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成語小故事(通用15篇)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經典的成語小故事,歡迎閱覽。
經典的成語小故事 篇1
斬草除根
春秋時期,有一次衛國與陳國合兵一處,進攻鄭國。鄭莊公吃了敗仗,就向陳桓公提出兩國講和。陳桓公說什么也不答應,他的弟弟陳五父對他說:“與善良的人親近,與鄰國和睦相處,是最寶貴的東西,不可失去。我看鄭國既然服軟了,就跟他們講和吧!”
聽了弟弟的`話,陳桓公很生氣,說:“宋國和衛國國勢強盛,我對它們有幾分畏懼,恐怕它們為難我;可鄭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我去攻打它,它還能把我怎么樣呢?”于是命令本國軍隊繼續攻打鄭國。
兩年以后,鄭國終于強大起來,派遣軍隊攻打陳國,大獲全勝。陳國的鄰國眼看陳國吃虧,卻不來救助。
人們紛紛議論,說:“陳國國君真是自找苦吃,他長期做惡事不知改悔,當然會有這個結果。古書有言,做惡事容易,但惡事如同燎原的烈火一樣,無法撲滅,最后還會將大禍引到自己頭上。
“周朝的大夫周任講過這樣的道理:作為一個國君,對待惡事應像農夫對待雜草一樣,將它們鏟除干凈,連根拔掉,從而使它們不再生長出來,只有這樣做,善事才會漸漸多起來!
經典的成語小故事 篇2
心腹之患
春秋時期,越國和吳國是鄰國,越國趁著吳國忙于進攻楚國而經常出兵去襲擊吳國的邊境。吳國被惹煩了,就出兵討伐越國,不料卻吃了敗仗,吳王闔閭也因為受傷而死去。他的兒子夫差繼承吳王之位后,為報父仇,勵精圖治,后來大敗越國,并乘勝攻入了越國的都城。越王勾踐率領著僅存的五千殘兵敗將退到了會稽,并派人向吳國求和。
吳國的'大臣伍子胥對夫差說:“越王勾踐為人能含辛茹苦,今天要是大王不一舉殲滅他,將來一定會后悔!笨墒菂峭醴虿钜驗檫@次的大勝而驕傲自滿,根本聽不進伍子胥的勸諫,下令準許越國議和。吳王大勝越國以后,夫差自以為從此可無后顧之憂了,于是一心想到中原和晉國、齊國等國家比試比試,分個高下。而這時的越王勾踐時刻不忘喪國之恥,臥薪嘗膽,越國的國力漸漸恢復起來。伍子胥又規勸夫差說:“勾踐一餐沒有兩味葷菜,哀悼死去的,慰問有病的,將打算有所作為。這個人不死,一定是吳國的禍患,F在吳國有越國在身邊,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原文是:‘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大王不先鏟除越國,卻一心致力攻打齊國,不是很荒謬嗎?”可吳王還是不聽伍子胥的規勸。由于他連年用兵,結果國力空虛,終于在公元前473年被越國消滅了。
成語“心腹之患”由“心腹之疾”演變而來,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害。
經典的成語小故事 篇3
民不聊生
戰國末期,各諸侯國連年征戰,都想多占土地,增加實力。秦國將韓、魏兩國軍隊打得大敗,殺死二十四萬人。被殺士兵的家屬非常難過,痛不欲生。從此以后,秦軍經常帶領軍隊,攻打韓、魏,到處燒殺掠奪。
后來,秦國攻打魏都大梁沒有成功,就把氣撒到楚國身上。秦將白起率領大軍攻入楚國,將楚頃襄王趕跑,楚地百姓受盡了戰爭之苦。一年之后,白起大軍再次進攻魏都大梁,又沒有攻下。在這種情況下,秦昭王提出與韓、魏兩國修好,三國起兵,共同討伐楚國。
楚王聽到這種情況,非常著急,就派使臣黃歇到秦國求和。
黃歇到了秦國后,就寫了篇文章,向秦昭王說明:“現在秦國的心腹之患是韓、魏兩國,而不是楚國。因為這兩國的百姓被您所殺者數也數不過來,活著的也都無以為生,流離失所。韓、魏兩國同秦國仇深似海,一定會找機會進行報復。您如果聯合韓、魏攻打我們楚國,等于給他們提供發展機會,讓他們強大起來。加上大王的軍隊肯定要借韓、魏兩國之道,一旦他們的軍隊對秦軍發動襲擊,秦軍的失敗會很快到來。所以不如我們兩國聯合起來,共同攻打韓、魏。這樣一來,秦國才能長治久安!
秦昭王覺得黃歇的話很對,便把白起召回,暫時停止對楚用兵,并與楚國結成了聯盟。
滄海遺珠
唐朝時,有一位歷任高宗、中宗、睿宗三朝的老臣狄仁杰,他建立了不朽的功績,對大唐的`興盛起到重要作用。后來,武則天掌握了政權,他協助女皇處理朝政,以不畏權勢聞名中外,深受人們的欽敬。
狄仁杰雖然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但他的從政道路布滿了荊棘。他青年時代參加明經考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結果被委任為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參軍。這時就有無賴的官吏對他進行誣告,于是皇上派大臣閻立本對狄仁杰的問題進行處理。
閻立本召來狄仁杰,見他相貌不凡,氣質高雅,心中先有了幾分喜愛。狄仁杰回答訊問時,從容不迫,安詳鎮定,這使得閻立本驚奇起來。而狄仁杰憂國憂民的情懷在他的言辭中得到充分表現,又感動了這位欽差。
訊問剛結束,閻立本將狄仁杰的大手緊緊握住說:“過去孔子曾講:‘查看一個人的過失,可以判斷這個人的賢愚。’今天我的眼前就站著一位賢人!照我的看法,仁杰兄實在是一顆大海里的珍珠,只是沒有進入采珠人的視線罷了!”
經典的成語小故事 篇4
勵精圖治
公元前74年,西漢大將軍霍光立劉詢為漢宣帝。由于當時宣帝年紀小,因此一切朝政大事都由霍光獨攬,漢宣帝只是個擺設。
霍光雖然掌握著大權,霍氏一門也被封為三侯,但是霍光的老婆仍然感到不滿足。她為了使自己的小女兒成為皇后,竟然勾結御醫殺害了許皇后。霍光為了避免殺身之禍,就利用職權袒護了自己的老婆。
公元前68年,霍光死后,當時的御史大夫魏相建議漢宣帝逐步削弱霍氏的權力。漢宣帝便聽從了魏相的建議,逐步采取措施,最終罷免了霍氏三侯的爵位,并對魏相更加重用,不久就封他為丞相。這更加引起了霍氏家族對魏相的怨恨和害怕,他們計劃假借太后的.命令,先殺死魏相,然后再廢棄漢宣帝。漢宣帝得知消息后,馬上行動,將霍氏滿門抄斬。
從此以后,漢宣帝開始親自處理朝政,他決心振奮精神,力圖把國家治理得繁榮富強。(原文是:“宣帝始親萬機,勵精為治!)漢宣帝在位二十五年,由于他的努力,使得原來衰敗的西漢王朝重新強盛了起來。
成語“勵精圖治”由“勵精為治”演變而來,表示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勵,奮勉;圖,設法;治,治理好國家。
經典的成語小故事 篇5
鹿死誰手
東晉時期,我國北方出現了五個強盛的少數民族,先后建立了十六個國家,這種情況在歷史上被稱為“五胡十六國”。十六國的國主各有一番經歷,都不是輕輕松松就開創了基業。其中經歷最為奇特的,當數后趙國主石勒。
石勒字世龍,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他身體強壯,膽子很大,從小就對騎馬射箭感興趣。他屬于少數民族,在二十多歲時就被晉朝官吏掠賣到山東當了奴隸。后來,他與汲桑等人起來造反,聚集了一伙人。汲桑死后,石勒帶領手下人投奔了匈奴人劉淵。劉淵認為石勒才能出眾,就封他為將軍。
石勒重用漢族官僚張賓,請他為自己出謀劃策,結果終于形成割據一方的力量。公元319年,他自立為趙王,他所掌握的政權被后人稱為后趙。公元329年,他消滅前趙,占領了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石勒建都襄國(今河北邢臺),與東晉、成漢三足鼎立,互爭天下。
一天,外國使臣來到后趙朝賀,石勒設宴歡迎。在宴會上,石勒想到自己創下這么大的基業,連外國也承認,非常高興,于是乘著酒興向大臣徐光問道:“我的功勞與歷史上哪個君王能夠相提并論?”徐光是臣子,就趁機恭維他,說道:“陛下又有智又有勇,君王中的漢高祖、人臣中的曹操都比不上您。自古以來的帝王,哪個能和您相提并論呢!”
石勒明知這是夸大之詞,就笑笑說道:“你的.話太夸張了。一個人要緊的是有自知之明。我如果遇到漢高祖劉邦,一定不會和他作對,而是心甘情愿地做他的部下,為他效力,和韓信、彭越一樣建立功勛。我如果遇到漢光武帝劉秀,則會與他爭個高低,看看誰的本事強,可就不知道鹿死誰手,天下被哪個得到了!
后趙的臣子聽到石勒的這番話,非常高興,覺得自己的君主既不自傲,又有遠大的志向。
經典的成語小故事 篇6
七步成詩
三國時期,有一位名叫曹植(字子建)的人。他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著名詩人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由此不難看出他的才華橫溢。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時侯隨軍奔波,直到13歲才在鄴城安定下來。此后他與當時著名文學家王粲、徐干,陳琳、劉楨等人寫詩作賦,名聲很快就傳播開了。在曹操的幾個兒子中,曹植是最有才華的,曹操也因此想“廢長立幼”,立曹植為太子。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植也并非完美之人。他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誤事,出了不少差錯,使得曹操無法接受,對曹植很是失望。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于察言觀色,籠絡人心,終于被立為太子。曹丕即位以后,唯恐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先下手為強,奪了二弟曹彰的'兵權,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時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幾次想加害于他。
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曹丕趁機命令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為題即興吟詩一首,但詩中卻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成則罷了,不成便要痛下殺手。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刁難自己,但曹丕如今是皇帝,也只能唯命是從。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親兄長,曹植感到特別悲憤。他在踱步之間成詩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皇帝曹丕聽了這首詩,感到很羞愧,沒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貶為安鄉侯。“七步成詩”的成語便由此而來。
曹植文學造詣頗高,但他始終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可如此一來,就容易招致皇帝的猜忌和迫害。這種情境下,曹植便在自己的詩文作品中描寫了大量美麗的女性形象。比如《洛神賦》《美女篇》《南國有佳人》等詩歌,其中的女性不僅漂亮,有才華,而且品行高潔,富有理想,以此委婉地表達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妒勒f新語·文學》
經典的成語小故事 篇7
先禮后兵
先禮后兵,指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它強硬手段解決。
東漢末年,戰亂頻仍。北海相孔融被黃巾軍包圍,處境危難,孔融派人請來劉備的軍隊解了圍,緊接著,徐州太守陶謙又向劉備告急,稱徐州被曹操兵馬圍困,請劉備派兵解圍。
劉備帶領關羽、張飛和趙云等人沖入曹軍,殺出一條血路,進入徐州城內。
陶謙請劉備進入府衙,拿出徐州印信交給劉備說;“如今國事紛亂,朝綱不振。你是漢朝宗親,正該力扶社稷。我年老昏庸,愿將徐州相讓!
劉備推辭說:“我功微德薄,今天來救助本是出于大義,哪敢有吞并之心?”
在一旁的官員們見這樣推來推去難以有結果,勸解說:“如今曹操兵臨城下,最好先商議退兵之計,以后再議讓位之事!
劉備認為這個建議不錯,便說:“我先給曹操寫封信,勸他退兵,要是他不同意,再同他交戰也不遲。”
他在信中寫道:“國內如今憂患無窮,董卓的余黨還沒有肅清,到處都是造反的`農民,你應以朝廷為重,不要圖報私仇。如果你撤走徐州之兵,以救國難,將是天下的幸事!”
曹操看完信后大發雷霆地說:“劉備是什么人,竟敢來教訓我!把送信的人拖去斬首,我倒要看看劉備到底有什么能耐!”
曹操的謀士郭嘉勸解說:“劉備遠道而來,先以禮相待,行不通再動兵。我們應該用好話去安慰他,以松懈他的斗志,然后以兵攻城,這樣就可以獲得成功!
曹操聽從了郭嘉的勸告,善待送信的使者,并給劉備寫了回信,正在這時,有人報告說呂布已攻克兗州,正在進攻濮陽。
曹操得到消息后心驚肉跳,大叫:“兗州丟失,我們無家可歸了,立刻撤出徐州!”
郭嘉下令撤兵,并對曹操說:“我們可以趁機給劉備賣個人情,說看在他面上,我們退兵了!辈懿傩念I神會,重新給劉備寫了一封信。
先禮后兵,就是出自這個典故,指辦事情前先禮貌爭取,實在不行然后再使用強制手段。
經典的成語小故事 篇8
名落孫山
名落孫山:漢語成語,出自宋·范公偁《過庭錄》:“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人托以子偕往。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敝缚荚嚮蜻x拔未被錄取。
在我國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孫山的才子,他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說笑話,所以,附近的人就給他取了一個“滑稽才子”的綽號。
有一次他和一個同鄉的兒子一同到京城參加舉人的考試,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榜門的.倒數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鄉的兒子卻沒有考上。
不久,孫山先回到家里,同鄉邊來問他兒子有沒有考取,孫山即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于是就隨口念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解元,就是我國科舉制度所規定的舉人第一名。而孫山在詩里所謂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舉人。
他這首詩的全部的意思是說,舉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后面。
后來人們便根據這個故事把投考學校或參加各種考試沒有被錄取叫做名落孫山。
經典的成語小故事 篇9
機不可失
機不可失,好的時機不可放過,失掉了不會再來;ノ男揶o,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主謂式;作賓語;常與“時不再來”連用,也作“失不再來”。
唐朝初年,高祖李淵為平定天下,委派將軍李靖攻打蜀郡的蕭銑。李靖的決斷對這一場戰役的成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蕭銑得到李靖大舉進攻的情報,先吃一驚,繼之一笑,與部將道:“深秋蜀地,寒氣逼人,三峽天險,山高路陡,任李靖如何神通廣大,他那幾十萬兵馬難道都能插翅越江?他們不過虛張聲勢罷了,不必多慮!”各部將心中安定,也就放松了警惕。
李靖率三軍經長途跋涉,來到長江邊。九月蜀地的長江,波涌浪急,奔騰咆哮。見此,一位部下建議:“水激山險,將士疲憊,不如稍作休整,待江水退去,再過江不遲!
秋風襲來,吹動李靖的衣襟。他站在高處,滿目滔滔江水。李靖回轉身來,注視著將領們,語氣堅定地兌:“現在一定要渡江!”
他看著眾位不解的眼神,繼續說道:“兵貴神速,機不可失。我們的到來很突然。蕭銑尚未察覺;并且以為我們被江水阻隔.不可能立即進攻。我們必須趁江水迅漲的大好時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猛攻。這才是用兵的上策!”
良策得到了事實的證明。在李靖指揮下.將士們攻下夷陵,殺敵數萬,擄船四百余艘。然后乘勝占領江陵,直逼蜀郡。在勢如破竹的`李靖軍隊面前,蕭銑不得不俯首聽命。
機會是常常在意想不到的時刻到來,而且需要你在平時努力工作,在它來臨時,牢牢抓緊它,以供我們利用的一個能夠幫助我們成功的外在因素。對于我們來說,不僅要有創造機會的能力,還要有等待機會的勇氣喲。
經典的成語小故事 篇10
按圖索驥
這個典故載于《漢書.梅福傳》。在春秋時代秦國,有個相馬專家叫伯樂,原名孫陽。他善于識千里馬并寫了一本《相馬經》。伯樂的兒子死讀《相馬經》,按照書中所說的馬的樣子去尋找騏驥良馬。有一天,在看見一只大蟾蜍,他便高興地對伯樂說:"爸爸,這是一匹良馬,眼睛和額頭跟你書上描述的`差不多,就是蹄子不大一樣。"伯樂知其子之愚,轉怒為笑地說:"此馬好跳,不堪御也(無法駕馭)。"
這個典故比喻做事情拘泥教條,不能理論結合實際。
經典的成語小故事 篇11
阿嬌失寵
這個典故出自《昭明文選》卷十六《賦.長門賦》。漢武帝劉徹的妻子陳阿嬌非常得寵,被立為皇后。但后來陳皇后一直未生下獨生子,她又嫉妒別的宮妃得寵,便暗中搞媚術和"巫盎"(用巫術詛咒的.辦法)害人所以被漢武帝廢棄,逼令住在長門宮中。她悲苦愁悶,想恢復過去皇后的地位。聽說蜀郡成都人司馬相如,是妙筆生花的大作家,就奉獻一百斤黃金給司馬相如和他妻子卓文君,請他們買酒喝。托司馬相如為她寫一篇能解脫苦悶生活的文章。司馬相如就寫成了《長門賦》,呈獻給漢武帝,勸導他不記舊怨,重新和好。由此,陳皇后又得到漢武帝的寵愛。
現通常用此典故比喻有美無人賞、有才無人用的冷落境遇。
經典的成語小故事 篇12
婦人之仁
歷史上著名的大將韓信在楚漢相爭時曾經投奔過項羽。由于項羽有勇無謀,不善用人,韓信得不到重用,于是離開了項羽投奔了劉邦。他投奔劉邦以后,開始也未被重用,也想過要走。后來蕭何“月下追韓信”,才把他追了回來。
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劉邦才拜韓信為大將。韓信被拜為大將以后,劉邦問他:“蕭丞相屢次推薦將軍。我想,將軍一定有擊破項羽的妙計,請將軍指教!
韓信說:“我曾在項王手下做過事,知道他的本事,也知道他的弱點。項王大喝一聲,上千的人都會被他嚇倒,你看他多么勇猛。可是他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不能重用有本領的將領,他的勇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項王對待他人,又恭敬又有慈愛之心,說話挺溫和,看見別人病了,他會掉眼淚,把自己吃的、喝的分給病人。可是人家立了功,應當封爵位時,他不封。就是封了,他還拿著封爵位的印,左摩右摩,把印的`四個角都磨光了,還舍不得交給人家。他的好心眼只不過是婆婆媽媽的好心眼罷了!
接著,韓信又分析了項羽的一些弱點和錯誤,指出劉邦必然能戰勝項羽。
關于項羽失敗的原因,有好幾條,而項羽喜歡殺戮以至于喪失天下民心,吝于賞賜而不獲將士擁戴是重要的原因。
經典的成語小故事 篇13
狼子野心
春秋時,若敖氏的后代子文做了楚國令尹。當時,楚國不設相國,令尹是最高的長官。他為人公正,執法嚴明,楚國的屬官和百姓都很敬重他。
子文的兄弟叫子良,在楚國做司馬,生了個兒子叫越椒。越椒滿月那天,司馬府宴請賓客,府中一片喜氣洋洋。子文也應邀來到司馬府,看到侄子越椒后,大吃一驚,急忙找來子良,告訴他必須把這個孩子殺掉。子良聽到哥哥這樣說嚇了一跳,問道:“為什么呢?”子文說:“你看這個孩子,樣子像一只狗熊,聲音又像豺狼,如果不殺他,將來一定會成為我們若敖氏的禍害。諺語說:‘狼子野心!@明明是一只狼嘛,哪能把它養起來呢?”子良更加不高興了,他生氣地說:“孩子是我的',我決不能殺死他!”
子文對此事十分憂慮,他臨死的時候,把族人和親信叫到跟前,告誡他們說:“千萬不能讓越椒掌權。將來越椒一旦掌權,你們就趕快逃命,免得遭難!
子文死后,他的兒子斗般當了令尹,越椒也接替父親做了司馬。后來,越椒設計害死了斗般,接任了令尹一職,并且帶領若敖族人舉行叛亂,被楚王打敗,整個若敖氏全族的人也被剿滅了。
成語“狼子野心”本來是說狼崽雖小,卻有兇殘的本性。后來人們就用它來比喻兇暴的人必然懷有野心。
經典的成語小故事 篇14
貪天之功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不但品德高尚,而且才能出眾。由于驪姬的讒言迫害,他只得逃離祖國,四處漂泊。這樣的生活他過了十九年。由于妻子姜氏和眾謀臣的幫助,他雖經歷了那么多的磨難,但為國出力的抱負始終沒有被磨滅。
蒼天不負苦心人,到了公元前636年,他終于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到晉國即位,史稱晉文公。晉文公即位以后,為了獎賞與自己同甘共苦的謀臣,對他們進行封賞,其中的很多人都得到了優厚的待遇?墒怯幸晃恢\臣介子推卻被晉文公忘記了,既沒有得到賞賜,職位也沒有升遷。
在重耳流亡期間,介子推一直在公子的鞍前馬后效力,將他照顧得無微不至。有一次重耳沒有飯吃,介子推為了讓他吃頓飽飯,甚至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重耳煮湯吃。他為重耳用盡了一片丹心,出了很大的力。
雖然重耳沒有厚待介子推,但介子推品格很高,對此表現得毫無怨言。他不但沒有向重耳伸手要官,反而認為自己沒有受賞的資本。
當時,一些謀臣自恃對重耳有功,便居功自傲,看不起同僚。他對此非常氣憤,便說:“公子能夠當上國君,完全是上天的`意思,可是那些在困難時期輔佐公子的人卻以為是靠他們的力量,這不是欺騙別人么?偷人家東西尚且被稱為盜賊,更何況貪取上天的功勞,把上天的功勞歸為自己的功勞的人,這些人難道不是可恥之輩嗎?”
介子推的母親和親戚、鄰居都勸他向晉文公討賞。但他不愿與朝中的那些世俗之人爭名奪利。他還覺得官場污濁不堪,與其在官場里活受罪,還不如在家中編草鞋快活。
介子推的母親見兒子的志趣如此高雅非常高興,就決定和兒子到深山中隱居。介子推非常高興,于是背著母親直奔綿山(今山西沁源縣西北),從此隱居深山,過著雖然清貧卻無憂無慮的隱居生活。
晉文公得知介子推到綿山歸隱,不再為他效力,心中非常后悔,就親自到深山尋找,卻總也找不到介子推。晉文公急了,他下令放火火燒山,好逼迫介子推母子出山。介子推在山中生活得很好,怎肯再受官場的污染,就和母親一起穩坐山中,任憑大火將他們吞沒。
經典的成語小故事 篇15
心懷叵測
東漢末年,曹操準備率兵南征,于是他召集大臣們商議。謀士荀攸說:“周瑜剛死,可先打東吳,再打劉備!辈懿僬f:“如果大軍南下,涼州的馬騰來襲擊許都怎么辦?”
荀攸說:“依我的看法,可以封馬騰為征南將軍,派他去征討孫權,將他引進京來,然后消滅他!辈懿俜浅M廛髫闹鲝垼敿磁扇巳鲋菡亳R騰進京。馬騰接到詔書以后,和幾個子侄商量去還是不去。
兒子馬超主張去。侄子馬岱不主張去。馬岱說:“曹操這個家伙,陰險毒辣,心懷叵測,叔父如果去了,恐怕會遭到殺害。”馬騰沒有聽從馬岱的.話,帶著五千涼州兵來到京都,后來果然被曹操所殺。
【經典的成語小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小故事11-24
成語小故事12-03
成語小故事大全精選04-09
成語寓言小故事11-29
幼兒成語小故事11-28
經典成語小故事大全11-29
禮儀的成語小故事12-01
指手畫腳的成語小故事11-10
古代的成語小故事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