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山扛鼎成語故事
拔山扛鼎成語故事1
【注音】bá shān gāng dǐng
【出處】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史記·項羽本紀》又:“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釋義】扛:雙手舉起。拔起大山,舉起重鼎。形容力氣很大。
【用法】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力氣極大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拔山蓋世、拔山舉鼎
【反義詞】軟弱無力
【同韻詞】投河奔井、追風躡景、倒裳索領、造謀布阱、溫凊定省、尋風捉影、登山陟嶺、鏤塵吹影、餐霞飲景、迷頭認影。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秦朝末年,項羽少年時不喜歡讀書寫字,叔父項梁改教他擊劍,他想學抵敵萬人的本事,項梁教他兵法,他不肯認真鉆研,但力氣很大,能舉起幾百斤重的鼎。同劉邦爭天下8年,最后被迫在垓下烏江邊自刎,感慨自己“力拔山兮氣蓋世”
【成語示例】漢祖入關破秦而楚后之拔山扛鼎,力大過人。 宋·邵雍《皇極經世緒言》第二卷
拔山扛鼎成語故事2
【拼音】bá shān gāng dǐng
【成語故事】秦朝末年,項羽少年時不喜歡讀書寫字,叔父項梁改教他擊劍,他想學抵敵萬人的本事,項梁教他兵法,他不肯認真鉆研,但力氣很大,能舉起幾百斤重的鼎。同劉邦爭天下8年,最后被迫在垓下烏江邊自刎,感慨自己“力拔山兮氣蓋世”。
【出處】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史記·項羽本紀》又:“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釋義】扛:雙手舉起。拔起大山,舉起重鼎。形容力氣很大。
【用法】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力氣極大
【近義詞】拔山蓋世、拔山舉鼎
【反義詞】軟弱無力
【示例】漢祖入關破秦而楚后之拔山扛鼎,力大過人。 宋·邵雍《皇極經世緒言》第二卷
史記中的故事:拔山扛鼎的故事
項羽是楚國下相人,他從小跟隨叔父項梁生活。項家世代為楚將,項羽的祖父就是楚國名將項燕。
項羽年少時曾讀過書,但沒什么進展,后又去學劍,仍然不行。叔父項梁生氣了,問他到底要學什么。項羽說:
“讀書只要能寫自己的名字就足夠了,學劍只能對付一個人, 我要學能對付萬人的本領!
項梁只好教他兵法。項羽這才高興起來。
后來項梁殺了人,為了躲避仇家報復,他帶著項羽到吳中居住。
有一次,秦始皇到會稽巡游,很多百姓在路邊觀看,項梁帶著項羽也在人群中。項羽指著秦始皇說:“這個人,我可以取代他!表椓杭泵ξ孀∷淖煺f:“不要胡說,要誅滅九族的!钡闹邪蛋捣Q奇,覺得項羽不平常。
這時項羽已長得很高大,大約有八尺多點,力氣大得能舉起青銅鼎,當地的年輕人已沒人是他的對手,對他非常敬畏。
后來,陳勝吳廣起義,隨后各地義軍蜂擁而起,項羽也隨著叔父項梁率軍起義。他憑著自己的勇氣和兵法在戰爭中逐步擴大勢力,并成為重要的義軍首領。
他和劉邦率領的另一支強大的義軍共同推翻了秦朝的統治。隨后又同劉邦展開了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
項羽在戰爭中失利,被劉邦包圍在垓下。由于項羽部下大部分是楚國人,劉邦命人在四周唱起楚國歌謠,項羽以為自己的老家已被劉邦占領,心中驚慌。軍士們也都無心戀戰。
項羽預感到自己大勢已去。就作了一首《垓下歌》,歌中唱道:“我力能拔山英雄蓋世,但天時不利連駿馬也不肯走了。駿馬不走我還有辦法,虞姬我可拿你怎么辦呢?”
不久之后,戰敗的項羽在烏江自刎而死。
后來,“拔山扛鼎”這一典故,用來形容人力大無窮;或用來借稱項羽。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的海軍將領鄧尼茨之所以被稱為“狼頭”,就是因為他首創了海戰的“狼群戰術 ”,使納粹德國海軍在二戰初期猖狂一時!袄侨簯鹦g”與古德里安的“閃電戰 ”并稱為納粹德國軍隊的海陸兩大“法寶”。
所謂群狼群戰術,即用多艘潛艇組成小分隊,像狼群一樣輪番對敵方軍艦和運輸船發起水下攻擊。德國海軍 用“狼群戰術”時,集中幾艘潛艇力量,攻擊一個海上目標,用幾艘潛艇的攻擊力來摧毀重型艦船。德國海軍用“狼群戰術”,組織成群潛艇襲擊盟國的海上艦船,破壞盟國的海上運輸線,使盟軍蒙受重大損失。
狼群戰術具體方法:行動中一般要派出數艘艦艇在海上進行游獵,當發現目標后,進行水下跟蹤。一艘“狼頭”艦來指揮 “群狼”的統一行動。狼群一般都在夜間攻擊,狼群中各艘潛艇從對方護衛艦隊的間隙或側翼隱蔽地穿過去,由于多艘潛艇同時對同一目標發動攻擊,這樣,提高了了命中率,同時可以出現有幾枚魚雷命中同一目標。這樣,“狼群戰術”可以取得較大戰斗效果,“狼群戰術”因此而得名。但后來因為盟軍及時地采取護航制度和盟軍反潛技術的嫻熟而使狼群戰術逐漸被淘汰。
拔山扛鼎成語故事3
成語解釋拔:拔起來?福簝墒峙e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為青銅鑄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舉起鼎。形容力大無比。
成語出處: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庇郑骸坝谑琼椡跄吮杩犊詾樵娫唬骸Π紊劫鈿馍w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成語繁體:拔山摃鼎
成語簡拼:BSGD
成語注音:ㄅㄚˊ ㄕ ㄍㄤ ㄉ一ㄥ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拔山扛鼎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力氣極大。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扛,不能讀作“ɡànɡ”。
成語辨形:鼎,不能寫作“頂”。
近義詞:拔山蓋世、拔山舉鼎
反義詞:軟弱無力
成語例子:漢祖入關破秦而楚后之拔山扛鼎,力大過人。(宋 邵雍《皇極經世緒言》第二卷)
英語翻譯:great in strength
成語故事:秦朝末年,項羽少年時不喜歡讀書寫字,叔父項梁改教他擊劍,他想學抵敵萬人的本事,項梁教他兵法,他不肯認真鉆研,但力氣很大,能舉起幾百斤重的鼎。同劉邦爭天下8年,最后被迫在垓下烏江邊自刎,感慨自己“力拔山兮氣蓋世”。
拔山扛鼎成語故事4
拔山扛鼎的故事
項羽是楚國下相人,他從小跟隨叔父項梁生活。項家世代為楚將,項羽的祖父就是楚國名將項燕。
項羽年少時曾讀過書,但沒什么進展,后又去學劍,仍然不行。叔父項梁生氣了,問他到底要學什么。項羽說:“讀書只要能寫自己的名字就足夠了,學劍只能對付一個人,我要學能對付萬人的本領!
項梁只好教他兵法。項羽這才高興起來。
后來項梁殺了人,為了躲避仇家報復,他帶著項羽到吳中居住。
有一次,秦始皇到會稽巡游,很多百姓在路邊觀看,項梁帶著項羽也在人群中。項羽指著秦始皇說:“這個人,我可以取代他!表椓杭泵ξ孀∷淖煺f:“不要胡說,要誅滅九族的!钡闹邪蛋捣Q奇,覺得項羽不平常。
這時項羽已長得很高大,大約有八尺多點,力氣大得能舉起青銅鼎,當地的年輕人已沒人是他的對手,對他非常敬畏。
后來,陳勝吳廣起義,隨后各地義軍蜂擁而起,項羽也隨著叔父項梁率軍起義。他憑著自己的勇氣和兵法在戰爭中逐步擴大勢力,并成為重要的.義軍首領。
他和劉邦率領的另一支強大的義軍共同推翻了秦朝的統治。隨后又同劉邦展開了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
項羽在戰爭中失利,被劉邦包圍在垓下。由于項羽部下大部分是楚國人,劉邦命人在四周唱起楚國歌謠,項羽以為自己的老家已被劉邦占領,心中驚慌。軍士們也都無心戀戰。
項羽預感到自己大勢已去。就作了一首《垓[gāi]下歌》,歌中唱道:“我力能拔山英雄蓋世,但天時不利連駿馬也不肯走了。駿馬不走我還有辦法,虞姬我可拿你怎么辦呢?”
不久之后,戰敗的項羽在烏江自刎而死。
后來,“拔山扛鼎”這一典故,用來形容人力大無窮;或用來借稱項羽。
拔山扛鼎的材料
【注音】bá shān gāng dǐng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庇郑骸坝谑琼椡跄吮杩犊,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解釋】扛:雙手舉起。拔起大山,舉起重鼎。形容力氣很大。
【用法】作謂語、定語、補語
【近義詞】拔山蓋世 拔山舉鼎
【反義詞】舉鼎絕臏 軟弱無力
【年代】古代
【例句】那舉重運動員走上臺,往杠鈴前一站,膀圓腰粗,胸脯盡是黑毛,立在那兒像半堵黑塔,是個~的大力士。
拔山扛鼎的點評
一個人不論有多大的能力,都得將自己的能力用對地方,才能發揮能力的作用。如果能做到能文能武自然是好的,但是我們絕對偏向文或是武,而是要全面發展,要做到有勇有謀才能很好的生存哦!
【拔山扛鼎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指鹿為馬12-24
成語故事杞人憂天12-24
以古非今成語故事12-24
袂云汗雨成語故事12-19
以卵擊石成語故事12-18
成語故事:兔死狗烹12-16
成語故事投鼠忌器12-15
成語故事文12-15
最新成語故事12-15
孝順成語故事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