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在會計教學中誠信教育的作用分析會計畢業論文
會計工作是整個宏觀經濟工作的基礎工作,會計資料、會計信息不真實、不合法,會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經濟預測、決策。分析近年來發生的會計造假違規事件,不難看出不論是上市公司還是承擔審計責任的會計師事務所,造假違規者中不乏會計界的高級人才,有的甚至是會計專業的精英人物,其精湛的專業技能卻用來鉆法律的空子,為滿足自己的私欲而置職業道德于不顧,做出虛假的財務報告,給國家和廣大投資者造成了巨額的經濟損失,其行為對社會造成的危害程度令人震驚。提高會計人員誠信素質,教育是基礎。作為一名會計教育工作者,擔當此項重任責無旁貸。本人結合具體教學實踐,就如何有效地在教學中加強誠信教育,構建起會計誠信教育的第一道防線的課題,提出幾點粗淺的看法,以供大家探討。
一、在理論與實踐課中融入會計誠信教育,并開設相關的誠信教育課程
從中職學校的會計課程設置來看,諸多的專業沒有設置與職業道德有關的課程。從教師的授課來看,只講授會計理論知識,很少涉及會計的職業道德。大部分人都認為會計是一門專業,一門學科,是跟數字打交道的,所以比較重視專業技能的培養和教育,只要專業課學好了,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豈不知對于一個稱職的會計人員而言,不僅要有過硬的技術本領,還同樣需要誠實守信的工作態度,才能更好地立足于會計行業。對于中等專業學校的會計專業,教師在課堂上除了要講授專業理論知識外,還應該融入會計誠信的內容,正面教育學生,使學生懂得誠實守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德行。對于中職的財會專業課程設置,除開設會計專業課外,還應開設 《會計職業道德》 《會計法》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 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課程,通過系統規范學習,使學生樹立做人要誠實、講信用的觀念,并真正領會誠信理念是“會計執業機構和會計人員安身立命之本” 。在課堂中,應突出案例的研究和分析,用鄭百文、瓊民源、東方鍋爐、銀廣廈等因失信造假的案例,以案說法,采取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進行誠信教育,要讓學生懂得在面對利益誘惑時如何自我控制、自我約束,培養學生自控和自律的意識和能力,自覺地養成誠信的品質。
二、在會計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 將誠信貫穿于教學的始終
在會計學科課程的設置上,我國是以專業課為改革的主要內容,陸續增設了大量的專業課程,而會計職業教育與誠信素質教育一直未作為單獨的一門課程納入會計學科體系。這樣嚴重削弱了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誠信素質意識,從而大大影響了會計專業畢業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修養,使會計人員的執業水平與職業誠信素質水平出現下降的趨勢。那么如何將誠信素質教育貫穿于專業課堂呢?首先,要在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方式。例如,存貨計價方法,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會計處理方法前后各期應當一致,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例如,一公司存貨成本一直采用移無憂動加權平均法,但是單位負責人為了少繳企業所得稅,在未經稅務機關批準的情況下,公司會計擅自改變存貨計價方法而采用了后進先出法,則虛增了利潤和資產,導致會計信息失實。又如,某公司于 2003 年 12 月份預付下年度保險費15000 元,其賬務處理時將 15000 元全額計入當月管理費用,則會虛增當期費用,低估當期收益,從而引起偷稅漏稅。案例中公司會計的行為就違背了會計的誠信原則,通過案例的講解,學生不僅掌握了理論知識,而且也提高了職業道德水平。其次,教師還應及時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報道的真實案例,作為教學內容的補充,來彌補教材的不足,引導學生更多地關注身邊的有關信息,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會如何識別和判斷虛假會計信息,才能更好地提高職業判斷力,更好地做到誠實守信。
三、開展有關會計誠信專題的討論,加深學生對會計誠信的理解
在會計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有關會計誠信案例的討論,會計案例討論旨在說明會計案例,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和措施。學生通過這種形式積極參與到會計知識的主動學習和思考中,尤其是對當前社會發生的各種案例,他們會不遺余力地查找資料,從不同角度來剖析同一會計案例,闡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辯論,形成熱烈討論問題的氣氛。教師則努力把握和指導好案例討論,讓學生成為案例討論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討論的方向,使學生緊緊圍繞著案例的主題,但要注意老師只是在必要時起指導作用。例如,組織學生討論著名的美國安然事件。安然公司自 1985 年成立以來,一直在能源領域從事相關工作,到 1999 年已發展成為美國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資,1997 年到 2000 年之間在紐約上市的安然公司股價翻了兩番。但在 2001 年 10 月,安然震動了整個華爾街,它突然宣布第三季度的虧損達到了 6 億美元。三個星期后,安然重新公布了 1997 年至 2000 年的財務報表,結果顯示累積利潤比原來減少了 5.91 億美元,債務卻增加了 6.38 億美元。其審計師安達信解釋稱:這是因為安然在股權交易過程中將公司發行的股權換取了應收票據,這些應收票據在公司的賬簿中記錄為資產,發行的股票則被記錄為股東權益,并承認自己確實判斷失誤,以至縱容了安然在會計方面進行的一些違規操作。安達信真的是職業判斷失誤還是違背職業道德作假?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討論,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比教師直接告訴結果要深刻得多。
四、加強校園的誠信教育建設,優化誠信教育的環境
學校是學生最主要的生活學習環境。要加強校園道德氛圍建設,優化育人環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誠信教育活動,使學生思想上受到啟迪,情操上得以陶冶,誠信品質得到升華。可以通過誠信專題講座、誠信演講比賽、誠信簽名活動、誠信主題班會等形式,贊頌誠信新風,鞭撻失信現象,激勵學生從自我做起,塑造個人誠實形象,從現在做起,倡導校園誠信新風尚。要通過倡導、贊揚、鼓勵堅持誠信的行為,貶抑、鞭撻、譴責查處會計造假等不良行為,將有助于人們分清是非,形成良好的風氣,使學生處于一種良好的氛圍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同化。引導學生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來看待社會上某些誠信缺失的現象,使學生堅信誠信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會計人員的必備素質。在學校生活中,誠信教育必須貫徹始終。要從學生進校起,就對他們普及誠信教育,要教育他們從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按時交學費等身邊的小事做起,讓誠信教育真正融入學習生活,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奠定誠信基礎,讓他們以誠信的姿態和品質步入社會。
五、改革會計考試模式,在試題中加大案例分析的比重
在會計專業課考試中,要改變以往傳統的填空、單項選擇、多項選擇、簡答、綜合計算等題型,根據不同專業課的內容,增加案例分析題的比重。讓學生按照所學到的知識,分析案例,并根據會計制度的規定作出正確的會計賬務處理。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會計核算一般原則,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學校是誠信教育的主陣地,作為會計專業教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正確引導學生樹立“誠信為本”的職業觀念,使他們了解職業面臨的誠信風險,不斷提高運用道德標準判斷是非的能力,為今后成功進入,并在職業活動中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奠定良好的基礎。
【淺析在會計教學中誠信教育的作用分析會計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小紙條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02-19
淺析會計計量變革中的會計觀念變革12-08
技能大賽在會計教學改革中的作用論文02-27
案例教學法在財務會計教學中的作用論文02-27
淺析財務預算管理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03-29
治理會計的定位分析會計畢業論文03-23
淺析高校會計誠信教育探討論文12-19
淺析情感因素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作用12-12
淺析賞識教育在技工英語教學中的作用03-2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