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賽準備規則
一般來說就是把語句中的各個成分抽離出來,判斷我們是在怎樣的環境,討論什么事物,討論的目的是什么。準備一場普通辯論賽的時間是一個星期左右,而辯論賽的準備規則又有什么呢?小編帶來的辯論賽準備規則。
1、形成論點
首先要分析辯題,還要搜集論據,方能形成論點。
(1)分析辯題
主要是辨清題意,找出分歧。辨清題意就是把握住辯題的含義,要把辯題中的概念內涵與外延都搞清楚,同時還要了解辯題提出的背景,因為辯題提出的背景正是其所使用的概念的語境,它直接影響這些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比如“貿易保護主義可以抑制”這個辯題,貿易保護主義的產生、發展、變化及抑制的可能性就有種種歷史背景和社會背景,不了解這些背景情況,也就不可能準確全面地把握“貿易保護主義”這一概念的含義,也就無法確定對“可以抑制”是持肯定態度還是否定態度。所以了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題意,辨清題意才能分析它的共識點和爭論點,然后才能準確地找到分歧。
(2)搜集論據
分析辯題,確定對辯題的見解,形成自己的論點。當然在形成論點時,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論據,但為了能更好地論證己方的論點,在辯論中能應付自如,得心應手,勢必還須搜集充分的論據,可以作為論據的事實、理論材料或比喻、類比材料。
搜集論據的基本要求是必需的、真實的、典型的、新穎的。
新穎的:新穎的論據能吸引入,它令人耳目一新,能收到出奇致勝之效。所以選用新穎的論據,在論證時肯定會有力量。
典型的:論據能否有力地論證論點,關鍵在于是否典型。所謂典型的論據,是具有代表性的反映事物本質的論據。這樣的論據說服力很強。
必需的:是指論證己方論點或反駁對方論點必不可少的論據材料。它是與己方論點相關的論據,即是由此必然能推導出己方論點的論據,或由此必然能推倒對方論點的論據。
真實的:真實是論據的生命,只有真實可靠的論據才能證實己方論點的正確。無論是事實論據還是理論論據,都要鑒別真偽,核實無誤;比喻或類比的論據也都要可靠可信,并與己方論點有著緊密和邏輯關系。
2、確定謀略
主要是安排攻守策略。所謂“攻”,就是確定論證己方論點的方法與途徑,反駁對方論點的方法與途徑。所謂“守”,就是確定抵御對方批駁的方法與任務途徑。
要確定攻守策略,必須做到知己知彼。一方面要充分估計己方:論點是否正確,論據是否充實可靠,論證是否充分嚴密,防守與進攻的方法是否得當,整體配合是否緊密,與辯題有關的資料準備是否充分,運用這些材料時能否做到隨機應變等等,這是“知己”。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對方,不僅了解他們的辯論觀點與策略,甚至對方的個人條件,諸如心理素質、知識素養、興趣愛好、生活經歷、優缺點以及他們整體配合中的強弱環節等等,都應了如指掌,這是“知彼”。做到知己知彼,方可以己之長,攻人之短。這樣確定謀略,可望百戰不殆。
倘若是進行激烈的辯論比賽,在確立謀略后,最好進行一次臨戰演習,實地模擬即將展開的辯論。在演習中,檢查一下已確定的謀略是否切實可行,是否還有漏洞,是否還須修訂或補充,以便進一步完善這些謀略。這種演習也可以鍛煉辯者,提高其參辯的自覺性,強化臨場適應能力。因而臨戰演習不失為檢驗并完善辯論以前準備工作的一種好方法。
拿到辯題如何準備辯論賽
首先,你要考慮人選的問題
一個隊伍,不能只有四名先發主力,而是有一個主力隊員池,根據辯題特性、隊員狀態,來做最優組合。
此外,你還要考慮時間因素
我們說,以兩個小時為一個單位,全天可以有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這五個時段。你一天至少要安排一個單位的時間,全周加起來就是六個單位十二個小時(成稿時間除外),這才能對勝利有一個基本的保障。
換句話說,一個隊員,他一周拿不出足夠的時間來,或者和大家的時間沒辦法碰到一起去,原則上就不宜選入主力陣容。
然后,你要考慮發動群眾的問題
確定了四名先發,剩下的人是不是沒事情了?不是。至少在前半周,查資料、討論、隊內練習賽,都需要更多人來完成高水平、高質量的輸出。
不上場的隊員,你要發動盡可能多的人,也投入到準備中來,這才叫團結一切力量、發揮一切力量。
到了后半周,練習賽以外戰為主,而定稿的時候也不宜人多口雜,這種情況下,不上場的隊友,就可以休息了。
當然,我還是建議能夠多跟隊,看練習賽也好,聽討論也好,都有助于保持競技狀態。這樣如果后面要換人,也更容易一些。
或者說,買買水帶點兒零食來,也是極好的。
先解決人的問題,再解決事
事情是什么?一開始說到的,查資料。如果只有六天備戰,那么查資料和第一次討論,就得都放在第一天。
查資料的時候,先把整個辯題都丟進搜索引擎,F在搜索引擎的算法都很強大,你整個丟進去,出來的結果一般不會令人失望。
把搜索結果看上20個,你應該就能知道,這個辯題要說的是個什么事兒了。特別是,現在時政類、時事型的辯題很多,所以你可以自己驗證一下,假裝在和別人聊天,就說這個辯題對應的`事兒。如果能一段話講下來,自己覺得說清楚了,感覺也挺順,那就是真看懂了。
否則,就得再看一批搜索結果了。
然后,你要是弄懂是什么事兒了,下一步就要知道,這個辯題里的各個關鍵詞,最核心的是什么;蛘哒f,這個辯題的核心矛盾,是由哪個關鍵詞來承載的。然后把這個關鍵詞找出來,去做專門的搜索。
比如說,我前不久接觸的一個辯題,里面最核心的關鍵詞,是“流動攤販”。那么我就要基于這個詞,去做專門的搜索。這里有一個小竅門,就是要注意搜索頁里面,搜索引擎給出的相關搜索建議,比如流動商販、移動零售、夜市等等。
這樣一來,你的視野就寬泛了,用詞也可以更靈活了。把相關的這些詞都看一下,就能對核心關鍵詞有更好的理解。
在查資料的時候,無論是說原理還是事例,都是可以的。這時候不要管干凈或者對錯,更不要管立場,而是以弄清楚問題為主,盡可能去搜集就行了。一般來說,我自己準備一個題目,大概以100個搜索結果、十萬字閱讀、5000字摘要作為標準。
查完資料后,就是討論了
很多人對開會都很不齒,其實在我看來,開會是一門大學問。
某種意義上,討論就是開會。一個辯論隊的能力有多高,你看他討論一次就知道了。
合理的情況是,盡可能多的隊員到場,然后定個發言順序,大家依次談自己對于辯題的看法,以及搜集到的資料(重點摘要)。一個點如果前面的人談過了,后面的人不重復,只做補充。
這樣,第一圈下來,通過群策群力的方法,搜集到最廣泛的信息,以及最基礎的共識。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有一個主持會議的人,他自己不貢獻意見,只負責維持會議流程和秩序,然后做總結、精煉和提高。
毫無疑問,教練是最適合這個人選的。然而呢,有很多教練,他上來就自己先講了一大通,還不容置疑和討論。這種事情搞個一兩次,隊員就沒有熱情和主觀能動性了,不上場的隊員懶得查資料,上場的隊員懶得想思路,反正教練全包了。對于一個隊伍來說,這其實是很有害的,極不利于傳承。
另一個要避免的,就是亂成一團。前面說了,先按順序發言、各抒己見,一定要讓所有人都講完,才能有參與感。然后,把共識部分精煉出來,形成基礎,這才算是有成果。
這兩個固定動作弄完,接下來才是自由討論,而且一定是會議主持人來控場,他要來判斷,哪些還沒有形成共識的問題,比較重要,應該討論;或者哪些問題距離形成共識不遠,可以再努力一下,盡快落地。
討論的時候呢,也不是眾說紛紜。先由主持人拋出一個問題,然后大家舉手發言,每個問題只有一次發言機會。同時,主持人和發言人都要注意好控制時間。如果這一輪有人發過言了,后面就優先照顧沒有發言的隊員。如果沒有人想發言,這個問題暫且擱下(無論多么重要),放到以后再說。
而我們很多隊伍呢,第一個人發言剛開始,第二個人就跳出來說這個點不行、這個例子不干凈、對方要那樣反駁怎么辦,很快吵成一團,毫無效率可言,而且讓很多人也沒有辦法做出貢獻。
所以說,一定要有一個好的會議主持人,確定一個良好的發言順序。我推薦大家看一看第一財經的《頭腦風暴》,會讓大家更好去做討論。
簡單總結一下:討論的時候,一定要有秩序,要讓大家都參與進來,重點是關注哪些貢獻可用,而不是哪些點不干凈。討論完后,一定要形成共識,然后落實到各個辯位的制稿方向上。
【辯論賽準備規則】相關文章:
辯論賽前準備04-18
辯論賽規則11-23
辯論賽的規則11-22
辯論賽流程,辯論賽規則04-20
辯論賽流程辯論賽規則04-21
如何準備辯論賽11-15
辯論賽所要準備12-08
辯論賽準備流程12-07
自由與規則辯論賽的規則和流程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