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賣好車李研珠:B2B搞撮合+自營是錯的
賣好車最近在B2B方面的實踐比較多,想的也就多。我之前分享過,未來幾年的大浪潮之一就是“企業(yè)服務”,所以今天就這個話題做一個分享。這不是科普文章,少數(shù)人能看懂,對各位能有幫助就好。
B2B,從電子商務一開始,甚至互聯(lián)網一開始就有人談有人做,可是一直沒有特別大的起色。這是為什么?我認為,如果一件事的終極方向是對的,但是卻覺得怪,那要么是方法不對,要么是時間不到。我們就從時間和方法兩個角度來說。
“電子商務”的最初提出者們,說的是先有B2B,再有B2C,再有C2C。可是真實的世界走了一條完全相反的路。如果沒有淘寶的C2C,阿里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所以整個世界是由To C轉到To B的過程,那么自然的,To C的經驗和理論,被大量代入To B的領域。
很遺憾,To B業(yè)務被To C帶溝里去了
To C業(yè)務的基礎邏輯是:引流——轉化——做交易——建生態(tài)。淘寶如此,京東如此,所有都是如此。這里的核心是“做交易”,指標叫“線上交易量”。沒有線上交易量,就沒有跟上下游的話語權,沒話語權怎么建生態(tài)嘛;要有線上交易量,就要花大力氣引來更多UV,絞盡腦汁提高首單轉化率、拉高客單價、增加復購率。
事實上,幾年來大量的B2B都是照著這條路來走,走得很辛苦。B端客戶和C端客戶有極大不同,他們很難通過你的努力而多買一點,很少會因為你的推廣而轉投你的供應渠道。更煩人的,是他們很不愿意告訴你他們的交易信息——交易信息是企業(yè)的命,而對C沒那么重要。于是,B幾乎不會以面價成交,也不會真的用你提供的模板合同交易——但很多交易平臺說“我只認線上合同”就是掩耳盜鈴。
而大家的做法,常常是想辦法“把交易搞上來”。方法往往是“給點錢”,結果是,同一個訂單在同類的平臺刷了好幾次,中間的黃牛賺足了補貼。這其實對行業(yè)一點好處都沒有。
另一個做法,是“撮合”。前陣子一篇《撮合型B2B交易平臺,手撮腫都沒鳥用》的文章,標題寫的特別好。我至今不理解,強行在買賣雙方中間加一道有什么價值,如果僅僅為了“這單是我拉來的所以請你走個訂單”那就太shit了。同時,很多“做撮合”的交易平臺,都轉去做“自營”了,因為自營有利潤,甚至,“撮合+自營”成了一段時間B2B的熱門模式。更逗的是,很多互聯(lián)網平臺的自營業(yè)務,還不如平臺上的大黃牛掙錢,黃牛還不用養(yǎng)這么多開發(fā)。所以我敢斷定,“撮合+自營”永遠成就不了大平臺。
B2B最該做的,就是安靜地做個支付寶
我始終堅持,互聯(lián)網一定要有使命感,認清自己是干啥的。互聯(lián)網是通過技術和運營手段,讓行業(y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的工具,所以安靜地做一個行業(yè)的支持者就很好,也可以很賺錢了。
討論B2B到底該干嘛,就必須回到B端的交易本質:賣家把商品賣給買家。這里需要買家賣家能互相聯(lián)系上,買家認為交易環(huán)境安全可靠,能夠有安全可靠的物流,有方便快速和安全的支付方式。把這些東西解決了,事情自然就會好,效率自然也會高。至于接下來的生態(tài),有交易數(shù)據,有基礎設施,那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有沒有發(fā)現(xiàn),所有這些東西,就是回歸最簡單的邏輯,解決B交易中的基礎問題“安全”,這和支付寶早期解決的買賣雙方問題的邏輯一模一樣。支付寶的發(fā)展軌跡大家都看到了,擁有最大量的準確交易數(shù)據和整個領域的基礎設施,馬老師說這是螞蟻金服的十年一點都不為過。
所以,安靜的做個支付寶,就是最該做的事兒。
賣好車在汽車行業(yè)的實踐,也是這樣,而且我們的增速、利潤來源、利潤都從很大程度上驗證了這個想法。我們不做撮合,不做自營,幫助汽車經銷商解決最煩心的問題;仡^一看,一套流通的基礎平臺就這樣建成了。所以我才敢出來分享我們的想法。
小結一下,To C的方法論,在B端不合適。B端不用特別強調“線上交易”,而應該花精力在解決B的問題上去。不要花精力在“引流”和“轉化”,更要強調整個鏈條的價值。
時間點和節(jié)奏比怎么做更重要
事兒想明白了,怎么做、什么時間做、做什么、分幾個步驟做,是更加重要的事兒。1688在B端不夠好,是方法問題,但很多行業(yè)的B2B沒有起色,大都是時間點的問題。我們說說這件事兒。
歷史特別有用,我們碰到的所有問題,歷史上都有人碰到過,所以從成功和失敗的例子中可以學到特別多的東西,我之前寫過的關于歷史大趨勢的東西就是這么來的。
首先,什么時間點做更有機會?
很明顯,我們要在B端交易有建樹,B端交易必須要有明顯的機會。老話說“亂世出英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看支付寶、看天貓、京東,甚至看找鋼,都能看出幾個條件:
1、供需關系發(fā)生大逆轉(Reverse)。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或者原來的供需雙方有一方發(fā)生變化,如天貓的誕生的時代背景是2008年出口危機,大量企業(yè)出口轉內銷,而天貓的主要功勞,就是給這些B提供了新的通路(那時候叫淘寶商城)。
2、信息嚴重不對稱(Asymmetrical)。原本壟斷行業(yè),后來出現(xiàn)分散的買家,因此對貨源的渴求旺盛;或者原來集中的通路被打散,賣方需要找到更多的買方。
3、商家迭代明顯(Upgrade)。市場重構的過程中,一群老的參與者被新的更加有活力的參與者替代,商家有明顯的迭代潮流。游戲規(guī)則由新的玩家制定,就會有新的服務者、新的基礎設施建設者加入進來,這就是機會。
4、新通路形成但基礎設施建設不足(Infrastructure)。原先的流通方式發(fā)生變化,新的流通無法使用原先的基礎設施,所以新的基礎設施會有大機會。而別忘了,基礎設施意味著大量的數(shù)據收集。
逆轉、不對稱、迭代、基礎設施,簡稱RAUI。這就是我說的四個B端的條件。
不得不說說我們所在的行業(yè)。我一直認為新車流通的B端領域比二手車更加有空間,就是因為這4個點:
• 新車市場以前主機廠主導,現(xiàn)在轉變成經銷商主導的“買方市場”——逆轉Reverse;
• 大量下沉渠道中的經銷商有極大的找車需求,主機廠也急需找到4S之外的吃車渠道——不對稱Asymmetrical;
• 大量新的專業(yè)的經銷商開始涌現(xiàn),原先依靠房地產成長起來的土豪經銷商投資人退出舞臺——迭代Upgrade;
• 下沉渠道增速極大但缺少倉儲物流和交易擔保,急需基礎設施——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
所以我們才去做這件事,所以我們才認為這件事有譜。換句話說,如果看不到RAUI這4個點,就慎重。
第二,是從哪開始做更快?
同樣看歷史,所有大型的平臺和復雜業(yè)務,都是一點一點做起來的。最初切入的那個點,一定是當時市場最痛的本質問題。
問題有很多, 我們一定需要往深了挖,才能找到最本質的那一個點。比如“找不到車”,事實上是如此嗎?隨便加一個微信群,就有幾十個上百個人在發(fā)資源,找到一個賣車的比找一個賣菜的容易多了。所以問題不是“沒有車”,而是沒有“敢放心買的車”。我們碰到最多的問題,是客戶來問我們“這家靠譜么?”
這就是“安全”。安全,需要做很多文章,也有很多方法。大家都看到了支付寶現(xiàn)在主要靠“芝麻信用”來證明賣家是騙子還是誠信賣家,也用“芝麻信用”來證明買家是好人還是碰瓷的?墒侨绻覀儸F(xiàn)在就去做“芝麻信用”,那一定有問題。
在網上交易剛開始的時候,用戶最擔心的,也是“安全”,所以支付寶做的東西叫“擔保交易”,控制金流,錢在他那。然后他說“你敢用,我敢賠。”再加強買家信心。
所以,知道我們應該做什么了么?在自己的行業(yè)里,做最最基礎的和急需做的東西。哪怕是“擔保交易”。
拿我們的業(yè)務來說,汽車經銷商買家擔心錢打水漂,賣家擔心車發(fā)出去被找事兒,所以出來第三方控制金流,這就是第一階層的擔保“錢不丟”。
但我們做到了第二層,控制物流。為什么,因為行業(yè)特殊,汽車是動產,這是風險的核心。當我們做了物流,發(fā)現(xiàn)我們擁有了更多的客戶,也擁有了更多的交易信息。所以這樣的感受非常強烈。這是第二層擔保“貨不錯”。
只有這樣積累了大量的數(shù)據,我們才可以做到第三層,保證“人不壞”。
回頭想,支付寶為什么不控物流,因為他沒有行業(yè)屬性,一方面更能抓住共性需求,另一方面行業(yè)深度就會不足,也是垂直領域的大機會。
換句話說,行業(yè)領域“支付寶”的深度一定要更大,發(fā)展也會更有價值。
好了,我基本說完了。
總結一下是:
1、B端服務是未來的大趨勢,但是B端和C端不同,C的邏輯放過來一定錯。
2、B2B應該讓買賣雙方直接交流,平臺做服務者,安靜地做個支付寶才好。
3、B端服務需要十年努力,行業(yè)才能有巨變?刂乒(jié)奏,不同層次的做法不同。
4、行業(yè)支付寶比支付寶需要有更深的服務,空間也更大。
5、錢不丟、貨不錯、人不壞,是行業(yè)支付寶的三個層次,只有都做到才能爆發(fā)。
【賣好車李研珠:B2B搞撮合+自營是錯的】相關文章:
80后李燁網上賣燒烤年賺百萬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10-21
收完加盟費,公司就搞失蹤06-15
網約車平臺買車應對新政 自營車輛優(yōu)先派單05-22
大學生賣煎餅“賣”出了連鎖店05-03
開店賣什么好?08-12
網店賣什么好?05-14
擺地攤賣襪子05-18
賣包子創(chuàng)業(yè)故事08-02
李想創(chuàng)業(yè)故事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