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死字的成語故事
在古代帶有死字的成語并不少見,這些成語都是怎么來的呢?以下是yjbys小編收集的成語故事,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帶有死字的成語故事一
【成語】: 死而不朽
【拼音】: sǐ ér bù xiǔ
【解釋】: 指身雖死而聲名、事業長存。
【成語故事】:
公元前549年,魯國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晉國去訪問。晉國的卿范宣子接待了他,并且與他交談起來。范宣子問穆叔道:“古人有話說:‘死而不朽。’你知道它說的是什么嗎?”穆叔不清楚范宣子提出這個問題的用意,沒有馬上口答。范宣子以為穆叔答不上,得意他說:“我的祖先,虞舜前是陶唐氏,夏朗后是御龍氏,在商朗是象韋氏,在周朝則是唐社氏。周王室衰敗以后,由晉國主持中原的盟會,執政的是范氏。所謂‘死而不朽’,恐怕說的就是這個吧!”穆叔聽他這樣說,覺得很不入耳,便說:“據我所聽到的,這叫做世祿,也就是世世代代享受祿位,而不是‘不朽,。魯國有一位已經去世的大夫,叫藏文種。死了以后,他的話世世代代沒有被人們廢棄。所謂‘不朽’。,說的是這個吧。”他接他又說:“我聽說,最高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樹立功業,再其次是樹立言論。如果能做到這樣,雖然死了也久久不會被人們廢棄。這叫做三不朽。若只是保存和接受姓氏,用來守住宗廟,世世代代不斷絕祭祀,那是每個國家都有的,不能說是不朽。
帶有死字的'成語故事二
【成語】: 死不旋踵
【拼音】: sǐ bù xuán zhǒng
【解釋】: 旋踵:旋轉足跟,即后退。比喻不畏艱險,堅決向前。亦比喻極短時間內即死去。
【成語故事】:
“死不旋踵”原作“死不還踵”。這個成語,原出自《淮南子·泰族訓》。原文說:“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意思是:春秋戰國之際的著名思想家墨子的學生有180人,他們都是不避艱險、奮不顧身、至死也不會回頭的人物。
《后漢書·黨錮列傳·李膺傳》里記載著“死不旋踵”的故事。東漢桓帝時代,宦官專權,與大官僚集團斗爭十分激烈。世家豪族李膺做司隸校尉時,宦官頭子張讓的弟弟張朔做野王(現在河南省沁陽縣)縣令,貪贓枉法,兇暴殘民,甚至殺戮孕婦。張朔害怕受到李膺的懲罰,于是畏罪逃到張讓家里,躺在一根空心的屋柱內。李膺知道這個情況后,親率役卒,沖進張讓家里,砍破屋柱,把張朔捉來殺了。張讓向桓帝告狀,桓帝召李膺進宮,責問他為什么不先請示就把張朔處以死刑。李膺回答說:“現在我到任已經10天了,怕犯了積壓案件的過失,想不到竟得了辦案快的罪名。我自知有罪,死期就在眼前,但我并不懼怕(原文是“誠自知釁責,死不旋踵”),特請寬限5天,讓我把那些壞蛋懲辦完,卸了任再來受刑。”桓帝聽了,回頭對張讓說:“這是你弟弟罪有應得,司隸校尉有什么過錯?”
“旋踵”是轉動腳后跟,即后退的意思,有時也比喻時間很短。后來,人們引用“死不旋踵”這個成語,來比喻不避艱險,即使死也不后退或死在眼前也不怕。
帶有死字的成語故事三
【成語】: 死灰復燃
【拼音】: sǐ huī fù rán
【解釋】: 冷灰重新燒了起來。原比喻失勢的人重新得勢。現常比喻已經消失了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
【成語故事】:
西漢時,韓安國是漢景帝與梁孝王身邊一個很受歡迎的人。但是他年輕的時候,也曾經發生過一段曲折的故事。
由于受到某件事的牽連,他被送進監獄等最后的判決下來。在監獄里有一個叫田甲的看守,對他非常不禮貌,常常毫不留情地羞辱他。有一次安國被欺負得太過份,就告訴田甲說:“你不要以為我這輩子就沒有出人頭地的一天,暫時熄了火的灰燼,難道就沒有可能再燒起來嗎?”田甲得意地說:“如果會的話,我一定會撒泡尿澆熄它。”可是,過了不久,安國無罪釋放,而且還當上了大官。這時,田甲只好低頭向韓安國認錯。
帶有死字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推薦:
10.帶有百字的成語故事
【帶有死字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帶有自信的名言英語11-28
帶有在字的成語01-04
帶有鴨子的歇后語08-08
帶有飯的歇后語11-21
帶有一的歇后語11-04
帶有水的歇后語12-22
帶有古風的句子集錦10-25
領帶有哪些知識10-29
帶有哲學意味的職場勵志名言07-21
帶有人名的歇后語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