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成語典故作文集合九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語典故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典故作文 篇1
食不甘味
戰國后期,有齊、秦、楚、燕、韓、魏七國,其中七雄之一的秦國是最為強大,它經常侵犯其他國家有一年,秦惠文王派使者去見楚威王,要挾說:“ 如果楚國不服從秦國,秦國就要出兵伐楚。楚威王聞聽大怒,下令把秦國使者驅逐出境。但楚威王又因實力不足而焦慮不安,如果強秦發兵入侵該如何辦呢?恰在這時說客蘇秦(曾任趙國相國、武安侯)前來拜他勸楚威王與趙、魏等國聯合起來抗秦。楚威王一聽,十分高興,說:“非常感謝你的妙計,我正為這件事‘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呢,現在就按你的計策去做!
【釋讀】甘味:感到味道好。吃東西都覺得沒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或身體不好,吃東西也不香。
【出處】《戰國策·齊策五》:“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成語典故作文 篇2
推心置腹
漢平帝的大司馬王莽篡奪漢朝政權以后,各地爆發了農民起義,其中聲勢最大的是赤眉軍和綠林軍。公元23年,農民軍在昆陽(今河南葉縣)與王莽的42萬大軍展開決戰,其中一個叫劉秀的將領十分活躍。在這一戰役中,王莽被打得慘敗,幾乎全軍覆沒。不久,農民軍就攻進了京城,殺死了王莽;首鍎⑿蛔馂樘熳,劉秀因立了大功,被封為蕭王。
劉秀是一個很有城府的人,并不甘心讓劉玄做皇帝。劉秀在黃河以北一邊與反對劉玄的零散農民軍作戰,一邊擴充自己的勢力。公元24年,劉秀在魏州和蒲陽大敗赤眉軍,收編了投降的部隊,封降軍的主帥為列侯,其他帶兵的軍官也都任命了官職。
可是這些投降的官兵很不放心,擔心將來被劉秀消滅。劉秀看出他們的心病,便采取了一項出人意料的措施:下令每位降將仍舊回舊部,統率原來所屬的兵馬;他自己則只帶很少的隨從,到各投降部隊去巡視,并不對他們加以戒備,以表示對他們的絕對放心。這些投降的官兵見劉秀把他們當作自己人,立刻解除了心中的疑慮,互相議論說:“蕭王把自己的心都掏出來了,放在別人的腹中,我們還有什么可擔心的?難道還不該為他赴湯蹈火嗎?”所以,官兵對劉秀十分服從!逗鬂h書·光武帝本紀》里的原話是:“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報死乎!”
后人根據這段歷史,將“推赤心置人腹中”句概括為“推心置腹”的成語。
成語典故作文 篇3
小心翼翼
宋朝時有個很有學問的人,名叫賈黃中,他五歲起跟父親讀書。
由于父親的嚴格要求,賈黃中十五歲就考中進士,當了校書郎。 賈黃中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大守時,有一年鬧災荒,百姓餓死不少。賈黃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飯,救活了幾千人。他在金陵任職的時候,發現府庫內藏有幾十匣金銀寶貝,價值連城,馬上清理上報朝廷。宋太宗十分高興,夸獎他說,若不是他廉潔奉公,這些前朝的寶貝一定會丟失;還召見賈黃中的母親,贊揚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親。
但是,賈黃中辦事過分認真、慎重,遇到大事往往不能當機立斷。后來他被派往外地任職,在向太宗辭行時,太宗告誡他說:“做事恭謙,小心謹慎,不論是做君的還是做臣的都應該這樣,但是大過分了,就失去了大臣的身份!
賈黃中死時,家中很窮,皇帝特地賜錢三十萬,又給他老母親白銀三百兩,以表彰他為官廉潔無私,他母親教子有方。
【釋讀】翼翼:比喻 恭敬慎重的樣子。形容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
【出處】《詩經·大雅·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成語典故作文 篇4
感恩圖報
解釋:對于別人給自己施與恩惠表示感激,并想辦法報答。圖:謀求。
春秋時候,吳國的大將軍伍子胥帶領吳國的士兵要去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鄭定公說:「誰能夠讓伍子胥把士兵帶回去,不來攻打我們,我一定重重地獎賞他!箍上]有一個人想到好辦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個年輕的打漁郎跑來找鄭定公說:「我有辦法讓伍子胥不來攻打鄭國!灌嵍ü宦,馬上問打漁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車子?」打漁郎搖搖頭說:「我不用士兵和車子,也不用帶食物,我只要用我這根劃船的槳,就可以叫好幾萬的吳國士兵回去吳國!故鞘裁礃拥拇瑯敲磪柡ρ?打漁郎把船槳夾在胳肢窩下面,跑去吳國的兵營找伍子胥。
他一邊唱著歌,一邊敲打著船槳:「蘆中人,蘆中人;渡過江,誰的恩?寶劍上,七星文;還給你,帶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記得,漁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漁郎手上的船槳,馬上問他:「年輕人,你是誰呀?」打漁郎回答說:「你沒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槳嗎?我爸爸就是靠這根船槳過日子,他還用這根船槳救了你呀!刮樽玉阋宦牐骸肝蚁肫饋砹!以前我逃難的時候,有一個打漁的先生救過我,我一直想報答他呢!原來你是他的兒子,你怎么會來這里呢?」
打漁郎說:「還不是因為你們吳國要來攻打我們鄭國,我們這些打漁的人通通被叫來這里。我們的國君鄭定公說:『只要誰能夠請伍將軍退兵,不來攻打鄭國,我就重賞誰!』希望伍將軍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經救過您,不要來攻打鄭國,也讓我回去能得到一些獎賞。」伍子胥帶著感激的語氣說:「因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著當上大將軍。我怎么會忘記他的恩惠呢?我一定會幫你這個忙的!」伍子胥一說完,馬上把吳國的士兵通通帶回去。打漁郎高興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鄭定公。一下子,全鄭國的人都把打漁郎當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漁的大夫」,鄭定公還送給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為了報答打漁郎的爸爸幫助過他,他不但不攻打鄭國還讓打漁郎得到獎賞,這就叫做“感恩圖報”。
成語典故作文 篇5
學富五車
春秋戰國之交,是中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基礎的變革,政治的動蕩,引起了學術文化的變化和進步,私人講學也開始興起。私人講學,把知識傳授給統治階級的下層以至民間,打破了貴族和史官對于知識的壟斷,這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大進步。隨之而來的,是私人藏書的出現。最早致力于私人講學的的孔子,他那里就有《詩》、《書》、《禮》、《樂》、《易》、《春秋》等書籍。戰國時學術空氣十分活躍,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出現了新的著作。相傳蘇秦有書數十篋,著名的哲學家惠施“其書五車”,形容學識豐富的成語“學富五車”就是由此而來
而竹簡始于公元前十一世紀的周代,流行至公元三世紀的東晉。
是中國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圖書。在春秋戰國時代, 出現了學術上百家爭鳴的局面,竹簡成為各家著書說的主要形式,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如:老子、莊子、孟子、孔子、孫子等。
成語“學富五車”中的五車其實就指五車竹簡書。
學富五車”和“才高八斗”都是稱譽學識淵博的。學識怎樣用車載量呢?原來這里有兩個典故。
我國古人已開始用竹片或木片作為信息載體。用以書寫的竹片叫做“簡”,又稱“策”;用于書寫的木片,叫做“方”,又稱“犢”。
“學富五車”語出《莊子·雜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書五車!被菔┦菓饑鴷r哲學家,很有才學,是名家的代表人物。這里是說惠施是個有學問的人,道術很多,他讀的書要用五輛車子拉。后來人們便以“五車”、“五車書”、“書五車”、“五車竹簡”、“惠車”等來表示對飽學之士的稱贊。王安石《贈外孫》:“年小從他愛梨栗,長成須讀五車書!庇谩皩W五車”來表示讀書多或學問大。
“學富五車”的典故,反映了在相當一個歷史時期內所使用的傳播手段。這么多的簡冊,運輸、存放都很麻煩,人們常形容說:“汗馬!薄ⅰ俺錀澯睢。因而形成了“汗牛充棟”的成語。
“八斗”是南朝謝靈運稱頌三國魏國詩人曹植時用的比喻。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見無名氏《釋常談》)看來,謝靈運對自己的才學也是相當自負的。以后,人們便把“才高八斗”這個成語喻作文采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在《可嘆》詩中寫道:“宓妃愁坐芝天管,用盡陳王(即曹植)八斗才!痹谶@里,詩人借用了“才高八斗”這一典故。
【出處】《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成語典故作文 篇6
后生可畏
出處《論語·子罕》
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也!
釋義贊揚少年聰明努力,有光明的前途。
故事元朝的大臣徹里帖木耳,處理公務精明干練,善于決斷。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職,正好逢上省城舉行科舉考試。他目睹了這場考試,從官府到考生都花費了許多錢財,并且免不了有營私舞弊的情況。他暗暗下了決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權,一定要促使朝廷廢除這種制度。
后來,他升任相當于副宰相的中書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順帝,請求廢除科舉制度。中國科舉制度隋唐以來已實行了七百多年,要廢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大師伯顏表示支持,但反對的很多。有位御史堅決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請求順帝治徹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順帝雖然很昏庸,但對廢除科舉制度倒是贊成的。因此不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貶到外地去當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廢除科舉制度的詔書,準備頒發下去。書還未下達,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參政許有王,又出來反對廢除科舉制度。他對伯顏說:“如果廢除科舉考試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會怨恨的!辈佱樹h相對地說:“如果繼續實行科舉考試制度,世上貪贓枉法的人還要多!痹S有王反駁說:“沒有實行科舉考試制度的時候,貪贓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嗎?”伯顏諷刺他說:“我看中舉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參政一個人可以任用!”許有王不服氣,舉出許多當時中舉的高官來反駁伯額。伯顏當然不會改變自己的觀點,于是兩人爭論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滿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門聽讀皇帝下達的廢除科舉制席的詔書,許有王還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聽讀?磥恚实厶匾庖屵@個反對者將詔書聽得明白些。許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懼怕得罪皇帝遭到禍害,只好勉強跪在百官前列聽讀詔書。聽讀完詔書后,百官紛紛回府,許有王滿臉不高興地低頭走路。有個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邊上,湊著他的耳朵冷嘲熱諷他說:“參政,你這下成為過河拆橋的人啦。
這話的意思是,你許參政是靠科舉當官的,現在宣讀皇上關于廢除科舉制度詔書,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廢除科舉制度的領頭人,就像一個人過了橋后就把橋拆掉一樣。許有王聽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離開。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成語典故作文 篇7
不求甚解
【出處】
晉陶潛《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釋義】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讀書時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個大概。現多指學習、辦事等不認真;不求深入了解。
【成語故事】
陶淵明十八歲那年為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傳》。陶淵明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作為自己的號了。先生喜愛閑靜,不多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很喜歡讀書,似對所讀的書不執著于字句的解釋;每當對書中的意義有一些體會的時候,便高興得忘了吃飯。生性愛喝酒,可是因為家里貧窮,不能常得到酒喝。親戚朋友知道我這個情況,所以時常備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總是把他們備的酒喝光。
成語典故作文 篇8
百發百中
【成語】:百發百中
【拼音】:bǎifābǎizhòng
【解釋】:形容射箭或打槍準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語故事】:
這故事記載在“史記”這本書中。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對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養由基。
養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夠在一百步遠的距離,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寬度的柳葉,同時,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葉,他都能夠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沒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夸贊他的箭法,有的人說“百步穿楊”,也有的人說“百發百中”,都是用來形容他射箭的絕技。它的意思是在稱贊別人做事要有絕對的把握,有時分析事情,對將來的發展也一如所料。
雖然現代的人們,已經很少人再對射箭會發生興趣,但是“百發百中”這句成語,可以用在不只是箭術一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引用。
例如,喜歡玩箭的人,他的射擊技術很高明,他拔出箭,并不需要花時間瞄準,就可以在射程的距離內準確的命中目標,這樣,我們就可以說這個人的射擊術“百發百中”。
又譬如說某人對事物的發展,因為觀察很仔細,并且了解它的規律,推斷很正確,我們這個時候,也可以說他是“百發百中”。
成語典故作文 篇9
開誠布公
“開誠布公”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人們把“開誠心,布公道”簡為成語“開誠布公”,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這個成語來源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評》,諸葛亮之相國也。開誠心,布公道。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極得皇帝劉備的信用。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托付給他,請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并且誠懇地表示,你能輔佐他就輔佐他,如果他不好好聽你話,干出危害國家的事來,你就取而代之。劉備死后,諸葛亮盡全力幫助平庸的后主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進爵稱王,他嚴詞拒絕,并認為自已受先帝委托,已經擔任了這么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沒見什么成效,卻要加官進爵,這樣做是不義的。諸葛亮待人處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u)是他非?粗氐囊晃粚④,在攻打曹魏時當前鋒。因為違反節制,失守街亭,諸葛亮嚴守軍令狀規定,忍痛殺了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已也為失守街亭等承擔責任,請求后主批準他由丞相降為右將軍。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罕見的。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于軍中。他一生清貧,并無什么產業留給后代。
【精選成語典故作文集合九篇】相關文章:
精選成語典故作文集合八篇01-24
精選成語典故作文集合8篇01-22
精選成語典故作文集合六篇01-22
精選成語典故作文集合9篇01-21
精選成語典故作文集合7篇01-16
精選成語典故作文集合6篇01-15
精選成語典故作文集合五篇01-15
精選成語典故作文集合10篇01-14
精選成語典故作文集合5篇01-10
成語典故故事:大材小用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