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藝術類專業學生素質教育創新形式的探討
論文關鍵詞: 藝術類專業學生 素質教育 創新形式
論文摘 要: 作為培養專業性人才的高等院校,應注重推進素質教育,真正構建起社會主流價值觀,培養合格人才。文章聯系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特點,分析了教育引導他們的措施,以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創作觀和藝術觀等,增強素質教育的實效。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意識出現多樣化態勢,人們思想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日益增強。這就要求全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而“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作為培養專業性人才的高等院校,如何推進高校的素質教育,真正構建起社會主流價值觀,培養合格人才,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就從這方面對藝術類專業學生素質教育創新形式進行探析。
一、聯系實際,把握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特點
藝術類專業學生由于所學專業的特殊性,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從事藝術類專業學生的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首先要對他們的鮮明個性特點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和了解。只有在把握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特點基礎上,通過樹立全新的促進藝術類專業學生全面發展的管理思路,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達到既鼓勵他們個性發展,又提高他們綜合素質的育人目的。
經過多年的學生管理實踐,與學生接觸交流,我基本上掌握了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個性特點。這些個性化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觀察能力強。
藝術類專業學生由于長期受專業學習的熏陶,往往表現出觀察力強、富有想象力的特點。在強調藝術創新的過程中,他們追求鮮明的藝術個性特色,講求藝術個性的積累,他們善于以獨特的視角生活,對社會的觀察往往比較細致。但與此同時,藝術思維、感性思維強的特點使藝術專業的學生總是傾向于自然而然地對事物作出審美判斷,而導致對其他的價值判斷不夠敏感。加上缺乏理論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因而,往往不能從整體上看問題,不能從本質上分析問題。
2.敢于競爭。
藝術類專業學生在進行社會藝術實踐的過程中,積累了專業實習經驗,比別的學生接觸了更多的文化表現形式。因此,他們勇于面對未來的挑戰,能夠主動出擊,為理想事業的成功積極拼搏、競爭。這一特點表現為藝術專業學生的自信心和好勝心極強,總認為自己的作品和表現是最好的。由于缺乏一分為二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他們不大容易聽得進不同意見,甚于看不起老師。有時為了追求他們的創造風格和藝術性,而把作品的思想性和社會性拋在腦后,創造出不太健康的藝術作品,產生不良的社會效果。
3.個性突出。
藝術類專業學生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容易從中西方文化藝術中得到啟迪和熏陶。因此,感情就要比普通大學生細膩豐富,活動能力較強。但又由于專業的個體作業性,因此他們大都不愿意自己的行動受到約束,不愿被管教而要求行動自由,要求自我表現。具體在平時就表現為,有些學生感情容易沖動,明知有些事情是校紀校規禁止的,但到時就會頭腦發熱,置校紀校規于不顧屢屢違紀。
4.重專業輕理論。
藝術類專業學生大多數從小就培養自己的藝術愛好和興趣。高考時的專業考試占用了他們的學習空間,這樣勢必影響文化課程的學習。因此,藝術專業學生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在進入大學后,藝術專業學生普遍接受專業,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加強專業學習。但是一方面,他們不能正確地認識和處理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政治理論和基礎理論的學習的關系。對政治理論和基礎理論的學習重視不夠。這些直接導致藝術類專業學生知識結構不合理,從而影響今后的職業生涯。藝術類專業學生政治理論和基礎知識不足的嚴重首先反映在人文知識欠缺、文化素養不高、底蘊不足。他們畢業后走進社會創作時,往往難以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深度、廣度和新意。其次,道德觀念模糊,受社會環境影響,不可避免存在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理想信念模糊、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等問題;再就是哲學思維缺乏,由于對哲學、政治學人文課題普遍沒有興趣,因而不僅對時事缺乏關心,而且因為缺乏哲學思想教育,影響了邏輯思維、辯證分析、科學判斷等能力。應當指出,一件真正的可以傳世的藝術品誕生是離不開嚴密的哲學思想指導的。藝術作品本身反映了一定的歷史與文化,反映了一種意念。如何將作品適當的表達,體現出深刻的內涵、深遠的意義,達到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這些需要巧妙的思量與把握。而在這種思量與把握的過程中,哲學思維起到重要作用。所以,這方面理論學習對成長中的現代藝術專業學生而言十分重要。
5.適應能力不強。
由于學校不很重視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和適應環境能力的教育和培育,加上自身習慣性的忽視,自我中心意愿較強,因而使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和適應環境能力不強。產生的結果是藝術類學生缺乏健康樂觀的情緒與承受挫折的耐力,進入社會后往往無法調整角色,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能正確看待得失,導致無法正常開展工作。
二、教育引導,注重藝術類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1世紀是以創造為特征的時代,也將是揭開眾多科學奧秘的時代。作為新世紀的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管理工作者,就是要針對藝術類專業學生個性特點,不斷抓好教育引導,為社會培育出高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
綜合素質教育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是一種世界觀、人生觀、審美觀和價值觀的教育。我們要依據《教育法》規定的教育目標,始終不渝地著眼于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十分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提高藝術類專業學生綜合素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把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放在藝術類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首位。
教育的目標是為國家、為社會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型人才。新型人才的“四有”是一個有機整體,而其中的關鍵是道德。由此看來,德育是素質教育的起點,它關系到藝術人才的根本性質,即做什么樣的人的問題。
黨的大會報告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目標,同時提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我們要在抓好藝術類專業學生素質教育過程中,堅持把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作為引導藝術類學生素質教育的一根主線。
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受改革浪潮的沖擊,學生的價值觀處在搖擺狀態。在他們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人生坐標時,一定要加強對他們的價值取向方面的教育。只有讓藝術類專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才可能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有效的藝術人才。否則,培養出的人才也只能與社會格格不入。
在這方面,要努力培養藝術類專業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正確認知是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前提和基礎。榮辱觀并非是與生俱來的,應著力強化學生的內心體認和道德自覺,使之在認知中增強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堅定性。努力發揮情感在人的行為中的主要影響作用。在加強榮辱觀教育中,我們要注意到恥感和羞恥之心是人之為人的底線,是人格塑造的基礎。要極力激發和培育現代大學生良好的自尊心,從而使藝術類專業的學生為社會服務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撐。
2.樹立正確的創作觀,把文化素質教育作為藝術類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基礎。
要提高藝術類專業學生創作與創造的思想性,就要在學生文化素質上下功夫。因為文化素質會制約或促進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藝術表現、藝術審美、藝術創造等能力的培養。大家知道,藝術本身是對美的體現。由于部分學生片面地追求“技法”的學習與提高,熱衷于考級、考證和社會工作,卻忽略了自身人文知識的積累,以致審美能力不足,審美情趣低下,不知道什么是美,也不知道怎樣欣賞美,更談不上去表現美、創造美。因而創作的作品缺乏思想性和靈魂,自身雖處在風華正茂年代,卻不能使人感受到一種意氣風發、生機勃勃的精神面貌。帕斯卡爾說:“人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比艘驗楦挥芯窈退枷,才使自己與動物發生了根本性的區別;人也因為各自精神境界和思想品位的不同而形成了能力和素質的差異。所以說,藝術的精魂在于思想。正因為如此,藝術創作才充滿著思想性的涵意和激揚。倘若每個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堅持做到這一點,那么一定能以卓越的頭腦和高尚的精神賦予作品以活力、韻律與靈魂,并以之提升作品的美學品位與精神價值,發揮作品對人和社會的激勵作用與引領功能。要實現這一點,就要加強藝術類專業學生的文學知識、歷史知識、美學基礎知識的教育,對于文藝作品來說,不論其形式多么新穎,都要有思想,有靈魂。藝術作品的社會價值不能沒有人文底蘊,否則就無益于社會進步。一個人的修養程度,決定作品的感染力。
要提高藝術作品的社會價值,就要教育引導學生堅持大眾化的藝術創作之路,大眾化是藝術創作的源泉,也是藝術創作的出發點。疏遠大眾的藝術作品,必然被大眾所疏遠,貼近大眾的藝術作品,才能為大眾所接受。當今社會,人民群眾的文化藝術水平和欣賞能力越來越高,接受的信息越來越廣,自主意識越來越強。所以這就要求藝術類專業學生在思想上要有融入大眾的真情實感,在創作形式上要適合大眾。如果高高在上,孤芳自賞,采用艱深晦澀的表現形式,最終會被人民群眾所拋棄,而所創作的作品也被大眾接受,從而失去生命力,沒有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在價值取向的素質教育中要堅持大眾化教育,培養學生服務社會、服務大眾的思想意識。只有時刻把握大眾對藝術的切實需求,才能創作出貼近生活、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
3.樹立正確的藝術觀,把藝術素質教育作為藝術類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
藝術類專業學生素質教育,與非藝術專業學生素質教育不同,藝術素質是藝術類專業學生各種素質的核心。藝術素質包括藝術審美、藝術表現、藝術創造。就藝術類專業學生來說,離開了藝術素質就不能稱其為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如何提高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藝術素質呢?我認為應在堅持正確的藝術觀前提下,通過授課、觀摩、寫生、采風,學習中西方的藝術精品以及藝術鑒賞基礎知識,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和藝術素質。樹立正確的藝術觀,主要提高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一是藝術欣賞能力。藝術類專業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對于創作與創造的水平提升關系極大。這方面能力的大小反映了學生的藝術基礎。一個藝術類專業學生接觸一件藝術作品時,僅停留在直觀的、表象的、膚淺的認識上是不行的。要從歷史、美學、價值上深刻地分析作品的涵義。所以說,藝術類專業學生要掌握一定的藝術欣賞方法,只有這樣,其藝術欣賞才能由情感欣賞上升為理性和綜合性欣賞的高層次欣賞。
二是藝術表現能力。藝術類專業學生藝術素質的重要方面是藝術表現能力。這也是藝術學生的基礎能力。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不能沒有思想性、藝術性。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如何,主要看作品的內在寓意,以及是否給觀眾帶來美好的藝術享受。
三是藝術創造能力。藝術類專業學生學習藝術的目的,是要能獨立地進行藝術創造活動,并能產生出一定的藝術作品。進行藝術素質教育的方法首先是繼承和學習,即繼承人類文明的優秀藝術傳統,學習人類文明的優秀藝術成果。但是,藝術類專業學生不能只偏向繼承與學習,要著眼于藝術創造能力的培養。藝術創造是藝術繁榮發展的不竭動力。在培育藝術創造力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注重社會效益。一個好的作品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價值觀點。
三、創新形式,切實增強素質教育的實效
扎實推進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素質教育,不僅在素質教育內容、形式、要求上要有新的思想,而且在素質教育方法、組織形式等方面要進行新的探索。要積極探索提高素質教育成效的途徑、載體和方法,在更加科學、全面、有效的素質教育中提高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更新藝術學習理念。隨著時代條件、社會環境、生源結構的變化,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素質教育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高等院校藝術類學生首先要更新藝術教育理念,明確藝術專業是人文學科性質,它已不是簡單的技術學科,而是為了豐富人們精神生活而產生的。藝術是人文精神、人文主義的一種體現。它本身是歷史傳承的媒介,不僅是人類文明內在靈魂的表達形式,而且是人們生活的重要反映。所以當今的藝術教育已逐漸脫離技術本位及精致所主導的教學模式,而邁入以全方位人文素養為內容的藝術學習。更新藝術教育理念,就要求教師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把學生當做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藝術專業教師需要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及認知差異,為學生的長期發展做準備,按照學生的成長需要及特點來設計開展活動。
調整專業培養計劃。為了彌補高校藝術專業學生文化素質先天不足的狀況,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應當滲透人文素質教育,改革課程設置,強調課程的綜合性和整體聯系,使學生的知識結構趨向完整與合理。在這方面,要樹立“大教育”、“大藝術”的觀念。在按專業大類招生基礎上,設置大類必修課、專業限選課和任意選修課。這樣既能滿足加強基礎通識教育的要求,使學生有較寬的知識面,又使學生的專業教育有了保證。
豐富校園文化活動。針對藝術專業學生有個體作業特點,組織他們參加校園文化活動。豐富校園文化活動,既有助于發揮這些學生的才能,展示個性,又能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增強集體凝聚力。所以說,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為人文素質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可以采取以下做法:(1)抓好校園物態環境建設,培植校園人文環境,如廣告牌、橫幅、宣傳欄等氣氛布置;(2)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高品位校園文化活動,如文化體育競賽、作品展覽、作品欣賞評論、藝術節等;(3)發揮黨團組織、學生會及學生社團作用,積極組織藝術類專業的學生踴躍參加各類活動,如政治思想教育講座、讀書心得交流會等。只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才能進一步調動教工、學生共創人文精神的積極性,進一步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
進行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藝術類專業學生管理工作者要加強教育工作,幫助學生們認清形勢,正確認識自我,找到自己就業的準確定位。要提高藝術類專業學生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首先,針對藝術類專業學生個性心理特點最突出、獨立、自我管理意識強的特點,可以采取學生主動參與的模式,積極引導他們多參加職業訓練。通過精心整理、收集、設計求職中遇到的問題和對策,如現場演練、模擬招聘等,使學生充分體驗求職過程。利用藝術院校的師資優勢,開展各種類型與內容的藝術講座,幫助他們認識自我,加強他們的職業定位。其次,對藝術類專業學生加強就業心理指導。對于求職過程中產生的不良心態,要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地去適應。不要幻想和要求第一次選擇的就業崗位或從事的工作就是十全十美的,符合自己理想的。每一個人的一生都在不斷地調整,終身在一個崗位上工作的可能性是越來越小了。因此,每個藝術學生應該和其他專業學生一樣,調整就業觀和就業期望值,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要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
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為了幫助藝術類專業學生提高素質及投入社會之中進行藝術創造,進行創業,他們在校期間就要在第二課堂或創業園實習。我們要加強與校外企業的產學研聯合,組織學生參與企業產品、廣告的設計,組織好暑期社會實踐團活動,營造奮發向上的創新實踐的教育氛圍,為學生創造更多施展才華的空間。組織和指導學生總結在實習和社會實踐期間的作品創作經驗,并創造機會組織參加作品的展覽評選活動。這種活動既鍛煉了學生,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助其樹立信心,促進專業課的學習,同時又提高了學校聲譽,服務了地方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豐富了自己的創作實踐,積累了就業的經驗。
提供增強素質教育實效的組織保證。要增強素質教育的實效,我認為關鍵在組織工作。一方面要重視高校藝術專業教師文化素養的提升。“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如果教師自身就對文明與文化、藝術與科學所知甚少,學生藝術素質與人文素質的提升也將會成為一句空話。藝術類專業教學畢竟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師應注重言傳身教,以自身豐厚的文化底蘊并結合提高的藝術造詣,在專業的思想深度、對人生社會未來的認識方面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另一方面,要重視學生管理輔導員的綜合素質的提升。高等院校系輔導員從事政治思想教育和生活管理,在與學生溝通交流中不時要滲透素質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加強自身人文和思想修養,樹立向上的人格精神,這樣才能與學生交朋友,達到增強素質教育的成效,再就是發揮學生組織的作用。利用黨團和社團活動開展素質教育。在學生先進分子中評選出素質教育的模范,開展創優爭先活動,從而帶動和促進周圍同學共同努力提高素質水平。
參考文獻:
[1]王群.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及管理對策[J].北京教育.高教,2007,(5).
[2]楊叔子.現代大學與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4).
[3]彭伏期.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大學生人文教育短缺問題研究[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4,(1).
[4]龐黎明,杜淑梅.素質教育與學生個性[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7,(3).
[5]劉丹,許洪范,李偉.藝術類專業學生思想特點和教育管理對策分析[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127-129.
[6]歐陽俊虎.新時期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及教育管理對策[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2):19-22.
[7]田建國.大學素質教育縱橫談[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8]李瑜.藝術類大學生思想特點和教育管理對策分析.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6,(1).
【藝術類專業學生素質教育創新形式的探討】相關文章:
試析藝術設計專業創新教改的探討08-25
關于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運用問題探討08-18
法學專業中學生創新能力及素質教育探析06-08
校園文化活動形式的創新及內涵深化08-29
關于企業管理創新的相關問題探討06-10
博物館展示設計的藝術形式分析04-13
藝術素養在高職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探討08-03
淺談關于藝術設計教學問題探討藝術論文05-05
現代攝影藝術中的形式美法則研究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