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天大博士創業“賣菜” 估值過億
徐傳超總是快人一步。在他連續跳級、16歲便從山東農村考上大學時,就有人預言,這孩子腦子聰明能念到博士。然而,他們猜到了開頭卻沒猜到結尾。徐傳超確實在23歲就考上了博士,結果卻又成了一個“賣菜哥”。
這個19分鐘就能跑完5000米的學霸,又把“神速”用在了賣菜上。徐傳超用“互聯網+實體店”的模式創辦了以“季蒔鮮”為品牌的農產品生鮮超市。不到兩年時間,在天津中心城區已經開了22家連鎖店。如今,“季蒔鮮”已經成了天津單體最大的連鎖生鮮超市,日均流水過百萬元,員工370多人。
創新“農超對接”模式 真正實現物美價廉
煙臺蘋果、隴南蜂蜜、內蒙古土豆、玉田白菜……在天津市南開區西湖道的一家季蒔鮮生鮮超市里,400多種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農副產品琳瑯滿目。“這是一家圍著老百姓廚房轉的生鮮超市,最大的特點——便宜!”徐傳超指著一種廣西蜜橘舉例說,這是從產地直采的蜜橘,一斤只要1.9元,而對面的羅江路菜市場,同樣的一斤蜜橘售價3.5元。
為什么價差這么大?這就是徐傳超的“季蒔鮮”最大的秘訣,真正實現“農超對接”。
簡單地說,“農超對接”就是讓生產基地直通終端門店,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保證質量。徐傳超說,一個蘋果,原來要經過“產地——合作社——長途運輸——一級批發——二級批發——菜市場”6個環節才能到消費者菜籃子里,“現在把中間環節減掉,讓農民增收,也讓普通消費者得利”。
聽起來容易,然而保證這一切的實現需要一整套全新的供應鏈管理系統。這恰好用到了徐傳超讀博士時學的專業——物流供應鏈。而他做的是一件正在顛覆這個行業的事情。他正在著手搭建一個農超對接的種植可視化與過程可追溯的全渠道供應鏈管理體系,最終將通過平臺的大數據分析,指導產地的精細化種植和養殖,實現農產品的供給側改革。
已經有人出一個多億想收購徐傳超的公司,被他婉拒,“建立農產品超市僅僅是創業的第一步”,徐傳超對未來有著清晰的規劃,“我真正的目標是要打造基于農產品流通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重塑一個行業”。
曾失敗兩次賠了百萬元“買”來成功經驗
徐傳超總是做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20歲那年,機械制造專業本科畢業,他并不知道未來應該干點什么,“要不就再讀讀書吧!”碩士他選擇了光電子專業,因為“未來很多東西都要和電子、電腦結合”。在讀研究生二年級時,他跑去江蘇一家光電企業實習并參與新公司組建。以一個實習生的身份,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結合公司的研究成果,為這家企業申請了4個專利,其中2個專利實現投產,幫公司減稅,大幅增加了利潤。老板被這個年輕小伙子驚呆了,開出高額薪水挽留他,而他因為被保送清華大學光電專業讀博士,“決定去北京看一看”。
出人意料地,博士還沒入學他就放棄了,“因為想換一個專業”。隨后,他考上了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的物流供應鏈專業,也跟隨導師做了不少項目。博士二年級,他開始了真正的創業之路。
徐傳超看到了農產品物流行業的機會——行業格局未定、市場大、競爭亂,“唯獨有一個細分領域還沒有發展成型,那就是生鮮和冷鏈物流”。
生鮮配送市場預期規模達到萬億級別,“從國家統計數據看,未來3至5年的冷鏈物流以21%的增長率發展。”而眼下的天貓超市、中糧我買網等大型電商主要配送旗下網站的生鮮產品,面向的大多是高消費人群,“我的目標是普通老百姓”。
隨后,他開始實地考察。走遍了七八個省市的幾十個農產品種植基地。在田間地頭跟農民聊天、與跑長途運輸的商販一起算賬、跟種植基地大戶討教、和街頭開蔬果店的老板商量合作……“常常在農貿市場待上一整個晚上,第二天接著到公司開會。”生鮮行業的每一個環節他都堅持自己去走一遍,發現和摸索其中的問題。
即使這樣,他依舊遭遇了失敗。第一次,他做了一個車貨對接服務平臺,由于經驗不足,“只有信息流、沒有資金流”,一次性投入的90多萬元全都賠了進去。后來,他又轉型“生鮮物流平臺”。“當時互聯網創業風靡一時,很多實體行業都在向O2O(線上線下)轉型。”徐傳超想要打造一個生鮮物流平臺,對接蔬菜產地和社區零售菜販。然而由于對農產品銷售行業缺乏了解,再加上難以解決農產品挑選、分揀、運輸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第二次創業又以失敗告終,又虧了100多萬元。
賠光了自己以前打工掙的錢和父母給自己準備買婚房的錢,徐傳超“買”到了一個寶貴經驗:只有同時保證資金流、物流與信息流,通過提高效率與壓縮成本,才能產生盈利與可持續性發展。
現在,徐傳超自己做連鎖店,把從產地運來的各種生鮮在店內進行挑選、分級,“先用蔬菜做試點,逐漸推廣到水果和糧油米面,效果不錯”。
徐傳超對現有的老舊菜市場進行“生鮮商超化改造”。傳統菜市場面積大,農產品種類龐雜,購物環境比較臟亂,農產品的品質和菜價也很難得到保證。徐傳超通過物聯網技術與運營經驗,運用互聯網平臺將菜市場進行提升改造,以現代化設計理念打造全新的菜市場購物體驗,形成“互聯網+菜市場”的新型社區菜市場平臺,使菜市場具備私人訂制、大數據應用、平臺導流、產品推薦等功能,從而實現 “互聯網+菜市場”的服務擴展與數據轉換應用。
目前,徐傳超已對西湖道菜市場進行升經改造,從菜價、購物環境、食品安全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得到周圍老百姓的熱烈歡迎。季蒔鮮也以每月新開一家連鎖店的速度快速發展。“我們一直堅持扁平化管理,沒有中層管理,除此之外,我們還雇傭了300多名員工,解決了當地就業問題”。
一輩子做好一件事
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兒子徐傳超考上博士一度是家里最榮耀的事情。“聽說我創業賣菜,父母起初確實挺失望。”徐傳超告訴記者,一輩子向土地討生活的父母吃盡了其中的艱辛,希望兒子能找個輕松穩定的工作,“每月掙個萬八千工資,挺好”。
可徐傳超覺得創業做農產品生鮮超市,是一件有情懷的事。
2016年10月,山東煙臺紅富士蘋果出現大面積滯銷,季蒔鮮直接在當地預存了100萬斤蘋果,幫助當地果農渡過難關。“我們現在店里的紅富士蘋果都是從煙臺產地直供,絕對沒有打蠟,從源頭保證食品安全”。
徐傳超還曾隨天大經管學部師生一道赴天津薊縣,幫助解決薊縣蘋果滯銷的問題。首日便采購5噸滯銷蘋果放在季蒔鮮超市直銷。徐傳超也發現,薊縣的蘋果質量很好,但相對山東煙臺、山西等基地,蘋果產量還是不能保證,且缺少銷售渠道,導致現在很多果農都放棄種植轉而外出打工,他建議:“如果把滯銷的問題一解決,農戶就愿意留在家里,通過種蘋果也能過上好日子。這樣一來,不但實現了精準扶貧,留守兒童、空巢老人這些社會問題也可以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隨后徐傳超和天津大學援甘扶貧干部宋鵬又聯手打造了針對甘肅隴南山貨“農超對接”的精準扶貧方案,幫助當地山區盛產的優質農特產品,插上現代物流體系和銷售平臺的翅膀,構建一條產銷一體化鏈條,最終實現商家、農民和消費者共贏。
如今在徐傳超的超市里,有近20平方米專門展示推介隴南市名優特色農副產品的專區,有沙灣土蜂蜜、沙灣梅花椒、手工自制蜂糖酒、成縣核桃、康縣木耳、文縣咂桿酒、祥宇橄欖油等50余種名優特色農產品。“超市不收取隴南特產專區任何費用,只為了以最低成本將隴南的特產推廣到天津老百姓手中”。
他計劃,未來,季蒔鮮將打造“一縣一品”的扶持計劃。針對不同地區的地理位置不同,打造適宜的單品扶持計劃,以銷定產、定向采購,達到農產品的可視化與可追溯。
徐傳超越發感受到,“農超對接”一方面帶活了貧困地區的農產品銷售,也幫助當地農民脫貧致富解決就業;另一方面,便利了市民享用健康、生態、無污染的安全特色山貨,實現了互利共贏。
“食品的安全和質量是民生的保障,我覺得這件事夠我做一輩子的了。”徐傳超說,“如果我一輩子只做這一件事,把這件事做好,那也是很有意義的。”
【天大博士創業“賣菜” 估值過億】相關文章:
創業融資的估值算法08-04
公司創業融資怎樣估值11-30
創業融資時如何估值?03-26
創業融資時如何估值03-27
創業企業融資如何估值03-28
創業公司在融資不同階段的估值03-17
創業企業融資如何估值法03-29
創業企業融資估值之技巧11-30
公司創業融資時如何估值?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