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包豪斯的“作坊”到今天的“工作室”
從包豪斯的“作坊”到今天的“工作室”--設計藝術人才培養的實踐環境營造探討
--寧紹強 穆榮兵(桂林電子工業學院設計系 廣西,桂林541004)
摘要: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一種培養社會發展所需求的人才模式,要真正能與社會發展接軌,就必須在教學與實踐環境的營造上加以創新與研究。文章通過對包豪斯時代的"作坊"教學模式的研究,結合現代設計教育的理念,提出工作室的教學模式以及對工作室的操作與管理的方法,創造一個能培養具學科特色的設計藝術人才的實踐環境。
關鍵詞:設計教育;實踐環境;作坊;工作室
中圖分類號:J5 ;J1;C93 文獻標識碼:B
引言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教育改革中被重新提起的老問題,因為,傳統的實踐課程大都基于課堂練習及實驗室,忽略了社會實踐的環節,實驗課程短少,解決問題單一,很難把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與社會實際脫節,對大工業生產流程、工藝及材料分析、市場營銷,售后服務等環節缺乏了解,難以適應社會發展要求。設計的學科性質要求學生能把設計思想和新的概念變成現實,把抽象的理論變成具體的物質形象。因此,就需要與實際的生產相結合,了解和熟悉生產過程、營銷方式等,除了能熟練地運用設計方法和設計手段(如草圖方案、效果圖、工程圖、模型、樣機等)表達設計意圖外,還應參與實際的生產活動。因此在實踐環節上要選擇企業、工廠、設計單位合作,進行模擬或實際的設計-生產-銷售訓練,大幅度增加實踐課時,對一些抽象的理論放在實踐中解決,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領會到理論知識在實踐中轉化的過程。多年的實踐證明,思維方式和動手能力綜合訓練能培養出能力型較強的人才,而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最受到社會的歡迎,因此,在實踐環節設置上要形成課堂--實驗室--社會實踐的系統性。[1]工作室的教學與實踐的模式,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式的教學實踐環境,它比傳統的實踐教學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更廣泛的實踐教學面,對工作室的建制、操作、管理以及工作室的職責與權利等問題的研究,在如何培養設計藝術人才的實踐環境研究的問題上具有普遍的現實意義。
1. 包豪斯的教育啟示現代設計教育的發展,傳承了德國包豪斯的設計教育的理論體系,從德國包豪斯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對今天的設計教育有啟發性意義的東西。這就是教學、研究、實踐三位一體的現代設計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的同時,教學為研究和實踐服務;研究為教學和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實踐為教學和研究提供驗證,同時也為現代設計教育提供可能的經濟支持。這種良性循環的教育體系,自包豪斯開始,幾乎無一例外地被西方國家的現代設計教育所采納。近些年,我們學習國外的先進教育經驗,提倡素質教育,開始認識到這種教育體系對于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面對我們今天的學生群體,實行三位一體的模式,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更能培養出社會和市場上急需的合格人才。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不但可以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而且可以具有相當深厚的理論素養,還可以掌握比較熟練的實際操作能力,這樣,他們在社會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在今天的社會發展及經濟市場條件下,需要的不是書呆子型的學生,而是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我們的學校教育并沒有達到社會或者市場需求的標準,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理應由學校完成的教育,但事實上是由大量的中小企業代替學校完成了。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中小企業叫苦不迭,認為自己成了大企業的員工培訓基地和人才儲備庫。但是,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又使這些中小企業無可奈何。這種現象的長期存在,而且在持續升溫,折射出現在我們學校教育體制的嚴重缺陷。我們今天已經步入信息時代,大量高新技術的出現,也可以使我們直接采取高新技術進行實踐教學活動。今天,我們在教育改革中,以適應時代需要為方向,逐步建立起教學、研究、實踐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這既符合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的客觀需要,又充分體現了包豪斯藝術設計教育原理。
2. 從作坊到工作室的模式作坊與作坊大師是包豪斯時代的教育特色,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包豪斯認為藝術是教不會的,不過,工藝和手工技巧是能教得會的,這就解釋了包豪斯為什么以作坊為基礎:"學校為作坊服務,將來還會被作坊所吸納",在包豪斯里不分教師和學生,只有"大師熟練工人和學校"所以學生們是在實干的過程中去學,他們將會與比較有經驗的人進行合作,或在前輩的指導下,通過實際制作物品來學會一些東西,[2]包豪斯時代的作坊是根據在教學中要求掌握的技能所決定的,如金工作坊是要求學生掌握各類金屬的加工工藝技術(見圖2-1金工作坊);[2]
圖2-1金工作坊Fig.2-1 Machine Workshop
圖2-2陶藝作坊 Fig.2-2 Ceramics Workshop 圖2-3木工作坊 Fig.2-3 Wooden Workshop
陶藝作坊是培養學生的造型藝術及陶瓷玻璃的燒制成形技術(見圖2-2陶藝作坊);[2]木工作坊是讓學生掌握家具的制造方法和技術(見圖2-3木工作坊);[2]紡織作坊是指導學生掌握在纖維的編織、加工制造工藝的技能(見圖2-4紡織作坊);[2]
圖2-4紡織作坊 Fig.2-4 Textile Workshop
通過作坊這個特殊的教學場地,不但使學生在技術上掌握各種生產技術、技能,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而且使教學的成果直接以產品的方式展現,作品的展示取得與企業生產的訂單,通過社會這個渠道使教學的成果產生經濟效益,為教育的經費的投入作補充。包豪斯的作坊里所生產的產品如墻紙、燈具等曾經是當時流行一時的暢銷產品。但作坊的設置,明顯帶有手工藝的色彩,這與當時受莫里斯發起的"手工藝運動"的影響有關系,作坊的發展有其局限性:
1) 注重技術的傳授;
2) 作坊的命名按某一工藝的名稱;
3) 缺乏現代化的加工手段;
4) 理論上缺乏系統性。包豪斯的作坊真正走向社會與大工業生產接軌是在德紹時期,作坊逐步擺脫了手工藝的特點走向大工業生產方式。作坊的形式其實就是我們今天的工作室形式的雛型,它完全是一種完全開放式的,具備企業的某種特征和設計公司的基本特征,在硬件設備和環境與符合產生需求,不同的是它又是一個教育的場所,肩負著人才培養的責任,從經濟角度上關心,直接與服務于大眾和工業界,"接觸外部世界,防止它變成一座象牙塔,而且還能讓學生們充分做好準備去面對現實生活。"[2]
2.1工作室的概念
工作室是設計教育的一種形式,是以某個學科專業的研究方向為基礎,由著名的專家、教授為核心,組成學科方向研究的師資團隊,具備一定的研究、設計、開發實力,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科研并行工作,學生通過二~三年的基礎平臺訓練后,根據自身的發展條件及社會的需求,選擇進入各專業工作室。在教學的形式上采用開放式,研究的方向由責任教授按專業設立,并由責任教授負責組建研究資料師資群。負責本研究方向的專業課程的設置、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撰寫及實施。課題來源是根據企業的需求,對企業當前的生產問題,提出課題解決的要求,以課題為中心展開的專業教學。
2.2工作室的功能和任務
(1)功能:是教學與實踐的環境,是對外的窗口,是學生走向社會的橋梁,是產、學、研的孵化器。
工作室既是教學實踐和場所,又是學校對外聯系的窗口,可以通過這處窗口為社會及地方經濟的發展服務。
(2)任務:專業方向研究、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常規教學任務和實踐任務、學術研究、經濟收益、設備補充、師資、優化組合。
2.3工作室的教學
專業的教學完全由工作室自行組織,如課程的開設時間、課程內容、考核方式方法、課題案例可直接從實際的課題研究中來,可聘請企業的專家、有豐富經驗的工程師作為教師或實踐指導教師,可根據企業的需求,把企業的實際課題引入課堂教學。實行雙向選擇的形式,學生進入工作室要求達到一定的條件,如專業基礎、文化水平、學習、工作態度等(具體條件由工作室根據自身的教學發展提出)。
學生進入工作室后,從專業課的教學到畢業設計都是在工作室的導師指導中完成。工作室在學生進入前應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及研究課題向學生宣傳和公布,引起學生的興趣。2.4工作室的管理模式
管理形式:院(系)--專業學科組--工作室(專業方向研究)
院(系)在學科建設上負責發展規劃目標、專業學科組建設、制定大綱、教學計劃、考核指標建立、聘任責任教授。專業學科組負責專業本學科發展規劃、本專業大綱和計劃、專業教師團隊組建、工作室,工作室負責專業研究方向、教學組織、課題組織實施、對外合作等。
專業學科組的責任教授對院(系)負責,工作室負責人對責任教授負責。
2.5工作室的設置
工作室的設置是以設計類的專業學科為依據,建立相應的專業學科組群,在學科組(主要是以二級學科為組)的基礎上根據研究的方向,建立各個工作室(見圖2-5工作室設置)。工作室的開設必須具備研究的基礎,包括師資的能力、水平和明確的研究方向及比較充足的項目支持,經過申請及院、系級學術委員會專家的討論和考核方能開設。
圖2-5工作室設置 Fig.2-5 Workshop Content
2.6工作室的師資配置
包豪斯的作坊大師必須是天才的工匠、優秀的教師。歷史上許多著名的人士都出任過包豪斯的"作坊大師",如畫家約翰·伊頓,出任形式大師,印刷作坊形式大師里昴耐爾·費爾格,格哈特·馬克斯出任陶藝作坊大師。[1]設計教育的成敗及水平的高低關鍵是由師資的配置水平決定的,合理的師資配置能使教育、教學正常健康發展。學科需求的知識結構會直接決定了師資的配置,作為藝術、技術、經濟融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工作室的師資來源必須是以這三方面為主。如果按一定的比例去配置就會體現有具體的知識結構上的比例,目前有不少院校在專業辦學上實行文理科兼招的辦學形式,因而師資的配置及知識結構亦會存在差異,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以理工科的建筑專業為主的師資,裝潢藝術設計專業則是以藝術類文科為主的師資配置,而產品設計則是文理配置較平衡些。如果根據專業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師資的配置,就不會產生太大的偏差。組織工作室的學科教師群主要是由責任教授根據學科的研究方向來組織,對工作室助手的學識、能力、素質的提出要求。師資的問題是辦學中的重要問題,教育水平的高低實質是師資水平的高低。良好的師資配置及學風,高水準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都是依靠師資的素質而定。目前,我國的設計教育還相當年輕,教育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利用現有的條件,多渠道的培訓和提高師資隊伍的素質是各院校迫切的工作。提高師資素質的方法有:一是在現有的教師中挑選重點培養;二是選派中青年教師出國培訓和吸收國外留學人員來校任教;三是與國內院校之間合作,互派中青年教師;四是吸引社會上的專業人才來校任教,與企業合作,聘請企業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成果的設計師、工程師;五是公開向國內外聘請工作室責任教授或學科帶頭人。也可以考慮校際間聯合起來辦設計專業師資班,聯合聘請外國、國內專家到師資班講學,培養一些高水平的師資就容易實現。
3. 工作室的操作與管理 工作室是一個對外的社會實踐窗口,社會實踐是針對兩個不同的層次:一為教師;二為學生。社會實踐對設計教育尤為重要,作為學科的建設離不開對社會實踐成果的不斷歸納、提煉和吸收,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又從實踐中得到體驗和總結,這樣就會不斷地充實教學的知識,提高教學質量。一個教師,如果幾十年如一日地在教室上照本宣科,內容貧泛,意識陳舊,方法單調,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表現。現在的學生最歡迎的教師是除了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外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迅速發展的信息社會中,學生渴望和追求日新月異的知識信息層面,借此刺激學習的欲望及興趣,期望通過社會實踐去檢驗自己的知識價值。作為設計教育,離不開對社會實踐的應用,不要"閉門造車",工作室的一切課題均源于社會。"案例教學"就是一種教師通過社會承接的項目、有條件地組織學生參與,或以實題虛做的形式把實踐項目融到教學中去。這樣使得學生直接或間接地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力求形成教學、科研、實踐和產業化經營為一體的教學與實踐結合的教育模式。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工作室的教學勢必與經濟掛鉤,因而也會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如何擺正社會實踐、創收、教學、研究等的關系,既重要又相當棘手。有不少院校成立了以教學、實踐、營利為一體的研究所,事務所以及公司等,教學成果很快通過這些渠道服務于社會,與此同時也把教學的實踐融合到實際的操作中。把產、學、研融為一體的辦學模式越來越被人們接受,如何處理好工作室的社會實踐與教學的關系是設計教育管理中新的課題,要注重其實質及協調好它們之間的關系。
3.1工作室開放型的教學管理
開放型的教學是工作室的教學模式,是提高設計教育水平和重要環節,教學通過與社會實踐聯系,使學生直接深入了解現實中的企業發展規模、生產狀況、產品生產決策過程、生產工藝流程、經營理念以及市場營銷、消費心理、購買力、區域文化、風土人情、國策、國情、新觀念、直至復雜的人際關系。增強學生尋社會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特別是解決實際工作能力。但是這樣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打亂原有的教學秩序,如:削弱了基礎教育,因迎合市場需求而降低創意層次,設計缺乏超前意識,深度不夠,更嚴重的會影響到教學大綱的規范。因此,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做到:其一,基礎教學時數要保障充分;其二,課題選擇要合符教學要求;其三,在教學大綱制定時,擬定目標方向的提下對課程內容、時數規范等盡可能寬松。寬松的教學環境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外部條件,從課堂到學術上都要為學生營造一種較為寬松的環境氣氛,減少指令性的課程,縮短學習時數,不使學生整天忙于應付,使他們擁有更多的自主學習支配權,在課堂上組織討論,開設專題設計討論課,由教師擬定和編導討論的要點和提綱,針對一些熱點問題如生存環境、生活方式、未來空間等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學術上各抒己見,教師不作裁判,只作引導和評價。通過討論、評價、評估,對熱點問題各自提出解決的方式、方法,把所學的知識融到實際解決問題中,形成創新的概念,為進一步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3]課堂的內容往往會受到時間、環境的制約或受突發事件、臨時計劃等而變化影響如:聘請專家講學、順應新的項目等等,都可能改變原有的程序,在內容上也會有出入,這樣必然與原所擬定的教學大綱有沖突。受計劃經濟時期影響的我國教學大綱的制定往往以嚴、細、全為榮,每一章節套合每一時數,這種毫無變通及"死板"的管理模式與市場經濟下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教學大綱的制定應留余一定的空間及可塑性,其中對目標、方向的要求可以制定得詳細明了些,但對教學的內容、時數就應以寬松為好,還應按照不同的發展時期而制定相應的計劃,及時調整內容和時數要求。[1]
3.2工作室的實踐與教學環境管理
工作室的實踐環境的好與壞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工作室的教學環境中包括了軟、硬二環境,軟環境指:教學管理、師資水平、學風建設;硬環境指:教學需求的一切設施如:專業圖書室、展示櫥窗、電化教學設施、實驗設備等等。教學環境的完善要有國家的政策扶持及經濟基礎。利用好實踐環境去輔助完善教學環境的完善,促使教學環境的多元化,彌補經濟上的缺陷,加強自身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擴大知名度,立足社會,促進設計教育的發展。
一般來說,學生在課堂及社會實踐的時間應有一定的比例,如大一、二年級以課堂實踐為主,大三、四年級則傾向于社會實踐。[4]在社會實踐和教學實踐中,師生的關系會出現變化,教師既是導師又是合作伙伴、或是老板。學生的地位不可能因為牽涉到經濟的問題與教師平起平坐,如:在某項工程競標中,學生設計的方案中標,那么,師生就可能成為合作伙伴。在實際的設計活動中,經驗與資歷不等于成功,有時候學生的作品因迎合了市場的某種需求而獲認可,但并不等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已達到很高的境界而無需再繼續接受教育,因此,在管理上應盡可能明確師生的地位屬性,要求教師從中起到主導作用。
3.3工作室的創收與教學管理
工作室通過社會實踐而增加利潤回報可以提高教師與學生的生活水平及資金積累,對穩定教師隊伍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減少現階段因社會分配不公而產生的反差心理所造成的負面作用,并能利用創收改善教學環境,增加與社會的聯系。如果管理有序就會有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反之則會影響教學,因而對工作室的社會實踐規范很有必要。但,如果一味以取消創收行為來滿足教學的質量提高,在現實的市場經濟環境條件下不但有害,而且會造成惡性循環,如:教師為經濟利益而熱衷于第二職業,對教學出人不出力,見異思遷等行為。這樣會嚴重影響到教學秩序、水平及學風建設,因此要處理好個人、集體、教學之間的關系,應制定出一整套令三者滿意且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在個人、集體利益有保障的同時確保教學質量不受損害。對工作室的經濟管理主要是由院、系級作為行政的主管單位與各個工作室簽定一個要求工作室的教學、科研、實踐、成果等的各方面完成的指標,首先在完成計劃內正常的教學、科研、實踐任務外,把所有對外為企業、社會服務的設計、制作的項目納入科研的管理范疇,采取一種較為寬松的經濟管理運作模式,項目的資金絕大部分由工作室自己支配,但應包括這幾方面的內容:
(1) 工作室的日常管理費用;
(2) 項目的成本費用;
(3) 參與項目的教師、學生酬勞;
(4) 工作室部分設備的購置;
(5) 工作室外聘教師的費用;
(6) 開展學術交流的經費;
(7) 參與設計比賽及各類獎勵經費;
(8) 教師的學術資助經費。院、系級根據擬定的項目進行評估、考核,并根據結果從工作室上繳的管理費用中獎勵完成的指標較好的工作室。對工作室的鼓勵和鞭笞,形成良性的競爭運作機制。4. 結語包豪斯時代的作坊解決了學生的實踐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也解決了在當時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經濟問題,更注重的是學生的技能訓練,顯然與現代設計教育的目標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立足解決好培養設計藝術人才的實踐教學環境,通過工作室這個特定教學窗口與社會接軌,了解社會的需求,使教學、研究、實踐一體化,創造一個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實踐環境,培養社會需求的設計藝術人才,對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是要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穆榮兵.寧紹強 轉型期的設計教育管理 [C]。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6
[2]弗蘭克·惠特福特 包豪斯BAUHAUS[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商店,2001;12
[3]寧紹強 穆榮兵 設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改革[J]。桂林: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學報,1998;10
[4]寧紹強 穆榮兵.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問題研究[J]。桂林: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學報,2000;10
作者簡介:寧紹強(1959-),男,廣西北流市人,桂林電子工業學院設計系副教授,系主任,主要從事產品設計、環境空間設計平面視覺媒體設計、設計教育等研究。
From Bauhaus' "Workshop" to "Studio" Today
Discussion on building practical environment about cltivation of design and art elites
Ning Shaoqiang Mu Rongbing
( Design Department of Guilin University Electronic Technology ,541004)
Abstract: The education that combines theory and practice is a mode of elites cltivation that can meet social development, to make i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phase really we must add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to the building of teching and practical environment. Throgh studing the teching mode of Bauhaus' workshop and combining the modern idea of design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 teching mode an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workshop are broght forward, a practical environment , in which design and art elites possessed subject feature can be cultivated , is created.
Key words: design education;practical environment;workshop;studio
論文出處(作者):
滿意度導向之人際化設計研究
明代商品經濟對吳門畫派的影響
【從包豪斯的“作坊”到今天的“工作室”】相關文章:
從程序本位到程序自治06-04
職稱論文從構思到寫作05-12
從傳統到生態外國文學論文05-14
東風西漸:從孔教烏托邦到毛主義烏托邦05-24
老子的“德”與無為-從郭店《老子》到今本《老子》(三)06-10
計算機網絡專業工作室模式下項目教學法實踐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