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論文參考文獻模板
參考文獻是對期刊論文引文進行統計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建筑工程論文參考文獻,供大家閱讀查看。
參考文獻一:
[1][英]G.勃羅德彭特著,張偉譯.建筑設計與人文科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
[2]黎志濤主編.建筑設計方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3]沈祝華主編.設計過程與方法[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5.
[4]陳政雄主編.建筑設計方法[M].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78.
[5][挪]詹法格博格,[美]戴維莫利,[美]理查德納爾遜主編,柳卸林,鄭剛,藺雷,李紀珍譯.牛津創新手冊[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9.
[6]趙紅斌著.建筑創作過程模式研究[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3.
[7]沈克寧主編.建筑現象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8]張伶伶,李存東主編.建筑創作思維的過程與表達[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9][美]埃弗雷特M.羅杰斯主編,辛欣譯.創新的擴散[M].北京:中央翻譯出版社,2002.
[10]黃元炤主編.流向——中國當代建筑20年觀察與解析[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
[11][美]塞繆爾亨廷頓主編,周琪、劉緋、張立平、王圓譯.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
[12]戴志中、楊震主編.建筑創作過程與表達[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13]鮑家聲主編.建筑設計教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14]胡春.建筑師事務所設計創新的實證性研究——公共建筑的形態語言[D].合肥工業大學,2009.
[15]李良亭.當代中國建筑師事務所創新設計的實證性研究——公共建筑設計組織[D].合肥工業大學,2009.
[16]陳建軍.建筑創作過程對設計作品的影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
[17]張冰.哈爾濱當代建筑創作新潮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大學,2010.
[18]高呢喃.建筑企業技術創新模式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8.
[19]劉婷婷.非正式創新網絡及非正式交流空間的實證研究[D].同濟大學,2007.
[20]吳錦繡.建筑過程的開放化研究[D].東南大學,2000.[21]鄭建平.杭州大中型建筑設計公司組織結構模式研究[D].浙江大學,2010.05.
[22]陶郅,陳子堅,郭嘉.創造校園生活的中心舞臺——合肥學院圖書館設計[J].建筑學報,2011.11.
[23]汪大煒.合肥賴少其藝術館設計回顧——定義非功能性空間[J].南方建筑,2012.03.
[24]韓明清.合肥工業大學建筑技術研發中心創作談[J].工程與建設,2008.03.
[25]項秉仁,程翌.內在理性和外在邏輯——合肥大劇院建筑和室內設計[J].時代建筑,2010.05.
[26]孟建民.渡江戰役紀念館[J].建筑與文化,2008.10.
[27]畢功華.合肥網訊軟件有限公司[J].建筑學報,2007.02.
[28]劉鳳朝,馮婷婷.國家創新能力形成的系統動力學模型——以發明專利為能力表征要素[J].管理評論,2011.05.
[29]艾英旭.建筑創新淺析[J].華中建筑,2005.01.
[30]鄒廣天,于戈.日本現代建筑設計創新探析[J].建筑學報,2009.02.
參考文獻二:
[1]王占中.建筑設計創新方法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2007.07.
[2]馬景忠.中日兩國建筑設計程序的比較[J].建筑學報,2003.08.
[3]邢凱.建筑設計創新思維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2009.03.
[4]薛求理,陳曉揚.中國建筑師及其設計實踐——從業建筑師問卷調查解析[J].建筑師,2003.01.
[5]張伶伶,趙偉峰,李光皓.關注過程學會思考[J].新建筑,2007.06.
[6]田利.建筑設計基本過程研究[J].時代建筑,2005.03.
[7]羅相蓉,曾堅.中國建筑師設計競爭力及相關因素分析[J].建筑學報,2007.01.
[8]王楨棟,陳劍端.滬港兩地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建筑綜合體比較研究[J].建筑學報,2012.02.
[9]梁瑋男,劉大平.建筑創新散布研究[J].建筑學報,2004.08.
[10]鄒廣天.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6.07.
[11]Hohmann,M”Soilfreezing-theconceptofsoilwaterpotential.Stateoftheart[J].ColdRegionsScienceandTechnology,1997(25):101-110.
[12]Shoop,SA.andBigl,S.R”Moisturemigrationduringfreezeandthawofunsaturatedsoils:modelingandlargescaleexperimental.ColdRegionScienceandTechnology,1997(25):33-45.
[13]陳湘生.我國人工凍結粘土蠕變數學模型及應用[J].煤炭學報,1995(4):399-402.
[14]姜波,胡向東,吳滔-人工地層凍結信息化施工工法簡述.西部探礦工程,2005(6):3-4.
[15]王建平,齊善忠.信息化施工在深凍結井中的應用.山西建筑,2005(23):99-100.
[16]王仁和,李棟偉,王秀喜.摩爾庫侖強度準則計算凍結壁應力場和位移場.工業建筑,2005(10):40-42.
[17]陳朝輝.凍結鑿井技術研究進展與存在的問題。建井技術[J],2007(3):28-31.
[18]陳瑞杰,程國棟,李述訓,郭興民,朱林楠.人工地層凍結應用研究進展和展望.巖土工程學報,2000(1):40-44.
[19]PallAS,PallR.Friction-dampersusedforseismiccontrolofnewandexistingbuildinginCanada.In:Proc.ATC17-1SeminaronIsolation,EnergyDissipationandActiveControl.SanFrancisco,CA;1993.vol.2,p.675–686.
[20]M.Miyazaki,F.Arima,Y.Kidata,I.Hristov:EarthquakeResponseControlDesignofBuildingsUsingViscousDampingWalls,ProceedingsofFirstEastAsia-PacficConference,Vol.3,pp,1882~1891,Babgkok,1986.
[21]ConstantinouMC,SymansMD.Experimentalstudyofseismicresponseofbuildingswithsupplementalfluiddampers.JStructDesignTallBuildings1993;2(2):93–132.
[22]Computersandstructures,Inc.Sap2000AnalysisReference[M],1995.
[23]歐進萍,吳斌等.結構被動耗能減振效果的參數影響[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8,18(1):60-70.
[2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25]ReinhornAM,LiCandConstantinouMC.ExperimentalandAnalyticalInvestigationofSeismicRetrofitofStructureswithSupplementalDampingPart1-fluidViscousDampingDevices[R].NCEER-95-0001,StateUniversityofNewYorkatBuffalo,NewYork,19951
[26]TaylorDPandConstantinouMC.TestMethodologyandProceduresforFluidViscousDampersUsedinStructurestoDissipateSeismicEnergy[R].TaylorDevices,Inc.TechnicalReport,April28,1994.
[27]ToongTandDargushGF.PassiveEnergyDissipationSysteminStructuralEngineering[R].StateUniversityofNewYorkatBuffalo,1997.
[28]譚在樹.框架結構用粘滯阻尼墻減震的振動臺試驗與分析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96:1~101
參考文獻三:
[1]胡省三,成玉琪.21世紀前期煤炭科技重點發展領域探討[J].煤炭學報,2005(1):1-8.
[2]崔云龍.簡明建井工程手冊.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3.
[3]中國礦業學院.特殊鑿井.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81.
[4]李功洲,陳文豹.深層沖積層凍結鑿井技術問題的探討[A].全國礦山建設學術會議論文選集[C]2004.
[5]張世芳,楊小林.深厚表土層礦井建設技術.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6]王軍,隋智力,紀洪廣.深厚表土層人工凍結法鑿井技術研究進展.中國礦業,2008(7):93.
[7]馬芹永.人工凍結法的理論與施工技術.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8]余力,崔廣心,翁家杰-特殊鑿井[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81.
[9]王仁和.特厚表土層凍結法快速鑿井中關鍵技術探討.全國礦山建設學術會議論文選集(上冊)[C].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03.
[10]孫猛,檀曹新,齊吉龍.深厚表土層凍結井筒凍結壁內壓力研究[J].建井技術,2006(1):22-24.
[11]徐士良-立井多排管凍結溫度場的數學模型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2004(3):10
[12]別小勇.人工凍土凍脹控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03.
[13]陳湘生.深凍結壁時空設計理論[J].巖土工程學報,1998(5),13-15.
[14]張文-我國凍結法鑿井技術的現狀與成就[J].建井技術,2012(3):4-13.
[15]馬芹永-人工凍土動態力學特性研究現狀及意義[J].巖土力學,2005C1):10-14.
[16]張向東,張學晶,王長江,張宏海.三圈凍結法在淤泥質土深基坑工程的應用[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12(5):798-800.
[17]翁家杰,陳明雄-凍結技術在城市地下工程中的應用[J].煤炭科學技術,1997(7),51-53
[18]陸衛國,郭圣山,林稚華.廣州地鐵建設中凍結工法的應用分析.西部探礦技術,2004(1):108-109.
[19]徐澤亞.凍結法施工在潤揚大橋南錨碇基礎工程中的應用.公路,2002(11):39-41.
[20]徐學壯,崔海濤.地層凍結技術在地鐵建設中的應用.鐵道建設技術,2001(2):6-9.
[21]何平,朱元林.凍結砂土在動荷載下的蠕變特征[J].冰川凍土,2002(3):270-273.
[22]余群,張招祥.凍土瞬時強度、切削阻力與沖擊貫入次數關系的理論模型[J].工程機械,1994(4):1-22.
[23]陳湘生,凍土力學之研究一21世紀巖土力學的重要領域之一[J].煤炭學報,1998(1):53-57.
[24]王建平,王文順,史天生.人工凍結土體凍脹融沉的模型研究[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1994:303-305.
[25]凍結井筒施工期外層井壁的破壞及防治[J],MINECONSTRUCTIONTTECHNOLOGY.1997(1):6-9
[26]呂恒林,崔廣心.鋼筋混凝土單層井壁破裂的數值模擬研究[J].地下空間,2001(zl):399-406.
[27]汪仁和.粘土凍結壁的變形特性與計算[J].冰川凍土,1996(1):47-52.
[28]崔托維奇H.A..凍土力學[M],張長慶,朱乖林譯.北京科學出版社,1985.
[29]Anderson-D.M.andMorgenstem9N.R.-Physics,chemistryandmechanicsoffrozenground:areview,NAm.Contrib.[C],2ndIntConLonPermafrost,YakutskUSSRjTS:257-288.
[30]Kay,B.D”Fukuda,M.,Izuta,,H.AndSheppard,M.I.Theimportancewatermigrationinthemeasurementofthethermalconductivityofunsaturatedfrozensoils[J].ColdRegionsScienceandTechnology,1981(5):95-106.
相關文章:
10.建筑學論文參考文獻范例
【建筑工程論文參考文獻】相關文章:
建筑工程學論文參考文獻范例08-03
建筑工程畢業論文參考文獻格式示例10-06
論文參考文獻范例09-11
農業論文參考文獻10-26
通信論文參考文獻10-02
電影論文參考文獻10-05
電力論文參考文獻10-03
工程論文參考文獻05-15
論文的參考文獻的作用08-28
物流論文參考文獻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