小趙的精心飼養下,這一批雞苗成活率極高,在2017年初便為小趙帶來了一筆不小的收入。嘗到甜頭后的小趙認為,只有大規模的批量養殖,才能將收益最大化。

          2017年,他陸續投入剩余的幫扶資金,租了13畝山邊地、魚塘,并購買了3000只雞苗。由于雞場依山而建,親近自然,遠離人煙,大大降低了病害風險,2017年5月出欄的雞達到2000多只。村民們說,全村就數他的雞養得最好。小趙說:“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要做到!”

          不等不靠摘窮帽

          剛看到希望的曙光,命運卻再次和小趙開了個玩笑。一直以來,小趙都是通過到市場散賣的方式進行銷售,批量生產后,由于市場散賣消化力弱,這2000多只雞出現了滯銷。這一年,小趙主養的7、8斤重的雞市場銷路差,每滯銷一天,就要虧損上千元的飼料錢,這讓堅強的小趙幾度落淚。

          縣、鎮的幫扶干部得知情況后,在微信朋友圈里廣泛轉發起了滯銷信息,幫忙聯系縣內部分餐飲機構,并協調縣電商中心,為小趙發起愛心賣雞活動。多措并舉下,一周內便銷售了滯銷雞400多只,每賣出一只雞還為小趙募得10元善款。最終,小趙不僅一個半月便將滯銷的2000多只雞賣光,還穩定了銷售渠道。2017年他一共售出了3000只雞,純利潤達到6萬元,當年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脫貧標準,順利脫貧。

          滯銷難題給小趙造成很大的打擊,但他沒有放棄,借著這段經歷,小趙悟出了新的銷路:規模養殖必須掛靠“專業戶”、“龍頭企業”。除在市場散賣外,在幫扶干部的引導下,小趙先后與李木子農場、上帥農場形成合作關系,通過訂單養殖降低滯銷風險。

          根據市場價格波動,按照不同農場的訂單協議,每批次的利潤有所不同。2017年賣出6000只,2018年賣出3500只,2019年賣出4000只。每年買賣流水均達到10萬元以上,是縣內精準扶貧戶中脫貧的典型。

          目前,小趙雞場存欄生雞2000只,年內已出售1500只,收入13.5萬元。

          如今,小趙一家有著穩定的收入來源,在縣城住上了新房子,3個孩子也已長大成人,生活蒸蒸日上。小趙逢人便說:“是黨的政策好啊!边@位不等、不靠、不要,身殘志堅的硬漢子,靠著堅強的毅力和戰勝困難的決心,在扶貧政策的支持下,成為了連山脫貧教育的“活教材”。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12

          在一個農家的鴿舍內,一只只灰白相間的鴿子爭先恐后地啄著鴿食,不時發出“咕咕”的叫聲,一個蹲在地上的殘疾人認真地給他的“寶貝”投食,這個人就是小姜。

          小姜是沙縣夏茂鎮大布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1972年出生的他,由于青年時代遭受失戀的打擊,導致精神出現問題,也因為治病買藥的花費,導致家中貧困,面對困境,小姜一度喪失了生活的勇氣,是肉鴿的養殖重塑他生活的信心,走出一條脫貧致富路。

          自強不息,重燃生活希望

          在縣、鎮殘聯的關心下,通過康復治療,小姜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面對家庭困境,家中年邁老母親需要贍養,自己今后的生活還要繼續,小姜并不甘于只依靠政府扶助,自己無所事事。201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朋友養鴿賺了一些錢,他覺得這是一次機遇,想試試看,于是用身上僅剩的幾百元從朋友那低價回收了20幾只肉鴿回家飼養。沒有錢建鴿舍,他就用自己的老屋當鴿舍,自己安裝鴿架,干活的`時候,他完全忘記了自己是殘疾人,常常忙到凌晨,直到腿酸腳麻了才肯休息。為了養好這些鴿子,他經常到朋友的養鴿棚取經,學習養鴿技術,從不會到會,邊養邊學。就這樣鴿生蛋,蛋成鴿,從20幾只到170多只,一年養鴿收入從不到1000元到現在上萬元,通過肉鴿養殖擺脫貧困,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精準養殖,適應市場需求

          為了更好地養鴿子,小姜不斷摸索學習,他熟練掌握鴿子各個階段的主要病害與防治,肉鴿養殖有老鴿、中鴿、乳鴿三個品種,一只老鴿能賣50元、一只中鴿賣30元、一只乳鴿賣20元。老鴿價格高但養殖周期長,小姜把重心放在養殖幼鴿上,幼鴿價格雖低但養殖成本低,市場需求量大,可以增加養殖收入。解決養殖種類問題,小姜不滿足于小鎮圩場銷售,精準分析市場,針對縣城醫院患者康復對肉鴿需求量大的實際情況,從而“轉戰”人口更為密集的沙縣縣城醫院周邊!拔也蝗ゲ耸袌鲑u鴿子,那里賣鴿子的有好幾家,競爭力太大了,我一般都去縣醫院門口推銷,那里人多,我一天能有好幾十只的訂單量,現在已經有不少人在我這里訂鴿子了!闭f起賣鴿心得,小姜講得頭頭是道。

          殘聯幫扶,助殘創業就業

          “我與母親一起生活,她身體不好,平時我就靠賣這些鴿子補貼家用,這些年沙縣殘聯幫助了我很多,我打心底感謝!睔埣踩藙摌I就業,需要各級殘聯助力,2018年開始,沙縣殘聯了解到小姜這一情況后,決定對其實行創業就業幫扶,連續三年,每年補助5000元創業就業資金給小姜購買幼鴿和鴿食,幫助他擴大養殖規模、增加養殖收入。對于其他人而言,養殖170多只鴿子的規模并不算大,但是對于小姜來說,這卻是他們家主要的經濟來源。2020年,沙縣殘聯也將落實建檔立卡貧困戶殘疾人住房修繕改造工作,將小姜的住房納入修繕改造名單,為其改善居住環境,讓他可以更專心地養殖鴿子。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13

          小雪家住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巴彥扎拉嘎鄉溫都爾村,現年55歲,肢體三級殘疾人,她自強不息帶領殘疾人脫貧致富的事跡,在當地廣為流傳。

          2013年她感覺身體不適,在哈爾濱檢查出患有兩側巨骨缺血性壞死,醫院告知需要手術,可是手術費用高達18萬元,家里根本無力承擔,無奈放棄治療導致現在肢體落下殘疾。得病初期她心灰意冷,什么都不想做,后來受到殘疾人自強模范的激勵,下定決心不能安于現狀,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來改善生活現狀,經過多方面學習考察決定養殖小尾寒羊,因為小尾寒羊成活率高、產量高、經濟效益高,于是借款購買了1只種羊,8只基礎母羊和8只羊羔,后期苦心經營并多次外出學習養殖技術,養殖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于2017年初成立了“雪雁養殖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之初存欄母羊360只,至今共出欄500只左右,收益30萬元,目前合作社存欄560只?恐陨淼'努力和殘聯的幫助,建設了羊舍750平方米,養殖場地4000平米。又購置鍘草機2臺、粉料機1臺、養殖運輸車1輛、四輪車2輛,并自行種植青儲飼料100畝。小雪身患殘疾,更能理解殘疾人干事創業的艱難。她帶頭致富以后,心里始終牽掛著家鄉的殘疾人兄弟姐妹,合作社成立之初就集中安置10名殘疾人就業,增加殘疾人工資收入,逢年過節還為殘疾人發放各種福利,年底還有收益分紅,這大大地緩解了殘疾人就業難的問題,也極大地改善了殘疾人生活條件。

          干勁十足的小雪,今年計劃擴大飼養規模,建設600平方米的飼料儲藏庫,基礎母羊要達到1000只,還計劃引進湖羊200只,然后去山東進一步學習養殖技術。日后將把湖羊深加工納入到生產規劃當中,并且把青儲飼料加工改進成顆粒飼料,這樣既干凈還方便喂養。她有信心繼續努力把企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的殘疾人和貧困戶,讓他們有活干、有收入,在合作社的不斷發展壯大中真正的得到實惠、增加收益。

          實現開好“政策花”結好“扶貧果”,這樣的脫貧典型以潤物細無聲的力量激發貧困群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外部幫扶和內生動力的“雙輪驅動”。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14

          在商南縣湘河鎮通往外面的崎嶇山路上,有一輛小貨車常年在奔波,無論嚴寒酷暑、不管晴天雨天,從沒停止奮斗的步伐.....。熟悉的人都知道,這是一位患有先天性嚴重肌肉萎縮癥的漢子用毅力在撐起生活的一片天。

          他叫小方,今年36歲,家住湘河鎮湘河鎮社區(原紅魚村)柳樹溝組,患有先天性嚴重肌肉萎縮癥。家中上有年過六旬的父母,下有十幾歲的孩子,父親多重殘疾,行動不便。小孩先天性白內障,需要長期堅持治療。母親患有慢心病,常年吃藥,這樣的一個家庭,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他一個人的身上。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換新顏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他被列入為在冊貧困戶。各種產業扶貧政策接踵而至,他沒有坐、等、靠,而是更加堅定了信心,要靠自己的努力脫貧致富。正如他所說:“我做人的宗旨是,殘疾人也能干成事,是我今生最大的心愿”。上天在為他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為他打開了一扇窗,雖然肢體殘疾,但腦子特別好使。他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借助電視、手機等媒體,廣泛收集市場信息,跑遍了偏遠的村莊和大街小巷,做起了中藥材購銷的生意,勉強能維持生活。后來,在商南縣司法局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生意逐漸做大,形成了“中藥材種植——收購——銷售一條龍的產業發展格局,主要經營五味子、連翹、杜仲、山楂等中藥材的購銷。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家庭生活狀況不斷改善,日子越過越好,逐步實現了他愿望,身殘志堅的含義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詮釋。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在最近一次家訪中,談到今年年底他將如期脫貧時我問他有啥想法,他動情的說:“從開始生活的舉步維艱、遭受世俗的冷眼到如今一家人吃穿不愁,住上了新房子,總算都挺過來了,我感到很幸福。當然,如今的這一切,我非常感謝司法局領導和包扶干部對我的關心與支持,他們經常來我家走訪座談,幫我解決了不少困難,不僅在經濟上給了我幫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給我的鼓舞,激勵我不斷奮斗。到年底,我家人均純收入可達6000元左右,我很知足。即使脫了貧,我也不會就此放松努力,我會更加堅定地走下去,早日過上小康生活,實現我心中的夢想”。

          從他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他還有一個心愿,就是想幫助更多像他一樣的殘疾人早日走上致富路。我堅信,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在他的努力下,致富的路會越走越寬闊、越走越遠,他的這個心愿也終將會實現。這就是一個殘疾人脫貧致富的感人事跡,值得我們借鑒和頌揚!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15

          小張,輝縣市占城鎮三位營村。自幼酷愛自學中醫針灸,1994年參加了河南省農村衛生人員晉升考試并取的中醫醫師資格證書。

          2000年3月21日,他攥寫的《針灸治療風寒性肩周圍炎》等三篇論文均刊登在《河南衛生報》上,并喜獲榮譽證書。同年攥寫的《針灸治療腦血栓后遺證的思考》整錄在(中華醫學臨床治驗叢書》第六卷上。

          2012年10月17日,他在市殘聯培訓學校參加第四期按摩培訓班,認真學習了中醫按摩技術,并于2013年3月12日在占城鎮大占城村開辦了“良玉按摩店”,并作為殘疾人自強致富刊登在《今日輝縣》報紙上。為了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更好的服務顧客,他于2015年10月參加了新鄉市高級按摩師培訓班,同年12月12日參加了考試并獲得了高級按摩師證書。

          目前店里員工4名,床位7張,是占城鎮規模最大,最強的保健按摩店,3年來,他對殘疾人,五保戶,低保戶給予優惠政策,例如大占城村劉平患有腦血栓后遺癥,我給他按摩2個月后,行動自如;殘疾人陳劉氏患有嚴重肩周炎,按摩10天,她漏出了滿意,甜蜜的笑容。

          賀紀樂,輝縣市占城鎮王莊村。初中畢業后因熱衷電器維修,在輝縣市職業技術學院學習了兩年的.家電維修。后因種種原因沒有從事家電維修類的工作,于2008年到2011年在新鄉學習了電腦的組裝與維修。2012年回到家鄉占城鎮,并在鎮上開了一家聯想電腦專賣店。因為自身殘疾的緣故,所以對前來購買和維修電腦的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格外照顧。多年來對身體不好的客戶,主動上門維修、上門售后。幫助行動不便的客戶秦定全等,每次只要客戶一打電話,他就立即上門維修。

          自2012年以來連年獲得聯想專賣優秀銷售鄉鎮。隨著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他每年都會參加2-3次新型電子產品的培訓,參加聯想公司的每季度的新產品培訓會議。他知道,只有拓展自己的業務技能,才能更好回報社會。

          師樹貞,占城鎮南靳村,出生于1967年7月。由于自幼身患殘疾,面對諸多的不便和困難,面對現實,他發奮圖強,努力學習,來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高中畢業后,通過自學無線電技術,開設了電器維修部,來維持和提高自己的生活,同時免費為五保、低保、殘疾人、優撫對象等弱勢群體修理各類家用電器和上門維修,盡量方便大家。2014年,通過在殘聯技能電腦培訓班學習搜索各類致富信息,經斟酌篩選他從事了彩繪行業,給自己帶來了不少收入,隨著閱歷和經驗的豐富,他計劃擴大生產規模,帶動3-5名殘疾人發展。他總是說:“作為一個殘疾人,必須奮發圖強,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同時會為你打開一扇窗,面對困難,要勇往直前。”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16

          小郭,1973年1月出生,兩歲時患上了小兒麻痹癥,父母雖然帶他四處求醫治療,但最終導致左下肢癱瘓,至今只能依靠雙拐行走。而從小就很懂事的他還經常幫助鄰居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對家電維修有著濃厚的興趣。身體上的殘缺,也磨練了他不服輸的個性。

          喜歡學習,渴求知識,初中畢業后小郭被錄取到臨夏縣職業技術學校,在家電維修專業班學習。1993年畢業后,他一邊琢磨維修方法,一邊給周圍的鄉親們免費修理家用電器。兩年后,他在東鄉縣縣城里開了第一家家電維修店。由于維修技術好且收費合理,很快就在周邊群眾中贏得了良好信譽。到了1996年,在東鄉縣殘聯同志們的幫助下成立起了通彤電子技術服務中心,為周邊的殘疾人開展維修技能培訓,目前,受他培訓的30多名殘疾人中,有5人開起了自己的家電維修店。期間,小郭還給300多戶殘疾家庭免費維修家電650臺(次)。由于維修技術過硬,在2003年全省殘疾人技能競賽中,小郭榮獲了家電裝配與應用三等獎。

          2004年,小郭籌集資金50萬元,在縣城開辦了一家300多平方米的海爾專賣店,銷售以海爾品牌為主的各類家用電器。由于深知殘疾人、殘疾家庭生活的不易,近幾年,小郭給特困殘疾家庭發放了洗衣機9臺、電視機4臺,免費安裝調試“戶戶通”接收機600人(次),他的慷慨解囊和許多助人的行為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在銷售電器過程中,小郭接觸了許多農村殘疾人,看到他們身體情況和自己差不多,只是苦于沒有一個好的指路人和帶頭人,為他們做點力所能及事情的念頭開始在他的腦海中盤桓。2008年3月,在縣農牧局和殘聯的幫助指導下,小郭籌措資金20萬元,在河灘鎮韓楊村籌建東鄉縣通彤養殖有限責任公司,修建標準化土木結構羊舍434平方米、飼料儲藏用房170平方米、500立方米青貯池一座,辦公用房150平方米,同時,購置鍘草機、粉碎機、農用車、微型車各一輛。同年5月,在他的牽頭動員下99戶(其中,有30戶是殘疾戶)群眾入社注冊成立東鄉縣澤民生態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小郭擔任理事長,注冊資金379萬元。以“公司+殘疾農戶+合作社”的生態養殖模式,與周邊50多戶殘疾人簽訂養殖協議,由合作社為其提供育肉羊,分散育肥后公司統一收購。期間,還給特困殘疾戶低于市場價50%發放良種羊35只,免費發放消毒液、藥品3500元,免費診療230只(次)。合作社的.成立,不僅拓寬了經營渠道,還能幫扶更多的殘疾家庭發家致富。目前,輻射帶動周邊鄉鎮貧困戶達100多戶,戶均年增收6000多元,解決當地剩余勞動力500余人次,為貧困地區群眾致富奔小康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5年3月,合作社為了進一步擴大規模,再次籌措資金311萬元,從農戶手中流轉土地8畝,新建鋼架結構標準化羊舍2500平方米,活動場1100平方米,修建完善了藥診室、觀察室、消毒室等辦公用房,并聘用10名殘疾人在公司工作。

          規矩做人,踏實做事,良好的信譽必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多年來,合作社本著“民辦、民管、民受益”的辦社原則,按照統一供種、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的“四統一”要求,積極開展原種、一、二級良種繁育和銷售工作。并統一采購符合國家標準的藥品和飼料,降低了社員的生產成本。以市場為導向,積極開展畜牧業法律法規、新品種、新技術的宣傳推廣工作,使合作社養殖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并走上了規范化、專業化、標準化的路子。還向周邊養殖戶提供養殖及牛羊肉、蛋、奶、牛羊皮等產品供求信息200多條。目前,合作社社員存欄能繁母羊800多只,年出欄肉羊1500多只,戶均增收12000多元。2016年,合作社被州上定為臨夏州畜牧站“三區”人才實踐基地,由州畜牧站牽頭,推廣基礎母羊凍精腹腔鏡輸精技術,凍精腹腔鏡輸精技術推廣應用,既提高了基礎母羊產羔率,又改良了羊肉品質。由州縣畜牧站指導,通過合作社推廣羊糞發酵技術,既提高了肥效,又保護了環境。

          2019年以來,小郭又有了新的企劃,合作社承擔省科技廳引進良種公羊與小尾寒羊雜交人工常溫授精技術實驗項目,將繼續推廣綿羊凍精腹腔鏡輸精技術,讓更多養殖戶受益;引進良種肉羊20只,繼續推廣良種改良;引導社員發展家庭農場;流轉閑置土地100畝,種植優質牧草;充分利用本地適宜種植玉米的契機,購置大型秸稈打包加工機械設備,建立飼草飼料加工配送中心;充分利用本地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與縣上電商中心等網絡銷售團體合作銷售“東鄉貢羊”等為主的名優農產品,逐步帶動合作社入戶社員及周邊農民擴大再生產,強化質量安全,突出地方特色,使廣大農戶增產增收,脫貧奔小康。同時,小郭在東鄉縣城開辦東鄉縣通彤培訓中心,安置殘疾人4人,其中教師2人,主要針對文化程度低或無的駕考人員駕照交規理論培訓和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目前駕照理論培訓通過率95%,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企劃,在州縣殘聯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正積極籌備中。

          由于始終堅持發揚自強不息精神,幫助帶動殘疾人通過參與生產勞動實現自食其力,小郭在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同時,也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受到了廣大殘疾人的稱贊和有關部門表彰獎勵。他個人被省殘聯授予“甘肅省優秀殘疾人自強企業家”榮譽稱號,并被州科協評為“2014年度全州優秀農村科普帶頭人”稱號,2019年被州政府殘工委評為“全州自強模范”。先后當選為臨夏州殘聯第三、四、五、六屆主席團委員,東鄉縣殘聯第五屆主席團副主席和肢殘人協會主席。他的公司被省殘聯評為“甘肅省省級殘疾人扶貧基地”,被省殘疾人農培中心授予“殘疾人農業科技示范戶”稱號,獲得中華農業基金會“2017年度神內基金農技推廣獎(農戶)”榮譽稱號;東鄉縣澤民生態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臨夏州農牧局認定為“臨夏州州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被甘肅省農牧廳認定為“甘肅省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并被臨夏州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授予“全州助殘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17

          小任,錦陽路街道楊家莊村一名普通的農民,因從小患有癲癇,精神四級殘疾,丈夫患有腰椎脊椎炎,腰疼行動不便,基本喪失勞動能力,兒子在新區一家飯店做廚師,2015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老話說得好:“婦女能頂半邊天”。不服輸、不認命、敢拼搏的精神在身殘志堅的小任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2008年,小任和丈夫蓋起了養豬場,剛開始由于不懂技術、缺乏科學管理,吃了不少虧。最慘痛一次,所有的.豬都生病了,幾年來的心血差點毀于一旦。但小任沒有放棄,而是通過查找各種有關書籍資料,網上看視頻學習專業養豬知識!敖o豬打針、消毒、量體溫……”“豬崽常見病是感冒發燒和拉肚子,發燒要放血,拉肚子要打針……”通過不懈努力,慢慢摸索經驗,經過幾年的發展,豬場從幾頭發展到現在的九十多頭。

          耀州區殘聯為提高殘疾人自我發展和創業增收的能力,給小任送去了陜西省貧困殘疾人陽光增收扶貧資金5000元,給她以后更好地發展養豬產業提供幫助。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幫助下,小任一家叩開了致富的大門,更是用自己的這份干勁感染著周圍的其他人。小任說:“現在年收入能達到近3萬元,日子越過越好,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各級干部的用心幫扶”。2017年,小任一家脫貧。

          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貧困是座大山,但這座大山再高,也高不過人的志氣,高不過人的自強,挺起脫貧的腰板,就能看到脫貧的曙光。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18

          “我要帶領更多群眾走上致富路!爆F年49歲的小冉,是松桃苗族自治縣瓦溪鄉地穩村人。右眼失明,雙手殘疾,肢體二級殘的他帶領殘疾人和貧困戶同奔小康。在地穩村,提到小冉,群眾交口稱贊。

          2013年,在瓦溪鄉黨委扶持和縣殘聯的幫助下,小冉成立了松桃興殘養殖專業合作社,采取“專業合作社 農戶 基地 殘疾人”的模式大力發展養殖業。目前,合作社養有黃牛100余頭、山羊86只、跑山豬60余頭、跑山雞500余只,種植辣椒50畝,帶動14名貧困戶就業。2019年,僅勞務費發放就高達20余萬元。

          一場意外身體致殘

          10年前,小冉在砂石廠打工時,一場意外險些喪命,經過醫生奮力搶救,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這次意外造成他右眼失明,雙上肢截肢,鑒定為肢體二級殘疾,同時欠下巨額的醫療債務。在家人的照顧下,他的身體逐漸康復。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他卻變得沉默寡言,脾氣暴躁,一蹶不振,向來不服輸的他幾乎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出院后他經常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不出門,不愿見人,也不肯吃飯,半夜里默默流淚,睡過的枕頭經常是濕的,但是我們從未放棄······”妻子陳燕飛提起往事也是幾度哽咽。不甘向苦難命運低頭的小冉,被妻子的不離不棄所感動。他沒有被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擊垮,反而磨練出超出常人的.意志力!拔乙钪倏嘣匐y也要活著!并且要像正常人一樣活得有尊嚴!”小冉說。

          身殘志堅艱苦創業

          2008年冬天,妻子冒著嚴寒走到20里外的娘家向親朋好友東拼西湊借來15000元錢,至此夫妻二人走上艱苦創業之路。辦酒廠、開磚廠,由于沒有雙手,他就用牙代替手,嘴角經常磨出血泡,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頭,雖然辛苦,他們從未放棄,日子逐漸有了好轉。

          2011年,瓦溪鄉黨委提出打造“畜牧養殖之鄉”。小冉把目光投向養殖業。瓦溪鄉地域廣闊,境內群山環繞,荒山較多,適合搞養殖業。對于雙手殘疾,只有初中文化的小冉來說并非易事。不懂就學。主動報名參加養殖技能培訓班的他總是聽得最認真的那一個。沒有手,無法記筆記,他就記在心里,一期記不住就參加第二期,兩期記不住就參加第三期……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堅持不懈努力,拿到了養殖技能培訓合格證書。

          小冉買了20幾頭生豬搞起養殖,夫妻兩人一邊烤酒一邊養豬。變廢為寶,用烤酒剩下的酒糟作為飼料,豬仔長得又肥又大,最多時養殖規模達到100多頭。

          搭上惠民政策快車的小冉,通過努力,腰包鼓了起來!拔蚁胱尨謇锢щy群眾來幫忙,這樣既可以解決勞動力不足,又讓他們能在家門口掙到錢!泵鎸φ煞虻南敕,妻子連連點頭贊同。

          “以前找不到工作靠政府救濟,現在這里光割草每天就能掙80元,忙時月收入3000余元!睔埣踩藚挝膶挐M臉笑容地說。

          “以前,我沒什么事情可以做,現在好了,他不僅給我們提供了工作,還管生活!闭诤献魃缋镏箫埖鸟T文菊說。喂豬、喂雞、種草、建設養殖場,他們一樣也沒落下,在村里既照顧了家庭,又賺到了錢,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而又樸實的笑容,干勁十足。

          如今,小冉已是遠近聞名的養殖大戶。他說,“現在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這都離不開黨的好政策,也離不開鄉親們的幫助!庇腥讼蛩埥甜B殖技術,他會毫無保留與他們分享自己多年來積累的寶貴“財富”。身殘志堅,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帶領殘疾人和貧困戶奔小康的事跡傳播開來,十里八村的村民交口稱贊,欽佩不已。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今年7月,當得知甘龍鎮石板村山體滑坡后,他第一時間向甘龍鎮人民政府捐贈了一頭300斤的大肥豬和500元現金,為災區群眾盡一份綿薄之力。

          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小冉有一股不服輸的蠻勁,只要他認定的事,都不會輕易放棄。村里的荒山被他承包下來種上草,如今牛歡羊叫,滿山奔跑。

          2013年,在瓦溪鄉黨委扶持和縣殘聯的幫助下,小冉成立了松桃興殘養殖專業合作社,該專業合作社采取“專業合作社 農戶 基地 殘疾人”的模式大力發展養殖業。合作社發展至今現有黃牛100多頭、山羊86只、跑山豬60余頭、跑山雞500余只、種植辣椒50畝,帶動14名貧困戶就業,僅2019年發放勞務費共計20余萬元。

          如今,小冉的干勁更足。他說,有了黨的好政策支撐,他要更努力地干,帶領村民在地穩村這個深山里走出一條養殖的致富路來。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2014年,他的養殖場榮獲松桃縣級殘疾人養殖示范點;2015年榮獲市級殘疾人養殖示范點;2016年榮獲省級殘疾人養殖示范點;2017年榮獲瓦溪鄉精準扶貧龍頭企業和殘疾人養殖示范點。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19

          “小黃可是村里的能人,這幾年通過養牛,務工夫妻兩個把日子過的有聲有色,現在可是我們村里的致富能人!”小溪鎮香廟村的村民說起小黃這個人無不豎起大拇指。

          小黃是小溪鎮香廟村的脫貧戶,早年因為自身患有肢體殘疾,腿腳行動不便無法外出務工,生活的重擔都壓在妻子刁秀玲身上,隨著兩個孩子逐漸長大,生活、孩子上學的開支一度壓得小黃喘不過氣來。

          2014年小黃被納入香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隨著各項政策的落實,小黃通過扶貧小額貸款5萬元養起了牛,為了解決他養殖技術上的'顧慮,小溪鎮畜牧水產站的技術人員上門指導養殖技術,解答養殖難題,他通過自身的努力在2016年實現了脫貧,現在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現在黨的政策太好了,沒有黨的政策我們一家不可能過上這么好的生活!”說起自身,小黃靦腆的笑了,言語中多是對黨和政府的感激!安坏J款給我養殖,還給我在村里安排了公益崗位,為了方便照顧孩子,村里幫助我家屬在牟莊工業園區找到了工作,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我有信心把日子越過越好!”

          2021年小黃貸款了5萬元用于擴大生產,目前養殖規模已達到10頭,價值20萬元,養殖空閑時間小黃還參加村里的公益崗位,每月增收1000元,2021年小黃養殖收入達到了5萬元,妻子的在牟莊工業園區的年務工收入也有2萬多元,去除開支,家庭人均純收入已經達到了1萬多元徹底擺脫了貧困的帽子。

          2021年香廟村村集體經濟達到了25.73萬元,發動能人大戶、龍頭企業帶動周邊52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2022年香廟村將繼續落實各項政策,完善致貧返貧監督機制,發動能人大戶、龍頭企業的力量,幫助脫貧戶過上更好的生活。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20

          看著手拄拐杖的小玉,很難想像他是一名學業優秀的大學生、一名創業成功的老板、一名助殘公益達人。

          小玉出生在亳州市譙城區一個小鎮上,幼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導致他患上了小兒麻痹癥。在遭遇了一些同齡孩子的`孤立和嘲諷后,他放棄求學,11歲那年,被人以“幫寺廟賣香火”為名,騙到外地行乞。歷經磨難,他才僥幸回了家。生活的磨難往往是一種人生的啟迪;氐郊业男∮裰夭賹W業,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中學和大學。

          “通過自己創業,為更多的殘疾人創造就業機會。”小玉說。大學期間,小玉利用課余時間,從事報紙發行,兼職做廣告設計和畫室培訓。他希望積累更多的經驗,為創業打基礎。2011年,小玉接手了之前實習過的廣告公司。2011年,他參加亳州市青年創業大賽,創業項目“愛心小屋助殘便民服務點”獲得二等獎。2012年,他與一家上市公司合作,在市區開了15家“愛心小屋助殘便民服務點”,幫助20余名殘疾人解決了就業問題。

          “幫助更多貧困殘疾朋友創業就業、脫貧致富!边@是小玉不變的追求。他一手創建了殘疾人在線電子商務平臺——“領翔商城”,讓殘疾人可以免費接受培訓、免費開網店。一些入駐該平臺的殘疾人高興地說:“無需自己進發貨,只要點點鼠標,就可以做生意,實現創業夢想!

          “雖然從小重度殘疾,但在幾次手術之后,我也能站起來了;雖然求學之路布滿荊棘,但我也完成了大學的課程;雖然創業之路充滿坎坷,但今天我是擁有3家公司、40多名員工的老板。必須感恩社會、回饋社會!”小玉發自內心地說。他經常參與公益助殘項目,如“用我的聲音,帶你看世界”“我是你的眼系列活動”等。他表示,希望能為殘疾人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讓更多殘疾人可以像健全人一樣,擁有陽光的心靈、穩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小玉曾榮獲“安徽省殘疾人自強模范”“亳州好人”等稱號。

          截至2012年底,我省累計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有57.8萬余人,已脫貧48.4萬人。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高莉介紹,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扶貧工作,將殘疾人扶貧工作納入保民生、保增長大局中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同落實。去年8月,省殘聯七代會將殘疾人“脫貧奔康”作為六大行動之一,采取系列惠殘措施,助推殘疾人“脫貧奔康”。各級殘聯主動配合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精準施策,激發殘疾人脫貧內生動力,鼓勵殘疾人通過創業就業實現穩定脫貧,實現殘疾人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確保打好打贏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戰。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21

          初見小忠,感覺他是一個非常干練踏實的漢子,但是,讓人很難想到的是,眼前這個在石家莊將化工生意做得十分紅火的老板竟然是個殘疾人。而的的確確,就是這個小忠,用他殘缺的身軀為八旬老母和妻兒撐起了一個家,用堅忍不拔的毅力打拼下一個屬于自己的事業,用自己博愛之心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贊譽……

          身殘志堅再苦也要干事業

          小忠1968年出生,一歲時因患上了小兒麻痹癥,最終落下了右下肢的終身殘疾。而從小忠懂事起,他就從別人異樣的目光里,過早地體會到了命運的不公,但同時也磨練了他不服輸的個性。

          18歲中學畢業前夕,看著年事已高的父母依舊每日早晚操勞,小忠決定放棄學業挑起家里的重擔。他顯示在一個村里當起了裝卸工,裝卸沙土、磚塊,這種工作連正常人都會覺得又苦又累的,剛剛走出校門的他,雙手很快就磨出了許多血泡,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一回到家就只想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干。

          可第二天,他看到父母疲憊的身影時,咬咬牙又走出家門。就這樣他堅持了一年多。1993年又在一個村辦搪瓷廠當起了工人,后來調到了業務科跑業務。在這段時間里,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他去了很多地方,也飽嘗了許多的酸甜苦辣。同時,他也看到了改革開放后,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受觸動,于是,決定嘗試自己創業,創辦一個屬于自己的公司。

          一再創業十幾萬元“打了水漂”

          1994年,小忠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辭去了令許多人羨慕的業務工作,在所有人詫異的眼神和冷嘲熱諷中開始了第一次艱難的創業。在廣安街市場,他租下攤位搞海鮮批發,因為沒有經驗賠光了近萬元的本錢。那段時間,家人的責怪和不理解,使他很痛苦。第一次創業失敗的`他去了印刷廠跑業務,每天騎著破自行車起早貪黑地往返于正定和石家莊的路上。

          隨著閱歷的增加,小忠心中的創業熱情又高漲了起來,又開始籌備創業的事情。沒有資金,他就從親朋好友手里借來了十幾萬,于1997年籌建了物資供應站。然而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毫無經驗的他被人騙了,十幾萬元轉眼間打了水漂。外面還欠下了很多外債,要賬的人整天賴在家里不走,弄得家無寧日。為了還上小忠創業所欠的外債,賢惠的妻子羅菊英就用自己當村醫院護士的每月幾百元工資,除了用于老母親每月必須服用的藥和家庭開支外全部還了債!澳嵌螘r間,簡直是我人生的最低谷,自信心嚴重受挫!”小忠自己總結道。

          自強不息創業終成功

          兩次創業的傷痛時刻刺痛著小忠的心,然而埋藏在他心底的夢并沒有破滅。2003年,當他把重新創業的想法跟家人一說,自然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妻子甚至以離婚相威脅。然而,他不相信命運,只相信自己。小忠說:“別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行,我不比別人差!”就這樣,倔強的他擦干眼淚,拖著殘缺疲憊的身軀又一次奔波在創業的征程上。

          2004年,小忠決定成立一個工貿公司主要經營化工生意。項目考察、公司占地、人員手續都有了頭緒,可是資金又遇到了困難,他找到了多年來一直支持他的表哥,談了自己的想法后,通情達理的表哥很快幫他從朋友那里籌措到了20萬元,他自己又從朋友那里籌集了一些,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工貿公司開業了。從此以后,小忠日夜吃住在公司里,憑借著誠信經營的理念,他很快打開了自己的產品銷路。他總結之前的失敗教訓,精打細算,誠信經營,理性管理,和許多客戶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系,并取得了國內多家優質化工產品的代理權,公司當年就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兩個事業一起抓

          規矩做人,踏實做事,良好的信譽必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慢慢地,小忠還清了所有債務,然而,下一步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呢?在常人看來,擴大企業經營是第一位的,而小忠卻決定用自己的一顆感恩之心來回報親人,回報社會。

          2004年由于小忠熱心幫助殘疾人朋友,被石家莊南高營鎮殘聯指派為南高營村殘疾人聯絡員,負責村內100余名殘疾人的各項工作。這個工作其實沒有任何報酬,完全是義務的。由于之前沒有任何資料和信息可用,工作量非常大。和各種各樣的殘疾人打交道,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可是他卻看得比公司業務還重要。由于村子比較大,住得比較散,小忠自己行動也不方便,工作非常困難。為了方便聯系,他做了聯系卡發放到每個殘疾人手里,并給每個人做了檔案……出色的工作年年受到殘聯表彰。

          一方面是小忠的事業順風順水,一方面小忠的愛心事業也是處處開花,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小忠捐款2000多元;2009年全國助殘日前,小中慷慨解囊自費組織了由南高營村殘疾人和河北東化化工公司共100多名殘疾人參加的游園活動;為滄州重病村婦倪玉艷捐款1000元……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22

          在硯臺鎮汪家社區,提起小容,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

          小容,一個因車禍被奪去健全人生的不幸女人,一個肢體有殘缺、行動有障礙的殘疾女人,一個面對重大變故,自強不息的堅強女人。她,從社區群眾那里得到的不是同情、憐憫,而是尊重、欽佩,是作為奮斗、拼搏的學習榜樣。

          無情車禍,有情幫扶

          她,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就是忙碌于料理家事、張羅日子。200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使原本清苦日子更加艱難,看病幾乎耗盡了家中所有積蓄。拖著不便的身體,小容無法下田上坡,料理田間,照顧家庭;丈夫汪小春因此也不能心無旁騖的離家打工、幫補家用;大兒子小學畢業即將升入初中,小兒子也到了入學的年齡,兩個孩子學費、生活費怎么辦?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負載累累……

          最初那段日子,身體的痛苦、精神的壓力,曾一度讓小容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幾乎有了天塌下來的絕望和悲痛,那年她剛剛37歲。后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和親朋好友、鄰里鄉親的關愛下,她樂觀起來、堅強起來,自信、坦然地面對發生的一切!皼]有了勞力,那就用技能改變生活,日子不還得照樣過嗎?”小容堅定了信心、在黨和政府支持以及親友、鄰居的關心下,開始了求學技能的道路。

          自謀創業,回饋社會

          在培訓老師的理論面授、實踐指導下,小容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憑借凡事愛思考的性格和特別靈巧的雙手,很快掌握了摩托車故障排檢、維修的技能技巧。學成歸來,小容蒙發了在社區開辦一間摩托車維修小店鋪的想法,但即使一間小店鋪,也要有資金啊。正在舉棋不定的時候,黨和政府、鄰里鄉親又一次送來了援助。就這樣,2007年,她在汪家社區街面租賃了一間門市部,開辦起了摩托車維修店,一家完全屬于小容的摩托車修理行掛牌了。由于誠信經營物美價廉,生意逐漸**。

          生活逐漸好轉后的她,卻一次次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社會,奉獻給他人。她沒有忘記,現在的這一切都是來源于社會、大家的幫扶,她勤學專研,技術嫻熟。幫鄰里鄉親修車,他總是收取零件成本和少許的維修費,遇到殘障人士,她還經常免費維修。她懂得,再造為人的恩情,她還不完、謝不盡……

          同時她積極為殘疾人在自主創業方面出謀劃策,先后帶動10余名殘疾人走上了自立自強的人生道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奏響了人生最強音。作為一名殘疾人,小容深知殘疾人生活的痛苦,為了讓那些和自己一樣不幸的人能夠自立自強,她總是毫不猶豫地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

          談到未來,感恩銘記

          當問起小容這一生最難忘的是什么時,她總是激動地說: “當一個人身處困境,孤單無助的時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一雙溫暖友愛的手!當一個人絕望消沉,萬念俱灰的時候,最期盼的是什么?是一顆炙熱滾燙的心!這些,在我遭遇車禍的那些年,擁有的太多太多了,多到我終身受用。我唯能做的是把自己所學的維修技術無償的傳授鄉親、服務鄉親。”小容是一名殘疾人,可她從來沒有主動向黨委政府提過什么要求,卻總是懷揣感恩的心,默默地奉獻著愛心,感染著別人。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23

          小李,男,1994年3月出生,系因民鎮槽子街村村民。家庭人口5人,2000年時因病致殘,目前是因民禾佳飯店老板。

          小李從小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家中主要依靠父親在礦山務工的收入來維持所有生活開支。母親在家種地,拉扯自己和妹妹長大。2000年,6歲的小李突患重病,給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帶來沉重的打擊,生活更是難上加難。父母沒有放棄他,耗盡家中本就不多的積蓄堅持為他治病,家里的牛羊全部賣完,甚至舉借外債。那時的小李整日躺在病床上,看著憔悴的父母一度想要放棄治療。是父親布滿老繭的雙手扶起他病弱的身體,是母親哭腫的雙眼撐起他活下去的信念,也讓他在往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能堅定的走下去。在父母的悉心照顧下,醫護人員和小李的共同努力下,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病情好轉了,但小李落下了殘疾。出院后的小李從不抱怨,變得特別的樂觀向上,他知道自己能活下來已是父母付出心血換來的,珍惜睜開眼看到的每一天。父母看到他殘疾的身體總是哀愁不已,時常傷心垂淚,可小李總是告訴父母:“我還活著,還陪著你們看每一天升起的太陽,這不是很好嗎?況且殘疾了并不代表我就是個廢人,可以做我能做的事情,好好孝順你們!6歲的.小李,懂事的讓父母心疼又欣慰。

          轉眼間到了2008年,看著年邁的父親艱難的維持生計,白發叢生,年輕的小李也想為這個家出一份力。剛步入社會,因沒有任何傍身技能只能走進餐廳做一名洗碗工,每月僅一千余元的收入。他至今都記得領到第一個月工資交到父母手中時候的心情,雖然少,但終于可以為父母分擔家中生計。時間一天天過去,父親的身體每況日下,工作困難。小李經歷了社會的洗禮,開了眼界,知道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他從不因自己殘疾輕易向命運低頭,勵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家庭環境。所以他在努力工作的時候,常常利用閑暇時間學習本領技能,不管是切菜、配菜、端茶倒水,什么都學,也通過自學懂得了一些餐飲行業的管理知識。

          2012年因民鎮組織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培訓的的內容為美食培訓,小李積極報名參加了。在培訓中他學習的尤其認真,常常請老師幫忙糾正不對的操作和習慣。培訓結束后,小李萌生了創業的想法。萬事開頭難,創業首先要解決資金問題。家里能拿出的錢不多,他積極地跑銀行、跑村委會、跑政府單位。在鎮村各級領導的關心下,他在因民社區油炸房開起了第一家餐館——因民禾佳飯店。因為手藝好,分量足,誠信經營,餐館開業后收入也很理想,慢慢的還清了所有的債務。2017年小李報名參加了東川美食大賽,榮獲二等獎。他說:“這個獎項是對我這么多年付出的肯定和鼓勵,讓我更加堅定的走下去!

          2018年,槽子街村實施了整村搬遷,小李一家全部搬到了東川城區居住,生活環境大大改善。如今的小李已經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妹妹馬上要上大學了,女兒上了小學,生活日日向好。2021年小李申請了殘疾人就業創業補助,鎮殘聯工作人員到餐飲店里實地核查并幫助辦理了創業補助。他堅信:“在政府的關心、幫扶和自己的努力下,所有的困難、壓力都會迎刃而解的,自力更生才是硬道理!”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24

          我叫小方,今年43歲。幼兒時不幸患了小兒麻痹癥,下肢萎縮干癟,開始只能靠一張小木凳挪步,后來靠雙拐行走,從此我每天都在痛苦中掙扎。長大后,我勉強上完了初中就因為身體原因輟學在家中,為了自食其力生活下去,我不得不四處求事。有一句話叫做“陽光總在風雨后,事業成功靠奮斗!痹谝粋偶然的機會中,我從親戚那里學會了服裝設計和制造的手藝。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學習時,我格外賣力,在滿師后憑著扎實的手藝功底,在鎮江市區一家服裝廠一干就是好多年。九十年代初,這家服裝廠倒閉了,遭受雙重打擊的我并沒有退卻,靠著廠里給予的一筆很少的經濟補償,加上向親戚朋友借的錢買了一輛殘疾車,用辛辛苦苦拉客的微薄收入作為啟動資金,想自謀出路,開一家服裝加工廠。在籌集資金的過程中,我任勞任怨,歷盡艱苦,光是拉客就翻車過好幾次,命都差點丟掉。

          2008年底,我在丹徒區政府和區殘聯的大力幫助下,終于實現了自己的愿望。找到了地皮,辦起了自己的服裝廠,蓋起了新廠房,還購進了三十多臺新自動縫紉機,在上黨鎮附近招收了二十多名有縫紉技術的女工和部分殘疾人,一方面完善了服裝廠的人員配備,搭起了框架,同時也解決了一批和我一樣生活困難的殘疾人的就業問題。經過各方籌備,我的“國方”制衣廠開張了。可“萬事開頭難”,創辦之初舉步維艱,由于對進貨渠道的陌生,對顧客需求的不了解,我真是吃夠了苦頭,甚至一段時間入不敷出,但我并沒有氣餒,憑著自己精湛的服裝設計手藝,在黨和政府的大力關心和幫助下,渡過了難關。我的生意日漸紅火,客戶也越來越多,甚至一些邊遠地區和國外加工的客戶也慕名而來。

          2009年7月,我廠生產的第一批出口到日本的服裝就贏得了對方的'好評和稱贊,10月初,又有一批出廠服裝全部達標合格。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一個人常常需要兼顧里外的事情,忙起來一天只吃兩頓飯,從早到晚,常常累得直不起腰,為的只是能夠把廠發展起來,壯大起來。

          去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服裝廠效益很差,工人的工資都發不起,我一度有過放棄的念頭,但人活一口氣,我要為殘疾人這個群體爭那么一口氣!最終咬著牙堅持了下來。今年,服裝廠的效益穩步回升,難關最終度過了,實實在在讓我松了一口氣。如今,面臨發展的良機,我迫切地希望能夠將廠發展壯大,我打算今年把服裝廠申報福利企業,再招一批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到自己的廠里來就業。這么多年的風風雨雨,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是黨和政府給了我們殘疾人地位和尊嚴,給了我們克服困難的信心。省委省政府和鎮江市,丹徒區的領導都來慰問過我,鼓勵我自強自立,將服裝廠辦好。我的心里暖和和的,下定決心要抓住機遇,再接再厲,不辜負大伙的期望。

          服裝廠創辦至今,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依然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尤其是在經濟方面,雖然我渴望擴大規模,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相應的資金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最大跘腳石。在這個節骨眼上,懇切希望各級領導能在百忙中關心一下,幫我解決一點實際困難,好讓我這個展翅躍飛的小鳥不折翅夭折。有道是“天時、地利、人和”。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通過我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夠度過困難,走出一條殘疾人創業的陽關大道。

          天道酬勤,我相信付出終會有回報;叵肫鹱约哼@么多年來的風雨相隨、寒暑奔波,唯有爽朗一笑。身體殘疾并不可怕!只要有志向,一樣能闖出一片天地來!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25

          小明,男,1963年出生,1987年參加工作,失業前在牟平輕工機械有限公司工作。

          1996年,小明因患病導致雙目失明,無法繼續從事原工作。雙目失明對小明打擊很大,丟了工作,生活失去了來源,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度想離開這個世界。后來在家人和朋友的勸說和開導下,在殘疾人創業典型事跡的感召下,他堅定了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他深刻地認識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能。在朋友和家人的幫助下,1996年,他踏上了去西安求技學習的征程,到西安盲人按摩醫院學習按摩推拿技術。

          1998年,學習了2年按摩推拿技術的小明,按摩推拿技術有了很大長進,并取得了按摩推拿技師證書。因為工作和技術出眾,他被西安盲人按摩醫院留用。

          中國推拿是中醫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民間這種療法已經流傳很久。它簡單有效,而且極少創傷,目前不少人被頸肩腰腿疼痛、內婦疾病或兒科疾病所折磨,因懼怕藥物的.毒副作用或手術的疼痛而不愿采用藥物或手術,或手術藥物也不能解除病痛?吹奖活i肩腰腿疼病折磨得患者,更增強了他掌握一流推拿技術的決心。平時,他虛心向老中醫學習,與老中醫切磋技術,掌握了不少推拿技法。2年后,他的按摩推拿技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找他按摩推拿的人絡繹不絕,聲譽很高。

          1999年年底,學有所成的他,謝絕了西安盲人按摩醫院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家的旅途,開始了他人生的創業奮斗歷程。

          2000年年初,他租用親戚的草鋪,在牟平區牟山路開了一家按摩推拿店。剛開始,店里冷冷清清,無人問津,殘酷的現實,讓他有了關門的念頭。但他又不甘心。心想:這推拿按摩技術就這樣白學了?是不是自己的技法不好?還是收費過高?他開始反思,不能讓學到手的技術,就這樣沒有用武之地。他試著免費為有頸肩腰腿疼的熟人和朋友推拿,經過他的推拿按摩,都說效果不錯,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他的推拿按摩店一下火了。這樣4年來,他克服了常人都難以克服的困難,生意越來越好。創業成功后,不忘回報社會,他用學到的知識,又培訓了2名學員。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26

          他身高不到一米,卻仰天笑對人生荊棘路,用辛勞汗水開啟自食其力大門;他身體一級殘疾,行動靠一輛類似童車的小三輪,卻開辟荒山2000余畝種植農作物,助力政府解決農村老齡化帶來的棄耕問題;他勤勞致富不忘本,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先后創立農機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帶領周邊鄉親脫貧奔小康。他,就是市級殘疾人致富能手、威海市文登區澤庫鎮姚家村人小王。

          八零后的小王一路走來,深切地感受到黨和國家對殘疾人的關愛,給予諸多優惠政策,鼓勵殘疾人創業謀生,他把對黨的熱愛都放進了干事創業中。2020年疫情期間,全國各地同心抗疫的事跡一直感動著小王夫婦,兩人莊重地提交了入黨申請書,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全力支持村里工作,用滿腔熱情奉獻社會。

          在新冠肺炎疫情突發之際,小王第一時間投入到村里疫情防控一線,充分利用自己的農業機械設備,田間打藥機秒變“消毒機”,每天早晚四趟進行全村消毒,一打就是兩個多月。廣播里疫情防控的宣傳聲伴隨著小王“消毒機”的轟鳴聲響徹云霄,這是全村抗疫的號角,是全村與病毒徹底較量的決心和勇氣。疫情期間,小王和妻子都是村里的志愿服務者,主動值守卡點,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前后為村里捐贈口罩、消毒液等各種防疫物資達3000多元,為姚家村的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1年端午節,小王花了近6000元購買了1000多斤雞蛋,每戶5斤,全村203戶全都領到了。小王說,“我也不求啥回報,自己身體殘疾,好日子都是黨和政府給的,我就是覺得做點好事,心里舒坦!

          其實,小王做的好事何止這些,幫人犁耕園地不收錢、送玉米芯給村里老人取暖用等等,不勝枚舉。今年的重陽節,夫妻倆還準備去鎮上為敬老院做點事情呢。

          從39畝荒地到2054畝流轉土地,其中開辟荒地500多畝,11個村莊受益;從兩臺7萬元的拖拉機起步,到擁有近四十臺100多萬元的全套機械化農作設備,身體一級傷殘的小王用常人無法想象的毅力和汗水,完成自己干事創業的夢想,并帶領鄉親共同致富,榮獲“威海市殘疾人致富能手”“文登好人”“澤庫鎮鄉村好青年”等榮譽稱號。

          小王說,這輩子就跟土地打交道,學好種植技術,和鄉親們一起多種地多打糧,下步合作社準備投資18畝地新上一座100噸的烘干塔,打造一條龍農業服務體系。說到這里,坐在童車小三輪上的小王眼睛里閃爍著動人的光。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27

          每天中心一開門,就有患頸椎病的、患腰椎間盤突出的人跨進門來,連一名韓國客商也屢次前來求醫,著實給這個小小的診所帶來了名聲。

          9歲那年,戴榮華突然雙目失明,從此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永遠在那雙幼稚清純的瞳孔里定格。他還是個充滿夢想的孩子啊!命運無情的打擊給他和家人帶來的痛苦,是永遠都無法用筆墨來形容的啊。

          在命運面前,是順從,還是抗爭?戴榮華不想低頭,不想成為父母的累贅。他被家里安排到南昌盲校學習。8年一晃就過去,他勤學苦練,掌握了推拿按摩的手藝,回到了德安。

          盲人按摩中心開張了,戴榮華感到自己空無影像的世界豐富起來,生活變得有意義了。當人們解除了病痛,離開診所前夸著他手上工夫好時,是他最高興的時候。

          從小就經歷了那么一場磨難,使戴榮華內心充滿了同情和善良。遇到前來救治的是殘疾人或家境困難的人,他就主動減免治療費用。從前年5月開張到現在,已為困難患者減免治療費多元。

          一天,一個被骨質增生困擾多年的.農村盲人來到診所。戴榮華一聽到對方也是盲人,倍添同情和憐憫,熱情地拉著他坐下,為他治病。一星期后,患者病痛消失了,戴榮華把他送出門,分文未收。去年,有個叫楊洋的小孩子,只有半歲,不幸患上了先天性斜頸,四處治療空無效果,戴榮華為孩子做了6次按摩治療,先天性斜頸竟神奇地痊愈了。

          現在,為了帶動殘疾人就業,戴榮華正毫不保留地將自己學到的按摩技術教給別人,陳玉英、李宗春、王德華等6名盲人從他這里學到技術后,紛紛開起了自己的按摩中心。

          有人問:你把技術傳給了別人,就不怕砸了自己的飯碗?戴榮華說:有飯大家一起吃。我一個盲人,還能給社會作點貢獻,活得真有意義,太使人高興了!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28

          我叫小郭,肢體殘疾,初中文化,陽城縣東冶鎮窯頭村人,現年47歲。從一個懷揣夢想的懵懂少年,到一個嶄露頭角的殘疾創業帶頭人,坎坷經歷成就了非凡的事業,實現了人生的價值,詮釋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創業路。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所走過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相反,創業歷程充滿了荊棘,憑著頑強的拼搏精神、身殘志堅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打造出發揮自身價值的事業平臺。

          1992年初中畢業后,我認為:一個人要有真本事,就應該闖一闖。于是,我和朋友到北留磚廠工作,努力學技術,由于機器出現故障,導致了我左臂殘疾,當時心灰意冷,后來在父母和朋友的開導下,慢慢走出了陰影,決定努力奮斗,改變自己。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我沒有膽怯,自小養成的不屈的性格讓我堅持了下去,2005年在鄭州太行物流作為裝卸工,一年多后,成為裝卸部主任。2019年回來陽城,注冊了晉惠裝卸搬運部。

          注冊了晉惠物流裝卸搬運部后,我知道,干事業最重要的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籌,更要有耐心。在晉惠物流工作幾年來,壓力較大,一直在想著如何能讓更多的客戶選擇晉惠物流,如何維護客戶。無奈我走出去和同學、朋友各方人士交談、考察,到許多建材市場,服裝城,小商品城宣傳,經常到晉城、沁水等網點向同事和老員工請教管理經驗,主動向一線員工了解業務細節和遇到的問題,細心聽取員工意見和建議,向新員工講授各項業務知識和技能,和一線員工一起送貨、分揀,和技術員共同研究物流設備的安裝調試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慢慢的,客戶也越來越多,晉惠物流也發展越來越好。

          “創業有起點,事業無終點”。今天取得的成績,只是明天事業的一個基點,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29

          小明,男,漢族。1972年6月21日出生,初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濤城鎮黃墅村涂灣組,現任黃墅村殘疾人協理員。 1990年,初中畢業的小明為改變家庭生活窘境當上了木工學徒。他勤奮好學,刻苦鉆研,虛心向師父求教,終于換來了一手好木工手藝,從此,開始從事木工行業,起早貪黑,吃苦耐勞,一干就是十幾年。憑著精湛的手藝,他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正當小明意氣風發地夢想干一番事業的時候,命運跟他開了一次不小的玩笑。2007年的一天,在電刨床上制作木地板時,電刨無情地將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斷,致使左手殘疾。從此,小明與木工手藝活斷了緣。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迷茫過,消極過,可是最終他選擇了勇敢面對這一切,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在參加了縣殘聯舉辦的特種水產養殖培訓班后,他瞄準了甲魚養殖產業,2009年元月,小明與鄰村(鳳河村大義組)村民賴正兵取得聯系,蓋起了甲魚棚,當年建棚投入資金33萬元,從事甲魚養殖。當時,環境很艱苦,一是缺資金,這筆不小的資金全是從親朋好友處借來的;二是缺技術,當時小明在甲魚養殖領域還是一個“門外漢”,他想盡一切辦法克服技術上的'重重困難,憑著虛心求學、大膽創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見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還略有利潤,得到了回報。嘗到甜頭的小明干勁更足了,隨著不停的摸索和經驗的積累,他的養殖技術不斷提高,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效益越來越顯著,僅2011年一年就獲取純利20萬元。

          小明靠著自己自強自立和努力拼搏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開拓了一番新的事業。可是看著周圍的村民特別是殘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貧困,小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忠厚實在的他有一股闖勁和干勁,更有一顆樂于助人的心,他腦海中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術帶動周圍村民,扶持當地貧困殘疾人發展甲魚養殖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縣殘聯的支持,如今,在他的帶動下,當地已經有了12家甲魚養殖戶,其他養殖戶有情況、有問題找他時,他毫無保留地給予免費技術指導,幫助他人。他還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到12家甲魚養殖戶家里義務巡回指導,在他的影響下,12家甲魚養殖戶的養殖技術得到提高,并成立了甲魚養殖協會,走上勤勞致富之路。

          殘疾人本身就特別需要他人和社會的關愛,而小明卻做到了去關愛別人。從2010年任黃墅村殘疾人協理員以來,在發展甲魚養殖的同時更是撲下身子一心一意為殘疾人服務,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他工作求真務實、勤奮努力、刻苦鉆研,加強自身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己,于2012年榮獲郎溪縣優秀殘疾人協助理員稱號,并在2012年濤城鎮殘代會上被推選為肢體殘疾人協會主席。

          有理想、有目標,才能有未來。小明計劃于2013年再造一個甲魚棚,總投資40萬元左右,在擴大甲魚養殖生產規模的同時,打造一個殘疾人就業實訓基地,更好地為當地殘疾人服務。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30

          今年48歲的小馮只有一只手臂,是灌南縣孟興莊鎮白皂村人,一個普通的鄉村婦女。她以一只手臂撐起年產值達100余萬元,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20余人(其中有12名各類殘疾人)的規模。獨臂女用瘦弱的身體撐起生活、創業重擔,默默地堅持著自己的信念,與命運的抗爭著。

          一次意外痛失左手臂

          有著高中文化的小馮看準了糧食加工業的行情,勤勞大膽的她認為在農村做糧食加工一定有著良好的前景,于是她說服了丈夫,向親朋好友籌借了1500元錢,買了一臺磨面機和一臺加米機辦起了一個小型加工場。由于她待人熱情、服務周到、價格低廉,加工廠吸引了很多的顧客,生意做得十分紅火,當年就還清了家中的所有債務。3年后,償到糧食加工甜頭的她又拿出家中所有積蓄,為加工廠增添了1臺磨面機、1臺碾米機、1臺飼料機,擴大了生產規模,經過幾年風風雨雨的拼搏,她的加工廠在當地已是大有名氣。

          或許是蒼天故意要捉弄這位爭強好勝的農村婦女,98年,一次機械意外奪去了她的左臂,望著血淋淋的左臂,她用嘶啞的吶喊聲發出強烈的抗爭。多么勤勞、善良的一個農村婦女,為什么要遭受如此痛苦。躺在病床上的那些日子,望著左肩的紗布,她想到了痛失的手臂,想到了以后的生活,“丈夫是個帶病回鄉的退伍軍人,根本就干不了重活,我就是家里唯一的頂梁柱,現在還剩下一只手臂了,我該怎么辦?三個孩子和丈夫以后的日子該怎么辦?家里的工廠該怎么辦?”,后來她想到了找短工幫忙的辦法,于是在村上找了2個短工幫忙,就這樣,加工廠又維持了幾年。到了2001年,糧食加工行業發生了變化,新興的機械化設備徹底吞沒了小型加工廠,傳統的加工理念已不再適應人們的生活需求。她的糧食加工廠也未能幸免于難,工廠出現了虧損,開始一路滑坡。

          創業艱難中丈夫離開她

          2002年,不甘失敗的她提出了讓家人感到可怕的想法“籌辦大型面粉廠”,缺少資金、缺少技術、缺少工人…,這對于一個一只手臂的農村婦女來講意味著什么。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膽大心細的佳玉把籌建的整個過程排列的清清楚楚,說服了家人的她,拿出了家中的所有積累,再一次找到了親朋好友,用最樸實的話語“我準備籌建面粉廠,還缺一些啟動資金,”這樣東拼西湊籌集了50多萬元,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一個集糧食收購、加工,儲存、出售的“灌南縣佳玉面粉廠”誕生了。隨著面粉業行情的要求不斷提高,她又籌借了18萬元,新建了化驗室,添置了化驗設備,并且建了成品庫,改選和新增了面粉設備。在縣殘聯和質檢局的幫助下,順利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的驗收,獲得了生產許可證。

          2006年,正是面粉廠生意剛有起色的時候,狠心的丈夫,卷走了家中的所有現金,和村里一個女人私奔了,留下她和三個還在上學的孩子,還有一大堆的債務。這時的小馮徹底崩潰了,感情上的創傷,加上幾十萬元的債務,3個上學的孩子,一大堆的產業,叫她一個獨臂的婦女如何應付得了。在她的腦海中曾閃過輕生的念頭,但她很快就覺得這是一個懦夫的選擇,而自己要做生活中的強者。再看看自己一手創辦的面粉廠和3個聰明懂事的孩子,更加放心不下,她覺得自己雖然是個殘疾人,但她為人坦誠、買賣公道,又熟悉當地面粉業行情,就算一個人同樣能把面粉廠經營好。白天她要忙著工廠的所有事情,工作了一天已是一身疲憊的她,還要盡一個母親的責任,替孩子們弄這弄那,第二天早上很早就要起來,給孩子們準備早飯。懂事的大女兒不忍心看著自己的母親這樣操勞下去,提出了要放棄學業,回來幫助母親的想法,但遭到了她的強烈反對,她說不敢自己多苦、多累也要讓自己的孩子讀好書。令她欣慰的是,受她影響,幾個孩子都十分的爭氣,大女兒考了南京某大學讀本科,兒子在縣高級中學上高中成績也是名列前茅。她發誓要把自己的孩子都培養成大學生,成為國家有用之才。

          在面粉業競爭激烈的灌南市場,現有大小面粉廠六十幾個,而小馮創辦的面粉廠也只是這些面粉廠中的普通一員,唯一不普通的是,老板是一個一只手臂的單身婦女。而就是這樣一個婦女,她的經營范圍覆蓋了1/5的灌南縣城,大半個孟興莊鎮。她是如何將生意做的`這么大的,知道她的人都會說,她的面粉廠之所以辦得這么好,那是因為她們廠產的面粉質量可靠,而價格卻比其它同類產品低。另外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從來不用手機,聯系業務主要是靠固定電話,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在她看來,光靠電話里說的,聽的,新客戶不一定會接受她,她要將自己最真誠的一面展現給客戶。2007年9月的一天上午,小馮敲開了縣六中后勤主任辦公室的門,向該校后勤主任推薦自己廠里生產的面粉,后勤主任打量了一下這位殘疾婦女,用懷疑的口氣問道,“為什么要用你們的!毙●T把自己的情況簡單介紹一下,說了句“先免費送你們幾袋試用一下,如果用的好了,就和我聯系,就當為殘疾人事業做點貢獻,用不好的話也不收你們錢,就當是我們殘疾人為社會做點事”,一句話,倒把這位后勤主任給驚住了。幾天后,該校后勤主任打來電話,說學校領導同意用她們的面了。

          生活中不忘關愛同命人

          看著自己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可村中有10多戶殘疾人家庭,他們還是貧困不堪,一想到這,加玉心里就泛酸。她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殘疾人,和他們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和他們有著同樣的經歷、感受和痛苦,如今,自己也闖出點名堂了,日子富裕了,可這些兄弟姐妹都眼巴巴地指望著自己,又怎么能無動于衷呢?如何幫助他們擺脫貧困呢?她想到了自己辦的面粉廠,何不把他們都招到自己的廠里上班呢?心潮澎湃的她坐不住了,立馬放下手頭的活,10多戶殘疾人家庭,她挨個跑了一遍。沒過幾天,加玉面粉廠里又多了12位有勞動能力但干不了重體力活的殘疾人。在這里他們只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每個月就能拿到六七百元的工資,生活也算有著落了。鄰村村民孟小東,今年36歲,是位肢體殘疾人,原本一直閑在家中,靠年邁的父母養著。2006年小馮找到了他,讓他到自己的廠里打工,每個月只是做一些簡單的體力活就能拿到幾百塊錢。得知他至今沒有對象的消息后,馮佳玉又主動給他當起了紅娘,為他介紹了一個對象。如今孟小東已經是孩子的爸爸了,每當談起此事,總是熱淚盈眶,對加玉姐贊賞不絕。

          如今,小馮的面粉廠,已經形成了年產值達100余萬元,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20余人(其中有12名各類殘疾人)的規模。采訪她時,她講了段話,“這個面粉廠總投資有70多萬元,如果這些錢都是從銀行貨款的話,那么現在一年所賺的錢還不夠貨款的利息”。問她原因,她向我們道出了實情,假如每加工一萬斤小麥,除去成本可以賺500元,再除去工人工資420元,自己實際得了80元,這80元中還不包括其它水電、機械磨損的費用,給他打工的駕駛員收入都要比她高。是啊,多么純樸肺腑的一段話,寧愿自己少賺一點,也要讓工人過得更好一點,這也正是工人們死心塌地跟著她干活的原因。

          現在她的最大心愿就是能夠早點把家里的債務還清,然后擴大生產規模,讓面粉廠吸收更多的貧困殘疾人就業,再將自己的大部分收入投入到殘疾人事業中,讓更多的殘疾人享受到黨的政策的關懷。

          命運是無法選擇的,但可以選擇面對命運的態度。命運的不公使她的創業、生活多經磨難,但小馮身殘志堅,自強自立,用殘缺的身體演繹人生的完美,激勵更多的殘疾人堅定信念,用不屈的奮斗撐起一片屬于自己的藍天。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31

          小海,現年51歲,自1980年高中畢業后高考成績全縣第一,但由于視力殘疾沒有被錄取,一直從事農牧業生產,當時剛察地區種植的油菜籽,青稞,小黃燕麥產量低,加上頻繁的自然災害,農民種植的糧食無法解決溫飽,小海在種好莊稼后就外出打工,曾從事燒石灰、挖金子、搞拉運等副業來補貼家用,但當時的環境下,還是不能解決實際困難,他認為一名有文化的農民,經常思考如何在當地的地理、氣候條件下讓土地增產。當他得知塑料大棚和溫室種菜能增加收入時,就想如果在剛察地區能夠建成溫室和棚種植農作物就可防災防凍,就用打工掙的錢,于1993年到海東地區學習,建設了剛察縣第一幢日光節能溫室,從事蔬菜種植實驗工作,由于學習的種植技術和引進的蔬菜品種是東部農業區成功的經驗,然而在剛察地區不適應,當年種植蔬菜沒有成功。1994年他自費到海北州農科所的蔬菜溫室中學習兩個多月,到1995年試驗成功了適應剛察地區地理、氣候特征的長春秘制黃瓜、筍子、菜瓜、菜花、雪里紅等20多種蔬菜品種。他把這些成功的技術和品種毫無留底的推廣給尕曲村及周邊農牧民群眾,形成了家家有小溫室,改變了剛察地區種植單一小白菜的歷史,豐富了當地群眾的菜籃子。由于當地氣候的影響,溫室種菜,在冬天生長非常困難,如果連續吹風,蔬菜就會凍壞,1996年他建設了尕曲村第一幢兩用暖棚,進行夏季種菜、冬季育肥牛羊。1997年由于農產品銷售難,青稞、油菜全靠外來小販,用木頭、青油等兌換,他苦思冥想,最后用貸款購置了榨油機和飼料粉碎機,收購當地生產的油菜籽、青稞,加工成菜籽油和飼料,改變了當地群眾農產品出售困難的問題,保證了當地食用油和飼料的供應。同時形成了從事種植、加工、養殖等相互依托的農牧業生產。在農牧業生產中,他積極參加培訓,引進、推廣先進的農牧業新技術,新品種,先后引進推廣了浩油11號、白青3號、白青4號、白青6號、加拿大白燕麥、黑飼麥1號等優良品種,為本地區土地增產、農民增收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同時他配合有關部門積極推廣分層施肥技術、機械條播技術、大白燕麥和箭筈豌豆套種技術、綠色蔬菜種植技術等先進技術,這一系列的先進的使用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使當地的農作物畝產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小海的積極作為,得到了尕曲村大多數村民的認同和支持,2002年尕曲村村支書,在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期間,積極聯系上級職能部門,引進和推廣了浩油11號油菜良種,白青6號青稞良種,加拿大白燕麥與箭筈豌豆套種技術;積極爭取項目,先后實施了兩用暖棚建設項目,建設下種、冬養的農區兩用暖棚54幢,尕曲村30%農戶受益,實施尕曲村人畜飲水項目,使95%的農戶通上了自來水,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使尕曲村100%的貧困戶收益,實施退耕還林項目,讓尕曲村村民旱澇保收的同時,為環青海湖生態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帶領尕曲村及周邊富余勞動力,進行勞務增收,先后組織參加了網圍欄安裝、水泥桿制作、空心磚制作、井圈制作、栽樹種草、暖棚建設、硬化路建設、公路養護、滅鼠等工程建設。每年參與人數為50—150人。對當地產業結構調整、生態保護、農牧民增收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組織開展農機具使用培訓

          2007年小海同志與尕曲村26名農牧民組建了剛察縣誠信種植養殖業協會,并被選舉為協會法定代表人(會長),他領導的'協會,在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于2014年底會員發展到200戶,帶動輻射周邊農牧戶達650多戶。

          自成立協會以來,小海努力工作,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科普宣傳和農牧區新技術推廣為己任,經常參加縣委宣傳部、縣科協、科技農牧扶貧開發局等單位牽頭舉辦的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科技三下鄉等科普宣傳活動,累計購置并發放各類科普讀物900多冊。

          2012年到2014年連續三年,小海帶領協會技術骨干,為沙柳河鎮、哈爾蓋鎮、伊克烏蘭鄉的農牧民定居小區的牧民群眾,進行暖棚蔬菜種植、綠色蔬菜種植技術講授和實地培訓,按每年3月份到10月底,從種植到收獲、使用等全方位指導,親自指導并帶領牧民群眾種植后,每7天進行一次管理指導,累計收益群眾達2000多人次,發放了藏漢兩種科學種植圖書1000冊,通過多年富有成效的宣傳,培訓活動,使科普工作真正達到了“不走形式、不走過場、注重效益”的目的。

          小海,在積極應用和推廣農牧業新技術的同時,積極倡導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活動,努力推動尕曲村春節社火演出。2014年和2015年為演出捐款計10000元,爭取活動經費累計150000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每年向協會會員和周邊群眾,發布調查油菜籽、糧食、飼料、牛羊肉等市場行情分析資料和農牧業新技術資料,全方位開展建設文明家園科普教育活動,引導周邊農牧民群眾,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012年小海同志配合縣總工會,組建了剛察縣第一個農民工工會,自工會成立以來,他積極參加縣總工會的各項活動。為貧困農民工爭取救助資金和慰問活動,為農民工爭取體檢項目;在全國助殘日活動中,配合縣殘聯,為貧困殘疾人發放助殘工具、慰問金、慰問品。

          2013年他帶領協會成員及周邊貧困戶,在黨政軍企共建示范村活動中,配合沙柳河鎮人民政府,建設入戶硬化路9公里,清理垃圾1500噸,受益群眾達300多戶,以上作為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牧區工作中,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對維護地區穩定,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發展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

          組織開展綠色科學種植技術培訓

          小海的努力奮斗和積極作為,得到了各級領導和當地群眾的稱贊,先后當選為剛察縣科技農牧扶貧開發局土地仲裁員;剛察縣科學技術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代表;海北州科學技術協會第六次代表大會代表;剛察縣總工會第八次代表大會代表,并當選為委員;海北州農牧協會會員;剛察縣生態畜牧業協會會員。他的事跡得到省、州、縣人民政府肯定,并多次受到表彰。2009年榮獲海北州“全州農牧民自主創業先進個人”;2010年榮獲海北州“信用建設先進農牧戶”;2012年榮獲“全州殘疾人自強模范;”2013年榮獲剛察縣“農牧業集約化經營先進個人”和青海省“全省自強模范”;2014年榮獲海北州“青藏高原自強和諧號”先進個人;2015年榮獲海北州“全州優秀工會積極分子”。

          小海幾十年如一日,努力普及現代種植、養殖技術知識,倡導科學種植、科學飼養方法,傳播最新技術和市場信息,學習和推廣使用科學技術。他在幾十年奮斗歷程中,遭受到多次的試驗失敗和自然災害,但他從不妥協,一方面總結教訓,一方面向專家請教,他從不計較一事一時的得失,始終如一地學習和推廣農牧業新技術。他始終將科技推廣為己任,將個人受益和帶領周邊群眾共同富裕相結合,將成功的試驗,無償的傳播給大家,將美好的信息無償的提供給大家,他積極發揚社會主義道德觀,對全縣農牧區產業結構調整和集約化經營發揮了積極地示范帶動作用。他以“誠信第一”為宗旨,以“團結合作、共謀發展”為出發點,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牧區,維護地區穩定、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模范作用。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32

          呼和浩特小孫,一個飽嘗命運磨難,但是又不屈服于命運安排的殘疾人企業家。

          他有幸參加了北京殘奧會火炬8月30日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的傳遞,作為一個火炬手,又是當地一位成功的殘疾人企業家,大家難免對他有些好奇。于是記者采訪了他。面對記者的話筒,孫海鋒講述了他動人的創業故事。

          在呼和浩特市,有一名富有傳奇色彩的殘疾人企業家。他就是呼和浩特市康復假肢廠廠長、內蒙古殘疾人愛心藝術團團長、內蒙古愛心報社社長、市肢殘人協會主席小孫。人們初次見到雙腿患有殘疾的孫海鋒時,都很難想象這樣的軀體中竟然蘊藏著如此巨大的力量。當初,孫海鋒僅僅依靠2400元人民幣,就建了一座假肢工廠,而且一干就是20年。

          孫海鋒出生在山西臨猗縣一個貧困家庭。1974年,16歲的他來到呼和浩特,在民政部門的幫助下,開辦了修理鐘表門市部。

          改革的春風吹向內蒙古大草原后,孫海鋒費盡千辛萬苦,成功地開辦了假肢工廠,以更好地為殘疾人服務。

          孫海鋒永遠也忘不了辦廠初期的困難和艱辛。

          1988年籌辦假肢廠時,兩把舊椅子、一張辦公桌、一個水缸、一鋪土炕,就是全部家當。妻子多年積攢的兩千多元口保命錢被他“騙去”買了設備。而建廠后的第一個月竟虧損800多元。工人鬧著要工資,妻子哭著要往回抽資金,親戚朋友紛紛上門催還借款,心愛的女兒餓得哇哇哭著要奶吃……孫海鋒進退維谷,捶打著兩條病腿徹夜難眠……

          天生就不肯向命運低頭的硬漢子孫海鋒決定堅持下去,因為他堅信自己的路選對了,黑暗過后就是光明。他仔細分析了失敗的原因:職工素質偏低,不懂技術,自己不懂管理。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解決自己行動不便的問題。孫海鋒查閱了很多資料,為自己設計了一雙病理鞋。這雙病理鞋以鋼架卡住膝關節以下,支撐著身體,盡管穿起來疼痛難忍,但畢竟能慢慢行走。適應了病理鞋后,他便學習騎自行車,他那發育畸形的胯根本就邁不上車座,只能以右手提起右腿才能騎在車上。孫海鋒跌倒無數次,摔得遍體鱗傷,終于會騎自行車了。從此以后,他親自去購買原料,去殘疾人家里承攬業務;白天登門求教,晚上在家刻苦鉆研,為防止打磕睡,他就嚼辣椒。3個月后,廠子扭虧為盈了。當工人們拿到工資時,他激動地流下了熱淚。

          殘疾人孫海鋒艱苦創業辦廠成功的消息不脛而走,一時間成了呼和浩特的`一大新聞,捐款隨之而來。孫海鋒得以翻修了廠房,增添了設備,擴大了業務范圍,改善了職工的工作條件……一個正規化的企業像雨后春筍一天天興旺起來。

          許多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孫海鋒一件一件地辦到了。

          回憶起當年那段艱辛創業的歲月,小孫覺得困難并沒有阻擋他。開始幾個月,孫海鋒的假肢廠一度面臨倒閉的問題。但是他并沒有退縮,沒有放棄,而是擦干眼淚,拖著殘疾的腿去求技術、求援助、找用戶。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斗,假肢廠增添了設備、新建了廠房,逐漸有了起色,還有了明顯的社會效益。

          “沒有打過退堂鼓,我總感覺到順利的事誰都容易去做,就因為有困難,我才一直做下來!

          然而孫海鋒并沒有因此滿足,他知道,僅靠假肢廠有限的業務量是難以持久的,僅靠賺殘疾人的錢是不行的,必須走一條立足殘疾人,服務全社會的道路。于是,他又想法設法成立了殘疾人愛心藝術團、辦起了殘疾人報紙,為的是解決一部分殘疾人的生活困難,同時呼吁全社會更加關注殘疾人,了解殘疾人事業。孫海鋒說:“我就感覺人應該有尊嚴,人應該去努力,應該有開拓精神。我努力了,面對成績我也感覺到我成功了。我最高興的就是我給殘疾人做了服務以后,他滿意,他在假肢的幫助下站立起來了!

          發展殘疾人事業總要比發展其它事業多一些困難。孫海鋒每前進一步,要比健全人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事業雖然發展了,但孫海鋒并不滿足,他依然在為他的下一個目標辛苦地奔波著。

          “我的目標就是為更多的殘疾人服務,上為政府分憂,下為殘疾人解愁,我一直是提倡幫助建立殘疾人自我創業的機制,不要光給他們輸血,而且要為他們造血,讓殘疾人在創業中體現人生價值!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用這句話最能形容自強自立的小孫。他面臨的困難仍然很多,但他沒有絲毫懈怠,并將一直奮斗下去……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 篇33

          小馬,男,回族,1986年10月25日出生于化隆回族自治縣巴燕鎮東上村,三歲那年由于一場大病,患上了小兒麻痹癥,從而為父母親增添了一分憂愁和生活上的困難,小孩今后怎么辦?怎么養活自己?這對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無異于雪上加霜。全家的生活只靠母親打臨工來維持生計。然而多年后,小馬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力,在別人冷眼、譏笑、嘲諷中堅持做好自己,用自己的努力,用他殘缺的身軀為身邊的親人,也為他周邊困苦的殘疾人朋友撐起了一片天空,他那奮發有為的精神和同情關愛弱者的品格贏得了廣泛的贊譽。

          小馬的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其間波折重重,但他堅信只要自己努力,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就不愁沒有自己成功的那一天。小時候小馬在同伴們的唏噓聲中,度過了他特殊的童年時光。

          8歲那年,父親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將他送進了學校的大門,在學校里看到老師和同伴們對他無微不至的關心與照顧,再一次點燃了他對生活的希望,上學之路也還算順利。2007年高中畢業后也拿到了青海大學的本科錄取通知書。但是考慮自身身體條件,及家庭情況,無人陪讀,最終放棄讀大學的夢。2008年,四面楚歌的小馬,被生活逼到了絕處,他不想這樣平庸地度過殘缺的一生,也為不給家里增加負擔。從2008年至2014期間,向親朋好友舉債25萬元,自主創業在青海省化隆縣牙什尕鎮經營起了“風之緣網絡會所”,通過勤勞和智慧的經營,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還清了所有的債務。在2012年被評為海東地區就業創業先進個人。走出困境的他,時刻不忘提升自己,積極參與到社會活動中。期間還客服種種困難,考取了汽車殘疾人專用駕駛證,自己買了一輛小汽車,從此便是如虎添翼,為以后的創業之路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在積累了一點資本后,他也并不滿足于現狀,經過與當時在外地開拉面店的朋友們商量之后,將會所轉讓出去,帶著自己第一次辛苦賺到的40余萬元資金來到了上海,加入了拉面大軍。在看準一家店面后,跟朋友一起湊足65萬元,毅然盤下店面。經營起了拉面生意。雖然在這個行業里起早貪黑,日復一日,十分辛苦,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也換來了相當可觀的回報,證明了自己其實是可以自食其力的。通過一年的不懈努力,一向思維敏捷,頭腦靈活的小馬,靠著自己良好的經營理念,硬是將日營業額從起初的2000元不到,做到了5000元以上。為自己帶來了相當可觀的收入,增強了融入社會的自信心的同時,也為以后的創業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經營拉面店期間也積累了不少人脈,發現朋友出門在外,聚到一起談論最多的還是家鄉的傳聞,看到有親朋好友從老家來,盼望的還是家鄉的美食?吹浆F如今網絡技術這么發達,一直都想在這里尋找一些商機。終于在2016下定決心,將拉面館以98萬的價格轉讓出去回到老家,在家人的幫助下,創辦了伊客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公司注冊資本200萬元,“伊客源”名字取意“網絡時代伊斯蘭的客商”,目標將公司打造成國內知名的清真食品銷售平臺,然后成立清真食品研發小組,從全國市場中尋找銷量較好的,但是清真市場類缺乏的產品。比如像甘肅臨夏出產的“哈倆里清真方便面”和青海循化出產的“巴力嘎嘎清真泡鳳爪”,這兩款產品在現在的清真市場中已經得到認可,他們都是從全國市場中尋找到的好產品,也是穆斯林群眾需求的產品。

          雖然公司創辦初期困難重重,經營狀況不是很理想,但早已經歷過反復磨煉的他,憑借自己頑強的意志力,從未想過要放棄。從一開始的好幾天才只有一單的銷售成績,到后來的每天兩三單,十幾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起早貪黑。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用真誠贏來了微笑,用汗水換來了回報。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公司發展到2018年,已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小馬用它的“慧眼”,也用他的膽識,為自己的別樣人生做出了新的定義。這也證明了自己是可以自食其力的,是可以活的有價值的。在創業經營期間因接觸的人比較多,小馬以前內向的性格也變的越來越開朗。他熱情周到的服務,也為他日后創業積累了相當廣的人脈。

          自2016“伊客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辦到至今一直都在運行,企業采用責任到人的用人方式,根據“企業初期用能人,發展期間多用人,穩定之后用窮人”的用人理念。在項目開展和發展中積極吸納有能力的殘疾人加入,關愛幫助殘疾人的同時,鼓勵更多的殘疾人積極創業。在公司內部每個部門中都設立殘疾人崗位,發展高峰時曾帶動有10名殘疾人就業,在新開展的項目中也盡量讓更多殘疾人參與進來。真正將公司文化“自強、自信、自力、創新”融入進來。2018年被化隆縣殘疾人聯合會認定為“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

          到了2019年,雖然有了一定成績,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滿足。經歷過各種錘煉的他,早就有尋求多元化發展的想法。想到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全民創業的美好時代,將來會有無數像自己一樣的小微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一個新的想法浮現在他的腦海中。從來都是行動者的小馬說干就干,立即成立了“正浩財務咨詢有限公司”。公司主營會計代理記賬,財務稅務咨詢,工商稅務業務代理服務。公司旨在發展自己的同時,積極服務和幫助無數像自己一樣,處在發展階段的小薇企業,更加規范健康的茁壯成長。雖然新的公司還在起步階段,旦是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當初一無所有時,曾受到家人、朋友以及社會方方面面的各種幫助的情形。他說“現在自己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想到還有無數像自己當初一樣迷茫的.殘疾人,沒有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感覺自己責任重大。等將來這家公司也發展起來了,一定要多給他們一些機會”。

          到了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由于伊客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銷售的產品主要為清真食品,且客戶多為在各大城市經營餐飲業的西北少數民族。在餐飲業遭受重創的情況下,公司業績也一再下滑,曾一度出現了虧損。但是在困難面前,小馬首先想到的不是退縮,而是如何迎接挑戰,渡過困難。目光長遠的他,早已習慣了承受各種風險。他說“困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堅持下去的毅力”。

          “一人富不算富,一人強不算強”。小馬經常這樣說,他的成功不僅僅靠自己的努力,更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大環境好,黨的政策好,各級黨委政府對殘疾人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雖然現在他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但想想同樣身體殘疾的人現在還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他感同身受,認為有責任幫他們一把。帶領、鼓勵殘疾人朋友,不等不靠,用自己雙手自食其力。

          “他常常忘了自己是一個殘疾人。不逃避現實,勇于承擔責任,人人都可以成為主宰命運的強者。”這是小馬常提的一句話。命運關閉了一扇窗,也必將為他打開一道門。年輕的小馬頭腦靈活、勤勞肯干。為了提升產品的知名度,同時更好地學習交流,小馬帶領員工積極參加各種博覽會。通過全民都在廣泛使用微信公眾平臺的方式大力宣傳,加大投資力度,創業難,殘疾人創業更難。身殘志堅的小馬并沒有因為自己的身體殘疾怨天尤人,而是自強自立,敢于面對現實。他說,老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雖然不能為社會做重大貢獻,但我要樹立堅強的生活信念,去奮斗,去爭取,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個殘疾人,在我看來,不逃避現實,勇于承擔責任,人人都可以成為主宰命運的強者。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相關文章:

        殘疾人自己創業事跡(精選19篇)07-18

        殘疾人創業事跡12-19

        殘疾人創業事跡材料11-16

        殘疾人創業事跡材料12-24

        殘疾人創業典型事跡(精選8篇)08-12

        殘疾人發展創業事跡(精選5篇)08-15

        殘疾人創業事跡材料(7篇)11-20

        殘疾人自主創業事跡(精選11篇)10-26

        殘疾人創業事跡范文(通用7篇)12-2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