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姓的讀音及來源
饒姓是中國現在的大姓,那么祖始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好的饒姓的讀音及來源 ,歡迎閱讀!
饒作為姓氏的讀音是ráo,聲母是r,韻母是ao,聲調是第二聲。
饒姓是中國眾多姓氏之一,《百家姓》也有收錄此姓。饒姓源起華北,出現時間約在戰國,至今已有2200年以上的歷史,而后由北向南發展,并在江西繁衍擴大。此外,饒氏亦見于廣東、福建,以及臺灣。
姓氏起源
饒氏起源說法甚眾,約略有列表四種說法:
出自姜姓,以封邑名為氏。[《姓氏辨證》載,戰國時期,趙悼襄王封長安君于饒(今河北省饒陽一帶),長安君的后代子孫以祖上封邑為姓,稱為饒姓。
亦出自姜姓,也以封邑名為氏。據《古今姓氏書辯證》載,戰國時期,齊國有大夫封于饒(今山東省青州市境內)。其子孫遂以封邑為姓氏,稱為饒姓。望族出自平陽、臨川。
出自媯姓,舜帝之后裔,以國名為氏。舜帝本為姚姓,因居媯汭而得媯姓。舜帝一系主支姓氏歷經多次變遷,夏代和商代商均、虞遂為正朔。據《姓源》載: “姚舜之后。舜的支裔取饒為部落名,后為氏!庇謸栋偌倚湛悸浴份d,商代以商均的支子受封于饒國,其后代以國名為氏,亦稱饒氏。
出自堯姓,堯帝之后裔,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滅商,分封諸侯,追思元圣,周武王封地給帝堯后人23世“京”(字子京),在薊(今北京附近)。其子“理”遷移到山西平陽,其子孫后代以祖上謚號為姓,稱平陽堯氏。至秦滅六國,堯姓家族為逃戰禍,從此子孫散遷天下,54世堯萱從自平陽徙居江西鄱陽(古饒州,今屬江西),后遷臨川(今撫州)。到56世堯濙時為西漢,漢宣帝劉詢即位, 劉詢本名“劉病已”,即位后改名“詢”,下詔全國要避帝名“詢”之諱,如 把姓“荀”的改姓“孫”。堯濙任當朝京兆尉,同朝御史大夫魏相上奏皇上,說堯濙雖是上古唐堯的嫡系后代,但帝堯乃上古五帝之一,百圣至圣,堯濙也應該避諱,于是漢宣帝就在“堯”的左邊加一個“食”旁,就變成了“饒”(后來簡化為“饒”),賜堯濙改姓“饒”,為饒姓始祖,擢升為太傅,并下詔全國,要求天下凡姓“堯”的均改姓“饒”。
堂號
"惠風堂":惠風就是春風,溫暖宜人。漢朝時饒威為魯陽太守,推行政事像和暖的春風,深得民心。
"朋來堂":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宋朝時饒魯,脾氣行為端正謹慎,治學問注重實踐。別人屢次推薦他做官,皆推辭不干。四方來聘他講學的,天天不斷。他專門建了一座"朋來館"用來招待遠路來找他學習的人。
歷史名人
饒延年:宋代學者。為陸九淵弟子,陸九淵夸他胸襟開闊。以經學著稱,隱居不仕,輕財好義,鄉人德之。
饒 節:宋代高僧。掛錫靈隱,晚年主持襄陽之天寧寺。有《倚松老人集》。陸游稱其為"詩僧第一"。
饒 瑄:明代學者。少時好馳馬試劍,弱冠習星歷算數、山經地志、九流百家之書。為文俊潔有程法。
饒天民:明代中書舍人。嘉靖進士,官至河南道御史。彈劾郭勛,議論河套,尋按蘇松,奏表節義。為名御史。
遷徙分布
饒姓的主要遷分:
饒姓自得姓至今已有超過2,200年歷史。饒姓的遷分路線始于河北饒陽(眾多起源之一),繼而是江西省饒州,再南遷福建、廣東。有些因為華南地區山多田少,還遷往臺灣一帶。
拓展閱讀:
得姓始祖
帝堯、商均、長安君(趙然)、英布。
姓氏起源
第一種說法認為:出自嬴姓趙氏。饒氏家族的最初發祥地是古代的饒陽。饒陽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個邑!妒酚洝ぺw世家》記載,趙悼襄王將饒邑這個地方賜封給其弟長安君趙然,其后代子孫遂以先祖封邑為氏。到了漢高祖統一天下,實行郡縣制度,將饒邑改為饒陽郡(現在的河北省饒陽縣)。饒氏發祥于河北饒陽。[1]
第二種說法:根據《古今姓氏書辯證》一書的記載,饒姓出自姜姓,戰國時期有齊大夫食采于饒邑,據說是周朝開國宰相姜子牙的子孫。所在地就在現在的山東省青州一帶,其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饒氏,望族出自平陽、臨川。
第三種說法:根據《百家姓考略》上的記載,饒氏出自媯姓,舜帝本為姚姓,因居媯訥而得媯姓。舜帝 系主支姓氐歷經多次變遷,夏代和商代商均、虞遂為正朔。商均的.支子受封于饒困,后代以國為氏,亦稱饒氏。因此,中國饒氏家族得姓的歷史至少有2200年以上,是一個古老的姓氏。望族居于平陽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臨汾縣西南。饒氏后人奉商均為饒姓的得姓始祖。
第四種說法:饒姓系上古五帝之一唐堯之后裔。堯名放勛,帝嚳之子,受封于唐,定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謚號為“堯”,史稱唐堯。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滅商,分封諸侯,追思元圣,周武王封地給帝堯后人23世“京” (字子京),住薊(今北京附近)。其子“理”遷移到山西平陽,其子孫后代以祖上謚號為姓,稱平陽堯氏。至秦滅六國,堯姓家族為逃戰禍,從此子孫散遷天下,54世堯萱從平陽徙居江西鄱陽(古饒州,今屬江西),后遷臨川(今撫州)。到56世堯濙時為西漢,漢宣帝劉詢即位,劉詢本名劉病已,即位后改名詢。下令全國要避帝名“詢”之諱,如把姓“荀”的改姓“孫”。堯濙任當朝京兆尉。同朝御史大夫魏相上奏皇上,說堯姓雖與劉姓同為上古唐堯的嫡系后代,但帝堯乃上古五帝之一,百圣至圣,故堯濙也應該避諱,于是漢宣帝就在“堯” (繁體為“堯”)的左邊加一個“食”旁,就變成了“饒” (繁體為“饒”),賜堯濙改姓“饒”,為饒姓始祖,擢升為太傅,并下詔全國,要求天下凡姓“堯”的均改姓“饒”。
研究考證
饒”姓以堯濙為始祖,傳至29世饒次守時,時已至宋朝高宗皇帝,公元1129年5月,高宗皇帝下詔文武群臣進獻宗譜備案,因“饒”系“帝堯”嫡系后代,高宗特命王鈞甫細查當時任翰林侍講的饒次守的祖譜。王鈞甫受命之后,仔細核對“饒”姓的源流昭穆,確認饒氏“黃帝之苗,孔京之裔,嘗食采于薊,拜顯宦于漢朝……”,“饒”姓實為“帝堯”嫡系后代。帝勅:“爾之后裔世代其昌”。
【饒姓的讀音及來源】相關文章:
卻姓的來源,姓卻的名人10-17
從姓的來源,姓從的名人10-17
束姓的來源10-17
孫姓的來源10-16
亢姓的來源12-13
閆姓的來源10-14
司馬姓的來源10-18
局姓的來源10-14
盾姓的來源10-14