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氣的成語故事
沆瀣一氣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
崔柯沆知貢舉,得崔瀣。時榜中同姓,瀣最為沆知。談?wù)叻Q:“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釋義:比喻氣味相投的人連結(jié)在一起,F(xiàn)帶貶義,表示臭味相投的人勾結(jié)在一起。
故事:隋唐時,讀書人要做官,都要經(jīng)過科舉考試。唐僖宗當(dāng)政期間,在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考試,各地已經(jīng)取得一定資格的讀書人,來到長安應(yīng)考。在眾多的`考生中,有個叫崔瀣的很有才學(xué),考下來自己感覺也不錯,就等著發(fā)榜了。主持這次考試的官員名崔沆。他批閱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覺得好,就把地錄取了。發(fā)榜那天,崔瀣見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興。按照當(dāng)時的習(xí)俗,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稱他為恩師。發(fā)榜后,門生要去拜訪恩師。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為座主,見到崔澀瀣這位與自己同姓的門生;顯得格外高興。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來是一個詞。表示夜間的水氣、霧露、于是,愛湊趣的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他們師生兩人象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
【成語解釋】 沆瀣:夜間的水氣。這里指唐僖宗時;擔(dān)任主考官的崔沆;錄取了一個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開玩笑;將他倆的單名連起來是“沆瀣”兩字。指“沆”、“瀣”兩人連成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jié)合在一起。
【成語出處】 宋 錢易《南部新書》:“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談?wù)叻Q‘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近 義 詞】 狼狽為奸、同流合污
【反 義 詞】 志同道合、肝膽相照、精誠團(tuán)結(jié)
【成語舉例】 皓東的敏銳活潑,和勝佛的豪邁靈警,兩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氣。(清 曾樸《孽;ā返谑幕)
【感情色彩】 貶義成語
【沆瀣一氣的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沆瀣一氣成語故事08-18
聞雷失箸的成語故事06-09
奇貨可居的成語故事06-08
尸居余氣的成語故事06-08
樂此不疲的成語故事05-29
魚目混珠的成語故事01-01
才疏意廣的成語故事12-29
食少事繁的成語故事12-28
呵壁問天的成語故事12-28
彈冠相慶的成語故事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