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3則
愚公移山
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著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將近90歲了。由于被兩座大山阻隔,所以,愚公每次出門,都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準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意見如何?”
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更何況,就算是能搬移掉它們,我們把那些清理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里去呢?”經過一番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清晨,朝陽初上,愚公便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后,特地跑來勸說愚公:“你這樣做太不聰明了,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里。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么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玉帝報告了這件事。玉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于是,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了。從此,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列子·湯問》
【求解驛站】比喻做事有十分堅強的毅力和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
【活學活用】我們要有~一樣的精神,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夢想才能照進現實!
【妙語點撥】這個故事以兩座山的高大與移山人的年老體衰作對比,移山工具的簡陋與面臨的巨大困難作對比,襯托出移山之難和愚公改造自然的意志之堅;用孀妻弱子與智叟作對比,襯托出智叟見識的鄙陋和短淺,尤其是通過對比愚公和智叟,更顯示了“愚公”的.“愚”其實是大智若愚,大智大勇;“智叟”的“智”,卻是專打小算盤的小聰明,鼠目寸光。
【近義】精衛填海
【反義】虎頭蛇尾、半途而廢
為虎作倀
唐穆宗長慶年間,傳說有個處士馬拯,聽說衡山祝融峰上住著一個伏虎長老。他帶了一個童仆,上山去拜訪那位長老。
他登上祝融峰,來到一座佛寺,看見一位須發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非常熱情,堅決要馬拯留下來吃飯,可是廚房里的油和鹽剛巧用完了。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買油鹽。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門。馬拯獨自一人站在寺邊觀賞山景。這時,從山下又來了一個叫馬沼的隱士。兩人互通姓名之后,馬沼說他在半山腰看見一只猛虎在吃人。
馬拯趕緊問了那人的年齡、容貌、衣著,驚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馬沼又說:“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變成一個須發皆白的老和尚。”不一會,老和尚回來了,馬沼湊到馬拯耳邊,悄悄地說:“正是這個老和尚。”
天晚了,老和尚想請他們住僧房,兩人卻推說更喜歡住在齋堂里。到了齋堂后,兩人把門緊緊閂上,仔細留意著外面的動靜。半夜里,有只老虎幾次來撞門,兩人都使勁全身力氣頂住了,門始終沒有被撞開。兩人決心要除掉這只吃人的老虎,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第二天一早,兩人謊稱后院一口井里傳出怪聲,把老和尚騙到井邊。當老和尚湊到井口看時,馬沼抓住時機,一用力,把他推下井。老和尚一落水,立刻現出老虎的原形。為了斬草除根,兩人趕緊搬來大石頭,扔向井里,把老虎活活砸死了。
除掉老虎后,兩人下山,不料,迷了路。幸虧遇見一個獵人。這個獵人讓他們在搭建在樹上的窩棚里過夜。半夜里,兩人突然被樹下的嘈雜聲吵醒。借著月光定睛一瞧,居然有幾十個人,吵著要替老虎報仇。獵人趕緊為他們答疑解惑:“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卻替老虎開道,成了倀鬼。”馬拯聽完這番話后,罵道:“你們這些倀鬼,死在老虎嘴里,還要為它痛哭、報仇!”
古代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變成倀鬼,還要為老虎效力。“為虎作倀”由此而來。
——《漁樵閑話》
【求解驛站】被老虎咬死的人變成鬼,又去引誘別人來讓老虎吃,這種鬼叫作“倀”。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兇。為,替,給。
【活學活用】為著要得虎子而身入虎穴,決不是身入虎穴去~。(郭沫若《〈聞一多全集〉序》)
【妙語點撥】故事中的老虎不僅生性殘暴,而且足智多謀,是一只懂點“人類心理學”的老虎。它在與人斗爭的過程中,非常講究戰略戰術,這一點從它化身為須發皆白的老和尚即可看出。畢竟,在世人眼中,老年人一般易給人慈祥的感覺,加之又是整天推崇仁義道德的和尚,如此一來,更容易讓人對其失去防備之心,方便它下虎口。再有,它與人斗爭時,還實行“各個擊破”,計劃將馬拯和童仆逐個消滅。真是狡猾無比!不過,終究沒有戰勝萬靈之長的人類,死于非命,也算是為那些死于虎口的人們報了仇。
【近義】為虎添翼、助紂為虐
毛遂自薦
戰國時期,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后還缺一個人。
這時,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說:“希望先生就以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平原君說:“先生來到趙勝門下到現在幾年了?”毛遂說:“到現在三年了。”平原君說:“賢能的士人處在世界上,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F在,處在趙勝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你沒有稱道,趙勝也沒有聽到贊語,這是因為先生沒有什么才能的緣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如果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就會像禾穗的尖芒那樣,整個鋒芒都會挺露出來,不單單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于被說服,同意毛遂一道前往。那十九個門客則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毛遂。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臺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下去!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臺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么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兵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后,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到,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了。”
成語“毛遂自薦”由此而來。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求解驛站】比喻不經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任某一項工作。
【活學活用】潘碩同學想當班長,~,班主任居然同意了。
【妙語點撥】一位平時默默無聞的門客,三年苦于懷才不遇,卻在關鍵時刻勇敢地推銷自己,以其超人的膽識與智慧,成功促使楚、趙合縱,并留下了“三寸不爛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的美譽。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要懂得抓住表現自己的機會,善于推銷自己。不要因為擔心會招來他人的嘲笑或拒絕而羞于自我推薦,也不要總是等著別人去推薦。當你缺乏自薦的勇氣時,不妨想想毛遂以一張厚臉皮說服平原君的情景,想想毛遂自薦獲得成功后的喜悅與作為。
【近義】自告奮勇
【反義】自慚形穢
【成語故事3則】相關文章:
天奪之魄成語故事02-19
不寒而栗成語故事01-31
成語故事:指鹿為馬12-24
成語故事杞人憂天12-24
以古非今成語故事12-24
袂云汗雨成語故事12-19
以卵擊石成語故事12-18
成語故事:兔死狗烹12-16
成語故事投鼠忌器12-15
成語故事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