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防治混凝土質量通病的幾項措施
摘要:混凝土常見質量通病形式有:蜂窩、麻面、孔洞、露筋、縫隙夾渣、掉角、表面不平整等。本文分析了混凝土質量的幾項通病及補求措施關鍵詞:混凝土;麻面;措施
1 混凝土出現蜂窩現象
產生原因的分析:
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計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石于多;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夠,未拌合均勻,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下料不當或下料過高,未設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漿離析;混凝土未分層下料,振搗不實,或漏振,或振搗時間不夠;模板縫隙未堵嚴,水泥漿流失;鋼筋較密,使用的石子粒徑過大或坍落度過小;基礎、柱、墻根部未稍加間歇就繼續灌上層混凝土。
控制的措施:
認真設計、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經常檢查,做到計量準確,混凝土拌合均勻,坍落度適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過過2m應設串筒或溜槽:澆灌應分層下料,分層振搗,防止漏振:模板縫應堵塞嚴密,澆灌中,應隨時檢查模板支撐情況防止漏漿;基礎、柱、墻根部應在下部澆完間歇1~1.5h,沉實后再澆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現“爛脖子”。
小蜂窩:洗刷干凈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較大蜂窩,鑿去蜂窩處薄弱松散顆粒,刷洗凈后,支模用高一級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較深蜂窩,如清除困難,可埋壓漿管、排氣管,表面抹砂漿或灌筑混凝土封閉后,進行水泥壓漿處理。
2 混凝土表面出現麻面現象
產生原因的分析: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漿渣等雜物未清理于凈,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壞;模板未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過多出現麻面;摸板拼縫不嚴,局部漏漿;模扳隔離刑涂刷不勻,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與模板粘結造成麻面;混凝土振搗不實,氣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點。
控制的措施:
模板去面清理干凈,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澆灌混凝土前,模板應澆水充分濕潤,模板縫隙,應用油氈紙、膩子等堵嚴,模扳隔離劑應選用長效的,涂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振搗密實,至排除氣泡為止;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處理,表面無粉刷的,應在麻面部位澆水充分濕潤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漿,將麻面抹平壓光。
3 混凝土孔洞現象
產生原因的分析:
在鋼筋較密的部位或預留孔洞和埋件處,混凝上下料被擱住,未振搗就繼續澆筑上層混凝土;混凝上離析,砂漿分離,石子成堆,嚴重跑漿,又未進行振搗;炷烈淮蜗铝线^多,過厚,下料過高,振搗器振動不到,形成松散孔洞;混凝土內掉入具、木塊、泥塊等雜物,混凝土被卡住。
控制的措施:
在鋼筋密集處及復雜部位,采用細石混凝土澆灌,在模扳內充滿,認真分層振搗密實,預留孔洞,應兩側同時下料,側面加開澆灌門,嚴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塊、模板工具等雜物掉入混疑土內,應及時清除干凈;
將孔洞周圍的松散混凝土和軟弱漿膜鑿除,用壓力水沖洗,濕潤后用高強度等級細石混凝土仔細澆灌、搗實。
4 混凝土表面露筋現象
產生原因的分析:
灌筑混凝土時,鋼筋保護層墊塊位移或墊塊太少或漏放,致使鋼筋緊貼模板外露;
結構構件截面小,鋼筋過密,石子卡在鋼筋上,使水泥砂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造成露筋;
混凝土配合比不當,產生離折,靠模板部位缺漿或模板漏漿。
混凝土保護層太小或保護層處混凝土振或振搗不實;或振搗棒撞擊鋼筋或踩踏鋼筋,使鋼筋位移,造成露筋;
木模扳未澆水濕潤.吸水粘結或脫模過早,拆模時缺棱、掉角,導致漏筋
控制的措施:
澆灌混凝土,應保證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正確,并加強檢驗查,鋼筋密集時,應選用適當粒徑的石子,保證混凝土配合比準確和良好的和易性;澆灌高度超過2m,應用串筒、或溜槽進行下料,以防止離析;模板應充分濕潤并認真堵好縫隙;混凝土振搗嚴禁撞擊鋼筋,操作時,避免踩踏鋼筋,如有踩彎或脫扣等及時調整直正;保護層混凝土要振搗密實;正確掌握脫模時間,防止過早拆模,碰壞棱角。
表面漏筋,刷洗凈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漿,將允滿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較深的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顆粒,洗刷干凈后,用比原來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塞壓實。
5 混凝土縫隙夾層現象
產生原因的分析:
施工縫或變形縫未經接縫處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未除去軟弱混凝土層并充分濕潤就灌筑混凝土;施工縫處鋸屑、、泥土、磚塊等雜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凈;混疑土澆灌高度過大,未設串簡、溜槽,造成混凝土離析;底層交接處未灌接縫砂漿層,接縫處混凝土未很好振搗。
控制的措施:
認真按施工驗收規范要求處理施工縫及變形縫表面;接縫處鋸屑、泥土磚塊等雜物應清理干凈并洗凈;混凝土澆灌高度大于2m應設串筒或溜槽,接縫處澆灌前應先澆50—100mm厚原配合比無石子砂漿,以利結合良好,并加強接縫處混凝土的振搗密實.
縫隙夾層不深時,可將松散混凝土鑿去,洗刷干凈后,用1:2或1:2.5水泥砂漿填密實;縫隙夾層較深時,應清除松散部分和內部夾雜物,用壓力水沖洗干凈后支模,灌細石混凝土或將表面封閉后進行壓漿處理
6 混凝土拆模時出現缺棱掉角現象
產生原因的分析:
木模板未充分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混凝土澆筑后養護不好,造成脫水,強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脹將邊角拉裂,拆模時,棱角被粘掉;低溫施工過早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拆模時,邊角受外力或重物撞擊,或保護不好,棱角被碰掉;模板未涂刷隔離劑,或涂刷不均。
控制的措施
木模板在澆筑混凝土前應充分濕潤,混凝土澆筑后應認真澆水養護,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時,混凝土應具有1.2N/mm2以上強度;拆模時注意保護棱角,避免用力過猛過急;吊運模板,防止撞擊棱角,運輸時,將成品陽角用草袋等保護好,以免碰損。
缺棱掉角,可將該處松散顆粒鑿除,沖洗充分濕潤后,視破損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漿
【防治混凝土質量通病的幾項措施】相關文章:
防治混凝土質量通病的幾項措施03-14
探討防治混凝土質量通病的幾項措施03-18
論混凝土質量通病產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03-06
混凝土質量通病的防止措施及處理方法03-07
談提高混凝土施工質量的幾項技術措施03-18
建筑電氣工程質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分析03-28
水池施工縫質量通病的防治03-28
探討混凝土裂縫的防治措施03-18
論預防混凝土質量管理通病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