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

        時間:2022-04-13 17:05:42 開題報告 我要投稿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精選13篇)

          引導語:在寫一篇開題報告之前,可以參考相關課題的范文來完成,這樣不僅對自己研究的課題有一個大體的了解,也能對課題的研究方向有一個很好的把握。下面是關于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的范本,歡迎大家閱讀。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精選13篇)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 篇1

          設計(論文)題目:玉都華庭施工組織設計

          選題依據:

          1.國內外有關的研究動態

          施工工組織設計作為指導施工全過程各項活動的技術經濟的綱領性文件,是施工技術與施工項目管理有機結合的產物,它是工程開工后施工活動能有序、高效、科學合理地進行的保證。

          60年代我們的施工組織措施采用的蘇聯的管理模式,隨著我國的經濟的增長,我們建筑業的發展,我們的施工項目管理也不斷的更科學,70到80年代施工組織設計在我國全面的推廣,經過我們不斷的實踐、探索、研究,使之我們現在的施工組織更科學更協調,經濟上更合理

          建筑施工組織設計必須擴大深度和范圍,對設計圖紙的合理性和經濟性做出評估,實現設計和施工技術的一體化。施工企業要建立施工組織設計總結與工法制度,擴大技術積累,加快技術轉化,使新的技術成果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得到應用。

          現階段國內外施工組織學科的發展特點是廣泛利用數學方法、網絡技術和計算技術等定量性方法,對整個工程的施工進行工期、成本、質量的控制,以達到工期短、質量好和成本低的目標。

          目前已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在工程項目中已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建筑施工企業應大力發展與運用信息技術,重視高新技術的移植和利用,拓寬智力資源的傳播渠道,全面改進傳統的編制方法,使信息在生產力諸要素中起到核心的作用,逐步實現施工信息自動化、施工作業機器化、施工技術模塊化和系統化,以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增強建筑施工企業的競爭力,從而使企業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好的生存環境。

          2.理論及實際意義

          在此工程設計中,施工組織設計的意義體現在:它是指導施工全過程各項活動的技術經濟的綱領性文件;它是該工程開工前后施工活動能有序、高效、科學合理地進行的保證;它體現了施工企業管理水平,施工技術水平,機械設備裝備能力。

          畢業設計(論文)的主要內容及可能的創新點

          1工程概況

          2施工總體部署

          2.1施工組織機構

          2.2施工部署

          2.3施工工藝流程

          3施工準備及施工總平面布置

          3.1施工準備

          3.2施工總平面布置

          4主要分部分項工程施工方法

          4.1施工測量

          4.2土方工程

          4.3結構工程

          4.4砌筑工程

          4.5裝飾工程

          4.6腳手架工程

          5質量保證措施

          6現場環境保護措施

          7季節性施工措施

          完成研究內容的技術路線或研究方法

          首先熟悉工程概況以及周圍的各種環境,然后根據場地的大小和出入路線合理布置場地的臨時設施和倉庫的位置,由著方便、安全的原則合理布置平面。根據施工隊伍以及人員配置和施工方案編制合適的施工進度,對各個分部分項工程進行安全、質量、進度、成本進行動態控制,保持工程有序、穩定的實施。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 篇2

          一、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樓層的發展越來越高,對基礎的發展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樁基礎的應用越來越高。本文以河南周口東景國際名苑的地下部分進行基礎工程設計。樁基技術極為復雜,發展空間相當廣闊,成為地基基礎領域中一個非;钴S的、具有很強生命力分支領域,50年來出現了許多新的樁型、新的工藝、新的設計理論和新的科技成果,成為我國工程建設的有力支柱。

          本課題首先根據工程地質條件、巖土力學指標建議值和上部結構形式及上部結構重量,選取了樁基礎形式——混凝土預制樁。在對天然地基的評價的基礎上,進行了成樁分析。根據混凝土預制樁的優缺點,結合場地地層條件,初步選取樁徑,試算出樁長,并進行樁的設計計算:單樁承載力和樁的沉降計算,最后從抗剪、沖切和抗彎等三方面對承臺進行了設計驗算。同時對混凝土預制樁的優點、性能、樁基礎施工過程、注意事項也做了論述。

          二、樁基礎研究綜述:

          樁基礎(簡稱樁基)是一種古老的基礎形式。它的力學原理正確,通過樁的形式可以充分發。

          揮深部土層的承載能力,同時它又具有施工簡便的特點,因此樁基不僅延續至今,而且結合現代的施工技術還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成為當前基礎工程中一種普遍采用的重要基礎形式。

          隨著我國建筑工程的高速發展,高層建筑、海港碼頭、橋梁、重型工業廠房和糧倉等都廣泛使用樁基,目前我國每年的用樁量達100萬根以上。如何設計好樁基,使之既滿足樁承載力和安全性要求,又降低成本,對我國工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同時,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樁基的類型、施工工藝和設備、樁基理論和設計方法都有了很大的進展。

          樁基深埋于地下,是個隱蔽工程。雖然樁基設計理論和施工方法已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巖土性質的多變性和現場施工的局限性,致使樁承載力的設計值與樁的實際承載能力有時還有較大的差別,在施工時樁身中也會出現各種缺陷。因此,為了保障樁基的質量,進行樁基檢測就十分必要了。長期以來,樁基檢測采用的是靜荷載試驗方法。由于它是破壞性檢測,成本高,檢測周期長,因此被檢測的樁數目較少,難以滿足基礎工程的廣泛需要。隨著工程建設規模的擴大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一種無損檢測技術一一樁基應力波檢測應運而生,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現已成為基礎工程建設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三、畢業設計(論文)所用的主要技術與方法:

          1.錘擊沉樁;

          2.靜力壓樁法沉樁;

          3.樁的接樁方法用焊接、法蘭接及硫磺膠泥錨接;

          4.沉樁施工組織計劃;

          5.AutoCAD制圖。

          四、主要參考文獻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 篇3

          一、選題的依據及意義:

          農村勞動力流動是工業化進程中的普遍現狀。在過去的一百多年時間內,德國在工業化進程中實現了大規模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鎮和鄉鎮企業就業。在這個過程中,已形成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這就是被稱為”農民工”的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支新型勞動力大軍。目前的德國是高度工業化、城市化的國家,在近8200萬人口中,非農就業人口高達96%,大量農村人口在城市工作,已經形成了城鄉一體化和農村工業化、農民城市化的格局。本文試圖研究中德農村人口流動的原因,及對城市和鄉村的影響,并對比中德農村人口流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由此為解決中國”農民工”的問題提供借鑒。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含文獻綜述):

          國內學術界尤其是歷史學、社會學、經濟學等領域都比較關注德國工業化時期的社會經濟狀況,但專門研究德國工業化時期農村勞動力流動的問題卻不是很多,只是在一些研究成果中有所涉及。如邢來順教授從歷史學的角度,《在德國工業化經濟——社會史和邁向強權國家1830~1914年》、《德國工業化與政治發展研究》兩部著作中,研究了德國工業化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狀況,對德國工業化時期的人口流動、社會政策有所論述,但并不是很多。

          就國外學術界的研究情況來看,多是從歷史學、人口學的視角進行研究,且多集中于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研究,專門研究德國農村勞動力流動的較少.Wolfgang.Kllmann是較早研究德國工業化時期農村勞動力流動對德國經濟和城市發展影響的學者,其研究成果有(《DieBevlkerunginderindustriellenRevolution》、《工業革命時期的人口》),該書指出德國農村人口的流向及其速度與城市的發展周期基本一致。

          三、本課題研究內容

          本課題主要研究:

          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現狀;

          德國農村人口流動的原因、影響;

          中國農村人口流動的原因、影響;

          兩國農村人口流動的相同點不同點及對此問題的思考。

          四、本課題研究方案

          歷史分析法:歷史分析法就是根據發展的過程,把過去的政治現象置于特定的歷史背景中進行分析的方法。鑒于德國農村勞動力流動式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因此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理清脈絡,對其進行準確的分析把握。

          文獻調查法:基于本文研究的是國外農村勞動力流動問題,不能實地考察,因此要想獲得大量的資料,必須通過互聯網或文獻庫檢索查找,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分析和研究,吸收和借鑒他人相關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對德國農村勞動力流動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數據分析法:在本文研究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史料數據,證明或分析相關論點。

          運用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方法,對此問題展開研究。

          運用分析,歸納,總結的方法結合實際情況展開研究

          五、研究目標、主要特色及工作進度:

          1.研究目標:

          本課題主要研究德中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的種種原因及對兩國產生的不同影響,由此在了解中德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的原因和影響的同時,也可以看出不同國家發展區別所產生對待同種問題的不同的結果。

          2.主要特色:

          運用對比分析法,結合漫畫及時下熱點問題,展開研究。

          3.工作進度:

          2013年11月中旬導師見面,確定論文題目

          2013年12月中旬完成論文大綱

          2013年12月底完成開題報告

          2014年3月初完成初稿

          2014年4月完成二稿

          2014年4月底定稿,完成摘要,譯文

          2014年5月初完成論文打印,制作幻燈片

          2014年5月中旬上交全部資料,指導老師寫評語

          2014年5月底整理文件明細

          2014年6月初論文答辯

          六、參考文獻:

          列出你參考的書籍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 篇4

          1.課題名稱: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框架軟件開發

          2.項目研究背景:

          所要編寫的結構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結構的設計,建筑指各種房屋及其附屬的構筑物。建筑結構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構件,即組成結構的單元如梁、板、柱等,連接而構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稱荷載)的平面或空間體系。

          編寫算例使用建設部最新出臺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xx,該規范與原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89相比,新增內容約占15%,有重大修訂的內容約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規范內容的部分約占50%,規范全面總結了原規范發布實施以來的實踐經驗,借鑒了國外先進標準技術。

          3.項目研究意義:

          建筑中,結構是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經久耐用、節能節材、滿足建筑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業化水平密切相關,對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由于結構計算牽扯的數學公式較多,并且所涉及的規范和標準很零碎。并且計算量非常之大,近年來,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緊張以及商業競爭的激烈化,更加劇了房屋設計的復雜性,許多多高層建筑不斷的被建造。這些建筑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勞動量上,都客觀的需要計算機程序的輔助設計。這樣,結構軟件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棟建筑的結構設計是否合理,主要取決于結構體系、結構布置、構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強度等級以及主要機構構造是否合理。這些問題已經正確解決,結構計算、施工圖的繪制、則是另令人辛苦的具體程序設計工作了,因此原來在學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將被運用到具體的程序代碼中去,精力就不僅集中在怎樣利用所學的結構知識來設計出做法,還要想到如何把這些做法用代碼來實現,

          4.文獻研究概況

          在不同類型的結構設計中有些內容是一樣的,做框架結構設計時關鍵是要減少漏項、減少差錯,計算機也是如此的。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 篇5

          1.概述

          本設計位于城市中心區,且具有綜合服務設施的,多功能,復雜的城市標志性建筑。

          隨著時代的發展,建筑功能也在相應的變化。具有多用途,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建筑應運而生。本設計解決的應是走在時尚前列的白領一族,同時兼顧城市市中心大量人口的商業服務功能。

          功能方面,采用自由分割的大型商業布局,兼具一切服務設施,比如餐廳,健身,美容等高檔場所。滿足大多數成功人士的消費方向和水平。

          造型方面,作為建設具有城市市標意義的建筑,造型不宜太花哨,亦不宜太簡陋。同時不宜做奇形,異體的建筑形式。我追求的是向上的,積極的,穩重的,現代化的建筑造型。

          整體形象應與整個城市未來50多年的發展方向相吻合,且與城市主要建筑物,時代廣場等風格一致。

          2.背景

          該項目位于某中等城市市中心的繁華商業區,牌樓西街以南,牌樓南街以西的道路轉角處,基地原為工商銀行和電影院所在地。項目北側為時代廣場。顯然此二者為本城市中心體現休閑,娛樂的服務場所。

          該地塊交通便利,甚至可以說可能會造成交通擁擠,這是其一不利。其二不利。該地塊周邊服務設施相對完善,需打造具有特色的服務功能與品質。

          優點處于商業繁華區,具有發展市場和潛力。

          3.設計要求

          合理解決與本設計有關的理論與技術問題,綜合提高建筑設計與環境設計的能力,并能遵循功能合理、技術先進、經濟適用、造型美觀、環境相宜的設計原則,從實際出發,正確立意,進行創造性構思,力求建筑與環境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既要發揮優秀的歷史傳統,又要有面向新時代的新氣象,表達其自身的公眾形象特點是設計必需考慮的重點。

          尊重環境,塑造融技術和藝術性一體的具有時代特色的地標建筑,使該建筑成為城市的視覺焦點和形態中心,并有高層綜合性建筑的特點。

          設計要以人為本,將建筑設計成為滿足商業和SOHO現代城等不同使用功能的和諧整體。設計應成為與環境共生的綠色建筑。

          4.方案總體構思

          大型商業服務入口以牌樓西街入口,靠近時代廣場和朝陽購物中心,面向大人量街道。輔助場所和車行以牌樓南街入口。地塊北部主打大型商業服務,東側主打休閑服務。牌樓西街和牌樓南街交叉口處,做一下沉式廣場,海納百川,匯聚人流。

          裙樓屋頂利用為露天餐廳,燒烤娛樂等戶外活動。

          立面造型主打技術類現代建筑風格。

          5.設計要點

          1.總平面合理組織交通流線,與環境相協調。尤其處理下沉式廣場

          2.功能分區合理組合,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獨立。

          3.設計體現城市形象,與該城市協調。

          6.設計方法和工具

          總平面分析,交通流線,周邊環境統籌協調。體快分析,細部推敲。

          設計工具:CAD,Sketchup,varyforsketchup,photoshop,coreldraw,會聲會影等軟件和徒手繪。

          7.任務書要求

          該項目為包括綜合性商場、兒童娛樂、健身、餐飲、SOHO現代城等功能的綜合性商業建筑,地下1~2層為停車場,地面1~3層為綜合性商場,四層為特色餐飲和風味小吃,五層為兒童娛樂和健身館;6層以上為單身公寓或酒店式公寓,可成為“小型辦公或居家辦公”的SOHO現代城功能,適應于中小公司的居住與工作的生活和辦公場所。

          8.設計進度

          一,二周,一草階段,爭取出一概念方案

          二,四周,多方案比較,確定方案

          五,六,七周,建筑細節,功能和造型微調

          八,九周,繪制正圖。

          十,十一周,建筑表現,平面排版。(以上均為個人計劃,另有相關學校安排計劃)

          9.主要參考文獻

          1、《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二版)

          2、《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最新

          3、《高層建筑防火規范》最新

          4、《民用設計通則》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5、《商店建筑設計規范》最新

          6、《城市規劃原理》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7、《現行建筑設計規范大全》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8、《建筑形式美的原則》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9、《現代高層建筑標準層設計》

          10、各種設計規范、學報和參考書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 篇6

          論文題目:淺談如何加強我國建設工程質量監督與管理

          選題的目的、意義,國內外研究動態

          選題的目的、意義

          眾所周知,質量是永恒的主題。建筑產品是一次性產品,其體量大、投資大、建設周期長、生產有求復雜、施工環節多,不便于綜合測試,一經建成便不能更換的特點。在工程最終完工前的相當長的時間內,只有制品沒有成品,上道工序若發生質量問題,都有可能被下道工序所掩蓋,從而導致重大質量事故的發生。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十分重視建筑工程質量。因此,必須要對項目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的質量監督和管理,確保工程萬無一失。

          從政府來講,要做好對工程質量的宏觀控制與管理,監督企業把每個項目都圓滿完成。從建設單位來講,一定要把質量監督工作做好,協同施工單位把好建筑產品的質量關。從施工單位來講,一定要保證施工時保證項目的質量合格,做好質量控制工作。從監理單位來講,配合建設單位,結合相關的質量要求把建筑項目的監理工作做好,特別是質量的監理工作。無論是建設單位、施工單位,還是監理單位等,都應該首先建立健全企業的質量保證體系,把質量與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從而落實層層質量責任制,加強企業自控能力,提高企業的質量和管理水平。

          1.國內外研究動態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是我國建設工程一貫堅持的方針,建筑工程的質量問題對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有著直接而深遠的影響。國外現代建筑業的發展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無論是在管理還是質量在其他的方面不僅有了很全面的法律法規,而且在這個建筑業里已經建立了良好的質量管理體系,而我國的工程建設和建筑業近年雖然有了較快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工程質量問題所帶來影響最為嚴重,所以必須要加強建設工程質量的管理與監督工作。

          2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由于我國目前的建筑施工企業基本上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益挑剔的顧客,質量將成為占領市場最有力的武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行中施工企業面對的是一個統一的國際市場,區域和國家對企業的保護也將逐步弱化,其產品和服務都必須接受統一的國際市場的評判。項目施工管理要站在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工程質量的重大意義,堅持“以質取勝”的經營戰略,科學管理,規范施工,以此推動企業拓寬謀求更大的發展。

          2.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本論文準備結合課堂所學理論和實習過程中實例,從以下幾方面論述:

          理論依據:

          確保建設工程質量,保證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于監管,是建設工程工作中永恒的主題。高質量的工程不僅給建設單位、社會帶來了潛在的效益,而且也將施工企業帶來良好的信譽,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保證工程質量,提高投資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限度地創造價值,是投資的需要,施工企業企業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所以政府、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要做好對建設項目的監督工作,而施工企業要建立健全自身質量管理體系,做好工程質量管理工作。

          研究方法:

          1.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

          2.結合課本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3.采訪老師,對資料進行整理,歸納總結;

          4.上網查閱相關資料與信息,進行對比概括。

          研究內容:

          1.分析我國現在建設工程質量管理的現狀

          2.政府、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如何做好對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與管理

          3.建設單位如何做好自身質量管理與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

          4.加強質量管理的一些措施及提高工程質量的一些具體措施

          5.對本文的總結及預期成果展望

          3.創新之處及預期研究成果

          本文運用先進的理論研究方法、科學的闡述方法,結合建筑工程實際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合理、實用的解決方法。

          通過本文的闡述和論證,希望本文提及的方法及措施能夠真正運用到現實工作中,形成健全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真正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監督與管理的工作效率,加強對建設工程質量的監控,從而真正減少質量問題,提高工程的質量系數。

          4.工作準備情況及計劃進度安排

          2017年1.20~2017年2.19論文選題

          2017年2.19~2017年3.1開題報告

          2017年3.2~2017年3.25撰寫初稿

          2017年3.26~2017年4.26論文修改

          2017年4.27~2017年5.10論文定稿

          2017年5.11~2017年5.22論文答辯

          5.參考文獻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 篇7

          1課題的研究背景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一方面城市繁榮發展,另一方面也出現了很多城市問題,例如人口過度膨脹、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破壞等。城市用地的大舉擴張也造成了土地資源和能源的浪費以及交通時間的增加帶來的時間浪費。為了使上述問題得到緩和和解決,城市不斷立體化發展,一方面,高樓大廈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地下空間也逐步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城市地下空間不斷增加,并且在空間內容上更加多樣化,于是城市地下商業公共空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

          將商業活動移至地下空間是很合適的,這可以將大量的人流引入地下,可以減輕地面交通的壓力,也有利于地面環境的改善;在極端氣候條件下,如嚴寒多雪或酷熱多雨地區,地下購物空間十分受人們的喜愛。而且隨著地鐵的發展,地下空間的交通可達性增強,這給城市地下商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在德國、瑞典、法國、日本、加拿大等一些大城市,有很多經營狀況良好的地下商常良好的城市地下商業空間不僅可以滿足人們購物休閑的需求、拉動經濟增長、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展現城市魅力,它還可以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的場所,使人們能夠與這個場所進行相互交流進而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人們在這個場所不僅可以休閑購物,還能感受到城市的特色環境和文化品位,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并促進健康、積極的社會活動,此外城市地下商業公共空間更能深刻地顯示地域特色歷史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向人們傳遞社會生活、歷史、文化和現代的信息,對城市的經濟、文化以及人和社會等方面的發展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因此城市地下商業公共空間已經成為豐富人們生活的重要手段,它在現代城市生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地下空間具有不同于地上空間的特殊性,從而形成了人們對地下空間的特殊心理感受。一方面地下空間存在著封閉、黑暗等天然的缺陷,這也使得在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它只承擔車輛停放、設備安置、軌道交通等對空間質量需求較低的城市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地下空間的封閉性而產生知覺信息的減少,使人們對時間和空間的感知減弱,從而容易引起不安和消極情緒。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改善地下空間質量已經成為可能。在持續努力下,目前的城市地下商業空間正在不斷改善地下環境的缺點,日益完善的人工光環境和空氣循環系統的應用,使得新建的地下購物中心已經基本克服了空氣污濁及氣氛黑暗壓抑的缺陷。然而由于起步較晚,我國的地下商業公共空間的發展依然比較滯后,并且普遍存在重視物質屬性但是忽略其精神意義的問題。

          2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如我們所知,人是空間的主體,空間設計的目的不僅僅是創造出物質的場所,更要使處于其中的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到滿足。挪威建筑評論家舒爾茨認為:“建筑首先是精神的蔽所,其次才是身軀的蔽所!爆F代城市地下商業公共空間的設計不僅需要為人們提供一個滿足物質欲望的購物場所,還應該能為人們提供一個精神享受的活動空間。在社會經濟充分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精神層面享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一個場所不能夠使人們與其進行很好的精神交流,不能夠滿足人們精神方而的需求,那么這個場所將會失去活力,從而走向衰落。本文從場所精神的角度研究的城市地下商業公共空間有助于從場所的高度找出改善城市地下商業公共空間品質的方法,營造出舒適親切而又充滿人情味的生活氛圍,把城市地下商業公共空間打造成為展現城市日常生活的舞臺,使城市特色得以延續,同時滿足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因此,結合場所精神理論對城市地下商業公共空間的場所精神如何塑造進行討論分析,促進城市地下商業公共空間的物質意義和精神意義更好的融為一體,從而為未來城市地下商業公共空間的設計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正是該課題研究的意義所在。

          另外,本文研究的目的,還希望以北京中關村廣場購物中心為例,將落腳點放在對具體地下商業公共空間的實證分析上,通過對其詳細的研究,摸索一些方法,為以后城市地下商業公共空間的設計提供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與對策。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 篇8

          一、設計依據及研究意義:

          依據:

          所學教材:房屋建筑學,建筑制圖,混凝土結構,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施工技術與組織管理,土力學,基礎工程,建筑抗震設計等;

          圖集:建筑制圖標準,中南地區標準圖集等;

          國家現行有關規范和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建筑結構何在規范,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建筑制圖標準等,建筑防火設計,建筑防火規范,建筑工程標準荷載學;

          其他:多高層框架結構,高等學校建筑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導等。

          意義:對于框架結構,在結構建筑特點方面:它是由鋼筋混凝土梁、柱、節點及基礎為主框,加上樓板、填充墻、屋蓋組成的結構形式,樓板和橫梁連在一起,橫梁和柱通過節點連為一體,形成承重結構,將荷載傳至基礎,力的傳遞路線比較明確。對于整個房屋全部采用這種結構形式的稱為框架結構或純(全)框架結構。框架可以是等跨或不等跨的,也可以是層高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有時因房屋布局和空間使用要求等原因,也可能在某層抽柱或某跨抽梁,形成缺梁、缺柱的框架。墻體是填充墻,僅起圍護和分隔作用,所以框架結構的最大特點是承重構件與圍護構件有明確分工,建筑物的內外墻處理十分靈活,應用范圍很廣,因此能為建筑提供靈活的使用空間。

          在結構受力性能方面:框架結構構件截面較小,因此框架結構的承載力和剛度都較低,它的受力特點類似于豎向懸臂剪切梁,樓層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層框架在縱橫兩個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所以框架結構屬于柔性結構,自振周期較長,地震反應較小,經過合理的結構設計可以具有較好的延性性能。

          二、設計主要研究內容、預期目標、完成期限和預期進度

          主要研究內容:

          設計構思:在體系選擇方面

          1、架結構的柱與梁宜上下左右貫通,不宜采用復式框架;以及磚混框—剪結構。

          2、填充墻的布置方面:宜采用輕質材料,且應避免形成上、下層剛度變化過大;避免形成短柱;減少因抗側剛度偏心所造成的扭轉。

          其次,在建筑設計方面:

          1、要先對建筑外觀、建筑面積、建筑高度、層高和室內凈高進行設計;

          2、然后對局部進行設計,如樓地面、頂棚、屋面、樓面、坡面及樓梯位置,消防要求等進行設計。各部分都要按照規范要求進行設計。

          3、最后要明確框架結構的抗震級數,采用規則結構以利于房屋抗震,按照“三統一”的原則,確定柱網尺寸,確定材料及截面尺寸,以及基礎的選定。

          預期目標:

          三個月的工作時間,完成綜合教學樓的建筑設計,結構設計和施工組織設計,建筑方案力求新穎,適用,美觀,結構設計力求概念清楚,計算方法和結果準確合理,最終形成設計計算書和建筑,結構施工圖等設計成果。

          完成期限和預期進度:

          1———3周:完成開題報告,建筑設計,并繪制出建筑施工圖;

          4———8周;完成結構設計,繪制結構施工圖以及結構計算過程;

          9———10周完成施工組織設計,整理設計資料,打印計算書和圖紙,準備答辯。

          三、設計的研究重點及難點

          設計重點為框架結構內力計算和框架梁,柱構件設計?蚣芙Y構內力計算方法為:豎向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內力計算擬采用彎矩二次分配法:水平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內力計算擬采用D值法。手算結果與電算結果的差別及原因分析。

          設計難點為框架結構的抗震設計和承載力及變形計算。內力組合,框架梁,剪力墻,柱的設計計算等。選擇符合建筑設計原則(功能、美觀、經濟)的結構形式和構件布置,結構設計中的基本概念。

          三、設計研究的方法及步驟:

          畢業實習調查

          資料收集和文獻查閱

          建筑方案設計

          結構選型

          結構平面布置,繪制草圖

          荷載統計

          手工框架設計

          電算結構設計,施工圖設計

          施工組織設計

          整理設計計算書,打印圖紙和計算書,指導老師審批簽字。

          四、進行設計所需要的條件:

          1、所學課程的熟練掌握。

          2、查閱圖書館的相關書籍與文獻。

          3、個人勤奮努力、不懂就問、敢于挑戰的精神。

          4、指導老師的諄諄教導。

          5、組員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習。

          6、舒適安靜的設計環境。

          指導教師意見: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 篇9

          一、選題的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對自身健康開始更加關注,相應的對醫療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次設計選題南陽市第七人民醫院擬建于南陽市高新路與工農路交叉口,該用地位于城市繁華路段,東面和南面臨城市道路,西面和北面臨居住區,總用地面積1.44ha,地勢平坦,建筑高度將控制在50m以下。第七人民醫院每日設計最高容量為1000人次,內部停車場,按平均每10人次設計一個停車位,停車位可布置在地下。另醫院配置有4輛急救車,應設置專用停車場。南陽市第七人民醫院的建成,將會完善該城區的建設,并改善當地居民的醫療衛生條件,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醫院建筑功能復雜,流線較多,潔、污流線必須嚴格分開,從總平面布局到單體設計都有一系列的功能問題需要解決。通過本次設計了解醫院建筑設計的基本方法和造型構成方式,熟悉醫療建筑的防火設計、結構設計及相關規范。同時,通過深入的實地考察與調研分析、相關資料的檢索與利用,以及隨著方案的不斷深化,我們將接觸到有關醫療建筑設計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方法,不但可以運用和發揮所學理論,而且將會大大拓展我們的知識面、完善我們的知識結構、提高設計能力、表現技法及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另外通過該課題的綜合性訓練也將為走上工作崗位后盡快適應實際工作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研究狀況:

         。1)《建筑設計資料集》(七)對醫院各科室的診療程序、相應的家具器械設備、平面空間組合布置、流線分析、出入口的布置要求等設計要點進行了講解,并有相關設計示例、器械布置圖片、室內透視等資料。

         。2)《現代醫院建筑設計》從總體上宏觀地論述了醫院的發生、發展;功能結構和建筑形態;區域衛生規劃與總體布局,并對醫院建筑的“變”與“應變”規律作了系統的分析評述。另外,還分別對醫院的門診、醫技、住院、后勤供應等部門,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論述和分析,注入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內涵,并有案例插圖,例證分布涉及我國港臺地區及亞歐、南北美洲的國家,基本上反映了當今世界醫院建設的最新成果和發展動向。

         。3)加強醫院綠化。中醫院熬藥間的大量藥渣和廚房肥料可制作有機混合土肥,可用于屋頂花木或藥苗養植,如北京同仁醫院;巴西坎多納利大學醫院將臺階式的屋面綠化與地面綠化組成富于起伏變化的有機整體,擴大了樓層病人的戶外活動空間和自然景觀界面。

         。4)高低層結合的雙向發展模式。這種模式有兩種類型:

          A、為底層部分全封閉連續板塊上的高層塔樓,如丹麥哥本哈根的赫利夫醫院,該方案還將護理單元的醫、護值班室與住院醫生宿舍合一,既方便就近護理,有免去空間的重復設置。

          B、底層部分開若干光井,或留出一條條槽口,強調自然采光通風,底層部分大體同層,條帶之間根據需要,長度自由,布置瀟灑。如瑞典桑茲伏爾醫院。

          主要內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主要內容:

          1、規劃要求

         。1)用地的東、南兩面建筑控制線由用地紅線后退10m,(如圖中紅線所示)。建筑物不得突出建筑控制線。道路交叉口黃線標示區域不得開出入口。

         。2)建筑層數不限,建筑高度控制在50m以下。

          (3)第七人民醫院每日設計最高容量為1000人次,內部停車場,按平均每10人次設計一個停車位,停車位可布置在地下。另醫院配置有4輛急救車,應設置專用停車場。

          2、設計要點

         。1)本次規劃用地位于南陽市高新路與工農路交叉口。該地段位于城市繁華路段,東面和南面臨城市道路,西面和北面臨居住區,總用地面積(不包括職工生活區)為1.42公頃,醫院總建筑面積控制在12000m2以內。

          面積分配門診部:醫技部:住院部=1:0.8:1.8

         。2)總平面綜合解決分區、出入口、殘疾人坡道、停車場、綠化、道路、日照、消防等問題。平面設計由公共部分、內科、外科、皮膚科、婦產科、五官科、兒科、理療科、急診科、辦公區等組成,要求功能分區明確,科室布置合理人流避免往返交叉。(3)綜合考慮醫院建筑在安全和衛生方面的特殊要求。

          3、主要建筑功能空間

         。1)公用部分:主門廳、掛號室、病歷室、候診室、門診辦公室、接待室、公用廁所、雜用室、保健室、中藥房(帶劃價)、西藥房(帶劃價)門診化驗

         。2)內科:診察室、治療室、注射室(包括針灸)

         。3)皮膚科:診察室、治療室

          (4)兒科:預診室、掛號及取藥室、候診室、診察室、治療室、專用廁所

         。5)功能檢查:心電圖、超聲波、基礎代謝

         。6)理療科:光療室、電療室、激光室

          (7)放射科:X光室、暗室、登記存片室、讀片室、機修室、值班室

          (8)外科:診察室、治療室、門診手術室、換藥室、準備及消毒

         。9)婦產科:產科門診、婦科門診、婦科治療、專用廁所、婦產手術室

          (10)五官科:眼科診室、眼科暗室、耳鼻喉科診室、口腔檢查室、鑲牙補牙、技工室

         。11)傳染病:肛道門診、肝炎門診

         。12)急診部:診察室、治療室、值班室、觀察室、搶救室、專用廁所

         。13)行政辦公:宿舍或辦公、會議室

         。14)住院部:病房及附屬套用房

          二、研究方法和思路:

          1、結合自己所學和相關資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地與他人進行交流,進行比較學習,并得出結論,進一步修改完善本次設計:

         。1)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調研、調查和訪談了解當地地理氣候、民俗文脈、經濟政策和場地內外部環境。

         。2)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運用優秀案例中符合我國國情和本地經濟、技術、地理氣候、文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本設計中的實際問題,并盡可能推陳出新,提出建設性方案。

         。3)將各科分散的知識點結合成一張知識網,系統地看待和解決問題。該設計涉及多個學科,如結構、構造、施工、美學、心理學等,研究問題時應盡可能客觀全面、并抓住主要矛盾,從總體著手,層層深入,有計劃的、目標明確的完成每一個步驟。

          2、借助我,F有實驗室、研究設備、圖書館相關資料及下載各種相關軟件對結構、構造、經濟技術指標等進行可行性分析。

          進度安排:

          1、實地調研(第1-2周)

          熟悉設計課題的內容與要求,查閱資料,對基地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初步的構思方案。

          2、資料收集與整理(第3-6周)

          3、撰寫調研報告(第7-10周)

          形成文字說明+圖標+基本分析圖+圖片的綜合調研報告

          4、建筑設計一草(第11-15周)

          主要是加強對環境體量、功能的設計分析,用手繪的形式勾勒出小區總平面圖。

          5、建筑設計二草(第16-22周)

          在一草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并加強細部設計內容。

          6、建筑設計三草(第23-28周)

          7、成果出圖撰寫畢業論文(第29-32周)

          出圖,撰寫不少于5000字左右的畢業論文,并以此基礎制作ppt講稿。

          8、準備畢業答辯ppt(第33-35周)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 篇10

          一、選題背景及其意義

          項目管理,是一種公認的高效項目管理模式。從根本上來說,項目管理就是通過采取相關措施來保證項目達到其總體目標,包括費用、質量以及時間目標等。因此,對于項目管理的方法和理論的探討與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他不僅可以提高我國的項目管理水平,還可以直接的提高經濟效益,同時優化資源的配置。工程項目管理是項目管理中最常見的一種,一般的工程項目管理就是在一定的成本投入的情況下,通過相關決策的實施來形成固定資產的一次性任務過程。它是一個極為繁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同時還需要成本與時間的投入。所以,工程項目管理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需要發揮人的創造力。

          二、國內外研究動態

          三、課題研究內容

          四、研究方案及難點

          五、預期成果和可能的創新點

          本課題通過對項目工程管理的整體進行研究探討,通過分析總結目前的項目工程管理在成本管理和風險控制問題上的優缺點,進而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具有創新性的成本管理和風險控制問題。

          本課題的可能創新點是從項目工程管理的整體上出發,具體分析成本管理和風險控制,并且提出新的提高成本,規避風險的項目管理方案。此外,更多的研究是單獨的研究工程項目中的風險管理和成本控制問題,而本課題是將二者結合起來尋找內在聯系,從整體上更好的開展項目管理。

          六、主要參考文獻

          略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 篇11

          題目:基于文化人類學視角的鄉村營建策略與方法研究

          目錄

          一、選題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及研究框架

         。ㄒ唬┍疚难芯康闹饕獌热

         。ǘ┍疚难芯靠蚣

          五、寫作提綱

          六、本文研究進展

          七、目前已經閱讀的文獻

          一、選題背景

          在我國宏觀調控的發展格局下,鄉村的發展主要由政府主導,習慣稱之為“新農村建設”。從建國初期起,鄉村的發展問題就進入我國的重要議程,而改革開放之后,隨著198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以及我國工業發展能力的提高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鄉村發展逐漸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經歷了其發展重心由政治性轉向經濟性,再由經濟性轉向綜合性的探索過程。根據熊鳳水在《流變的鄉土性:移植?消解?重構個外出務工型村莊的調查》中的相關分析,1949年至1978年間,我國為穩定和調整鄉村社會狀況,對鄉村的土地、人口戶籍管理和遷徙、糧食收購與供應等方面進行了計劃性的改革,通過土地和戶籍制度將鄉村人口限定在城市之外,并對城市和鄉村進行了戶籍身份、就業權力和流動自由的政策性區分,這個改革措施具有明顯的政治目的性和政府宏觀調控特征,同時這個階段也初步限定了我國城鄉二元的發展狀態。從1979年到2000年間,我國進入大力發展國民經濟的時期,為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分別發布《中共中央關于印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的通知》(1980年)、《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1982年)推行土地國有化,發展聯產承包責任制經營,這段時期仍舊對鄉村人口外出和就業執行相對嚴格的控制以保障下鄉青年返程就業,如《關于嚴格控制農村勞動力就業務工和農業人口轉為非農業人口的通知》(1981年)、《關于嚴格控制民工外出的緊急通知》、《關于做好勞動就業工作的通知》(1990年)、《招用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規定》(2000年)及各省市推行的地方勞動力管理措施,通過“農轉非”的計劃指標、限定外地務工人員總量和工種、制定職業資格門檻等,以限制鄉村人口外出,使村民就業“離土不離鄉”,城市就業招聘“先城鎮、后農村”,這段時期鄉村的農業經濟有一定的恢復和發展,但鄉村仍保持其傳統鄉土性和封閉性,城鄉之間的隔閡仍持續擴大。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交叉學科的研究由于學科理論的復雜性和綜合性,通常對單一專業的人員來說,較難理解并實際運用。因而,在借鑒文化人類學理論時,注重理論的普適性和較廣的接受度,并注重理論在空間對象操作上的具體落實;定量的研究需要相對較多的成員和較復雜的計算程序,同時由于鄉村這個研究對象的復雜性和鄉村建設實際操作的不可預估情況,因而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的方式,由此建立的鄉村營建體系也更便于廣大規劃、設計人員理解,少數人員通過較簡單的培訓,便可熟練運用這套體系,以便進一步的實踐檢驗和理論體系調整。

          鄉村是個開放的系統,鄉村的發展是全面的、綜合性的,因而對象和實踐的系統復雜性,就進一步強調體系的系統性,涉及鄉村營建的多方力量的相互關系調整、鄉村建設的程序和內容方面都強調綜合性和多元包容性。另外,具體建設過程受復雜的因素影響,與理想的實驗操作和研究是十分不同的。在有限的精力和時間之下,即不是追求建立完美的、理想的理論方法,而是注重理論體系的動態調整性。

          空間由人創造,并且為人所服務,因而建筑學的空間規劃與設計注重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這與鄉村的發展不謀而合,發展的目的在于村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建設是為村民服務、以村民的內在需求為導向,強調以“民”為本的發展原則。

          在全球化、現代化過程中,地方的、民族的建筑文化受到強烈的沖擊而損失衰弱,地域性的建筑傳承與創新面臨重大的考驗,同時現代化的建筑理念由于對自然生態和人文傳統的忽視,也逐漸表現出其過于工業化而造成“千城一面”、過于強調技術性、缺少人文關懷的缺點,并遭到人們普遍的質疑和反思。由此空間環境的塑造和改善,應更體現地域的多樣化特征,尊重地方自然的生態環境,與社會、自然環境相適應、相協調,這樣的地域性建筑理念才能得到更多的認同。鄉村建筑的地域性和鄉土性是我國建筑文化中十分重要的資源,其發展不應一味追求高速現代化,而應在地方資源中尋找本土的發展模式和設計語言,因而本研究更強調在建筑規劃設計中對鄉村營建的本土化探求,對地域性建筑文化進行傳承和創新。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徐杰舜等人歸納總結22,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西方人類學理論的影響下,我國的社會學和人類學研究團隊開始形成,國內人類學者的研究開始起步,與此同時各地廣泛興起鄉村建設運動,同時引發大量的鄉村人類學、社會學調查和人類學研究成果,并在30年代取得進一步發展。20年代末比較著名的有北平社會調查所對北平鄉村社會的研究;南京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在1929~1930年由陳翰蜜、王寅生和薛暮橋等人分別主持了對江蘇無錫、河北保定、廣西鄉村等地的調查;這段時期研究多表現為資料的詳細收集和初步的自主研究階段,社會調查尚未形成規范。30年代初燕京大學引入了西方人類學社區研究理論和參與觀察的方法,由此研究進入了“民族志”深描的時期,費孝通及林耀華以此研究體系先后對廣西、江蘇、福建展開了人類學的田野調查,分別出版了《江村經濟》、《義序的宗族研究》和《金翼》等著作,這些研究中剖析了中國傳統鄉村社會的文化結構和社會情境,并提出了著名的“差序結構”和“均衡論”體系。40-70年代由于抗日戰爭和國內的動蕩政治格局的影響,人類學和社會學的研究遭到大幅減少或取消,而且研究的區域多隨高校和研究機構遷移到西部和西南部,這段時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數民族的社會調查,費孝通的《祿村農田》、《鄉土中國》和《生育制度》等著作也是在這段時期完成并出版。國外人類學者對我國鄉村的研究從20世紀末就開始了,而其中比較著名的是滬江大學美籍社會學教授葛學溥與學生在1918~1923年對廣東潮州鳳凰村的田野調查,他在1925年出版《華南農村生活》中詳細描寫了鳳凰村的人文社會情況,為中國后來許多學者對鳳凰村的再調查提供了珍貴的圖文資料。1940-1942年間日本戰前對我國華北鄉村的調查匯編成《中國農村慣性調查》,其中對鄉村的家族、組織、宗教信仰和土地經濟等進行了綜合研究,并試圖解釋鄉村的社會規范和社會性質,該研究資料成就了美國黃宗智、杜贊奇和馬若孟等人的后續研究。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及研究框架

         。ㄒ唬┍疚难芯康闹饕獌热

          第一章為研究的背景,描述鄉村建設外力和內力各自主導產生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洽釋和判斷,認為內外兩種力量由于二元獨立的狀態而無法充分發揮優勢、避開劣勢,從而造成了鄉村建設的現狀問題;對相關的研究進行梳理,分別對建筑學領域和人文社科領域兩方面在鄉村有關的研究進行歸納,總結目前研究的不足;對主要的概念和研究目的、意義進行闡述。

          第二章對以文化人類學為主的相關理論和方法進行梳理和闡述,主要借鑒文化人類學研究他者文化反思自身文化的研究特點,改變內外力量二元的狀態;通過主客體研究理論、文化相對論、文化整體論、文化發展規律,以及相對應的在場調查視角、人本視角、優勢視角、綜合視角和互動視角對鄉村建設進行理論和方法的建構;接著通過對國內外文化人類學鄉村建設實踐進行分析和歸納,挖掘可供我國的鄉村建設的經驗和啟示。

          第三章從鄉村“軟件”建設的“文化態”層面,對鄉村營建體系的建構進行解讀和闡述,在認識到鄉村對象的現代化、多元化特征,以及現階段參與鄉村建設力量的多元化和綜合性的基礎上,提出鄉村營建應建立建設內容具有綜合性、建設過程具有系統性、村民多元參與的營建體系,改變內外各自獨立,內容過于片面,途經較為單一的建設問題;營建注重的軟件和硬件建設的同步,以及具體實踐操作的反饋與調整;該層面主要促進鄉村內力提升、引發外力調整,從而為后續發展建立良好的互動基石出。

          第四章從“空間態”層面對鄉村營建的具體策略和方法進行闡述,將營建擴展為識別準備階段、設計實施階段、評價調整階段和后續發展階段,從更廣泛的范圍內促進內外兩種力量相互互動、相互影響,在營建過程中逐步完成各自的調整,建立以內力為主、外力為輔的營建力量,在完善系統的建設過程中,實現鄉村營建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第五章和第六章以遵義華潤希望小鎮的具體營建案例對鄉村營建的策略方法進行實證操作和檢驗,從“文化態”和“空間態”措施的具體實踐中,發現理想環境建立的理論體系與復雜現實環境實踐之間的差異,藉此對理論進行佐證、檢驗和調整。

          第七章對鄉村營建進行總結和提升,認為鄉村營建的意義在于將有限的空間建設工程發展為無限潛能的鄉村家園事業,并從制度、輿論和現代信息技術三個方面對并闡述本研究的問題與不足之處,提出研究的愿望和展望。

         。ǘ┍疚难芯靠蚣

          本文研究框架可簡單表示為:

          五、寫作提綱

          致謝6-7

          摘要7-8

          Abstract8-9

          目錄10-14

          圖目錄14-19

          表目錄19-20

          1緒論20-56

          1.1研究背景20-37

          1.1.1我國鄉村建設發展狀況20-23

          1.1.2我國鄉村建設現狀問題23-32

          1.1.3兩種鄉村建設問題的詮釋32-37

          1.2研究現狀37-46

          1.2.1鄉村的建筑學研究38-40

          1.2.2鄉村的人文社科研究40-44

          1.2.3鄉村研究的現狀問題44-46

          1.3研究對象與概念46-50

          1.3.1研究對象與視角46-47

          1.3.2相關原理與概念47-50

          1.4研究目的與意義50-52

          1.4.1研究目的50

          1.4.2研究意義50-52

          1.5研究框架52-56

          1.5.1研究內容52-53

          1.5.2研究方法53-54

          1.5.3研究技術路線54

          1.5.4研究創新點54-56

          2鄉村建設相關理論和實踐研究56-88

          2.1文化人類學視角的相關理論56-74

          2.1.1主體與客體及在場研究視角與人本視角56-61

          2.1.2文化相對論與優勢視角61-65

          2.1.3文化整體論與系統視角65-68

          2.1.4文化發展觀與互動視角68-74

          2.2國內外文化人類學視野下的鄉村建設實踐74-86

          2.2.1國外鄉村發展經驗74-82

          2.2.2國內鄉村發展經驗82-86

          2.3三個層級:基于文化人類學視角的鄉村營建策略86-88

          3“文化態”:鄉村營建的“軟件”建設88-127

          3.1對“誰”進行營建:解讀鄉村現狀88-107

          3.1.1鄉村具有多元復雜性的現狀特征88-102

          3.1.2鄉村發展具有綜合性與地域性特征102-103

          3.1.3鄉村發展的機遇103-107

          3.2“誰”來營建:整合鄉村營建的綜合力量107-118

          3.2.1三位一體:注重內源動力,引入外援助力,中介橋梁積極有效108-111

          3.2.2平臺作用:內外力量的鄉村營建觀念調整111-116

          3.2.3虛實結合:潛在觀念影響——人員流動、文化傳播與媒體宣傳116-118

          3.3如何營建:綜合的系統性建設118-127

          3.3.1鄉村營建的內容:以局部空間建設帶動多方面綜合協調發展118-122

          3.3.2鄉村營建的途經:系統性建設過程與村民的多元參與122-127

          4“空間態”:鄉村營建策略與方法127-167

          4.1鄉村營建的策略與原則127-129

          4.1.1營建策略127-128

          4.1.2營建原則128-129

          4.2空間態:鄉村營建的“硬件”建設129-167

          4.2.1識別準備階段:整合互動130-133

          4.2.2設計實施階段:因子的同位借入和牽連借入133-158

          4.2.3評價調整階段:消化吸收158-161

          4.2.4后續發展階段:選擇創新161-164

          4.2.5小結164-167

          5實證研究:貴州遵義華潤希望小鎮營建案例167-238

          5.1案例選取與研究視角167-173

          5.1.1案例選取的背景167-171

          5.1.2營建目標171-172

          5.1.3基于文化人類學的'鄉村營建方法172-173

          5.2文化態:小鎮營建的“軟件”建設173-188

          5.2.1營建對象:解讀希望小鎮現狀173-181

          5.2.2營建成員整合:小鎮建設的各方營建力量的組織181-187

          5.2.3營建途經:確立希望小鎮的綜合營建內容與目標187-188

          5.3空間態:傳統優勢延續及現代適宜因子借入的鄉村營建格局188-236

          5.3.1識別準備階段:內外初級互動及地方特征與需求的提取與歸納188-197

          5.3.2設計實施階段:小鎮優勢的傳承與現代性調整197-236

          5.4實踐總結與調整236-238

          6結語238-248

          6.1總結與提升238-241

          6.1.1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可操作性與不可量化的社會效益并重238

          6.1.2已完成與未完成:階段性與持續性并重238-239

          6.1.3模式與調整:針對性與普適性239

          6.1.4對等的追求:內外互動而非上下二元239-240

          6.1.5鄉村本質的把握:傳統的繼承從符號的模寫到本質的表征240-241

          6.1.6身份的轉化:從建筑師的主觀表征到地方性的需求表達241

          6.2鄉村營建的延伸:內外的融合需要社會性支持241-245

          6.2.1從短期的空間行為到長期的家園事業:制度與輿論并行242-243

          6.2.2從有限的空間建設活動到無限的資源分享:信息數字化技術應用243-245

          6.3問題與不足245-246

          6.3.1樣本數量有限245-246

          6.3.2理論的應用修正不足246

          6.3.3定量研究的不足246

          6.4愿望與展望246-248

          6.4.1擴大實踐246-247

          6.4.2廣泛參與247-248

          參考文獻248-263

          六、本文研究進展(略)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 篇12

          1.課題名稱:

          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框架軟件開發

          2.項目研究背景:

          所要編寫的結構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結構的設計,建筑指各種房屋及其附屬的構筑物。建筑結構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構件,即組成結構的單元如梁、板、柱等,連接而構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稱荷載)的平面或空間體系。

          編寫算例使用建設部最新出臺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XX,該規范與原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89相比,新增內容約占15%,有重大修訂的內容約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規范內容的部分約占50%,規范全面總結了原規范發布實施以來的實踐經驗,借鑒了國外先進標準技術。

          3.項目研究意義

          建筑中,結構是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經久耐用、節能節材、滿足建筑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工業化水平密切相關,對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由于結構計算牽扯的數學公式較多,并且所涉及的規范和標準很零碎。并且計算量非常之大,近年來,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緊張以及商業競爭的激烈化,更加劇了房屋設計的復雜性,許多多高層建筑不斷的被建造。這些建筑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勞動量上,都客觀的需要

          程序的輔助設計。這樣,結構軟件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棟建筑的結構設計是否合理,主要取決于結構體系、結構布置、構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強度等級以及主要機構構造是否合理。這些問題已經正確解決,結構計算、施工圖的繪制、則是另令人辛苦的具體程序設計工作了,因此原來在學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將被運用到具體的程序代碼中去,精力就不僅集中在怎樣利用所學的結構知識來設計出做法,還要想到如何把這些做法用代碼來實現,

          4.文獻研究概況

          在不同類型的結構設計中有些內容是一樣的,做框架結構設計時關鍵是要減少漏項、減少差錯,計算機也是如此的。

          建筑結構設計統一標準(gbj68-84)該標準是為了合理地統一各類材料的建筑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制定工業與民用建筑結構荷載規范、鋼結構、薄壁型鋼結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木結構等設計規范以及地基基礎和建筑抗震等設計規范應遵守的準則,這些規范均應按本標準的要求制定相應的具體規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規范時,可參照此標準規定的原則。本標準適用于建筑物(包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 篇13

          1、什么是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2、綠色建筑的內涵

          綠色建筑的基本內涵可歸納為:減輕建筑對環境的負荷,即節約能源及資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與自然環境親和,做到人及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永續發展。

          3、開發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意義

          建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是建筑學領域的一次革命和啟蒙運動,其意義遠遠超過能源的節約。它從多個方面進行創新和有機綜合,從而使建筑與自然和諧,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創造健康、舒適和優美的生活空間。它對于建筑領域的革命意義可以從技術、社會、經濟等角度來審視。

          3.1技術意義

          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對綠色建筑認識的逐步深化和成熟,人們索更具有可操作性的環境理念,環境與資本的結合成為未來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新方向,綠色建筑由此也進入一個從生態倫理提倡向生態實踐研究深化的新階段。綠色建筑技術策略的深化與發展在材料、設備、形態學等不同的領域展開,在技術發展的同時,技術與其它設計元素的整合也開始從過去的簡單疊加、更多關注外圍護結構本身的設計向技術與建筑整體系統的有機結合轉變,逐漸成為了綠色建筑系統。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建立是綠色建筑技術逐步完善和系統化的必然結果,它為綠色建筑技術的有機整合搭建了一個平臺,使綠色建筑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等諸多學科能夠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發揮各自的作用,建立一個綜合評價系統,為設計師、規劃師、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提供了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簡便易行、規章明確的綠色建筑評價工具和設計指南。

          3.2社會意義。

          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社會意義主要體現在新的生活方式的提倡、公眾參與意識的增強和地方文化的延續兩個個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首要社會意義是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是基于將綠色建筑的設計與建造看作是一個社會教育的過程。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原則是在有效利用資源和遵循生態規律的基礎上,創造健康的建筑空間并保持可持續發展。

          公眾參與意識的增強,綠色建筑評估體系不是為設計人員所壟斷的專業工具,而是為規劃師、設計師、工程師、管理者、開發商、業主、市民等所共同擁有的評價工具。它的開發打破了以往專業人員的壟斷局面,積極鼓勵市民等公眾人員的參與。

          3.3經濟意義

          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經濟意義可以分為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在宏觀層面,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從系統全壽命

          關于綠色建筑方面論文范文集340;角度出發,將綠色建筑設計所涉及的經濟問題整合到從建材生產、設計、施工、運行、資源利用、垃圾處理、拆除直至自然資源再循環的整個過程。綠色建筑目標的實現不完全是政府機構的責任,作為從事設計工作的建筑師同樣對于制度的健全負有提出建議的義務,將相關的政策問題納入綠色建筑設計策略中,成為系統解決建筑所面臨的經濟問題的重要方面。在微觀的層面,目前從經濟角度出發的設計策略都更充分考慮項目的經濟運作方式,并據此對具體的技術策略進行調整。

          3.4倫理意義

          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理論基礎是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因此無論各個國家的評價體系在結構上有多大差異,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減小生態環境負荷,提高建筑環境質量,為后代發展留有余地。這就從根本上扭轉了長期以來人類一味向自然索取的態度,體現出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由對立向統一的轉變。

          4、綠色建筑設計理念

          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節能能源:充分利用太陽能,采用節能的建筑圍護結構以及采暖和空調,減少采暖和空調的使用。根據自然通風的原理設置風冷系統,使建筑能夠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導風向。建筑采用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平面形式及總體布局。

          節約資源:在建筑設計、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選擇中,均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要減少資源的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節約水資源,包括綠化的節約用水。

          回歸自然:綠色建筑外部要強調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和諧一致、動靜互補,做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5、綠色建筑的效果分析

          5.1綠色建筑的效果分析組成

          綠色建筑的效果分析包括內部效果和外部效果,直接效益和直接費用稱為內部效果,間接效益和間接費用稱為外部效果,按照工程經濟學的觀點:內部效果可進行財務評價,外部效果應進行國民經濟評價,所謂國民經濟評價是按合理配置稀缺資源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從國民經濟全局的角度出發,考察項目所耗費的社會資源和對社會的貢獻來評價工程項目的經濟合理性,外部效果一般包括產業關聯效果、環境和生態效果,技術擴散效果,外部效果會造成私人成本(內部成本或間接成本)和社會成本不一致,導致實際價格不同于最優價格.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分析,評價綠色建筑效果主要是外部效果指標。

          由于綠色建筑剛剛開始發展,統一性的量化指標體系還沒有確立,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嚴格控制建筑產業規模,限制從業人員數量。粗放型增長模式的集中表現為各地爭上建筑項目、建設過程中采用人海戰術,一旦國家限制建設規模,將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導致機械化程度降低,勞動力水平低下。

          (2)加大科技投入,更新技術水平,建立和完善科技裝備投入機制。著力建筑科技開發和應用研究,結合工程項目,針對未來建筑業特點,有計劃地組織科技攻關,研究開發新機具、新工藝、新材料,積極引進、吸收和消化國際先進科學技術科技成果,提高機械化水平。

          (3)在城市規劃、勘察設計中貫穿“綠色建筑”的思路。家庭住宅和城鎮建設必須保留在建或改建的余地,從采光、通風、排水等方面控制對環境的破壞。

          (4)精心施工,降低資源消耗,在建筑生產過程中,應采用節能降耗措施,防止過多地消耗土地資源、水資源、電力資源等。

          5.2外部效果給建筑經濟帶來的挑戰

          在政府的干預調控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加強建筑工程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的監管工作。要進一步完善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強化以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貫徹執行為主要內容的工程全過程監管,特別要加強對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節能監管,在項目成本上體現為將部分外部成本轉化為內部成本,使得“非綠色建筑”項目的內部成本提高,內部效益降低,綠色建筑的外部成本降低,外部效益提高,使有效資源向綠色建筑經濟領域合理流動。

          6、提高綠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措施

          企業建筑經濟要想在新一輪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只有不斷挖掘提高外部效果的方式方法,提高外部效益,降低外部成本,其基本思路和原則為:

          (1)建筑在壽命周期內自然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小化,

          (2)減少建筑壽命周期內污染排放,

          (3)保護生態(自然)環境,

          (4)形成一個健康、舒適和無害的室內空間,

          (5)建筑的質量、功能、性能與環保相統一。

          總結:上文中介紹了綠色建筑的內涵設計理念以及它的效果分析和提高綠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措施。但是在未來的設計中如何掌握綠色建筑的一個度還需要大家在實踐中揣摩,相信綠色建筑必將成為未來建筑的一種趨勢。

        【建筑、工程類論文開題報告(精選13篇)】相關文章:

        建筑類開題報告10-12

        音樂類論文開題報告09-15

        營銷類論文開題報告模板09-12

        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開題報告10-26

        精選論文開題報告09-05

        淺談工程造價論文開題報告03-14

        機電工程論文開題報告08-16

        建筑施工開題報告10-06

        論文開題報告范本精選09-05

        精選工程造價開題報告08-2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