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成語故事精選
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誕生了大量的成語故事,以下是yjbys小編收集的成語故事,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春秋戰國成語故事一
【成語】: 威武不屈
【拼音】: wēi wǔ bù qū
【解釋】: 威武:權勢,武力;屈:屈服。強暴的壓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堅貞頑強。
【成語故事】:
孟子說:“真正的大丈夫是實行仁義的人。‘仁’者愛人,‘義’者幫助人,扶危濟困,讓自己的行為使別人受益。他不必名震四海。當他有機會施展報復時,就會使天下人受益;即使不得志也不會埋怨命運不公,仍堅持自我的完善。真正的英雄不會因為富貴而胡作非為、也不會因貧賤而改變思想,更不會在暴力面前屈服。”孟子的思想影響了許多歷史上的大英雄。
春秋戰國成語故事二
【成語】: 為富不仁
【拼音】: wéi fù bù rén
【解釋】: 為:做,引伸為謀求。剝削者為了發財致富,心狠手毒,沒有一點兒仁慈的心腸。
【成語故事】:
戰國時,騰國很弱小。當時各國諸侯都為開疆拓土而不斷發動戰爭,尤其是大國諸侯隨便制造一個事端就向小國興兵。戰勝之后,小國輕則割地賠款,重則國家從此消失。大國諸侯嘗到了甜頭,發動戰爭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喊殺之聲在華夏大地上回蕩,戰爭風云經年不散,把那個時期稱為戰國,真正的名副其實。滕國本來就國勢衰微,到了滕文公繼位時,面臨的局面更為嚴峻:府庫空虛,民生凋敝,四周列強環伺,虎視眈眈,隨時都有亡國的可能。滕文公決心收拾殘局,振興滕國。他首先征詢朝中文武官員的意見,讓官員們拿出治國興邦的辦法。滕國官員覺得這個題目太大,不知從何處著手,一個個都像鋸掉了嘴的葫蘆,開口不得,悶悶不語。滕文公一氣之下,命令散朝。滕文公回到宮中憑欄遠眺,默默沉思。他忽然想到,大學問家孟子現今正旅居滕國,為什么不請教他呢。于是,滕文公輕車簡從,來到孟子住處。孟子見國君親自前來,覺得有些意外。滕文公落座之后,首先問道:“老朽不過是一介布衣,不敢勞駕國君,如有疑問,老朽樂于效力。”滕文公長嘆一聲說:“您是大學者,大賢人,所以特來請教。您知道,滕國兵微將寡,國家貧弱,依先生之見,怎樣才能使滕國早日富強起來不受鄰國欺侮呢?”孟子見滕文公態度誠懇,便直言相告說:“人民是國家的本源,把一個國家比喻為大樹,那么人民就是樹根,樹根越發達粗壯,才能使技干強健,樹葉茂密,大樹才能茁壯生長呀。”滕文公問:“怎樣才能使樹根健壯呢?”孟子說:“當然要施仁政,孔子說:仁者愛人。要珍惜民力,不要做勞民傷財的事情,更不要隨意增加人民的負稅。人民安居樂業了,還愁國家不富嗎。陽虎說的想發財就不能講仁義這句話十分荒謬。對一國之君來說,只有講仁義才能使人民愛國,人民才肯為國家效命。如果,國君橫征暴斂,弄得人民怨聲載道,人民當然不愿為國君效力了。”滕文公面露喜色,決心在國內推行仁政。
春秋戰國成語故事三
【成語】: 韋編三絕
【拼音】: wéi biān sān jué
【解釋】: 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成語故事】:
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簽,稱為竹“簡”,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后,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夾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他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春秋戰國成語故事精選】相關文章:
關于春秋戰國時的成語故事10-30
《春秋戰國的紛爭》教學反思11-23
簡述春秋戰國時期音樂審美教育思想論文09-26
兒童成語故事精選15篇03-03
古代成語故事精選15篇01-11
成語故事精選:不恥下問12-14
關于歷史的成語故事(精選)08-17
簡述春秋戰國時期的音樂審美教育思想論文09-26
小升初語文春秋戰國時代作家作品知識點匯總06-15
淺析春秋戰國時期儒家的音樂教育思想論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