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職院校以人為本學生管理
1何謂“以人為本”
1.1“以人為本”的內涵
何謂“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人力資源管理的范疇,建立健全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管理,是指企業在管理過程中以人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著激發和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展開工作,以實現人與企業共同發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動。
1.2“以人為本”管理的原則
以人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動的,與環境是一種交互作用,以人為本的管理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人的發展是企業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前提。采取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應遵循以下原則:重視人的需求;激勵員工為主;培養員工。
2以人為本在高職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在企業中能夠得以廣泛的適用并使企業獲得成功,證明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具有其先進性和適用性,但我們應該看到,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不同的企業不同的環境下所體現出來的方法、方式各有差異,針對高職院校特定的環境,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職學生管理中的應用進行論述。
2.1重視學生的需求以人為本,當以人為根本。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在學生管理過程中應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這種需求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1)心理需求。環境差異、成長差異、經濟差異,造就了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態。在高職院校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曠課、迷戀游戲以及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這些習慣的養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心理惰性。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礙,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制定相應的心理解決方案,對有問題的學生及時開展心理危機干預。
。2)個性需求。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大都屬于90后,崇尚宣揚個性,之前由于年齡、學校、家庭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個性未能得以釋放,因此在學生管理的時候我們可以去嘗試了解或習慣學生的.個性需求,在學生管理中求同存異,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并對學生的個性需求給予一定的發揮空間。
(3)生理需求。學生在進入高校后,普遍年齡在18周歲左右,該階段的學生缺乏自律性,性格容易沖動,考慮問題簡單,造成了學生在學校期間容易引發打架、戀愛等一系列的問題。在學生管理時,我們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因素,對學生應當承擔的責任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充分理解錯誤的決定所能造成錯誤的后果,通過正確的溝通引導,讓學生在人生的路上少犯錯誤、不犯錯誤,同時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庭責任感。
2.2建立合理的管理機制和鼓勵機制
“以人為本”并非縱容,而是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機制和鼓勵機制。合理的管理機制的建立,要能夠培養學生的制度感。習慣的養成往往是在制度的約束下形成。建立合理的管理機制,是要讓學生適應在制度下管理,學會服從。管理機制的建立要求我們在執行時一定要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功必賞,過必罰。嚴格的制度執行能夠讓學生在意識中形成一定的壓迫感,從而促進學生秩序的在強化制度的管理同時,也要建立合理的鼓勵機制,杰克韋爾在他的自傳里提到:人犯錯誤的時候最不想看到的是批評和懲罰,而是鼓勵和自信心的建立。合理的鼓勵機制的建立,能夠促進學生培養自信,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找回屬于自己的成就感。
2.3強化學生職業規劃培養
。1)正確定位學生角色。學生在進入高校后,通常會有一個茫然期,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往往缺乏一個合理的定位,有些學生能夠很快的進行自身的定位,有些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就無法定位,甚至要走上社會后由社會進行定位。我們在學生管理中,在新生入學后,在了解了學生的需求之后,應積極幫助學生進行自身的定位。
。2)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在明確學生定位之后,我們要開始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并要把這項工作貫穿到學生三年的學習生涯中。大一我們對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之后,我們應該幫助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并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及時糾正學生的行為,使其始終圍繞著制定的職業規劃進行。
。3)開展學生職業心理的培養。開展學生職業心理的培養,讓學生以一個職業人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學生生涯。通過對學生職業心理的培養,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只有了解自己的興趣和性格之后,才能讓學生的職業規劃更完善。
2.4課程設計、活動設計以學生為中心
。1)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當我們認為我們將我們的經驗和社會需求告知學生的同時,我們往往會忽略學生的職業中需要什么?我們在進行課程設計的時候,應根據學生的職業規劃,結合市場的需求,對學生的課程進行設置。
(2)活動設計以學生為中心。我們是否反思過我們所開展的活動是否符合大部分學生的需求?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我們有沒有組織?在學生活動的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根據學生興趣,開展一些與學生興趣相關的活動,從而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
2.5培養學生的信任感
信任感的缺失是目前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往往缺乏與父母或者長輩的溝通,更多的是與同齡人的溝通,在是非的判斷上缺乏自主性,往往受同齡人的影響較大,而同齡人對是非的判斷往往基于自身的經驗,缺乏客觀性。針對此類問題,我們在學生管理過程中應積極主動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尊重學生的自我意識,尊重和理解學生的選擇和決定,逐步建立與學生的信任機制,引導學生在人生的路上做出正確的決定。
3總結
綜上所述,在學生管理中“以人為本”,從根本上來說可行,也能夠對學生的管理起到一個促進的作用。在高職學生管理中采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需要多方面的部門積極參與其中,協調工作,本身就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如何將高職院校中各部門協調配合,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將是下一個值得研究的方向。
【淺談高職院校以人為本學生管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