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影響因素及改進路徑
論文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教學效果 改進路徑
論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徑,但其教學效果不佳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一局面的形成有教學環境的改變、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模式單一、教育著紊質不齊等多方面的原因,整肅教學環境、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變革教學方式等是改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狀況、提升教學效果的根本出路。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調查基本情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的主要途徑,是事關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大事,它是整個大學教學過程的靈魂。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經過多次改革調整,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是,時代在發展,問題在不斷出現,我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究竟如何、現在還存在什么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以及如何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成為本課題組關注的焦點;诖耍菊n題組以調查問卷形式對某大學各院系不同年級學生隨機抽取相同人數進行調查。調查問卷共設計了37個問題,涉及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知、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表現、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的看法、對于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內容的看法、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的看法、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看法等六個方面。發放并收回有效問卷200份。本課題組希望在對調研資料進行客觀分析的基礎上,分析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性建議。
在對“在高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要性”的調查中,21.5%的學生認為“非常必要”,57%的學生認為“有必要”,認為“不太必要”的占18.5%,只有3%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在對“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可行性”的調查中,有11.5%的學生認為“非常可行”,58.5%的學生認為“可行”,27%的學生認為“不太可行”,3%的學生“不可行”。對于“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意義”,有14%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僅僅是“教學環節的需要”,39.5%的學生認為是“必要的意識形態教育”的需要,31.5%的學生認為是“提高大學生理論水平”的內在要求。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以后發展的是否有用”的調查中,9.5%的學生認為“非常有幫助”,56.5%的學生認為“有幫助”,30%的學生認為“幫助不大”,4%的學生認為“沒有幫助”。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能發揮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作用的占絕大多數,希望通過課堂教育鍛造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以樹立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從而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這是廣大學生們的熱切要求。
既然思想政治理論課如此重要,那么,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否滿足學生們的需要,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否滿意?我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實事求是的基礎調查。在對“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原因”的調查中,有46%的學生認為是“必修課”,10%的學生認為是“受學校紀律約束”,不上的話沒有學分,影響自己的學習成績,有23%的認為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素質”,21%是“受老師講課內容吸引”,可見,教師憑借自身的教學魅力把學生吸引到課堂的狀況還不是特別理想,這在接下來的調查中得到證實:在“對思想政治教學的整體印象”的調查中,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非常滿意”和“滿意”的各占4.5%和48.5%,共占調查學生總數的一半略強,而“不太滿意”和“不滿意”的分別占40%和7%,比例接近一半。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感興趣的程度”中,有7.5%的學生表示“非常感興趣”,36.5%表示“感興趣”,51%表示 “不太感興趣”,5%明確表示“不感興趣”。本課題組也提出了一些假設,“若思想政治理論課改成選修課,學生的選修情況”調查中,“會選絕大多數的思政課程”的占I1%>‘啥選一些思政課程”的占49%,“會選很少思政課程”的占28%,“基本不選思政課程”的占12%。從這些數據來看,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效用性產生質疑,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不佳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欠佳原因分析
1.教育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
改革開放三卜多年來,我國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飛速發展,極大地拓寬了大學生的視野,但在發展的背后也潛藏著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內容,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伴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貧富兩極分化現象日益嚴重,地區差距拉大,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矛盾加劇,導致社會問題增多,用以往的觀點很難對現實有一個合理的解釋,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科學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第二,受多元化思潮的影響,不同意識形態的思想和價值觀給大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不少人在盲目照搬西方意識形態的同時,對社會主義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產生了抵觸情緒,加之社會上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及各種丑惡現象的滋生,給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難度。第三,互聯網迅猛發展導致“網絡社會”的產生,“網絡社會”在帶給大學生新時代的行為理念和高效的學習方式的同時,其夾帶的大量反動言論和不良信息也在侵蝕著大學生的思想和道德觀念,容易使單純的學生陷人迷茫,使偏激的學生仇視社會,使自制力不強的學生的思想受到污染。在本次調查中,21.5%的學生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的根本問題”歸結到“教育環境”,進一步印證了環境的改變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所提出挑戰的嚴峻性。
2.教材內容缺乏時代性
調查結果顯示,有56.5%的學生“對現在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內容”表示不滿,教材內容編排不理想也是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1)教材內容重疊多,教材變革跟不上學生的需要。調查對象普遍表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材在內容上存在著很多交叉重疊現象,這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拋開教材的重疊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內容還存在著更新速度慢、缺乏時代感的缺點。有20.5%的調查對象把對教學內容的不滿歸結為“教材十年如一日”,16%的調查對象把對教學內容的不滿歸結為“內容編排死板,缺少新意”,直接揭示了教材內容是否充滿時代氣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2)遠離學生的思想、生活實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對“人”的思想靈魂的觸動,除了講道理之外,還可以從關心學生實際生活、解決學生實際困惑中實現。只有切實解決大學生的實際思想難題和困惑,以事融情,以情感人,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學生的心坎上。但是,現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是一些大而化之的普遍性內容,遠離了學生的具體的實際生活,教學內容與社會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使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很難科學解答學生思想中的各種困惑。有31.5%的學生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不理想歸結為教材編排內容“教條主義嚴重,枯燥乏味”,28%的學生認為是“脫離了實際,紙上談兵”,而高達45%的學生也將師生間缺乏溝通的原因歸結為“思想政治理論很枯燥,沒有欲望”。
3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落后陳舊
針對“是否喜歡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模式”的調查,選擇“喜歡”的學生僅占8%,“一般”占51.5%,“不喜歡”和“說不清楚”分別占33%和7.5 %。大學生對現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表示不滿,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并未得到根本改變。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一般采取很多人集中在一起的“大課堂”方式進行,限制了授課方式選擇性而基本沿襲了傳統的授課方式,即教師是傳授知識的主體,學生是接受知識的客體,“一塊黑板、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堂課”是高校理論課多年教學的一貫做法。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授課方式知識呈現模式過于單一,面對多元化的世界,面對日益活躍的大學生思想,難以適應已經變化了的新形勢。這種傳統教育教學模式也直接影響了師生間的互動,缺少學生的參與,是很乏味的。在“老師與您的交流情況”的調查中,有8%的學生肯定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上師生間能夠“彼此經常坦誠交換意見”,33.5%的學生認為“老師偶爾與我們交換意見”,27%的學生認為師生間“很少交換看法”,31.5%的學生認為師生間“基本上沒有進行溝通”。59%的學生把“老師講課對學生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歸結為“教學方式陳舊、單一”。
(2)實踐環節流于形式。雖然絕大多數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都安排有實踐教學環節,1999年高校擴招實現了大眾教育對精英教育的代替,這成為我國教育史上的一次壯舉,但擴招后高校學生人數過多以及活動經費無法保障等原因,導致無法全面實施有效的社會實踐,能夠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環節落實到實踐中的高校少之又少。有30.5%的調查對象認為,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首當其沖的要改革的是單一的教學模式”。很明顯,讓思想政治理論課走出課堂、融人社會、融人生活成為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內在要求。
4.教育者的素養參差不齊
做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關鍵在教師,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整體政治理論素養與學生的期待之間依然存在著不小差距,主要表現在以FIL點。
(1)專業理論素養不足。在對“有些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講課對學生缺乏吸引力的原因”調查中,學生認為“理論功底不足,缺乏深度和廣度”的占20%,認為“老師的言談、年齡、性別、個性等因素有影響的占調查總數的12.5%,認為“語言表達欠缺感染力”的占到調查總數的8.5%,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專業理論素養不足的很重要的原因是未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構成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體,甚至許多高校的政治理論課兼職教師比重過大,行政工作勢必對教學產生嚴重干擾。規范教師隊伍,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成為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效果的重要內容。
(2)缺少職業自信心、榮譽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不具有立竿見影的即時效用性,而是在潛移默化當中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在不知不覺中鍛造著學生的健康人格,但這種“軟”結果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難以達到一種高層次的成就滿足感。加上教育對象對政治課普遍存有逆反心理,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人們對政治的淡漠和對物質利益的追求,使得很多政治理論課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育人靈魂的偉大工程缺少足夠的信心和榮譽感。
(3)教育觀念陳舊。在此次調查中發現,相當一部分政治課教師習慣遵循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去組織教學,僅僅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一味地灌輸,卻忽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忽視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特殊性,將其簡單等同于一般知識的傳授,不重視根據大學生的實際來引導教育,不注重研究學生思想變化的規律,不注重把科學的理論與社會現實結合起來,不注重把抽象的概念與鮮活的學生思想實際結合起來,不自覺地扼殺了政治理論課的感染力和導向力。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老師以何種角色出現”的調查中,有33%的學生認為是“思想灌輸者”,35%的學生認為是“教學督導者”,這種調查結果不能不讓人吃驚。
5.受教育者缺乏學習認同感
從調查中可知,在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要性”的調查中,有18%和3%的學生認為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太重要”和“沒有必要”,高達51%和5%的學生明確表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太感興趣”或“不感興趣”。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有19.5%的學生認為自己在“認真做筆記”,53%的學生“只聽不做筆記”,那些在課堂上“看其他書或是打磕睡”和“其他與課堂無關的事”占到了16.5%和11.5%。甚至很多大學普遍存在著學生顯性逃課和隱性逃課,究其原因,“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感興趣”占到了46%之多。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途徑
本次調查的結果顯示,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但是,在對學生進行的“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看法”調查中,59%的學生認為“勢在必行”,30%的學生認為“無所謂”,認為“沒有必要”和“說不清楚”的各占5.5 %,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呼聲的確是非常高的。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首當其沖的要改革的是哪些內容”,32.5%的學生認為是“枯燥的教學內容”,30.5%的學生認為是·“單一的教學模式”,22.5%的學生認為是“授課方式”,14.5%的學生認為是“教學實踐手段”?梢姡仨毝喙荦R下,進行切實有效的對癥施治的教學改革,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的吸引力,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歸結起來,主要從以下方面人手。
1.打造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素養
課堂教學是進行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師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講者,如果自身沒有對馬克思主義的摯愛,自然感動不了學生,更談不上觸動學生的靈魂,甚至會將錯誤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傳授給學生。教師要提高學生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正確認識和分析重大現實問題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把學生培養成具有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人才,其言傳身教示范作用不可低估。因此,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堅持講馬克思主義、信馬克思主義、用馬克思主義,必須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素養,以自己的信仰和實際行動引導學生向著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大道上前行
2.更新教學理念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必須跳出“唯教師”、“唯書本”、“唯講授”的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真正確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努力實現從冷冰冰的照本宣科式教育向促成學生全面發展教育、從強調完成教學任務向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教學目的的轉變,只有這樣,才能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全面貫徹素質教育。
3鍛造教研能力
在學生“認為思政老師需要具備的素質(多選)”中,教師的“教學能力”、‘火格魅力”、“學術造詣”、“責任感”分別占68%,62%, 58.5%和48.55 %,提升教師素質成為改善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而教師教學能力、人格魅力、學術造詣、責任感等等來源于對本專業的透徹研究,因為如果沒有對思想政治理論的前瞻性研究,即使對教材非常熟悉,知識講授也會缺乏深度。所以,實現從單純的教學型向研究教學型轉變是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保證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科學研究,保證講授的內容適應時代的發展,把本學科的前沿研究及時引人課堂,以教促研,以研促教,充分保證自身的思想認識能夠緊扣時代發展的脈搏,以此來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4優化課程體系,豐富教學內容
優化課程體系主要從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人手:第一,在上課前就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調查,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未知知識來重新整合教學內容,避免與中學課程內容的簡單重復,適量擴充課堂講授新知識的容量,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時間第二,授課內容要緊密結合現實,堅持與時俱進,及時補充具有時代特色的知識,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動實踐和基本經驗。第只,把培養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現實問題和培養綜合素質、提升學生認識能力和思維能力當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內容。在針對“除教師素質外,提高思政教學實效亟待解決的是(多選)什么”的調查中,選擇“理論聯系實際,解答當前的熱點、難點”的占69%,這就要求教師增加社會熱點和與大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及時因勢利導,并適當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人生規劃教育內容,以契合學生實際需求和思想狀況。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時代性、針對性、創新 性、感染力、吸引力。
5.變革教學方式,突出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學生希望教師采取互動式和探究式教學模式,采取互動式、討論式、研究式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對‘希望老師采取的教學模式”問題的調查中,主張“教師學生平等參與的互動探究教學模式”的學生竟達到40%,要求采用“教師主導、學生深度參與的教學模式”的學生占28%,要求“教師主導、學生簡單參與的教學模式”的占26%,而堅持“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的僅占6%。在“對學生、教師共同參與的教學模式的看法”的調查中,學生認為“非常有幫助”和“有幫助”的占到了24%和60%,而認為“幫助不大”和“沒有幫助”的只有巧%和1%?梢,學生比較認司參與型學習方式。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就必須改原來的單一講授模式,充分利用課堂討論、辯論、試講、演講等向學生提供鍛煉和表現的機會,調動學生課堂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討論、爭辯和自我研究中達到對理論更深層次的理解,有利于思政課的學習。
“除教師素質外,提高思政教學實效巫待解決的是(多選)”中,56.5%的學生提出了“加強社會實踐環節”的要求。學生“喜歡的社會實踐方式”中,“參觀考察”所占比例并不高,只占18.5%,而選擇“社會調查”的高達40.5%,“志愿者服務”占27%,“宣傳和普及政治理論知識”占14%。在學校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當實現課堂教學的社會延伸,大力推進社會實踐環節,每學期安排大學生到基地實踐進行感性直觀的教育,大大提高學生對人類社會、自然等的認識,在深刻的觸動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從而促進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
6利用網絡整合和優化教學資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充分利用網絡條件積極開發網絡課程資源,以保持課程的開放性,增強教學方法的交互性和啟發性。建立QQ群,發揮BBS的作用,建立實施開發網絡教學課件、建設網絡平臺、實施網絡教學模式為主要內容的“網絡教學”,讓學生就所關注的問題暢所欲言,并實現資源共享。
7整肅教學環境,以良好的環境熏陶人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各種觀念和意識形態相互交織,不斷沖擊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認知,往往使他們無所適從。所以,高校要及時解決關乎學生健康成長和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著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倡導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美化校園環境,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受到陶冶熏陶,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態度”的調查中,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非常有信心”和“有信心”的學生各占8.5%和45 %,占到一半以上,42%的學生表示“信心不大”,只有4.5%的學生表示“沒有信心”。思想政治理論課畢竟不同于別的課程,其改革也面臨著很多難題,但只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深切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性、特殊性,認真研究,全方面鍛造自己的教研能力,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勢必有大飛躍。
【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影響因素及改進路徑】相關文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路徑03-02
影響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及對策11-18
空間教學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分析12-06
語文教學效果的路徑論文02-18
談臨床醫學檢驗血液標本質量的影響因素11-14
谷子消費影響因素分析03-27
影響汽車制動性能的因素論文05-30
消費行為影響因素研究03-2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