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課堂立足實踐論文
摘要: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也為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必須把目光定位在有限的45分鐘內,提高課堂效率,創設有效的歷史與社會課堂。
關鍵詞:課堂教學;和諧;興趣;創新;激勵機制
一、構建和諧關系,突出學生地位
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獲得積極的生活體驗和生活態度,并且遷移到他的同伴關系,使他與社會、與他人形成積極的交往關系,從而影響他整個的人生。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的教師,面對當代社會知識信息傳播媒介日益擴大增多、傳播速度加快的現實,應不斷地思考自身職能,使學生們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不僅獲得知識與智能的發展,而且體驗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同時受到激勵、鼓舞、指導、忠告和建議。
筆者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深深地感受到和諧的師生關系無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對于學生,都非常重要。師生關系好,學生便會“親其師,信其道”,與教師心相印、情相容,教師的教學要求便能得到有效貫徹,不僅能搞好學習,還能健康成長。教師輕松,學生愉快,教育教學效果就能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學生對教師產生了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那么無論教師怎樣的苦口婆心,加班加點,都無濟于事,而且教師的教育活動越頻繁,學生的反感越強烈,最終會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師與學生雙方的心理需求。“師生之間的關系決定著學校的面貌。”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在今天已經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證。同時從教育文化學的角度來看,它本身就已經構成了一種潛在的課程,對學生人格的養成、人性的提升和人際交往能力的習得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教學生學習,是為國家培養人才,是要使學生得到社會和個體都需要的全面發展。學生是學習和使自己得到發展的主體,因此,我們應在課堂活動中讓學生擔任主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要民主,鼓勵學生發揮主人翁精神,敢于發言,敢于爭論,肯定他們言論中哪怕是十分微小的積極因素,使他們的情緒和思維始終處于奮發和活躍的狀態。
二、巧設疑問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興趣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也是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讓學生的心智大幅度地活躍起來,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一種渴望學習的沖動,因而有明確的學習動機。而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共同的心理基礎,是促使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教師利用外部條件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需要、好奇、興趣、滿足、喜悅等心理因素,從而啟發內在動機。在教學中,可創設情景,激發懸念。
比如在學習《在地球儀上認識經緯網》這一節內容時,由于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這是抽象的內容,繁瑣、復雜、容易混淆,是初中階段地理學科的學習難點。引入新課時,教師應從講故事導入,以學生熟知的事件和聲情并茂地敘述,把學生的情感激發出來,以情帶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可以選擇歷史上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作為故事講述給學生聽,在故事的末尾強調“在沒有任何參照物的茫茫大海上,‘泰坦尼克號’上的通訊員是怎么樣通過sos告訴其他船只他們所在的位置,請求他們來進行施救的呢?”請學生思考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學生會根據自己在生活、學習中的經驗來尋找最佳的方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讓學生明白學習知識是可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從而產生對歷史與社會知識的熱愛之情。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時,還學生課余時間的自由,減輕學生學習的壓力,這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思考、新的考驗,也給歷史與社會學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唯有創設有效的課堂才是最有效的途徑。只有學生真正喜歡歷史與社會課堂,對課堂的學習充滿了熱愛之情,學生才能自主地探究知識,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歌德有句名言,“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把枯燥變生動,把無味變有趣,把壓力變動力,學生就會記得愉快,教師也就教得輕松。
三、立足課堂實踐,培養創新能力
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皠撔隆比瞬诺呐囵B有賴于教育的“創新”。課堂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多方面的思維,使其智力活動多樣化、豐富化,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中學歷史與社會教師除了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適應創新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營造獨立教育需要外,還要充分挖掘教材、設置新情境,拓寬學思考、創立自由探索的良好環境。
在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多探究一些問題、現實問題,啟發學生不僅會用所學地理知識,而且能用創新的思維去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教師自身要有創新精神,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去分析、解決問題,還會跨學科用歷史、政治等相關知識,培養學生“學、思、創”的精神。教會學生全方位去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同時,鼓勵學生多質疑、討論對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著重教給學生認識事物本質和辯論,鼓勵學生大膽求異、創新,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規律的思維方法,教會學生如何掌握知識,學會獨立見解,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獲取知識的本領,應當追求“知識的創新應用”。同時課后練習時,通過布置開放性的題目,培養學生。如把“天氣與氣候”授課內容,從學生對天氣變化的切身體會開始逐漸引入知識的學習,敢于放手給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來龍去脈。只有學生深入認真地思考才能把難理解的內容變得容易掌握。
教師還要尊重學生對教學的意見,要研究學生個體獨特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材施教,鼓勵學生勤學好問,大膽質疑。開展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四、進行科學分層,實施有效激勵
分層教學是根據學生歷史與社會學科的基礎、理解能力、學習習慣、心理素質等各方面所存在的差異,為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而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宗旨是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有意識地促進各層次學生內在潛能的充分發揮,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相應的提高。
尊重個體差異,科學地進行分層!爸湫模缓竽芫绕涫б病。“分層”不是六神無主地盲目亂分,而是根據學生的歷史與社會的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的差異和提高學習效率的要求,結合教材以及學生學習的可能性水平、初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性格特征,按課程標準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這個層次的教學要求?蓪W生依上、中、下分為a、b、c三個層次。這個分層是動態的,可以根據他們的成績和平時解答的情況適時進行調整。學生的層次只是從教學的某個方面對學生的能力與成績的大致定位,它只能作為教師個人的執教秘密,不能在學生中透露,以免造成學生心理的不平衡。
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考卷、回答問題,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如對c層采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喚起他們對學習歷史與社會的興趣,培養他們對學習歷史與社會的自信心;對b層的學生采取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a層的學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對進步明顯的學生提高一個層次,對有退步的學生則應提醒、鼓勵、熱情關心,幫助分析原因,樹立信心?傊ㄟ^對作業評價,課堂學習評價,測試后評價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及時調整適應自身發展的教學起點,而且有利于學生看到自身的進步和不足,保持積極進取的學習熱情。
好學生是夸出來的,教師們要善用鼓勵、表揚。當學生有良好的表現時,要及時、中肯地進行表揚與鼓勵,此時在學生的心里會認為教師很喜歡他、關心他,同時他也認為自己的做法、表現是積極的,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和動力。表現不是很好的學生,教師盡可能地從另一個角度進行表揚,讓他感到教師對他也是喜愛的,是真心的關心、愛護。在課余還不忘找學生聊天、談心,說說歷史與社會中一些有趣的事情,把學生對歷史與社會知識的熱愛之情融入到學習生活當中。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獲得成功的體驗。
參考文獻:
[1]黃成林.地理教學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2007.
[2]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j].教學研究,1997(7).
【聚焦課堂立足實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