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反復吟誦中領悟文學作品的美的探討
在我們閱讀的過程中,第一次看書是過了一篇。過后再回來慢慢閱讀才可以領略到其中的美,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范文,歡迎閱讀,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摘要:語文教學可分為聽、說、讀、寫四個環節。其中,讀是吸收、接納和基礎。如何引導學生反復吟誦課文,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關鍵,也是學生領悟文學作品精髓的基礎。學生只有在反復吟誦中,才能體會和感悟文學作品的美。
關鍵詞:語文教學 吟誦 文學作品
當今語文教學存在年級越高,誦讀越少的現象。在小學課堂,誦讀聲此起彼伏;而在中學課堂,偶見誦讀。其實,語文作為中小學基礎課程,目的并不是要學生去研究語言,而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并從中獲得審美體驗。
語文教學中有聽、說、讀、寫四個環節。其中,讀是吸收、接納的基礎。無吸收的基礎,就沒有準確、規范的口頭表達,更沒有詞情并茂的寫作。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反復吟誦課文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關鍵,也是學生領悟文學作品精髓的基礎。古人云:“授人以魚,供一日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正確地引導學生誦讀課文,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而且能使語文教學達到“不教之教”的最高境界。
一、反復體會,感悟美韻
古人云:“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思考子自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對句子的理解要靠讀,引發感情的共鳴要靠讀,領悟作者的思想境界要靠讀。如水入口,冷暖自知,語感要靠讀,讀而生情,讀而審美,讀而品味。
1.讀出不同的個性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布局精巧,細膩雋永,這是一種美,美得憂郁,美得清新,美得素淡,美得柔和;“人比黃花瘦”的李清照是一種美,美得纖細,美得溫柔,美出了女子的柔情蜜意。
2.讀出不同的布局
記敘文的時間推移、地點轉換、前因后果、人物的言行起伏,都有各自的層次美;說明文條理清晰,告之內容明白曉暢,學生自然能領悟其內容平實、重點突出之妙處;議論文的思維縝密,邏輯嚴謹,學生能從中體會其內涵美。
開宗明義,悅目寧神是一種美;巧設懸念,引人入勝是一種美;小橋流水,平鋪直敘是一種美;余音繞梁,三日不絕是一種美;篇章布局,各顯魅力是一種美;巧設懸念,張弛相宜是一種美;各種文體,各得其妙是一種美。不讀從何知之,不品怎知其美?
3.讀出濃厚的感情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氣勢,“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豪情,都是一種蕩氣回腸之美。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種驚天地、泣鬼神的悲憤,以及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都是一種悲壯美。
悲壯、婉約、崇高、細膩、跌宕等感情,通過讀,能使學生產生共鳴,愛其所愛,憐其所憐,從而凈化學生心靈,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羅丹說:“美到處都有,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若不是通過對美文的細心品味,反復推敲,那美感從何而來?
二、比較鑒賞,各領風騷
比較閱讀,方能讀出“疑”。有了“疑”,才有趣味,有了“趣味”,才能體會出美文的精華。
1.推敲詞句,悟出作者用語之精辟
如《故鄉》中寫道:“我到家門口時,我的母親早已迎出來了,接著便飛出八歲的侄兒宏兒。”一“迎”一“飛”,看似平淡,隨手拈來,卻各顯其妙。“迎”字體現出年邁的母親想見兒子的急切之情,從中透露出慈祥的母愛;“飛”字栩栩如生地勾畫出八歲侄兒的活潑可愛。
蘇軾在《前赤壁賦》中三次提到乘船,“蘇子泛舟游于赤壁下”“縱一葦之所如”“相與枕藉乎舟中”,分別運用了三個不同的動詞。“泛”“縱”“枕藉”三個詞描繪了不同的動作形象,表達出作者在不同情況下不同程度的快樂心情。
2.比較性閱讀,領會風格的迥異美
如同樣是寫“景”:在《故鄉》中,魯迅冷靜、深邃地用簡筆、白描的手法為我們勾畫出一幅冷清、蕭條的故鄉風景,把我們帶入一個凄冷的氛圍;在《春》中,我們看的是朱自清濃墨鋪染的熱烈而清麗、燦爛而蓬勃、欣欣向榮的春天?梢,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表現各有千秋。只有慢慢品味,才能知曉各自的風韻和內涵美。
通過比較閱讀,學生能自如地應付擴展美文的閱讀范圍。品嘗到比較閱讀的優勢之后,學生自然會樂此不疲。讀美、審美、悟美,對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操,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有著重要作用,有助于學生積累素材、培養語感、提升品位,達到語文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目的。
周振甫在《論誦讀》中總結了誦讀的種種好處:“讀時分輕重緩急,恰好和文中情事的起伏相應,足以幫助了解文章、領會作者寫作時的情緒,懂得音節和情緒之間的關系,到寫作時,自會采取適宜的音響節奏來表達胸中的情意。”清代程廷祚認為:“古者之于詩,有誦有歌,誦可以盡人而學,歌不可以盡人而能也。”黃仲蘇認為:“誦就字義言,則為讀之而有音節者……”朱光潛說:“歌重音樂的節奏而誦重語言的節奏。”綜合各位名家的理解,筆者認為誦讀就是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有節奏地讀,反復地讀,熟練到脫口而出,自然成誦。
針對目前語文教學中輕誦讀的目前狀況,作為中華人文精神的傳承者,我們應該大力提倡誦讀的語文學習策略。正如方智范分析的那樣:“誦讀是我國語文教育優秀傳統中一種有益于積累、有效提高語文能力的好策略,應當適當提倡。”誦讀是反復朗讀、自然成誦,尤其適用于優秀詩文等聲情并茂的作品。反復吟誦更有助于從作品的聲律、氣韻,體會其豐富的內涵和情感。
學生吟誦文學作品,抑揚頓挫,韻味無窮,有意識地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不僅可以感受到漢語言音律的美、詩歌意境的美、形象的美,還可以積累語言,受到熏陶和感染。
參考文獻:
[1]任運昌.新課改善程中的古詩文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2010,(Z3).
[2]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集(第二卷)[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
[3]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在反復吟誦中領悟文學作品的美的探討】相關文章:
文學作品中的詩性語言魅力03-19
美的本質探討03-18
淺析培養文學作品閱讀中的文化意識02-28
淺析文學作品中孫權的用人藝術03-06
文學教學中的文本審美探討03-12
探討對收入確認中的有關問題11-17
油氣儲運中問題與對策探討03-06
探討公路施工中的環保問題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