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小班教師論文

        時間:2021-06-16 09:05:45 其他類論文 我要投稿

        小班教師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教師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教師論文

          小班教師論文 篇1

          在以往的教科研活動中,教師常常處于被動的地位,心態與情緒都是很消極的,究其原因有三點:一是教師對教科研活動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幼兒園接觸的是3—6歲幼兒,把孩子帶好,用不著花很多精力搞教科研。再說,幼兒教師畢業于幼兒師范學校,雖專業素質好,但理論功底薄,研究水平低,沒法搞教科研。二是教科研活動形式單一,總是業務園長或教研組長說、念、講,教師則一味地記錄、聽講。三是教科研活動內容經常跟著“流行風”走,外面流行研究什么,幼兒園也就跟著模仿照搬,不會在分析別人之長和自身特點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吸收,搞得教師隨“風”搖擺不定,興趣不大。!

          為了調動教師參加教科研活動的積極性,我園著力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積極鼓勵教師參加教科研活動,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發揮教師在教科研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一、加強思想管理,強化教科研意識。

          教育科學研究是運用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領域中的現象與問題進行研究的認識活動。通過教育科學研究,能探索和認識教育教學規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育的發展,因此可以說,教育科學研究是新世紀教育工作的需要,是培養未來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需要,也是教育管理規范化的需要。作為園長,應把教科研放到幼兒園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優先考慮和安排,樹立“科研興園”的工作指導方針,加強教科研思想管理,反復宣傳教科研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教師的畏難情緒,幫助教師從教育發展、自身發展的角度去認識理解教科研的必要性,從而喚起教師投身教科研的自覺性。園領導要身體力行,帶動骨干教師進行示范,結合實際工作,扎實開展教科研工作。如:園領導參與進行了“幼兒一日活動中保教結合思想的滲透”、“如何開展幼兒體育教育活動”、“幼兒珠心算教育”、“幼兒聽讀游戲識字教育”等研究,從而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熱情。

          二、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研究氛圍。

          首先,園領導和教研組長作為教科研活動的管理者,應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尊重教師,了解每一個教師的實際水平與需求,允許教師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在教科研活動中,與教師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既做指導者,又做平等的參與者,與教師共同研討,虛心聽取意見,及時鼓勵和肯定教師的創見,善于提出教師存在的問題,啟發教師思考。在這種寬松、和諧的研究氛圍下,管理者與教師之間心理上的距離縮小了,使教師產生被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樂于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第二,管理者應從實際出發,了解教師研究的需要,以解決教師工作中的難點、困惑為重點,將研究的需要融入教師的需求之中,以教師不斷增長的需要為研究的“突破口”。我園常采用現場觀察法、問卷調查法和小組討論法來了解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疑惑和對教科研活動內容的意見和建議,這樣確定的教科研活動內容受到了教師的歡迎,因為它切合了教師的實際需要,增強了教師主人翁意識。比如,以前我園的教研觀摩活動,基本上都是由園領導確定觀摩內容與人選,在調查表中,許多教師認為這樣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因此,園領導根據大家的意見,將指定觀摩與“自報觀摩”結合起來,一方面通過層層競爭選拔,選出優秀教師參加教研觀摩活動;另一方面,對于能力弱一些的教師也要提供機會,通過個別指導,為她們參與教研觀摩活動并取得成功打下基礎。

          第三,改變以往管理者的“一言堂”、“獨角戲”的教科研活動方式,采用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教科研活動,注重發揮群體的智慧,集思廣益,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研討,提高活動的質量。我園的教科研活動形式有:

          1、運用集體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法,組織教師學習研究幼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科研知識等基本理論。!

          2、邀請有關幼教專家來園作教科研專題講座或是現場觀摩,就教師存在和提出的問題進行釋疑與指導。

          3、教師圍繞一定主題進行輪流主講,主講人事先要做好準備工作,熟悉主講內容,設計出討論題目,組織大家開展討論,最后并進行總結。

          4、經常開展教研觀摩活動,并認真進行評析,提出合理建議。

          5、有計劃分期分批地組織教師到南京、上海、蘇州等地幼兒園進行觀摩活動,回來向大家傳達他人的經驗和做法,開展研究和討論。

          6、向家長或同行開展教科研成果匯報評比活動。

          三、鼓勵教師積極實踐、主動學習、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努力發揮自身的潛力。

          教研的過程是教師將正確的教育理論轉化為教育實踐的過程,是教師將日常教育活動向研究性實踐活動轉化的過程。因此,管理者要鼓勵教師主動學習,將教育理論創造性地運用于實踐中,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努力發揮自身潛力,促使自己從經驗型教師向學者型教師轉變,成為適應二十一世紀幼教事業發展的教育工作者。比如,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教師怕開展體育活動,在活動中求穩怕亂,競賽時總讓孩子排著長長的隊伍在等待,活動內容

          沒有新意,結果,幼兒玩得不盡興,活動量也達不到。針對這一情況,們組織教師查閱有關資料,并認真研究存在問題,商討對策,共同設計了大班體育游戲“扭扭蟲”這一教育活動,利用“迷彩”布袋作為“扭扭蟲”這一體育活動器具,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在開始的試教過程中,幼兒雖興趣很濃,但通過對幼兒的脈搏測試,發現幼兒活動量的高潮過早地出現在準備階段。于是,我們又通過教師們的學習、思考,建議執教者在活動中,注意集體活動與自由活動相結合,運用“慢慢爬、快快爬,滾一滾,躺下休息”等口令使活動動靜交替,將四路縱隊依次進行比賽改為十字隊形,向場地四角同時比賽,減少幼兒等待時間,并增加教具“餅干”,從而也就增大了“扭扭蟲”運“餅干”的頻率,有效地控制了幼兒活動量。這項體育活動在參加揚州市學科觀摩活動中取得了圓滿成功,獲得了有關專家的高度評價。

          通過以上一系列措施,我園教科研活動的開展有了明顯的起色,教師們參加教科研活動由外部要求轉化為內部動機,出現了爭著搞課題研究,自費外出參觀學習等前所未有的現象,這也說明了教師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

          小班教師論文 篇2

          “幼兒常規”就是幼兒必須遵守的日常生活規則。它是幼兒園促使幼兒的生活內容豐富而有規律,調動幼兒在一日生活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自主性和獨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小班階段是幼兒跨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點,此時期的幼兒無論在生理、心理上都處于個體發展的低級階段,在品德教育上處于他律時期,是進行常規教育的關鍵期。小班的常規建立好了,能為以后中班、大班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如何做好小班的常規管理工作,下面我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培養自我管理意識

          眾所周知,現在的家庭幾乎都是四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轉,有的甚至還有保姆,所以,幼兒在生活自理上很差。因此,盥洗、解便、進餐、午睡等環節就成為小班教師工作的難點,同時也是生活常規建立的關鍵環節。作為教師是幼兒健康和安全的保護者,也是幼兒全面發展的引導者,要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常規培養的有效途徑。

          我園孩子在午餐后通常要做以下幾件事情:漱口――擦嘴――搬凳子――換鞋子――坐下看書或手指操。對于小班前期孩子來說,這里面很多事情都是在教師提醒、幫助下才能完成的,帶小班的老師都有這么一種感觸――現在的孩子自理能力太差了,什么事情都要老師提醒,一上午下來,聲音都啞了。在這個環節里,我比較注重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午餐后要完成的生活活動為例,我跟孩子們交流:

          “你們知道午餐后到睡覺前這段時間我們要完成什么事情嗎?”(漱口、擦嘴、搬凳子、換鞋子、坐下看書……)

          “這段時間每天都一樣長,小朋友在這段時間里必須做的事情都一樣多,可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但有的小朋友卻沒有辦法完成?”(做事情不認真、拖拉)

          “小朋友在這段時間里容易犯什么小錯誤?”(事情沒有做完就去玩玩具、跑到走廊上玩……)

          通過商量,最終我們約定:從午餐吃完開始,老師不提醒小朋友現在該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管你做什么,只要在手指操音樂響起前坐在位置上就行了。當然,前提是坐到位置前應該把本來要完成的事做好。遲到的小朋友不能再搬凳子坐到集體中來,以免影響其他小朋友,且在別人做完手指操后,遲到的小朋友應該自行補做手指操,這個約定讓孩子們非常緊張興奮。經過半年的實踐,他們都學會了盡快把該做的事情做好,然后用剩下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嘗到了自己管理自己的“甜頭”。

          二、靈活運用多種方法,深化鞏固常規要求

          小班幼兒年齡小、自制力差、經驗貧乏、正處于獲得感知印象的階段中,在幼兒的常規培養過程,還需要我們從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方法,持之以恒將常規地進行鞏固。

          1兒歌的妙用

          在對兒童進行常規教育時,我把一些常規要求編成短小的兒歌教給孩子,孩子在學會兒歌的同時也記住了相應的規則要求。

          在幼兒疊衣服時候,我就運用兒歌:“衣服平平擺,關好兩扇門,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鞠躬彎下腰!笔褂變阂幌伦诱莆樟睡B衣服的步驟,在洗手的時候,教孩子們一邊洗一邊念兒歌:“小朋友,來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自來水打濕,擦肥皂,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換只手,再搓搓搓,自來水沖干凈,一二三,甩干凈!

          洗臉時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小毛巾,放手心(動作:拿毛巾,鋪平放到手中),包好小手來洗車,先來洗車燈,左邊車燈擦一擦(動作:擦左邊的眼睛),右面車燈擦一擦(動作:擦右邊的眼睛),再來擦擦小郵箱(動作:擦嘴巴),轉一轉,來到了平川幼兒園(動作:擦耳朵),嘀嘀嘀,到家了(動作:擦擦小鼻子)!

          吃飯時,利用餐前的時間念兒歌:“小飯碗,扶扶好,小勺子,拿拿牢,一口飯,一口菜,啊嗚啊嗚吃個飽!庇辛诉@種瑯瑯上口的兒歌,不用刻板地說教,這些規則便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腦海里,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潛移默化地教育著孩子。

          2標記的暗示

          小班幼兒年齡小,自制力差,易遺忘,我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規則繪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鮮艷的標記圖,設置在相應的環境中,以提示孩子作出相應的行為反應,促進良好行為的產生和發展。例如,為了幫助孩子掌握“上下樓梯向右行”的規則,我在樓梯口畫上箭號:為了讓幼兒知道正確的洗手方法,我拍攝了本班一位小朋友正確洗手的步驟,把照片張貼在盥洗室的墻壁上,孩子們每天洗手時,我都要提醒孩子們對照圖片上正確的洗手方法來洗,久而久之,孩子們在看看做做中主動、自覺地學習到了盥洗的好方法:為了避免孩子在喝水處你推我擠、把水潑灑在別人的身上,于是我在地面上貼小腳印,請孩子們踩著腳印去取水:為減少幼兒進衛生間發生碰撞,我在進出衛生間的過道上,畫上兩對小腳丫和來回箭頭,提醒幼兒靠右行走。同時,我在各個區角也巧妙使用各種暗記,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在娃娃家里,形象可愛的掛飾不僅幫助孩子分配角色,而且規定了參加游戲的人數:在音樂角里,給放沙球的框子外就貼上沙球的標志,放服裝的就貼上服裝的圖案,讓幼兒通過標志了解相同的東西要放在一起,提高幼兒的分類意識:美工區我用剪刀、水彩筆等形象的圖案:玩具區張貼各種玩具圖標,小小標志可以幫助孩子強化“玩完玩具歸類整理物品”的好習慣。就是在這些各種標志的引領下,幼兒“有序擺物”、“靠右行走”等良好行為自然產生,并水到渠成地內化為一種習慣。

          3榜樣的激勵

          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我發現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善于捕捉孩子的閃光點進行現場的常規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時,總會有一部分的幼兒不能按要求將毛巾自覺地整理好,用完之后總會隨手一丟。但有一次我發現子惠寶寶自覺地將別的幼兒用亂的毛巾放好,我馬上表揚了子惠,并請她來督促其他幼兒把毛巾放好,鼓勵其他幼兒也向她學習自覺地放毛巾。孩子們看到后,受到了極大的鼓舞,都想改正自己的缺點,努力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

          因此當幼兒自覺地以榜樣的精神為動力,以榜樣規范行為做出良好的表現時,我會及時給予幼兒充分的表揚,使幼兒感受到學榜樣的益處,從而強化榜樣的`影響力。

          三、重視家園配合,同步推進常規教育

          重視家園聯系,達到家園同步,幫助家長能有的放矢地對孩子進行常規教育。有的幼兒在幼兒園表現很好,但一回家,家長往往隨其自便,不能嚴格要求,使幼兒園的常規教育功虧一簣。因此,把教育延伸到幼兒的家庭,讓家長參與教育,配合幼兒園培養幼兒在家在園的一致意識。例如,對幼兒進行禮貌方面的常規教育,我教給幼兒離園、到園、離家、到家的禮貌和禮儀,同時要求家長要有榜樣意識,以身作則,如送幼兒入園時,要做到主動和教師打招呼,讓孩子學說、學用禮貌用語。我還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們宣講本班制定的幼兒日常行為規范,并把編寫的《行為規范兒歌》印發給家長,讓他們明白“規范”的內容,按“規范”的要求去教育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幼兒不斷受到潛移默化,幼兒園常規教育的效果,就能得以鞏固。

          總之,小班班級常規管理是一項艱巨而細致的工作,需要教師的智慧引領、藝術處理,唯有這樣,幼兒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漸漸得由他律走向自律。逐步成長為遵守常規的小小文明人。

          小班教師論文 篇3

          摘要:當今社會家庭結構多是“四二一”家庭,孩子們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溺愛有加。而孩子自己也養成了唯我獨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趨勢。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勢在必行。文章結合3~6歲幼兒年齡特點,預定了小班幼兒感恩教育的方案。

          關鍵詞:小班幼兒;感恩教育;榜樣;節日;生活

          當今社會家庭結構多是“四二一”家庭。孩子們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溺愛有加。而孩子自己也養成了唯我獨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趨勢。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認為從家長那里得到東西是理所當然的,自然不會學著去關心別人、感激他人。然而,讓幼兒學會感恩對其一生的發展都很重要。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斯基說過:“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將無法彌補!睂τ變哼M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養幼兒的愛心和同情心。幼兒若常懷感恩之心,不僅能培養其與人為善、與人為樂、助人為樂的品德,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對其今后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可見,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勢在必行。

          我們結合3~6歲幼兒年齡特點,預定了感恩教育的計劃:小班,由于孩子活動范圍受到了年齡的限制,所以我們把感恩對象定在了幼兒生活中常常接觸到的人。設計了四愛活動:愛爸爸媽媽、愛爺爺奶奶、愛老師、愛小朋友。我們從幼兒身邊的小事著手,讓幼兒在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中學會感恩。

          一、教師做榜樣,潛移默化學感恩

          每天清晨,在幼兒園里,你都會聽到“您好”、“早上好”、“寶貝好”、“見到你真高興”、“老師早上好”等溫馨的話語,這是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親切問候。同樣,在工作中,我們在互幫互助后,都會真誠地說聲“謝謝”、“不客氣”、“這是我應該做的”等類似的親切話語。這些小事情雖然看似不經意,但在感謝與被感謝之間,在一句句暖人暖心的問候之中,卻處處洋溢著愛與奉獻的美德,也讓幼兒在相處的過程中逐漸學會感受、接觸等關心的話語和愛的行為,久而久之,孩子們就能在這樣的氛圍感染下,很自然地去表達自己的愛與關心。如:“奶奶每天送我來幼兒園,謝謝奶奶!”、“媽媽工作很辛苦,我給媽媽捶背”、“老師您坐”、“老師您喝點水吧”、“老師您慢點”等等。通過教師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一言一行的滲透式教育,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知恩與感恩,懂得了愛與幫助是相互的、是快樂的,從而對生活充滿了美好期望。

          二、節日巧安排,實踐學感恩

          我們結合三八婦女節、九九重陽節、教師節幾個傳統節日開展感恩教育。

          三八婦女節,我們開展了以下活動:

         。1)我給媽媽捶捶背。

         。2)我給媽媽說兒歌《我愛媽媽》。

          (3)給我給媽媽一個吻,給媽媽說一句甜甜的話。

         。4)我給媽媽送禮物。讓孩子把自己親手做的賀卡送給媽媽。孩子說“紅紅的心代表愛”

          九九重陽節,我們開展了以下活動:

         。1)通過講故事告訴孩子重陽節的意義。

          (2)幫爺爺奶奶做一件事情,如:捶捶腿、梳梳頭、搬凳子等。

         。3)吃的、用的要先讓老人享用。教師節,我們給孩子講了教師節的意義。孩子們為老師親手畫畫、買一朵鮮花、送個老師一包潤喉片,親吻老師并祝老師節日快樂。

          三、結合日常教育,深化感恩活動

          感恩教育蘊藏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們老師要做個有心人,從自身做起,抓住教育契機,努力做到“潤物細無聲”,達到“水到渠成”的理想教育效果。孩子們都喜歡在幼兒園過生日,我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組織幼兒觀看了《我是怎樣來到世界上的》錄像。孩子通過觀看錄像,了解了媽媽懷孕的不便與辛苦;看到了剛出生那么小的嬰兒是怎樣在媽媽的呵護下慢慢長大的。通過收集自己小時候的照片、物品等活動,感知自己慢慢長大的過程,從而體諒爸爸媽媽養育的辛苦。當問到你想給媽媽說什么話時,有的孩子說“媽媽,我愛你”。讓孩子通過語言來表達愛。通過把第一塊生日蛋糕送給爸爸媽媽的活動,向爸爸媽媽表達愛,讓孩子通過行動來表達愛。我們還利用每天早上的分享閱讀時間,選擇一些以感恩為主題的故事讀給孩子聽。用榜樣的力量,潛移默化的讓孩子學會感恩。

          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幼兒慢慢懂得了“感恩”,在有些事情上考慮到了別人的感受。從以自我為中心過渡到為他人著想。如:有一天早上,森森因為媽媽出差而鬧情緒,他哭著要求我給姥姥打電話。我說:“好的,如果姥姥有時間就讓她來接你。”他馬上說:”如果姥姥在家干活,就讓姥姥干完活再來;如果姥姥在家睡覺,就讓她睡醒了再來;如果姥姥去買菜了,就讓她買完菜再來接我!拔衣牶,非常感動!又如:壯壯起床后尿床了,老師幫他脫掉濕褲子,讓他在另外一張床上等待媽媽送干凈的褲子來。樂樂接了一杯水放在他床邊,又幫他拿來了點心,壯壯就可以再床上邊吃點心邊喝水。看到這些,我很欣慰。通過一年感恩教育的實施,我們驚喜的發現孩子們學會了說禮貌用語,并常常應用于生活中;分享行為、謙讓行為也多了起來,學會了與人商量,打架、吵嘴現象少了。家長也經常把自己的發現反饋給我們,他們覺得:孩子通過感恩教育懂事了、會關心人了。

          小班幼兒感恩教育只是一個開始,感恩是人生一個永恒的主題,學會感恩,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也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親切。我們自身也會因為這種感恩心理的存在而變得愉快和健康起來,生命將得到滋潤。

          小班教師論文 篇4

          二十一世紀的社會,是一個競爭與合作的社會。所以,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現在社會對人的要求。學會共同生活,學會與他人一起生活,這種學習可能是今天教育中的重大問題之一。因此,培養幼兒學會交往是其融入社會的前提,需要幼兒具備基本的社會交往能力。新《綱要》中提出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及“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的觀點。

          小班幼兒由于從家庭的氛圍轉入新的集體,接觸到更多的人,他們的活動范圍擴大了,有了更為復雜的人際關系,社會交往活動更加廣泛深入,所以他們似乎還缺乏初步的社會交往能力。想交朋友但又不知從何做起,從而導致有些幼兒出現不適應新環境、或存在交往障礙的現象。

          現象:

         。ㄒ唬┰谟螒蛑袪幇缰匾巧3J且宰晕覟橹行;

         。ǘ┎粫煌,時常不征求他人同意就拿人家的東西,以至于出現爭搶現象;

         。ㄈ┫肱c他人一起玩,卻不能用正確的方法表達,出現打、抓別人的現象,從而造成他人的反感,缺少同伴;

          (四)還有的則顯得有些孤僻,不合群,經常默默地坐在一旁不和小朋友一起玩或很少與同伴進行各種形式的交流。

          所以,培養小班幼兒掌握初步的社會交往能力對幼兒的成長、對他們今后融入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把握幼兒對交往的需要

          幼兒對交往的需要往往經由以下的過程:接近同伴的需要→一起活動及相互合作的需要→掌握初步交往技能的需要。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教師就要采取一些措施穩定情緒讓每個幼兒都能很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并逐步地喜歡幼兒園生活。然后再設計系列教學或游戲活動、一日活動的各環節,讓幼兒在活動中滿足對交往的需要。如:為了盡快地讓幼兒熟悉適應幼兒園環境并與同伴相識,可以設計系列的活動。如:晨間活動一起玩玩具、教學及游戲活動“這是什么?”、“你認識我嗎”、“我喜歡你”、“誰躲起來了”、“打電話”等,消除幼兒剛開始的恐懼感和緊張感,讓他們在游戲中相互認識,知道同伴的名字,使個體之間有了接觸,從而邁出與他人交往的第一步。新入園的幼兒中大部分都是從家庭直接過渡到幼兒園,再加上各個家庭的兒童觀、家教觀有所不同,每個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也大不相同: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快慢;有的性格外向,有的性格內向,有的合群,有的不合群等等。如一事例:一名孩子在玩玩具時把別人咬傷了,而他倆平時是一對非常好的小伙伴,經過詢問、了解,原來是這個孩子想把自己的玩具給好朋友玩,卻不知道該怎樣表達,而他的好朋友不要玩,結果就發生了事件。他的動機是好的,但他在交往中卻沒有掌握交往的技能與策略,因此就產生了爭端。因此,教師就要及時地捕捉幼兒的表現,分析原因,避免誤診,了解了幼兒交往中真正存在的問題,才能更有目的地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二、通過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等形式,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

          教學和游戲活動是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非常有效的途徑。通過區域游戲、合作性的戶外體育游戲以及一些生活游戲等,能讓幼兒懂得為什么要交往,怎樣交往,讓幼兒將學到的交往技能在實際中得到運用加以鞏固。也使交往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我們可以在一系列活動中通過個別談話、情境表演、參與游戲等形式,讓幼兒更形象直觀地了解并掌握與別人交往的技能,增加幼兒之間的交往機會和時間,多途徑、多方法地培養幼兒的主動交往意識和交往技能。孩子在游戲時會遇到各種問題和各種情景,因此它為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特別是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在諸多游戲中區域游戲更是其中的有效手段。

          如:幼兒在“娃娃家”中自由扮演角色,達到了一起玩、一起交談,同時由于投放的活動材料相對充足,減少了爭搶現象的發生,幼兒從中體驗到了與同伴交往、合作的快樂。隨著幼兒知識經驗的增多以及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兒學會了跨組游戲,大大增強了幼兒同伴之間的交往,同時語言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另外,一些運動性游戲也能很好地促進同伴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學習遵守簡單的規則,讓幼兒感受到交往所帶來的樂趣。幼兒的交往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要通過不斷的學習逐步發展的。這就需要我們精心組織教學活動并教給他們一些必要的交往性語言,通過教學的形式循序漸進,培養幼兒初步交往能力。如:有培養幼兒在交往中的合作、分享能力的活動;有教育幼兒要與同伴友好相處、相互交往的活動等等。在活動中我們采取讓幼兒自由結伴或小組討論的方式增加幼兒相互交流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通過談話活動讓幼兒掌握交往的技巧,同時采用情境表演讓幼兒的理解更加直觀、明確,讓幼兒自己來進行表演,加深認識。因此,利用教學活動有機地滲透交往的技能和交往策略的培養,能很好地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

          三、重視發揮教師的作用

          幼兒的學習過程有著很強的模仿性,教師在幼兒的心中是“權威”。在交往能力培養的活動中,教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是幼兒模仿的對象,因此教師就要借助這一特殊的地位率先做出榜樣。比如在剛開學的一個階段中,教師通過“我喜歡你”的活動,主動與幼兒親一親、抱一抱說“我喜歡你”,不僅拉近了幼兒與教師的距離,同時也為幼兒之間的交往作出了示范,幼兒同伴之間也通過相互的親一親、抱一抱親近了許多。又如在“打電話”中,教師為幼兒怎樣打電話作出了示范,為幼兒如何有禮貌地問答、怎樣在交往中使用禮貌語言做出提示,同時也讓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加對活動感興趣,在打電話的過程中,幼兒之間有了交往的機會,幼兒的交往語言得到了發展。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應該先做到。有時候幼兒幫你做事,哪怕只是幫你把書撿起來、把你手中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你隨口說上一句“謝謝”,你不小心撞到了孩子說聲“對不起”,這些事情雖小但幼兒卻看在了眼里,遇到相同的事,他們也會照著你的樣子做,教師的這種言傳身教能讓幼兒很快地了解并學習到許多交往的基本策略。

          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是要讓幼兒在體驗和感知的過程中來進行學習的,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充當旁觀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教師應該大膽放手讓幼兒自己處理交往中的矛盾和爭執,有時教師也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引導幼兒正確對待事件,適時地用自己的言行進行提示,促使幼兒學會更好地與人交往,掌握交往的技巧。

          四、提供便利場所,擴大交往范圍

          我們通過節日和每月的年級組活動為幼兒增加交往機會。因為節日活動就是為幼兒創設愉快的交往機會,提高交往合作能力的有益活動。如三八親子活動中,孩子與父母,孩子與孩子間展開了一系列的活動,增加了父母與子女間的情感交流,同伴間游戲中的的合作交往;“六一”老小同樂活動,增加了孩子與爺爺奶奶的情感與交往;再如每月開展平行班活動,提供同齡孩子的交往合作,“慶六一”、“剝蛋”和“自助餐”活動,都能讓幼兒體驗同伴之間友好相處,互相幫助的快樂,發展了交往合作能力。

          為了擴大相互活動的范圍,我們組織幼兒進行“大帶小”活動,促進幼兒和不同年齡同伴交往。我們每月組織“快樂串串串”混齡活動:讓大中班孩子一帶一地去公園觀賞春意秋景、撿垃圾;去敬老院慰問爺爺奶奶;看哥哥、姐姐畫畫、唱歌、跳舞等,與哥哥、姐姐一起做游戲;自帶水果與中大班哥哥姐姐合作“水果拼盤”,一起品嘗分享;從而獲得群體意識與合作精神,在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大家庭中,孩子們完全處于平等、和諧的氣氛之中,學會交往、合作、分享。

          五、家園合作,發揮家長資源的重要作用

          蘇霍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社會行為的學習,交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時間是連續過程。家長和教師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養,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為了協調家、園教育,我們通過召開家長會、家長學校講座、每月寫好幼兒成長冊、家長園地、家訪、向家長開放半日活動、家長民意調查、親子活動等做好家長工作,幫助家長了解一些幼兒的心理常識,在平時與家長的交談中經常提醒家長要多讓幼兒與同齡伙伴交往,從中學會禮貌待人、互相謙讓,并鼓勵家長多帶孩子參加社會活動。例如:與鄰居搞好關系,去朋友家做客,家庭成員之間要有互相交流、合作精神,為自己或朋友過生日,好東西共同分享。通過多種形式向家長宣傳在孩子面前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充分發揮孩子與孩子、孩子與家長、鄰居之間的交往合作等方面的互動作用。

          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不能操之過急,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認知切入,語言入手,讓幼兒從“同伴相識”到“同伴交往”,這樣才有助于逐步提高他們的交往意識和交往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做一個有心人,時時處處為孩子創設各種交往的環境,及時鼓勵幼兒積極、自主的交往,并進行仔細觀察,悉心指導。我想,孩子們在良好的環境中,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交往能力會得到一定的發展。

        【小班教師論文】相關文章:

        1.一線教師論文寫作心得

        2.幼兒園教師論文范文精選

        3.幼兒教師論文答辯問題有哪些

        4.提高小班幼兒語言能力的策略論文

        5.關于新課改背景下小班化教學的淺析論文

        6.農村初中數學中小班化教學的運用論文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